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三令五申给小学生松绑减负,如今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在数量上总体有所减轻。在此背景之下,小学生语文作业有了哪些变化?存在什么问题?是否数量减少而质量提升了?为了了解上述情况,近阶段,我对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业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提高作业质量远比减少数量来得艰巨、复杂。大多数学校的作业内容应试训练色彩浓厚,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解决策略
1、重新包装作业的“趣味外衣”。
首先我们要纠正一个常常容易忽视的问题:是不是没有趣味性的作业我们就不能做了?比如抄词、背书等。如果因噎废食,是否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为了趣味而趣味?如果因为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本身“缺乏趣味”就加以忽略或淡化,那就违背了“三维”目标的要求,造成学生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缺失。我的经验是:设计作业的时候,像抄词语、组词、造句等苦口良药,可以给它一个趣味性的外衣。比如,为了训练学生辨别形近字,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火眼金睛”栏目的作业,此方法操作简单,但不减疗效,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
2、本身就有趣味的课文,作业应增强探索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开放性语文作业就是让学生自己收集、整理资料,自己去发现知识,激发学生新奇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挖掘出学生创作性思维的潜能。
3、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自主性、合作性的结合。
这三个名词的含义相信读者都明白,我想强调的是这三者的有机结合,以及如何在作业设计中具体操作。
以完成一份手抄报作业为例,手抄报的主题和内容可以由学生自由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确定主题后,有的同学负责找资料,有的负责誊抄或打印,有的负责排版美化,有的负责报纸上墙或装订。每一项作业都得经过小组完成,遇到困难相互帮助,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还可以请社会人员帮忙,包括家长和老师。这样,学生在作业中学会了合作,在合作中学会了交流,在交流中逐渐成长,从而增强了责任心,健全了高尚的人格。在这方面,去做的学校不少,做得好的学校不多。但是真的认真去做了,你可能会得到惊喜的成果。
4、提高口语作业的比重和持续性。
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口语作业在许多班级中都有过布置,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作出了大胆的尝试:每天的课前五分钟留给学生,让学生按学号上台演讲(演讲内容事先要自己准备好,不准看稿子),后一名学生必须点评,其他学生可以举手点评,最后教师做出评价。因为只有5分钟,学生的演讲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因此演讲者还需要有采集编创的能力,把外在的读物化作内在的独特感受,然后把这种感受通过演讲的形式传递给大家。这项训练已经持续了两年半的时间,学生已形成了习惯,不需要教师提醒,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
5、作业的评价应讲求时效性、沟通性、多元化。
(1)作业的批改是有保鲜期的。学生作业交上来,会有一种天然的期待,希望能早一点得到教师的肯定。实践发现,这种期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降低,甚至消失。因此,及时批改有助于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提高作业完成质量。
(2)从单纯批改走向相互沟通。学生水平各异,作业质量也会存在差异,因此,评语的设计需要老师精心准备,或微笑鼓励,或颦眉愠怒,或鼓掌赞赏,或哀叹可惜……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也写上类似的话语。这样,作业本成了师生沟通的桥梁、情感的纽带,学生倾力而为,作业质量自然得以保证。
(3)评价方式需要多元化。除了必要的评分和打等级之外,评价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从评价的方法上来说,可以采用图表符号评价、短语评价、表情评价等,还可以通过展示、汇报、交流等方式来检查评估作业。从评价的维度来看,我们可以紧密结合“三个维度”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教师还可以把评价权交给学生、家长,比如说小作文的初评。笔者通过几年的研究发现,小作文经过家长的初评,再经过教师的批改,能激发起学生空前的写作兴趣,他们会对比教师与家长不同的评价角度和语言表达方式,进而迸发出自己的评价,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同时,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也很重要。研究表明,同伴的评价不亚于教师的当众表扬激励,群体的肯定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能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去。因而要加强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校应考虑予以采纳推广,而不应视为教师偷懒。
二、结语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依据应该是新课程标准,作业观应该是以生为本、面向全体、新颖多样、学以致用。同时,也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次布置作业,以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让不同的学生都“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将所学运用于实践、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的运用,而创造性的作业设计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在创造性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前提之下,配合以创造性的作业设计,广大的小学生应该可以充分地享受语文学习之乐趣,美美地体验语文滋养之幸福。
一、解决策略
1、重新包装作业的“趣味外衣”。
首先我们要纠正一个常常容易忽视的问题:是不是没有趣味性的作业我们就不能做了?比如抄词、背书等。如果因噎废食,是否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为了趣味而趣味?如果因为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本身“缺乏趣味”就加以忽略或淡化,那就违背了“三维”目标的要求,造成学生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缺失。我的经验是:设计作业的时候,像抄词语、组词、造句等苦口良药,可以给它一个趣味性的外衣。比如,为了训练学生辨别形近字,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火眼金睛”栏目的作业,此方法操作简单,但不减疗效,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
2、本身就有趣味的课文,作业应增强探索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开放性语文作业就是让学生自己收集、整理资料,自己去发现知识,激发学生新奇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挖掘出学生创作性思维的潜能。
3、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自主性、合作性的结合。
这三个名词的含义相信读者都明白,我想强调的是这三者的有机结合,以及如何在作业设计中具体操作。
以完成一份手抄报作业为例,手抄报的主题和内容可以由学生自由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确定主题后,有的同学负责找资料,有的负责誊抄或打印,有的负责排版美化,有的负责报纸上墙或装订。每一项作业都得经过小组完成,遇到困难相互帮助,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还可以请社会人员帮忙,包括家长和老师。这样,学生在作业中学会了合作,在合作中学会了交流,在交流中逐渐成长,从而增强了责任心,健全了高尚的人格。在这方面,去做的学校不少,做得好的学校不多。但是真的认真去做了,你可能会得到惊喜的成果。
4、提高口语作业的比重和持续性。
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口语作业在许多班级中都有过布置,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作出了大胆的尝试:每天的课前五分钟留给学生,让学生按学号上台演讲(演讲内容事先要自己准备好,不准看稿子),后一名学生必须点评,其他学生可以举手点评,最后教师做出评价。因为只有5分钟,学生的演讲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因此演讲者还需要有采集编创的能力,把外在的读物化作内在的独特感受,然后把这种感受通过演讲的形式传递给大家。这项训练已经持续了两年半的时间,学生已形成了习惯,不需要教师提醒,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
5、作业的评价应讲求时效性、沟通性、多元化。
(1)作业的批改是有保鲜期的。学生作业交上来,会有一种天然的期待,希望能早一点得到教师的肯定。实践发现,这种期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降低,甚至消失。因此,及时批改有助于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提高作业完成质量。
(2)从单纯批改走向相互沟通。学生水平各异,作业质量也会存在差异,因此,评语的设计需要老师精心准备,或微笑鼓励,或颦眉愠怒,或鼓掌赞赏,或哀叹可惜……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也写上类似的话语。这样,作业本成了师生沟通的桥梁、情感的纽带,学生倾力而为,作业质量自然得以保证。
(3)评价方式需要多元化。除了必要的评分和打等级之外,评价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从评价的方法上来说,可以采用图表符号评价、短语评价、表情评价等,还可以通过展示、汇报、交流等方式来检查评估作业。从评价的维度来看,我们可以紧密结合“三个维度”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教师还可以把评价权交给学生、家长,比如说小作文的初评。笔者通过几年的研究发现,小作文经过家长的初评,再经过教师的批改,能激发起学生空前的写作兴趣,他们会对比教师与家长不同的评价角度和语言表达方式,进而迸发出自己的评价,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同时,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也很重要。研究表明,同伴的评价不亚于教师的当众表扬激励,群体的肯定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能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去。因而要加强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校应考虑予以采纳推广,而不应视为教师偷懒。
二、结语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依据应该是新课程标准,作业观应该是以生为本、面向全体、新颖多样、学以致用。同时,也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次布置作业,以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让不同的学生都“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将所学运用于实践、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的运用,而创造性的作业设计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在创造性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前提之下,配合以创造性的作业设计,广大的小学生应该可以充分地享受语文学习之乐趣,美美地体验语文滋养之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