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团武汉市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工作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团中央《关于切实做好新兴青年群体工作的意见》的工作部署,按照“找准工作定位、发挥桥梁纽带优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扩大联系覆盖、加强思想引领、服务成长发展、促进建功立业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式、优化工作协同、完善工作格局、提升工作实效”的工作要求,切实履行好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政治责任,扎实完成好团结广大新兴青年群体的各项工作。
高度重视,团市委全员参与,形成共同推进的工作合力。团武汉市委严格按照团中央提出的“直接联系、组织联系、阵地联系、服务联系、培训联系、聚集地联系”六个联系渠道,各部门紧密沟通、协调新兴青年群体的工作推动,从制度建立、政策扶持、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共青团对新兴青年群体的培养和引导作用,组织“新兴青年”在公益活动和抗疫防洪中彰显风采、发挥作用。
主动联系,采用双向人才推介,横向联动的工作格局。主动联系各市直机关单位,联合市委统战部与招才局、民政局、台办等,通过学习培训、会办活动等方式开展“新兴青年”人才交流;推荐优秀“新兴青年”代表作为各行业协会会员,形成单位之间横向联动、人才互动的工作格局。
整合资源,点面结合开展工作,健全纵向联合的工作力量。为建设建成新兴青年群体的组织阵地,健全引导新兴青年群体的专业规范,各级团组织纵向联合,共抓共管、共同服务,在市级层面积极发挥统筹协调功能,整合社会资源,调研辖区内新兴青年群体基本情况;在区级层面开展试点工作动员会,设立新兴青年群体聚集地“筑梦空间”;在街道层面利用团建工作交流会建立各类活动阵地,打造新兴青年群体有渠道反映问题、有平台解决困难、有阵地开展活动的局面。
挂牌一批新兴青年基地。在武汉市的江岸、武昌等7个中心城区挂牌“筑梦空间”,建成新兴青年群体聚集地,打造了“大智无界空中小镇”“黎黄陂路文创街区”“多牛世界时尚产业园”“汉阳造”等一批活动阵地。按照“找得到、联系紧、服务实、引导好”的目标,经常性地在各“筑梦空间”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用新兴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形式,在青年基地兼顾理论学习与业务交流。
抓牢一批新兴青年组织。在地处武汉核心地段的武汉市青少年宫挂牌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共青团服务“门店”,鼓励青年社会组织、新兴青年群体开展业务活动、做好交流服务,积极引导其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探索成立了武汉街头潮流文化联盟、青年影视人才协会、艺术教育联盟和街舞联盟等一批共青团主导、新兴青年群体发挥主体作用的青年社会组织,覆盖到了一大批影视导演、自由美术工作者、文创工作者以及街舞青年等新兴青年群体。
扶持一批新兴青年项目。疫情期间,一批“新兴青年”积极主动成立“微光”车队,在76天内组织60余名社会青年志愿者统筹、募集、联络、运输各类物资;网约车爱心企业成立公益服务队,期间共发动54趟“爱心餐食”运送车辆,承接200批次城内、城际运输任务。在助力疫后城市活力复苏和青年创业就业工作上,联合各区青联以及新兴青年代表组织发起了“潮市集”、线上“樱花节”“重返街头”等一系列疫后重振文创活动,将典型群体聚集在一起,项目辐射新兴青年群体广、热度高,累计数千名“新兴青年”参与其中,吸引市民游客达数十万人次,阶段性推动了城市经济复苏。
培养一批新兴青年骨干。团市委带领各青联组织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政治可靠、青年认可、热心公益的新兴青年带头人。武汉市青联委员刘正心、江恒、喻斌、张培文都是从活跃在各行业的新兴青年群体中成长起来的青年骨干。服装设计师刘正心,通过各级青联平台,成功召集一批“新兴青年”发起“昙华林新青年论坛”;涂鸦青年江恒,连续10年开展“东湖造浪”等一系列街头文创活动,让新兴青年群体借助街头艺术活跃在美丽东湖;街舞青年喻斌,将全国街舞联盟公益教室进学校(乡村)项目带到武汉及周边地区;影视导演张培文,从独立拍摄、制作到成立武汉市青年影视协会,搭建全行业青年发展、交流平台。
充分调研,掌握青年底数。通过市直单位、各区青联、新兴青年群体的数据反馈以及骨干推荐,充分调研网络作家编剧、自由撰稿人、街舞青年、非遗传承人、网络主播、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各领域的新兴青年群体,摸清各类新兴青年群体的交流途径、联络方式、工作方法以及群体诉求。
分类引导,回应青年诉求。与新兴青年群体面对面,通过“一对一”交流、各类别座谈以及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充分调研,解决交流平台不足、发展困难的问题。协调场地,助推“街舞进校园”“樱花节”“东湖造浪”“潮市集”等一批街头文创活动的顺利开展;宣传推介影视导演、独立制片人的原创影片《江湖儿女》《汉口往事》以及非遗传承人吴健的作品集《说唱大武汉》;政策保障,完成市政协优秀提案《关于注重新兴青年群体权益维护的问题》。
搭建平台,以服务促发展壮大。团市委联合市民政局舉办“出彩青春”公益创投大赛。以签订政府购买服务协议的形式拨付资金支持青年社会组织、新兴青年群体开展公益活动,累计扶持80余个公益项目,投入资金达200余万元。支持“东湖造浪”“非遗传承·新时代美育计划”“武汉青年短视频影像训练营”“武汉青年说”等一批公益创投项目。它们都见证了新兴青年群体从单纯的自我表达,到关注社会公益、大众发展的重心变迁。
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促全面活跃。坚持挖掘选树青年典型,为各类“新兴青年”塑造身边的榜样。累计推荐百余名青年代表、青联委员加入“新阶会”“知联会”“欧美同学会”,推荐70余名青年代表加入省青联、6名青年委员当选全国青联委员,在新兴青年群体中逐渐营造找先进、比先进、做先进的工作氛围,让各行各业的新兴青年群体活跃在武汉街头。
构建全员参与、横向联动、纵向联合的工作体系
高度重视,团市委全员参与,形成共同推进的工作合力。团武汉市委严格按照团中央提出的“直接联系、组织联系、阵地联系、服务联系、培训联系、聚集地联系”六个联系渠道,各部门紧密沟通、协调新兴青年群体的工作推动,从制度建立、政策扶持、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共青团对新兴青年群体的培养和引导作用,组织“新兴青年”在公益活动和抗疫防洪中彰显风采、发挥作用。
主动联系,采用双向人才推介,横向联动的工作格局。主动联系各市直机关单位,联合市委统战部与招才局、民政局、台办等,通过学习培训、会办活动等方式开展“新兴青年”人才交流;推荐优秀“新兴青年”代表作为各行业协会会员,形成单位之间横向联动、人才互动的工作格局。
整合资源,点面结合开展工作,健全纵向联合的工作力量。为建设建成新兴青年群体的组织阵地,健全引导新兴青年群体的专业规范,各级团组织纵向联合,共抓共管、共同服务,在市级层面积极发挥统筹协调功能,整合社会资源,调研辖区内新兴青年群体基本情况;在区级层面开展试点工作动员会,设立新兴青年群体聚集地“筑梦空间”;在街道层面利用团建工作交流会建立各类活动阵地,打造新兴青年群体有渠道反映问题、有平台解决困难、有阵地开展活动的局面。
多措并举实现“四个一”的工作模式
挂牌一批新兴青年基地。在武汉市的江岸、武昌等7个中心城区挂牌“筑梦空间”,建成新兴青年群体聚集地,打造了“大智无界空中小镇”“黎黄陂路文创街区”“多牛世界时尚产业园”“汉阳造”等一批活动阵地。按照“找得到、联系紧、服务实、引导好”的目标,经常性地在各“筑梦空间”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用新兴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形式,在青年基地兼顾理论学习与业务交流。
抓牢一批新兴青年组织。在地处武汉核心地段的武汉市青少年宫挂牌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共青团服务“门店”,鼓励青年社会组织、新兴青年群体开展业务活动、做好交流服务,积极引导其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探索成立了武汉街头潮流文化联盟、青年影视人才协会、艺术教育联盟和街舞联盟等一批共青团主导、新兴青年群体发挥主体作用的青年社会组织,覆盖到了一大批影视导演、自由美术工作者、文创工作者以及街舞青年等新兴青年群体。
扶持一批新兴青年项目。疫情期间,一批“新兴青年”积极主动成立“微光”车队,在76天内组织60余名社会青年志愿者统筹、募集、联络、运输各类物资;网约车爱心企业成立公益服务队,期间共发动54趟“爱心餐食”运送车辆,承接200批次城内、城际运输任务。在助力疫后城市活力复苏和青年创业就业工作上,联合各区青联以及新兴青年代表组织发起了“潮市集”、线上“樱花节”“重返街头”等一系列疫后重振文创活动,将典型群体聚集在一起,项目辐射新兴青年群体广、热度高,累计数千名“新兴青年”参与其中,吸引市民游客达数十万人次,阶段性推动了城市经济复苏。
培养一批新兴青年骨干。团市委带领各青联组织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政治可靠、青年认可、热心公益的新兴青年带头人。武汉市青联委员刘正心、江恒、喻斌、张培文都是从活跃在各行业的新兴青年群体中成长起来的青年骨干。服装设计师刘正心,通过各级青联平台,成功召集一批“新兴青年”发起“昙华林新青年论坛”;涂鸦青年江恒,连续10年开展“东湖造浪”等一系列街头文创活动,让新兴青年群体借助街头艺术活跃在美丽东湖;街舞青年喻斌,将全国街舞联盟公益教室进学校(乡村)项目带到武汉及周边地区;影视导演张培文,从独立拍摄、制作到成立武汉市青年影视协会,搭建全行业青年发展、交流平台。
优化工作步骤,形成可推广工作方法
充分调研,掌握青年底数。通过市直单位、各区青联、新兴青年群体的数据反馈以及骨干推荐,充分调研网络作家编剧、自由撰稿人、街舞青年、非遗传承人、网络主播、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各领域的新兴青年群体,摸清各类新兴青年群体的交流途径、联络方式、工作方法以及群体诉求。
分类引导,回应青年诉求。与新兴青年群体面对面,通过“一对一”交流、各类别座谈以及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充分调研,解决交流平台不足、发展困难的问题。协调场地,助推“街舞进校园”“樱花节”“东湖造浪”“潮市集”等一批街头文创活动的顺利开展;宣传推介影视导演、独立制片人的原创影片《江湖儿女》《汉口往事》以及非遗传承人吴健的作品集《说唱大武汉》;政策保障,完成市政协优秀提案《关于注重新兴青年群体权益维护的问题》。
搭建平台,以服务促发展壮大。团市委联合市民政局舉办“出彩青春”公益创投大赛。以签订政府购买服务协议的形式拨付资金支持青年社会组织、新兴青年群体开展公益活动,累计扶持80余个公益项目,投入资金达200余万元。支持“东湖造浪”“非遗传承·新时代美育计划”“武汉青年短视频影像训练营”“武汉青年说”等一批公益创投项目。它们都见证了新兴青年群体从单纯的自我表达,到关注社会公益、大众发展的重心变迁。
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促全面活跃。坚持挖掘选树青年典型,为各类“新兴青年”塑造身边的榜样。累计推荐百余名青年代表、青联委员加入“新阶会”“知联会”“欧美同学会”,推荐70余名青年代表加入省青联、6名青年委员当选全国青联委员,在新兴青年群体中逐渐营造找先进、比先进、做先进的工作氛围,让各行各业的新兴青年群体活跃在武汉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