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油藏精细描述和储层内部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动静态测试资料,分析在堵井堵前及堵后井组油层动用状况、井组注采关系变化情况及目前井组剩余油分布状况,找出目前剩余油较富集的井、层,通过拔堵、调换堵层等方法对在堵井实施改造,达到增油降水的目的,对提高油层动用状况,减缓产量递减,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油田;堵水井;精细描述;潜力分析;调整挖潜
中图分类号:TE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8-0103-01
1.特高含水期在堵井调整原则
根据在堵井堵水工艺类型、堵水目的、堵水厚度、堵水效果、目前生产状况等,制定了在堵井调整原则:1)对于化学堵水井,由于化堵层多为油层窜、气窜或高含水层,解封难度大,因此在堵井调整以机械堵水井为主。2)对于井网加密后,同井场采油井对应堵水的井,由于堵水后砂体注采关系仍然较完善,目前动用程度较高,不作为调整潜力井。3)对于堵水层数少且堵水厚度小的井,由于堵水层位单一且剩余油潜力较小,不作为调整潜力井。4)对于堵水层位为发育厚度较大厚油层的井,若堵水后砂体注采关系仍然完善的井,不作为调整潜力井;若堵水后注采关系不完善,注采方向无采出井点的井,由于液流方向转变,原来的高含水层已目前变为含水较低的潜力层,对这部井和层,可部分或全部释放堵水层位。5)对于堵水层位为发育厚度较大厚油层的井,且厚油层内动用差异较大,剩余油富集部位与高含水部位共存,但由于受原工艺水平限制而全层堵水的井,可部分释放堵水层位。6)对于多层高含水,但由于受原工艺水平限制而增加堵层大段堵水的井,可释放部分陪堵层。
2.堵井调整技术界限研究
特高含水期油井堵水的主要目的是稳油控水,减缓油田含水上升速度。因此,油井堵水除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外,还需控含水,使堵水井调整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情况下要降低油井的综合含水。因此除确定在堵井调整经济界限外,还需确定在堵井调整的技术界限。
因含油饱和度值是衡量油层动用状况及剩余油富集状况的主要参数,因此从油层含水与含油饱和度关系上进行了研究。主要从理论上及实际上,同时结合历年油层含水与含油饱和度关系,制定了油层含水与含油饱和度关系图版。从图版上看,理论上油层含水与含油饱和度应呈线性关系,即随着含油饱和度的降低油层含水呈均匀上升趋势。但由于受油层动用不均衡及无效循环等因素的影响,油层含水与含油饱和度呈非线性关系,即随着含油饱和度的降低油层含水呈先块后慢上升趋势。当油层含油饱和度值在75%~45%之间时,随着含油饱和度的降低油层含水呈迅速上升趋势,在油层含油饱和度在45%时,油层含水上升到91%;当油层含油饱和度值小于45%时,随着含油饱和度的降低油层含水呈缓慢上升趋势,截至2009年,油层含油饱和度为40.63%,油层含水为94.64%。
图1 油层含水与含油饱和度关系图版
如按在堵井调整以油井含水97%为调整界限,含水下降3个百分点,理论上油层含油饱和度要在4.5%以上,实际油层饱和度要在41.8%以上。
3 特高含水期在堵井调整潜力类型
一是井组内注采关系单一导致单层突进,堵后注采不完善型。这种类型主要针对堵水层位發育厚度较大的井,在堵层多以河道边部或窄条状河道发育为主,注采关系相对较为单一。二是受原工艺水平限制无法进行层内堵水,对厚油层内剩余油富集部位及高含水部位全部实施堵水型。这种类型主要针对堵水层位发育较大厚度厚油层的井,在堵层多以大片河道发育为主,注采关系相对完善。三是受原堵水工艺水平限制无法进行多段细分堵水,增加部分剩余油富集层陪堵实施大段堵水型。这种类型主要针对多层高含水的井,在堵层段内高含水层和剩余油富集层交替存在。
4 特高含水期在堵井调整方法
通过研究在堵井、层的动用状况、注采关系变化情况及剩余油分布状况,分析了油田特高含水期在堵井、层的潜力类型,同时结合在堵井调整的经济界限和技术界限,明确了特高含水期在堵井的调整思路,进而总结出一套在堵井综合调整挖潜的方法。
4.1 堵层层内调整方法
通过分析在堵厚油层井组内堵水前后的注采关系、油层动用状况和剩余油分布状况,同时结合在堵厚油层内结构界面的稳定性,采用长胶筒封隔器封堵在堵厚油层内无效、低效循环部位,释放剩余油富集部位,实现层内细分堵水,以挖潜厚油层内低含水部位的剩余油,控制高含水部位的无效产液。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做法:一是针对井组内发育稳定结构界面的在堵厚油层,利用长胶筒直接封堵到结构界面部位,封堵在堵厚油层内无效、低效循环部位,释放剩余油富集部位。二是针对井组内发育不稳定结构界面的在堵厚油层,利用长胶筒在结构界面部位适当增加封堵厚度实施层内精细堵水。三是针对在堵厚油层内结构单元连通较好、无效循环严重的部位,利用长胶筒对油水井实施对应封堵。
4.2 堵层层间调整方法
通过分析在堵层段井组内堵水前后的注采关系、油层动用状况和剩余油分布状况,同时结合在堵井目前的生产状况,采取调换堵层、释放陪堵层和在堵层拔堵等做法实现在堵井层间精细堵水。封堵目前部分高含水无效生产层,释放部分含水较低的剩余油富集在堵层。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做法:
一是针对堵后目前生产接替层含水高、在堵层剩余油富集的在堵井调换堵层。二是针对原大段堵水且目前部分在堵层剩余油富集的在堵井释放陪堵层。三是针对目前产能较低且在堵层剩余油富集的在堵井实施在堵层拔堵。由于部分堵水井堵水时间较长,堵前含水相对较低,而目前产能较低,可进行拔堵增油,提高有效产出。
5 结论
5.1 进入特高含水期后,针对在堵井进行综合调整挖潜可释放部分剩余潜力,起到控水增油的目的。
5.2 通过分析特高含水期在堵井调整的经济界限和技术界限,可有效指导在堵井综合调整挖潜。
5.3 通过研究在堵井井组堵前及堵后油层动用状况变化、井组注采关系变化情况及剩余油分布状况,可综合判断在堵井、层的剩余油调整潜力,明确调整方向。
参考文献
[1] 厚油层层内堵水方法探讨油气田地面工程,2005年05期.
[2] 油井堵水概念的内涵及其技术关键石油学报,2006年05期.
[关键词]油田;堵水井;精细描述;潜力分析;调整挖潜
中图分类号:TE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8-0103-01
1.特高含水期在堵井调整原则
根据在堵井堵水工艺类型、堵水目的、堵水厚度、堵水效果、目前生产状况等,制定了在堵井调整原则:1)对于化学堵水井,由于化堵层多为油层窜、气窜或高含水层,解封难度大,因此在堵井调整以机械堵水井为主。2)对于井网加密后,同井场采油井对应堵水的井,由于堵水后砂体注采关系仍然较完善,目前动用程度较高,不作为调整潜力井。3)对于堵水层数少且堵水厚度小的井,由于堵水层位单一且剩余油潜力较小,不作为调整潜力井。4)对于堵水层位为发育厚度较大厚油层的井,若堵水后砂体注采关系仍然完善的井,不作为调整潜力井;若堵水后注采关系不完善,注采方向无采出井点的井,由于液流方向转变,原来的高含水层已目前变为含水较低的潜力层,对这部井和层,可部分或全部释放堵水层位。5)对于堵水层位为发育厚度较大厚油层的井,且厚油层内动用差异较大,剩余油富集部位与高含水部位共存,但由于受原工艺水平限制而全层堵水的井,可部分释放堵水层位。6)对于多层高含水,但由于受原工艺水平限制而增加堵层大段堵水的井,可释放部分陪堵层。
2.堵井调整技术界限研究
特高含水期油井堵水的主要目的是稳油控水,减缓油田含水上升速度。因此,油井堵水除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外,还需控含水,使堵水井调整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情况下要降低油井的综合含水。因此除确定在堵井调整经济界限外,还需确定在堵井调整的技术界限。
因含油饱和度值是衡量油层动用状况及剩余油富集状况的主要参数,因此从油层含水与含油饱和度关系上进行了研究。主要从理论上及实际上,同时结合历年油层含水与含油饱和度关系,制定了油层含水与含油饱和度关系图版。从图版上看,理论上油层含水与含油饱和度应呈线性关系,即随着含油饱和度的降低油层含水呈均匀上升趋势。但由于受油层动用不均衡及无效循环等因素的影响,油层含水与含油饱和度呈非线性关系,即随着含油饱和度的降低油层含水呈先块后慢上升趋势。当油层含油饱和度值在75%~45%之间时,随着含油饱和度的降低油层含水呈迅速上升趋势,在油层含油饱和度在45%时,油层含水上升到91%;当油层含油饱和度值小于45%时,随着含油饱和度的降低油层含水呈缓慢上升趋势,截至2009年,油层含油饱和度为40.63%,油层含水为94.64%。
图1 油层含水与含油饱和度关系图版
如按在堵井调整以油井含水97%为调整界限,含水下降3个百分点,理论上油层含油饱和度要在4.5%以上,实际油层饱和度要在41.8%以上。
3 特高含水期在堵井调整潜力类型
一是井组内注采关系单一导致单层突进,堵后注采不完善型。这种类型主要针对堵水层位發育厚度较大的井,在堵层多以河道边部或窄条状河道发育为主,注采关系相对较为单一。二是受原工艺水平限制无法进行层内堵水,对厚油层内剩余油富集部位及高含水部位全部实施堵水型。这种类型主要针对堵水层位发育较大厚度厚油层的井,在堵层多以大片河道发育为主,注采关系相对完善。三是受原堵水工艺水平限制无法进行多段细分堵水,增加部分剩余油富集层陪堵实施大段堵水型。这种类型主要针对多层高含水的井,在堵层段内高含水层和剩余油富集层交替存在。
4 特高含水期在堵井调整方法
通过研究在堵井、层的动用状况、注采关系变化情况及剩余油分布状况,分析了油田特高含水期在堵井、层的潜力类型,同时结合在堵井调整的经济界限和技术界限,明确了特高含水期在堵井的调整思路,进而总结出一套在堵井综合调整挖潜的方法。
4.1 堵层层内调整方法
通过分析在堵厚油层井组内堵水前后的注采关系、油层动用状况和剩余油分布状况,同时结合在堵厚油层内结构界面的稳定性,采用长胶筒封隔器封堵在堵厚油层内无效、低效循环部位,释放剩余油富集部位,实现层内细分堵水,以挖潜厚油层内低含水部位的剩余油,控制高含水部位的无效产液。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做法:一是针对井组内发育稳定结构界面的在堵厚油层,利用长胶筒直接封堵到结构界面部位,封堵在堵厚油层内无效、低效循环部位,释放剩余油富集部位。二是针对井组内发育不稳定结构界面的在堵厚油层,利用长胶筒在结构界面部位适当增加封堵厚度实施层内精细堵水。三是针对在堵厚油层内结构单元连通较好、无效循环严重的部位,利用长胶筒对油水井实施对应封堵。
4.2 堵层层间调整方法
通过分析在堵层段井组内堵水前后的注采关系、油层动用状况和剩余油分布状况,同时结合在堵井目前的生产状况,采取调换堵层、释放陪堵层和在堵层拔堵等做法实现在堵井层间精细堵水。封堵目前部分高含水无效生产层,释放部分含水较低的剩余油富集在堵层。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做法:
一是针对堵后目前生产接替层含水高、在堵层剩余油富集的在堵井调换堵层。二是针对原大段堵水且目前部分在堵层剩余油富集的在堵井释放陪堵层。三是针对目前产能较低且在堵层剩余油富集的在堵井实施在堵层拔堵。由于部分堵水井堵水时间较长,堵前含水相对较低,而目前产能较低,可进行拔堵增油,提高有效产出。
5 结论
5.1 进入特高含水期后,针对在堵井进行综合调整挖潜可释放部分剩余潜力,起到控水增油的目的。
5.2 通过分析特高含水期在堵井调整的经济界限和技术界限,可有效指导在堵井综合调整挖潜。
5.3 通过研究在堵井井组堵前及堵后油层动用状况变化、井组注采关系变化情况及剩余油分布状况,可综合判断在堵井、层的剩余油调整潜力,明确调整方向。
参考文献
[1] 厚油层层内堵水方法探讨油气田地面工程,2005年05期.
[2] 油井堵水概念的内涵及其技术关键石油学报,2006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