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 对68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给予系统的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健康教育护理等。 结果 68例糖尿病足患者治愈20例,显效28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1%。 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糖尿病足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113-02
糖尿病足(DF)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1],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末梢麻木和疼痛,足部溃疡以及坏疽的形成。2010年10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对入住的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给予系统的护理,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68例糖尿病足患者,依照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入院时空腹血糖为12.4~32.1 mmol/L;男42例,女26例;年龄49~77岁;病程2~30年,糖尿病足60 d~5年;根据Wagner分级方法:0级8例,1级26例,2级22例,3级10例,4级2例。
1.2 治疗措施
采用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治疗,根据患者疾病分型、病史、血糖水平选择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制定饮食方案,合理规律饮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控制血糖接近正常水平。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广谱、足量、高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改善患肢肢端循环选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如红花、丹参静脉输注,加强营养支持。同时局部清创换药,中药泡脚。
1.3 护理
1.3.1 心理安抚 糖尿病患者特点是病程长、症状重,患者往往心理比较焦虑、敏感,有的甚至悲观、脆弱,容易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完全听从医生,事无大小都要详细询问,要么对治疗不重视甚至放弃不配合。因此对每位刚入院的糖尿病足患者要认真做好入院宣教,帮助患者尽快熟悉适应医疗环境,积极配合医生护士做好治疗和护理工作;要经常与患者聊天,了解患者所想,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要主动及时的向患者解释病情并告知最新治疗方案,取得理解和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悲观等情绪;建议家属多和患者交流,增加患者的精神动力;随时和患者及家属沟通,鼓励家属陪伴;鼓励患者多和同房间的病友交流,相互分享治疗糖尿病的一些基础知识,平衡减压。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产生的烦躁、敏感、猜疑等心理,护理人员可实时说教,以病房内已治愈的患者做例子,安抚患者情绪争取其积极配合。良好的心理护理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患者治疗的决心和信心,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2-3]。
1.3.2 饮食护理 合理的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目的是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降低血糖。根据患者个人的饮食要求,制订相应的饮食方案,控制总热量,有规律地进食,原则是进餐要定时、定量,要一日三餐七成饱,少吃多餐,避免饱餐[4]。合理分配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蛋白质与脂肪的比例,鼓励患者多食粗粮、杂粮、大豆及相关产品,多吃瘦肉、鱼类、虾类、海鲜类,多吃绿叶蔬菜、含糖分低的水果等。帮助患者了解血糖与饮食的关系,提高饮食对糖尿病防治重要性的认知。
1.3.3 改善足部血液循环 坚持足部按摩3次/d,动作轻柔,通过推拿按摩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代谢。方法是双手从大腿根部用按法、揉法、搓法逐渐按摩至脚踝部,再从足跟部向上至大腿根部,反复10 min左右,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对于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溃疡,卧床时可在脚跟下垫一个软垫,提高患肢,并指导患者在床上做踝关节背屈、旋转和小腿屈伸运动,促进静脉回流。针对患肢皮肤的微循环障碍,注意防寒保暖,不要用热水袋保暖,取暖器暖脚避免脚部烫伤起泡,皮肤破损,加重病情。
1.3.4 局部护理 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观察足部颜色及温度变化,发现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护理人员经常触摸足背动脉的搏动、按压皮肤的弹性、观察皮肤色泽及温度,发现动脉搏动逐渐减弱或消失,皮肤温度降低,肢端变凉,皮肤颜色出现渐变,逐渐由白→暗红→暗紫→紫黑色,往往提示患足缺血缺氧加重,易出现溃疡并形成坏疽。此时,不可热浴,更不得烫洗,否则可使溃疡加重,或出现新的病灶。
1.3.5 足浴护理 方法:透骨草20 g,威灵仙20 g,黄芪30 g,丹参30 g,当归20 g,大黄20 g,红花15 g,黄柏20 g,苦参30 g。首先把中草药放在水中泡20 min左右,大火致药液沸腾后再小火煮10 min,待药液温度降至35~40℃即可用来泡脚。有条件的用中药熏洗桶加热保温,使水温维持在38~40℃左右。药液平面要高于踝关节,最好至足三里穴(人体保健要穴),每次30 min,1次/d,疗程不限。通过泡脚,使中药有效成分进入机体、输布全身而发挥药效作用,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激发机体自身调节功能。
1.3.6 换药护理 出现感染的创面应每天清创换药,严格无菌原则,用碘伏消毒3~4次,保持溃疡面清洁,渗出过多可早晚各换药1次。同时行脓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高效、足量对症治疗。创面感染严重,有腐肉,脓汁渗出较多时,应切开引流彻底清创,去除变性、坏死的病变组织,创面常规消毒后先后用生理盐水和呋喃西林液冲洗,然后用高渗葡萄糖棉纱覆盖,无菌纱布包扎,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促进血液循环,2次/d, 30 min/次。待创面渗出减少,有新鲜肉芽生长,涂擦生肌玉红膏,促进新鲜肉芽的生长。此外进行浸泡湿敷换药时,动作切记轻柔。
1.3.7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其他治疗成败的关键。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降低耗费和负担。要对患者和家属耐心宣教,帮助他们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治疗需持之以恒;告诉患者糖尿病足的危害性及预防的有关知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做好足部的健康护理,避免足部遭受意外伤害。具体为注意患足的防寒保暖,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教会患者足部常规按摩手法,利用空闲时间多做按摩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穿宽松、舒适的布鞋和质地柔软、吸水透气的袜子,使足趾在鞋内活动不受限制为可;适度锻炼,散步为主,避免运动后出现足部红肿及皮肤磨损现象;生活制度应规律,戒烟和烈性酒,讲究个人卫生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5]
治愈:溃疡面完全愈合,形成痂皮或瘢痕者。显效:足部皮肤感觉正常,足背动脉搏动有力,溃疡面缩小80%以上,临床分级好转2个级别以上。有效:足部皮肤感觉部分恢复,足背动脉搏动较明显,溃疡面缩小50%,分泌物减少,临床分级好转1个级别以上。无效:足部皮肤感觉无好转,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溃疡面无缩小,分泌物无减少,临床分级无好转或者恶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系统全面的护理,68例糖尿病足患者治愈20例,显效28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1%。治疗期间无明显副反应发生。
3 讨论
糖尿病足病是由于下肢动脉硬化,加之植物神经病变使血管运动减弱,导致足部供血不足,局部组织缺血和抵抗力下降,当足部受到微小的创伤,如不合脚的鞋挤压、擦伤、皲裂或鸡眼等处理不当,均可引起创面感染而形成溃烂,又因患者痛觉减退或消失,不能及时察觉病变,常常使溃疡加大、久不愈合,甚至导致组织坏死。感染处理不当或者治疗不及时使得创面难以愈合进而影响到糖尿病足的最终治疗效果。糖尿病足的中药泡脚创面处理,紧抓糖尿病足的形成原因,通过活血化瘀、理气行血、舒筋活络的中药长期浸泡,降低血液的黏滞、凝聚状态,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展血管,增加局部血氧供给,改善微循环障碍,使血流通畅;同时加强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提高了自身免疫抵抗能力,临床多项研究亦证实了中药浸泡对糖尿病足的确切疗效[6]。中药浸泡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创面的修复和愈合,缩短治疗周期和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通过进行科学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施行全面的护理,系统的糖尿病足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自我治疗、护理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7],建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控制疾病,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8]。
[参考文献]
[1] 赵金苓,李希玲,陈洁.糖尿病足的评估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2):132.
[2] 孙道玉,辛绍伟,马学萍,等.糖尿病足预防及护理新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2):71-72.
[3] 赵平.应用临床路径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1):131-132.
[4] 李清华,李清江,蒋文,等.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饮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9):533.
[5]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0-121.
[6] 孙洁.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70-71.
[7] 曾雪卿,任运红.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C):103.
[8] 王桂英.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9):27-28.
(收稿日期:2012-02-16)
[关键词] 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113-02
糖尿病足(DF)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1],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末梢麻木和疼痛,足部溃疡以及坏疽的形成。2010年10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对入住的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给予系统的护理,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68例糖尿病足患者,依照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入院时空腹血糖为12.4~32.1 mmol/L;男42例,女26例;年龄49~77岁;病程2~30年,糖尿病足60 d~5年;根据Wagner分级方法:0级8例,1级26例,2级22例,3级10例,4级2例。
1.2 治疗措施
采用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治疗,根据患者疾病分型、病史、血糖水平选择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制定饮食方案,合理规律饮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控制血糖接近正常水平。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广谱、足量、高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改善患肢肢端循环选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如红花、丹参静脉输注,加强营养支持。同时局部清创换药,中药泡脚。
1.3 护理
1.3.1 心理安抚 糖尿病患者特点是病程长、症状重,患者往往心理比较焦虑、敏感,有的甚至悲观、脆弱,容易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完全听从医生,事无大小都要详细询问,要么对治疗不重视甚至放弃不配合。因此对每位刚入院的糖尿病足患者要认真做好入院宣教,帮助患者尽快熟悉适应医疗环境,积极配合医生护士做好治疗和护理工作;要经常与患者聊天,了解患者所想,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要主动及时的向患者解释病情并告知最新治疗方案,取得理解和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悲观等情绪;建议家属多和患者交流,增加患者的精神动力;随时和患者及家属沟通,鼓励家属陪伴;鼓励患者多和同房间的病友交流,相互分享治疗糖尿病的一些基础知识,平衡减压。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产生的烦躁、敏感、猜疑等心理,护理人员可实时说教,以病房内已治愈的患者做例子,安抚患者情绪争取其积极配合。良好的心理护理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患者治疗的决心和信心,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2-3]。
1.3.2 饮食护理 合理的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目的是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降低血糖。根据患者个人的饮食要求,制订相应的饮食方案,控制总热量,有规律地进食,原则是进餐要定时、定量,要一日三餐七成饱,少吃多餐,避免饱餐[4]。合理分配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蛋白质与脂肪的比例,鼓励患者多食粗粮、杂粮、大豆及相关产品,多吃瘦肉、鱼类、虾类、海鲜类,多吃绿叶蔬菜、含糖分低的水果等。帮助患者了解血糖与饮食的关系,提高饮食对糖尿病防治重要性的认知。
1.3.3 改善足部血液循环 坚持足部按摩3次/d,动作轻柔,通过推拿按摩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代谢。方法是双手从大腿根部用按法、揉法、搓法逐渐按摩至脚踝部,再从足跟部向上至大腿根部,反复10 min左右,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对于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溃疡,卧床时可在脚跟下垫一个软垫,提高患肢,并指导患者在床上做踝关节背屈、旋转和小腿屈伸运动,促进静脉回流。针对患肢皮肤的微循环障碍,注意防寒保暖,不要用热水袋保暖,取暖器暖脚避免脚部烫伤起泡,皮肤破损,加重病情。
1.3.4 局部护理 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观察足部颜色及温度变化,发现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护理人员经常触摸足背动脉的搏动、按压皮肤的弹性、观察皮肤色泽及温度,发现动脉搏动逐渐减弱或消失,皮肤温度降低,肢端变凉,皮肤颜色出现渐变,逐渐由白→暗红→暗紫→紫黑色,往往提示患足缺血缺氧加重,易出现溃疡并形成坏疽。此时,不可热浴,更不得烫洗,否则可使溃疡加重,或出现新的病灶。
1.3.5 足浴护理 方法:透骨草20 g,威灵仙20 g,黄芪30 g,丹参30 g,当归20 g,大黄20 g,红花15 g,黄柏20 g,苦参30 g。首先把中草药放在水中泡20 min左右,大火致药液沸腾后再小火煮10 min,待药液温度降至35~40℃即可用来泡脚。有条件的用中药熏洗桶加热保温,使水温维持在38~40℃左右。药液平面要高于踝关节,最好至足三里穴(人体保健要穴),每次30 min,1次/d,疗程不限。通过泡脚,使中药有效成分进入机体、输布全身而发挥药效作用,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激发机体自身调节功能。
1.3.6 换药护理 出现感染的创面应每天清创换药,严格无菌原则,用碘伏消毒3~4次,保持溃疡面清洁,渗出过多可早晚各换药1次。同时行脓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高效、足量对症治疗。创面感染严重,有腐肉,脓汁渗出较多时,应切开引流彻底清创,去除变性、坏死的病变组织,创面常规消毒后先后用生理盐水和呋喃西林液冲洗,然后用高渗葡萄糖棉纱覆盖,无菌纱布包扎,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促进血液循环,2次/d, 30 min/次。待创面渗出减少,有新鲜肉芽生长,涂擦生肌玉红膏,促进新鲜肉芽的生长。此外进行浸泡湿敷换药时,动作切记轻柔。
1.3.7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其他治疗成败的关键。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降低耗费和负担。要对患者和家属耐心宣教,帮助他们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治疗需持之以恒;告诉患者糖尿病足的危害性及预防的有关知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做好足部的健康护理,避免足部遭受意外伤害。具体为注意患足的防寒保暖,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教会患者足部常规按摩手法,利用空闲时间多做按摩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穿宽松、舒适的布鞋和质地柔软、吸水透气的袜子,使足趾在鞋内活动不受限制为可;适度锻炼,散步为主,避免运动后出现足部红肿及皮肤磨损现象;生活制度应规律,戒烟和烈性酒,讲究个人卫生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5]
治愈:溃疡面完全愈合,形成痂皮或瘢痕者。显效:足部皮肤感觉正常,足背动脉搏动有力,溃疡面缩小80%以上,临床分级好转2个级别以上。有效:足部皮肤感觉部分恢复,足背动脉搏动较明显,溃疡面缩小50%,分泌物减少,临床分级好转1个级别以上。无效:足部皮肤感觉无好转,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溃疡面无缩小,分泌物无减少,临床分级无好转或者恶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系统全面的护理,68例糖尿病足患者治愈20例,显效28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1%。治疗期间无明显副反应发生。
3 讨论
糖尿病足病是由于下肢动脉硬化,加之植物神经病变使血管运动减弱,导致足部供血不足,局部组织缺血和抵抗力下降,当足部受到微小的创伤,如不合脚的鞋挤压、擦伤、皲裂或鸡眼等处理不当,均可引起创面感染而形成溃烂,又因患者痛觉减退或消失,不能及时察觉病变,常常使溃疡加大、久不愈合,甚至导致组织坏死。感染处理不当或者治疗不及时使得创面难以愈合进而影响到糖尿病足的最终治疗效果。糖尿病足的中药泡脚创面处理,紧抓糖尿病足的形成原因,通过活血化瘀、理气行血、舒筋活络的中药长期浸泡,降低血液的黏滞、凝聚状态,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展血管,增加局部血氧供给,改善微循环障碍,使血流通畅;同时加强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提高了自身免疫抵抗能力,临床多项研究亦证实了中药浸泡对糖尿病足的确切疗效[6]。中药浸泡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创面的修复和愈合,缩短治疗周期和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通过进行科学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施行全面的护理,系统的糖尿病足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自我治疗、护理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7],建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控制疾病,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8]。
[参考文献]
[1] 赵金苓,李希玲,陈洁.糖尿病足的评估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2):132.
[2] 孙道玉,辛绍伟,马学萍,等.糖尿病足预防及护理新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2):71-72.
[3] 赵平.应用临床路径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1):131-132.
[4] 李清华,李清江,蒋文,等.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饮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9):533.
[5]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0-121.
[6] 孙洁.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70-71.
[7] 曾雪卿,任运红.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C):103.
[8] 王桂英.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9):27-28.
(收稿日期:201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