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云南宁洱地震令无数人震撼难忘,再一次向人们证明了,面对大自然,面对自然灾害,人类是多么渺小,微不足道。但是在面对这场惊心动魄的灾害时,人们并没有放弃,用行动和团结发起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在这抗震救灾的背后,是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脊梁,是全体人员的意志和信念,是全中国人民的勇气。其中涌现的那一批批舍生忘死、临危不惧的无数集体和个人英雄,在这场抗震救灾中,甚至奉献付出了生命。他们体现了中华儿女的气魄与团结的力量,用行动,向人们展示了,中华人民的团结奋斗,坚强不屈的力量,是一个永不言败的整体。他们唱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旋律,彰显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独特魅力,无数的英雄感恩事迹构成了宁洱抗震救灾精神。
[关键词]宁洱;抗震救灾;灾后重建;英雄
中图分类号:TU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1-0285-01
引言:宁洱地震虽然已经熬了过去,并且其灾后重建工作也已经完美收工落幕。但是,在抗震救灾中,那些英雄及英雄大无畏的精神,却永垂不朽,被人们永远铭记。在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中牺牲殉职的以及作出巨大努力与贡献的英雄,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捍卫了整个城市,整个国家的美丽和荣耀。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深深地烙印在最广大群众干部的心中,凝聚起一股生生不息的中华力量,尤其指导激励着云南省所有人民为了社会主义而奋斗,为了实现中国繁荣昌盛的目标而努力,作出更多贡献。
一、抗震救灾英雄家
1.门口抗灾不入家门
贺建伟,云南省宁洱县新平村人,中共党员,2001年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并任二级士官,入伍六年,多次被授予“优秀士兵”这一称号,除此之外,他还是普洱市支队卫生队的技术骨干[1]。在地震发生的时候,他自动请缨,向领导请求跟随支队前去灾区救灾,一大早,就告别了年迈的双亲前往灾区。然而就在救灾抗震过程中,得知他外婆的突然去世,他不顾悲痛,继续投身于灾区防疫送药这一紧张工作中。领导得知情况,命令他回家时,他说:“家庭需要我,但受灾群众更需要我,受灾群众也是我的亲人。”在连续抗震救灾的13天里,贺建伟一直忙碌不休,尽管从部队驻扎地到他家只需要八九分钟的路程,但是他始终没有回过家一趟。每天一大早便跟随部队前往灾区,为受灾群众巡诊,晚上返回部队驻地后,他还要为生病的战友检查,为营区安全做好消毒防疫。在抗震救灾中,他每天都要为上百名灾民服务,从医疗护理,到药品的分发,还要护送重病灾民去县医院,面对连续十三天的高强度工作,他不辞辛劳为人民服务。强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震救灾事业。过家门而不入家门的奉献精神,向我们展示了一名武警展示的风采,展示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风貌。
2.从自家废墟走出来的救灾人
李勇是宁洱新农村建设的一名普通的指导员,同时也是普洱市工商联合会的负责人。地震发生前三个月,跟随团队来到新平村开展新工作。在地震发生后,他发现自家已成为了废墟,于是飞快地前往书记家,与书记紧急商量对策,紧急通知全体村民进行紧急转移。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他尽心尽力,一户挨一户地进行转移动员劝说工作,有的村民不愿意转移,他也不顾地震房屋随时倒塌的危险,极其有耐心地尽心劝说。在抗震救灾第二天,他佩戴党徽,带着党旗,带着信念穿梭在各个废墟间,穿梭在受灾群众之间。除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还积极为灾民筹款。从地震发生之时,他便已经联系各大商会进行募捐,除此之外,还筹集了许多建筑材料以用于灾后重建。在宁洱抗震救灾中,李勇用自己的力量,号召来自社会各界更多的力量,佩戴着党徽,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一路贯彻延续了下去,在连续十来天的抗震救灾中,他奋不顾身地奔走于各个废墟中,尽心尽力,是时代的楷模,是受灾群众眼里的天使。
3.为人民服务的领导干部
在宁洱连续十多天的抗震救灾过程中,各领导干部也积极投身抗震救灾这一事业,挺起不屈的脊梁,表現了中华儿女的铮铮傲骨和团结奋斗,临危不惧的精神[2]。地震发生之时,刀家顺作为同心乡同心村的党支部书记,心系人民群众,抛开自己的老母、妻儿,鸣着喇叭一路大喊“地震了,乡亲们,赶快离开,赶快离开房屋!”他有序地引导着群众疏散转移,不顾自身安全,一户挨一户地清点人口,在抗震救灾中,他用行动诠释了作为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二、宁洱灾后重建工作
地震给宁洱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冲击与损失,相关部门对于灾后重建工作相当重视。在各部门及领导的重视下,相关部门对宁洱多个村庄城镇进行了重建改造。同心乡距普洱市约38公里,锥栗河村是同心乡政府驻地,其人口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相关部门对其震后建筑进行了很大改造,绿化环境与公共活动场地也明显增加,提高了其现代化水平。
同心乡白坟村中的建筑多为土木结构,在宁洱地震中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房屋基本倒塌与严重受损。对此,相关部门对其进行了系列重建工作。在其缓坡山丘上建造林地、菜地、旱地,并建设墨思公路以改善交通。
在宁洱灾后重建工作中,不仅仅是对建筑进行了重建,对其产业结构以及绿化、各基础设施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进行重建,尤其是对于乡村地区。宁洱震区乡村地区的建筑结构主要为土木或砖石结构,在地震中受到了重创,必须重建与加固。另外,其道路、排水系统、电力系统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并且受到了严重影响,甚至无法继续运行,必须加以完善与修整。
对于各个村庄的建设,相关政府部门对待农业与非农业的产业结构进行了有效结合与调整,对各乡村文化、医疗以及教育等各方面也实施了相关举措,力求打造新型农业,新型农村以及新型农民。通过相关政府的灾后重建,宁洱的面貌焕然一新,并成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结语
在宁洱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中,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和领导干部,用自己的力量,团结奋斗,共同救灾,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人民的骄傲,是群众的英雄。他們共同完成着中华民族英雄谱,他们的精神将传承下去,感染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 许籍尹,陈奇.山峦无声使命有痕——玉树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英雄谱[J].党的生活:青海,2015.2(11):23-25.
[2] 林志栋.关于桥梁抗震设计要点简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3(4):0023-0023.
[关键词]宁洱;抗震救灾;灾后重建;英雄
中图分类号:TU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1-0285-01
引言:宁洱地震虽然已经熬了过去,并且其灾后重建工作也已经完美收工落幕。但是,在抗震救灾中,那些英雄及英雄大无畏的精神,却永垂不朽,被人们永远铭记。在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中牺牲殉职的以及作出巨大努力与贡献的英雄,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捍卫了整个城市,整个国家的美丽和荣耀。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深深地烙印在最广大群众干部的心中,凝聚起一股生生不息的中华力量,尤其指导激励着云南省所有人民为了社会主义而奋斗,为了实现中国繁荣昌盛的目标而努力,作出更多贡献。
一、抗震救灾英雄家
1.门口抗灾不入家门
贺建伟,云南省宁洱县新平村人,中共党员,2001年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并任二级士官,入伍六年,多次被授予“优秀士兵”这一称号,除此之外,他还是普洱市支队卫生队的技术骨干[1]。在地震发生的时候,他自动请缨,向领导请求跟随支队前去灾区救灾,一大早,就告别了年迈的双亲前往灾区。然而就在救灾抗震过程中,得知他外婆的突然去世,他不顾悲痛,继续投身于灾区防疫送药这一紧张工作中。领导得知情况,命令他回家时,他说:“家庭需要我,但受灾群众更需要我,受灾群众也是我的亲人。”在连续抗震救灾的13天里,贺建伟一直忙碌不休,尽管从部队驻扎地到他家只需要八九分钟的路程,但是他始终没有回过家一趟。每天一大早便跟随部队前往灾区,为受灾群众巡诊,晚上返回部队驻地后,他还要为生病的战友检查,为营区安全做好消毒防疫。在抗震救灾中,他每天都要为上百名灾民服务,从医疗护理,到药品的分发,还要护送重病灾民去县医院,面对连续十三天的高强度工作,他不辞辛劳为人民服务。强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震救灾事业。过家门而不入家门的奉献精神,向我们展示了一名武警展示的风采,展示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风貌。
2.从自家废墟走出来的救灾人
李勇是宁洱新农村建设的一名普通的指导员,同时也是普洱市工商联合会的负责人。地震发生前三个月,跟随团队来到新平村开展新工作。在地震发生后,他发现自家已成为了废墟,于是飞快地前往书记家,与书记紧急商量对策,紧急通知全体村民进行紧急转移。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他尽心尽力,一户挨一户地进行转移动员劝说工作,有的村民不愿意转移,他也不顾地震房屋随时倒塌的危险,极其有耐心地尽心劝说。在抗震救灾第二天,他佩戴党徽,带着党旗,带着信念穿梭在各个废墟间,穿梭在受灾群众之间。除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还积极为灾民筹款。从地震发生之时,他便已经联系各大商会进行募捐,除此之外,还筹集了许多建筑材料以用于灾后重建。在宁洱抗震救灾中,李勇用自己的力量,号召来自社会各界更多的力量,佩戴着党徽,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一路贯彻延续了下去,在连续十来天的抗震救灾中,他奋不顾身地奔走于各个废墟中,尽心尽力,是时代的楷模,是受灾群众眼里的天使。
3.为人民服务的领导干部
在宁洱连续十多天的抗震救灾过程中,各领导干部也积极投身抗震救灾这一事业,挺起不屈的脊梁,表現了中华儿女的铮铮傲骨和团结奋斗,临危不惧的精神[2]。地震发生之时,刀家顺作为同心乡同心村的党支部书记,心系人民群众,抛开自己的老母、妻儿,鸣着喇叭一路大喊“地震了,乡亲们,赶快离开,赶快离开房屋!”他有序地引导着群众疏散转移,不顾自身安全,一户挨一户地清点人口,在抗震救灾中,他用行动诠释了作为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二、宁洱灾后重建工作
地震给宁洱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冲击与损失,相关部门对于灾后重建工作相当重视。在各部门及领导的重视下,相关部门对宁洱多个村庄城镇进行了重建改造。同心乡距普洱市约38公里,锥栗河村是同心乡政府驻地,其人口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相关部门对其震后建筑进行了很大改造,绿化环境与公共活动场地也明显增加,提高了其现代化水平。
同心乡白坟村中的建筑多为土木结构,在宁洱地震中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房屋基本倒塌与严重受损。对此,相关部门对其进行了系列重建工作。在其缓坡山丘上建造林地、菜地、旱地,并建设墨思公路以改善交通。
在宁洱灾后重建工作中,不仅仅是对建筑进行了重建,对其产业结构以及绿化、各基础设施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进行重建,尤其是对于乡村地区。宁洱震区乡村地区的建筑结构主要为土木或砖石结构,在地震中受到了重创,必须重建与加固。另外,其道路、排水系统、电力系统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并且受到了严重影响,甚至无法继续运行,必须加以完善与修整。
对于各个村庄的建设,相关政府部门对待农业与非农业的产业结构进行了有效结合与调整,对各乡村文化、医疗以及教育等各方面也实施了相关举措,力求打造新型农业,新型农村以及新型农民。通过相关政府的灾后重建,宁洱的面貌焕然一新,并成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结语
在宁洱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中,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和领导干部,用自己的力量,团结奋斗,共同救灾,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人民的骄傲,是群众的英雄。他們共同完成着中华民族英雄谱,他们的精神将传承下去,感染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 许籍尹,陈奇.山峦无声使命有痕——玉树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英雄谱[J].党的生活:青海,2015.2(11):23-25.
[2] 林志栋.关于桥梁抗震设计要点简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3(4):0023-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