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癫痫药物与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c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TEN)是两种严重的变应性疾病,其临床症状非常相似,互有交叉,均表现为高热、全身不适及快速进行性的皮肤斑丘疹和疱疹,常伴有黏膜损伤及内脏损害。导致SJS和TEN的关键性病理环节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的可溶性Fas配体与角化细胞表面表达的Fas受体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角化细胞凋亡及表皮损伤。SJS和TEN与芳香族抗癫痫药物(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的应用密切相关,也可由新型抗癫痫药物,如拉莫三嗪引起。研究显示,在抗癫痫治疗的最初8周内发生SJS和TEN的危险性最高。由于芳香族抗癫痫药物之间的交叉过敏性,一旦发生SJS和TEN而又必须继续抗癫痫治疗时,可改用丙戊酸钠或新型抗癫痫药物,由于它们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与前者不同,通常是安全的。

其他文献
药物引起的肾小管损害,主要为直接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害,渗透性、阻塞性、缺血缺氧性等肾小管损害.药物性肾小管损害的病理变化可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凋亡、肾小管间质炎症及纤维化等.以往的发病机制多为肾素.血管紧张索系统、氧化应激系统的研究,该文主要就药物性肾小管损害的免疫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旨在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路径。
期刊
期刊
期刊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以其独有的特性,成为骨髓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极佳替代来源.但是单份脐带血所含有的造血干/祖细胞(HSPC)数目相对少,不能满足大体重儿童及成年人需要.采用联合细胞因子、基质细胞共培养或者灌注培养等方法,可以在体外对脐带血HSPC进行扩增,有望解决这一难题.其可能的机制在于外源性的生长因子能阻止细胞凋亡,刺激细胞增殖;基质细胞能维持HSPC的自我更新能力,同时能促
乳铁蛋白是一种存在于哺乳动物乳汁、其他内分泌腺及中性粒细胞颗粒中的铁结合蛋白.多项研究表明,乳铁蛋白具有抗感染、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并且在婴儿的宿主免疫中起到重要作用.有研究证实口服乳铁蛋白对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有多种益处,使乳铁蛋白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更加肯定.近年来,牛乳铁蛋白及重组人乳铁蛋白的生产和临床应用也有了更大的进展。
内源性阿片样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及全身多处腺体内合成的小分子物质,它既是激素又是神经词质,具有广泛的神经生物学功能。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不仅具有增加脑兴奋性及癫痫易感性的致痫作用,而且还具有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保护性抗痢作用,其致痫和抗痫作用的失衡与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递质的失衡一起参与了癫痫的病理生理过程。
期刊
儿童期癫癇患儿的预后与成年人不同,该文从一般因京、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复习国外近年文献,寻找儿童癫癇预后的危险因素。认为发病年龄大、病因明确、有癫癇持续状态、初期发作频率高、治疗前发作次数多、症状性癫癇综合征、有癫癇家族史、热性惊厥史、有神经系统体征、神经精神缺陷、脑电图异常、影像学异常、未正规应用抗癫癇药和对首次用药反应差的患儿预后不佳。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