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市政工程在城市生活环境改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科学规划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式,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存在直接关联。目前阶段,在施工企业的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管理中,只有深入研究企业的管理要求,才能够推动市政工程的稳定化发展,并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相适应。基于此,文章将施工企业的市政工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与经济管理相关的内容,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市政工程;质量控制
引言
市政工程是提升城市基础建设水平,改良城市整体环境,以满足市民生活需求而进行建设的工程,其本质是服务于民。随着经济发展,更多的二三线城市正在加大力度进行市政工程建设,国家对市政工程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在该行业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虽然我国市政工程建设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并且取得了不小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所以要采取科学的管理工作,将市政工程的质量放在首位,执行审批、检查、管理等一些列工作,保证市政建设健康的发展。
1、市政工程管理对工程质量的重要意义
市政工程建设是我国迈向全面小康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其建设水平直接会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了进一步提升人们交通、居住、工作等衣食住行的各方面需求,同时放大国家的综合生产力,对市政工程的优化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市政工程是服务于民的,其质量必须得到严格的保证;其次,加强市政工程管理对质量的控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投入,缩减工程周期,提升市政建设的经济效益。市政工程管理的质量控制就是要依托国家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条款,对市政施工的前、中、后期进行科学的监督和调控,对违规问题严肃处理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科学的引导和规划帮助市政工程保证质量,提高对人民的服务水平[1]。
2、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工程缺乏体系化规划
很多市政工程建设由很多层功能体系共同构建,这就导致了质量控制层衰减,在项目的整体规划虽然做出了相应的控制手段,但交予具体施工层时,质量控制就很难真正执行。一些工程在进行规划时忽视了可行性分析,到具体施工时不能完全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在工作中随意的改变施工设计,缺乏全程监督。在工程竣工后缺乏科学的试验和试运行,导致一些问题的发生。施工层没有科学的流程可以参考,并且由于缺乏监督在施工阶段浪费了许多人力和财力,这就导致质量问题一直存在。
2.2、安全方面的问题
通常来说,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场地都选在城市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交通条件相对比较便捷的区位。尽管如此,许多工程项目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一些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占地面积较大、大型机械设备作业环节较多,经常导致道路堵塞,严重时还会引发重大的道路交通事故,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意外情况,除了客观因素以外,还在于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未落实到位。因此,还需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加强对施工安全方面问题的管控。
2.3、對质量控制缺乏科学严谨性
目前很多的市政工程建设都存在着只注重工期,对质量不够重视的问题。因资金或其他问题,缺乏对施工质量的控制手段,人为管理并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赶工期回收资金才是很多施工单位的目标。即使一些单位有质量控制体系,也很难做到施工方和管理方能就质量控制达成共识,存在很多的制度和实际不配套的现象。大型的市政工程需要多方的协作完成,也给工程管理的质量控制增加了难度,对与施工的材料、技术、设备的管理缺乏科学性,导致质量控制流于形式[2]。
3、加强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3.1、进一步完善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技术操作规范是不可忽视的方面。在立项的初始阶段,以及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再到工程的检验验收部分,质量监督管理体系都要做到全程的覆盖。这样的做法,会使得工程建设的施工环节和效果能够更加的制度化,并且有利于实现工程建设的标准化。另外,招标的工作和投标的环节也是不容忽视的。它有利于建筑市场的开放和透明化,也避免了垄断现象的出现。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实现招标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更要保障施工技术和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能够中标。
3.2、严格把控材料质量
施工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水泥沙石等材料质量区分不明显,所以对材料的控制要更细致。采购部门要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和质量标准采购材料,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性,材料入场要经过核查,杜绝质量不合格的材料被用于施工。材料管控需要专业的部门和人员执行,并且要隔离不相容职位,采购和验收不能是同一部门,严格把关材料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3]。
3.3、加强对建筑工程行业优秀人才的培养
要实现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就必须转变人事管理观念,树立起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竞争越发激烈化的今天,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表现出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这种不注重人员差异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了。企业要实现长远健康发展,除了确保自身的经济效益以外,还必须注重对优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如果仍然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阶段,必然会导致优秀人才的流失,这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实现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21世纪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只有塑造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留住人才,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必须改进人事管理模式,意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留住人才,使企业的人才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从而在当下的人才竞争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为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质量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保障[4]。
3.4、加强监管力度和诚信建设力度
如今,市政工程建设领域的责任主体容易产生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质量监督机构也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监管。所以,需要加强对市政工程项目责任主体的约束力度,开展诚信建设工作。针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审核单位、监理单位进行一定的监督管理,将设计文件、勘察情况、工程实体质量不达标的情况记录在案,录入到信用系统中。同时促使相关部门将质量不达标的责任主体清理出建筑市场,禁止其再参与工程施工项目建设,保证工程施工的总体质量。
3.5、加强对施工工艺与工序的协调管理控制
在市政道路施工的过程中,包含着众多复杂的因素。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讲,既形成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形成内外在因素的制约。如果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话,其中较为主要的就是加强施工工艺与施工工序的管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提前制定好施工计划,进而使得最终的施工进度能够与预期的工期相近,而且最终的施工质量也要得到保障。在提升施工质量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于施工工艺的改进。另外还要注意对具体的施工工序的把握和管理。这样把每一个施工细节都做到位,能够减少人为的施工操作失误所引起的安全事故。对于施工工艺和工序的管理协调来讲,它还需要施工技术的支持[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的建设对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为了确保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就必须加强对其建设过程的管理,针对进度方面、质量方面、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这样才能为工程的高质量、高效率完工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郭振锋.市政工程建设综合管廊的施工管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27):127.
[2]肖亮.论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内江科技,2019,40(09):10+15.
[3]林继仪.市政工程沥青面层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J].福建建设科技,2019(05):70-73.
[4]张永林.市政工程项目中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研究[J].交通世界,2019(27):142-143.
[5]林娟娟.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的BIM应用[J].低碳世界,2019,9(09):255-256.
关键词:市政工程;质量控制
引言
市政工程是提升城市基础建设水平,改良城市整体环境,以满足市民生活需求而进行建设的工程,其本质是服务于民。随着经济发展,更多的二三线城市正在加大力度进行市政工程建设,国家对市政工程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在该行业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虽然我国市政工程建设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并且取得了不小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所以要采取科学的管理工作,将市政工程的质量放在首位,执行审批、检查、管理等一些列工作,保证市政建设健康的发展。
1、市政工程管理对工程质量的重要意义
市政工程建设是我国迈向全面小康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其建设水平直接会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了进一步提升人们交通、居住、工作等衣食住行的各方面需求,同时放大国家的综合生产力,对市政工程的优化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市政工程是服务于民的,其质量必须得到严格的保证;其次,加强市政工程管理对质量的控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投入,缩减工程周期,提升市政建设的经济效益。市政工程管理的质量控制就是要依托国家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条款,对市政施工的前、中、后期进行科学的监督和调控,对违规问题严肃处理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科学的引导和规划帮助市政工程保证质量,提高对人民的服务水平[1]。
2、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工程缺乏体系化规划
很多市政工程建设由很多层功能体系共同构建,这就导致了质量控制层衰减,在项目的整体规划虽然做出了相应的控制手段,但交予具体施工层时,质量控制就很难真正执行。一些工程在进行规划时忽视了可行性分析,到具体施工时不能完全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在工作中随意的改变施工设计,缺乏全程监督。在工程竣工后缺乏科学的试验和试运行,导致一些问题的发生。施工层没有科学的流程可以参考,并且由于缺乏监督在施工阶段浪费了许多人力和财力,这就导致质量问题一直存在。
2.2、安全方面的问题
通常来说,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场地都选在城市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交通条件相对比较便捷的区位。尽管如此,许多工程项目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一些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占地面积较大、大型机械设备作业环节较多,经常导致道路堵塞,严重时还会引发重大的道路交通事故,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意外情况,除了客观因素以外,还在于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未落实到位。因此,还需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加强对施工安全方面问题的管控。
2.3、對质量控制缺乏科学严谨性
目前很多的市政工程建设都存在着只注重工期,对质量不够重视的问题。因资金或其他问题,缺乏对施工质量的控制手段,人为管理并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赶工期回收资金才是很多施工单位的目标。即使一些单位有质量控制体系,也很难做到施工方和管理方能就质量控制达成共识,存在很多的制度和实际不配套的现象。大型的市政工程需要多方的协作完成,也给工程管理的质量控制增加了难度,对与施工的材料、技术、设备的管理缺乏科学性,导致质量控制流于形式[2]。
3、加强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3.1、进一步完善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技术操作规范是不可忽视的方面。在立项的初始阶段,以及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再到工程的检验验收部分,质量监督管理体系都要做到全程的覆盖。这样的做法,会使得工程建设的施工环节和效果能够更加的制度化,并且有利于实现工程建设的标准化。另外,招标的工作和投标的环节也是不容忽视的。它有利于建筑市场的开放和透明化,也避免了垄断现象的出现。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实现招标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更要保障施工技术和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能够中标。
3.2、严格把控材料质量
施工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水泥沙石等材料质量区分不明显,所以对材料的控制要更细致。采购部门要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和质量标准采购材料,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性,材料入场要经过核查,杜绝质量不合格的材料被用于施工。材料管控需要专业的部门和人员执行,并且要隔离不相容职位,采购和验收不能是同一部门,严格把关材料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3]。
3.3、加强对建筑工程行业优秀人才的培养
要实现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就必须转变人事管理观念,树立起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竞争越发激烈化的今天,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表现出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这种不注重人员差异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了。企业要实现长远健康发展,除了确保自身的经济效益以外,还必须注重对优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如果仍然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阶段,必然会导致优秀人才的流失,这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实现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21世纪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只有塑造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留住人才,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必须改进人事管理模式,意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留住人才,使企业的人才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从而在当下的人才竞争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为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质量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保障[4]。
3.4、加强监管力度和诚信建设力度
如今,市政工程建设领域的责任主体容易产生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质量监督机构也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监管。所以,需要加强对市政工程项目责任主体的约束力度,开展诚信建设工作。针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审核单位、监理单位进行一定的监督管理,将设计文件、勘察情况、工程实体质量不达标的情况记录在案,录入到信用系统中。同时促使相关部门将质量不达标的责任主体清理出建筑市场,禁止其再参与工程施工项目建设,保证工程施工的总体质量。
3.5、加强对施工工艺与工序的协调管理控制
在市政道路施工的过程中,包含着众多复杂的因素。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讲,既形成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形成内外在因素的制约。如果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话,其中较为主要的就是加强施工工艺与施工工序的管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提前制定好施工计划,进而使得最终的施工进度能够与预期的工期相近,而且最终的施工质量也要得到保障。在提升施工质量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于施工工艺的改进。另外还要注意对具体的施工工序的把握和管理。这样把每一个施工细节都做到位,能够减少人为的施工操作失误所引起的安全事故。对于施工工艺和工序的管理协调来讲,它还需要施工技术的支持[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的建设对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为了确保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就必须加强对其建设过程的管理,针对进度方面、质量方面、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这样才能为工程的高质量、高效率完工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郭振锋.市政工程建设综合管廊的施工管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27):127.
[2]肖亮.论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内江科技,2019,40(09):10+15.
[3]林继仪.市政工程沥青面层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J].福建建设科技,2019(05):70-73.
[4]张永林.市政工程项目中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研究[J].交通世界,2019(27):142-143.
[5]林娟娟.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的BIM应用[J].低碳世界,2019,9(09):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