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是目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也是广大教育者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核心素养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而小学科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进-步落实新课改的各项要求。为此,本文通过对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进行调研,阐述了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013-01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完善,小学科学迎来了全新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逐渐成为小学科学的首要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渗透,将学科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呢?这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
1.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进而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1]小学生由于处在成长的初级阶段,导致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还有待加强,为了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和想象空间,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爱上科学。例如,在讲授“形形色色的动物”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动物世界》的相关内容,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学生很快就能进入学习状态。在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后,教师可以利用小学合作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教师可以利用有效提问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全面的评价,促使学生树立学习科学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習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陈旧、单一,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首先,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果实和种子”时,由于这一课的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将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加工、整理,制作成幻灯片,让后将幻灯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获取正确的科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真实的果实和种子,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这就需要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促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科学是一门自然性的学科,它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为学生融人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提高自身的问题意识,与此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讲授“各种各样的花”时,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中的花园或者社区的花坛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对各种花的根、叶、茎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更好的掌握了花的生长特点,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更多对美的体验,这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十分有利的。
4.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验教学作为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为此,教师必须要积极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机会,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进行“种子的发芽实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备放大镜和各种种子,如绿豆、黄豆、葵花籽等。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些种子进行栽种,定期对种子的变化进行观察,将种子发芽的状态和所需天数进行记录,最终获得相关的正确认知。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在科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科学思想,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形结合,深入挖掘更多的教育资源,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胡锦标.谈核心素养培养与小学科学课的融合发展[J].创新教育,2018(05).
[2]欧阳贽.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7(29).
[3]施连震,施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与实践[J].学科纵横,2018(25).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013-01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完善,小学科学迎来了全新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逐渐成为小学科学的首要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渗透,将学科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呢?这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
1.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进而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1]小学生由于处在成长的初级阶段,导致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还有待加强,为了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和想象空间,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爱上科学。例如,在讲授“形形色色的动物”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动物世界》的相关内容,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学生很快就能进入学习状态。在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后,教师可以利用小学合作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教师可以利用有效提问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全面的评价,促使学生树立学习科学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習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陈旧、单一,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首先,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果实和种子”时,由于这一课的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将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加工、整理,制作成幻灯片,让后将幻灯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获取正确的科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真实的果实和种子,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这就需要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促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科学是一门自然性的学科,它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为学生融人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提高自身的问题意识,与此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讲授“各种各样的花”时,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中的花园或者社区的花坛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对各种花的根、叶、茎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更好的掌握了花的生长特点,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更多对美的体验,这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十分有利的。
4.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验教学作为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为此,教师必须要积极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机会,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进行“种子的发芽实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备放大镜和各种种子,如绿豆、黄豆、葵花籽等。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些种子进行栽种,定期对种子的变化进行观察,将种子发芽的状态和所需天数进行记录,最终获得相关的正确认知。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在科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科学思想,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形结合,深入挖掘更多的教育资源,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胡锦标.谈核心素养培养与小学科学课的融合发展[J].创新教育,2018(05).
[2]欧阳贽.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7(29).
[3]施连震,施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与实践[J].学科纵横,20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