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榜理由】
日前,万科董事长王石荣获2006证券中国“十大福星”称号。
我们关注王石,不独是由于万科持续的成长与利润,更重要的是,在过去的一年里,当房地产企业一度陷入“社会公敌”困境时,王石和万科勇敢的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涉足廉租房屋建设,主动承担“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这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趋势。
2007年,必将有更多的企业接棒“和谐社会”下“社会责任”的再思考。
文为王石的最新观点。
房价太高,还是贫富分化?
早在1998年到2004年,住宅均价累计增长了43%;而居民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了72%;存款余额增长累计增长了158%。从7年的时间跨度看,居民平均财富增长远远高于住宅均价增长。由此可见,中低收入家庭买不起房,原因并不是房价收入比太高,也不能简单地说是因为房价太贵。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问题恐怕就出在“平均”两个字上。上面所有的数据,都是用的平均数字。从平均数字来看,大家应该是买得起房的。但问题是,大家的收入并不平均。
2006年,国家发改委网站的数据显示,城市居民最低收入1/5人口只拥有全部收入的2.75%,仅为最高收入1/5人口拥有收入的4.6%。
根据这个数据,最富有的20%的人,差不多占有全部收入的一半。而越富有的人,可以用来买房的钱占其全部收入的比例就越高。因此从房屋的购买力来看,20%的富人,恐怕占据了还不止半壁江山。
富人不买房子买什么?
现在的情况是,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而富人不仅买得起大房子,还能购房投资。但是富人为什么要买那么多房子?这背后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不买房子,他们买什么?
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贫富差距拉大的同时,一般都意味着劳动的竞争激烈程度高于资本竞争、资本回报高于劳动者回报。这对房产投资存在抑制作用,因为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越高,投资房地产的代价就越大、相对收益水平就越低。但是,对于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却可能出现一种特殊的情况,那就是贫富差距拉大的同时,投资回报水平却出现下降。
中国最大的资本市场是股市。但是从2000年开始,中国股市好几年是大熊市,到2005年第四季度才出现好转。这个大熊市期间,平均来看股民不仅没有获得回报,总体财富反而大为缩水。
除了回报率水平之外,缺少投资渠道也是大量资金涌入地产投资市场的原因之一。
谁让穷人掏空腰包?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房价降下来、甚至硬性把房价“管起来”,富人和穷人的购买力也在同步上升,一半以上的房子还是会被少部分富人买走,大部分中低收入者就算掏空腰包,也不一定买得起房子。所以中低收入家庭能不能住得好一点,关键是房屋供应量有多少。但这方面的情况,现在并不乐观。
根据研究结果,要实现2015年人均建筑面积33平米的目标,现有土地供应能力只能满足不到一半的要求。我们认为,综合考虑供给能力和收入水平、收入结构,2015合理的户均面积应该是在87平方米以下。
但是中国现在的情况是,存量住宅户均面积平均在100平方米左右,而新增住宅的面积,更有越来越大的一个趋势。
多为穷人盖房子
现在宏观调控还在进行中,大家都非常关心,中央还会出什么政策?
我认为国八条是非常成熟的一个文件。虽然是八条,但概括起来核心的内容是两条,第一条就是打击炒房,非常成功,效果已经很明显。
第二条就是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房子不像电视机、电冰箱,用得起就用,用不起就不用,住房是特殊的商品,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供应。现在土地的供应逐年下降,前面也说到住宅新增量从02年开始急剧减少。从结构来看,无论土地还是房屋,减少的恐怕主要是面向中低收入家庭、带有保障性质的那一部分。所以必须要改变土地供应结构,要向市场提供这样的土地,让发展商多开发适宜中低收入家庭居住的房屋。
这一条目前见效还不够明显。见效不明显,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它的效果有一个滞后期。比如去年的政策出台之后,上海就开始推出了一批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微利房,但是它们的推出要有一年半到两年的滞后期,对市场产生明显的影响,要等到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
第二个原因是,上海这个力度是比较少见的。从统计数字来看,从去年国八条出台下来到现在,各个城市推出的用于微利房、廉租房的土地并不多。所以在土地供应总量和结构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还是应该加大力度,如果这个力度加不上来,房屋供应不足的市场矛盾依然会非常突出。
尤其是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带有住房保障性质的土地供应,更应该加大力度,并有更灵活的供应方式。现在土地市场上,招标、拍卖的价格越来越高,这种高价土地上盖出来的房子就是不涨价、就是降价20%,中低收入家庭恐怕还是买不起。
所以我觉得要缓解现在的市场矛盾,必须在土地供应结构上继续贯彻国八条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