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的一种新的出版形式——网络出版,已逐渐被人们认识并成为未来出版的发展方向。对于网络出版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目前国内较一致的看法是,网络出版是指具有合法出版资格的出版机构以互联网为载体,以数字化方式编辑、制作、发布、传播并销售电子出版物的行为。对于出版社而言,网络出版的主要产品就是电子图书(E-book)。2005年,全球E-book的销售额已占出版业总销售额的6%至10%,202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50%,而到2030年更将达到90%。
目前我国网络出版的实际销售情况与传统出版相比,其份额还比较小。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由于网络发展初期,为加速发展,网上很多资源都是免费下载,知识产权保护存在很大问题,导致作者和出版社对网络出版积极性不高;(2)读者缺乏网络消费习惯,许多人购书的首选仍然是传统书店,而不是网络书店,而新习惯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宣传和耐心的等待,并且阅读电子书需要其他设备,如电脑、阅读器或移动通信设备,与纸质书相比其阅读的舒适度也较差;(3)电子交易手段还不成熟。
但近几年,围绕电子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技术都在迅猛发展,首先,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发展为作者和出版社的利益提供了技术保障;其次,阅读器的发展很快,最新研究成功的电子纸的阅读舒适度可与纸张相媲美;第三,网络银行的发展也非常快,使用网络进行电子支付的用户越来越多。
根据最新调查情况,2005年我国新增网络用户2000万人,宽带用户达6000多万,到2005年底,网络用户达1.1亿人,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网络用户数量第二的国家。网络的迅猛发展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2006年4月21日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1999-2005年)持续走低,而网络阅读率则大幅增长。六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首次调查发现国民的阅读率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与图书阅读率相反,近年来我国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上网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3年的18.3%,再到2005年的27.8%,七年间增长了7.5倍,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现代社会的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使人没时间读书,以及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传播方式的兴起,分流了受众,使越来越多的新一代青年人越来越不习惯传统的阅读方式,而更习惯进行网上阅读。
2003年,国内有12家出版社电子图书收入超过30万元,2004年,有出版社收益超过了100万元。目前新闻出版总署正在制定我国十一五网络出版产业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网络出版的发展规划。可以预见,2006年及以后将是网络出版迅猛发展的阶段。
面临目前国内网络出版发展的迅猛态势,出版社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战略调整和结构转型,当前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根据国家关于互联网出版的规定,申请设立互联网出版机构,增加互联网出版业务。同时网络出版的竞争将主要是其产品内容的竞争,出版社应及时定位为内容提供商。在签订出版合同时,除了图书专有出版权以外,还要获得作者关于作品的电子版本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权利的专有许可。
第二,由于目前网络出版牵涉到传统出版的多个部门,应该成立专门的网络出版部门,制定完善的网络出版管理制度,以及具有本社特色、符合本社实际情况的网络出版发展规划。
目前,网络出版在销售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在出版社、网络书店的网站上发布电子图书,读者可以针对电子图书全部内容或部分章节,进行有偿或无偿的在线阅读、检索、复制或下载;(2)出版社可将电子图书的文件通过电子邮件有偿或无偿发送给读者离线使用;(3)个性化印刷定制服务,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互联网定制自己需要的图书,而出版社在接到订单后,利用按需印刷技术(Print-on-Demand,简称POD)为读者提供需要的图书。销售和生产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出版社一方面应该根据科技的发展拓展电子图书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应该根据销售方式和渠道来调整内部结构,规划生产流程设计,理顺产销体制。
第三,利用电子图书促进纸书的销售。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全国图书库存2001年297.57亿元,2002年343.4亿元,2003年401.38亿元,2004年449.13亿元,2005年超过500亿元。库存如此之大已让出版社不堪重负,其形成原因有很多,如选题重复、跟风炒作、渠道不畅等等。但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营销宣传不利。由于受库存和书店空间限制,每年出版社的图书只能少部分上架,并且每年新书出版品种很多,每种图书在书店的上架时间也有限,一旦销售速度变缓就下架,并且所出新书也只有少部分能够进行宣传。现在利用电子图书的特点,提炼精彩片断供读者在网上翻阅浏览,同时制成电子样书发给重要客户,这样可对出版社的全部图书品种进行宣传推广,扩大图书与读者的接触面,实现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的互动发展。
第四,培养一批网络出版的专业人才。在网络出版快速发展的今天,出版社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欠缺的情况日益突出,目前急需培养一批既熟悉出版业务又能娴熟运用各种网络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实现传统出版向网络出版的顺利转型。
(作者单位:原子能出版社)
目前我国网络出版的实际销售情况与传统出版相比,其份额还比较小。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由于网络发展初期,为加速发展,网上很多资源都是免费下载,知识产权保护存在很大问题,导致作者和出版社对网络出版积极性不高;(2)读者缺乏网络消费习惯,许多人购书的首选仍然是传统书店,而不是网络书店,而新习惯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宣传和耐心的等待,并且阅读电子书需要其他设备,如电脑、阅读器或移动通信设备,与纸质书相比其阅读的舒适度也较差;(3)电子交易手段还不成熟。
但近几年,围绕电子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技术都在迅猛发展,首先,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发展为作者和出版社的利益提供了技术保障;其次,阅读器的发展很快,最新研究成功的电子纸的阅读舒适度可与纸张相媲美;第三,网络银行的发展也非常快,使用网络进行电子支付的用户越来越多。
根据最新调查情况,2005年我国新增网络用户2000万人,宽带用户达6000多万,到2005年底,网络用户达1.1亿人,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网络用户数量第二的国家。网络的迅猛发展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2006年4月21日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1999-2005年)持续走低,而网络阅读率则大幅增长。六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首次调查发现国民的阅读率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与图书阅读率相反,近年来我国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上网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3年的18.3%,再到2005年的27.8%,七年间增长了7.5倍,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现代社会的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使人没时间读书,以及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传播方式的兴起,分流了受众,使越来越多的新一代青年人越来越不习惯传统的阅读方式,而更习惯进行网上阅读。
2003年,国内有12家出版社电子图书收入超过30万元,2004年,有出版社收益超过了100万元。目前新闻出版总署正在制定我国十一五网络出版产业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网络出版的发展规划。可以预见,2006年及以后将是网络出版迅猛发展的阶段。
面临目前国内网络出版发展的迅猛态势,出版社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战略调整和结构转型,当前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根据国家关于互联网出版的规定,申请设立互联网出版机构,增加互联网出版业务。同时网络出版的竞争将主要是其产品内容的竞争,出版社应及时定位为内容提供商。在签订出版合同时,除了图书专有出版权以外,还要获得作者关于作品的电子版本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权利的专有许可。
第二,由于目前网络出版牵涉到传统出版的多个部门,应该成立专门的网络出版部门,制定完善的网络出版管理制度,以及具有本社特色、符合本社实际情况的网络出版发展规划。
目前,网络出版在销售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在出版社、网络书店的网站上发布电子图书,读者可以针对电子图书全部内容或部分章节,进行有偿或无偿的在线阅读、检索、复制或下载;(2)出版社可将电子图书的文件通过电子邮件有偿或无偿发送给读者离线使用;(3)个性化印刷定制服务,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互联网定制自己需要的图书,而出版社在接到订单后,利用按需印刷技术(Print-on-Demand,简称POD)为读者提供需要的图书。销售和生产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出版社一方面应该根据科技的发展拓展电子图书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应该根据销售方式和渠道来调整内部结构,规划生产流程设计,理顺产销体制。
第三,利用电子图书促进纸书的销售。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全国图书库存2001年297.57亿元,2002年343.4亿元,2003年401.38亿元,2004年449.13亿元,2005年超过500亿元。库存如此之大已让出版社不堪重负,其形成原因有很多,如选题重复、跟风炒作、渠道不畅等等。但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营销宣传不利。由于受库存和书店空间限制,每年出版社的图书只能少部分上架,并且每年新书出版品种很多,每种图书在书店的上架时间也有限,一旦销售速度变缓就下架,并且所出新书也只有少部分能够进行宣传。现在利用电子图书的特点,提炼精彩片断供读者在网上翻阅浏览,同时制成电子样书发给重要客户,这样可对出版社的全部图书品种进行宣传推广,扩大图书与读者的接触面,实现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的互动发展。
第四,培养一批网络出版的专业人才。在网络出版快速发展的今天,出版社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欠缺的情况日益突出,目前急需培养一批既熟悉出版业务又能娴熟运用各种网络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实现传统出版向网络出版的顺利转型。
(作者单位:原子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