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快乐学习音乐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ranqingiq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二、“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三、课程是由学生反思创造性实践而构建的人生意义的活动。因此,音乐教育不应只局限于在“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内理解,而要把“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积极的情感,使其愉快地接受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这是由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决定的。音乐课属于美育的范畴,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本文围绕“乐学”分别从“情境熏陶、自我想象、敢说敢做”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在教学中通过教师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用自身良好的行为去营造促使学生心灵感化的环境和氛围,让孩子快乐学习音乐。
  【关键词】乐学;熏陶 ;想象;敢说敢做
  谈到音乐教育,人们便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高雅的古典音乐、流畅的通俗音乐、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族音乐……是啊,音乐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融进一个个音符之中,有效地记载和传承着人类的灿烂文明,把一切在人类心灵中占据地位的事物都拿出来提供给我们的感性和情感,让人深刻体验到审美的愉悦。对人的情感世界来说,音乐就如阳光、空气和水一样重要。真正的音乐一定是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音乐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完全在于对生命的真诚和执着。由此,我们认为: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音乐教育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二、“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三、课程是由学生反思创造性实践而构建的人生意义的活动。因此,音乐教育不应只局限于在“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内理解,而定要把“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新课程音乐标准》正是在课程的理念上凸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观:“根据音乐教育的特征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按照中小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和审美认识规律,提出以艺术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艺术,理解多元文化,完美评价机制”等崭新的课程理念。这不仅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科学教育观的突出体现。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积极的情感,使其愉快地接受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通过“突出情感体验,强调对艺术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教师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用自身良好的行为去营造促使学生的灵感化的环境和氛围。在孩子们眼中,音乐教师是“愉快”的代名词,是他们的“欢乐天使”。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更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教育的快乐,让课堂成为孩子拓展思维的天地,让课堂成为培养孩子个性的摇篮,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的乐园。
  情境熏陶——乐不思蜀
  陶行知曾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学习是发自内心的,是学生自己的内心需要,它就会成为一种欢快的、愉悦的活动,学生的体验是幸福的,其乐融融的。有学者明确指出:“当今中国内地,任何一个尊重事实都不能不承认,我们的儿童正普遍处于一种‘受逼’学习的状态……‘学习’成了儿童的日常生活的代名词,‘受逼’也就几乎成了儿童生存状态的一种普遍特征……儿童的健康的、有活力的成长与发展有一个根本前提,那就是他必须处于生动的、自由的生存状态。”①苦学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学习行为,而乐学才识一种可持续性的学习行为。于是,在教学《听,谁在唱歌》(一年级上册)这一第二单元时,我让学生在歌曲《动物说话》的伴奏声中把教室装扮成美丽的大森林,并在这个“大森林”里结交一些动物朋友:鸡、鸭、小白兔、老虎、大象……准备一些头饰,请几个小朋友扮演这些可爱的“动物”,学生们和这些“动物朋友”一起猜谜语、捉谜藏、读儿歌,玩得别提有多开心!在和“动物们”嬉戏的过程中,学生们不知不觉地了解了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对动物有所了解后请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可爱的小动物表现出来,这一环节显得非常简单。孩子们你帮我、我帮你,通过剪一剪、画一画、做一做、折一折、贴一贴的方法,不一会儿,一个个可爱逼真的小动物头饰,就出现在他们手中。当他们带着自己的“朋友”站在作品展示台上,看到其他同学投来羡慕的目光,听到一句句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微笑。他们戴着自制的头饰在“森林”里,和自己的朋友手拉着手尽情地唱呀跳呀。课后,他们依然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之中。
  自我想象——乐在其中
  学生的乐趣来自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理解。你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场小小的竞赛,一次小小的展览,都是课堂教学的“快乐之道”。要想让学生学得快乐,教师必须走进学生,走进生命,为学生点滴的成功而鼓掌,为学生精彩的创意而喝彩。在教学《田野的召唤》(四年级上册)这一单元课时,我让学生们在学完整个内容,开展了“露一手” 活动——献给田野的礼物。不一会儿,他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作品展现在黑板上。这时,有一个学生大声叫了起来:“你们看,有一个同学画了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听了他的话,我带着一份好奇心来到这幅画前,一看,原来纸上画了许多长方形的西瓜。我看了之后,便拿了这幅画走到学生中间问:“这幅画是谁画的?”这时,站在靠边的小女生站了起来,说:“老师,是我画的。”“你为什么要画一个长方形的西瓜?”我问。“因为,因为昨天爸爸买了西瓜,就把它放在床底下,西瓜是圆的,一个个全都‘跑’到最里面去了。有时爸爸妈妈不在家,我要吃西瓜,可怎么也勾不着,所以我多希望西瓜是方的,这样它就不会再‘跑’了。”多好的回答,多好的创意,我听了之后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们的眼里,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儿童时代,每一个孩子都充满了幻想,他们想飞向蓝天,探索宇宙的奥秘;他们想潜入海底,寻找海龙王的水晶宫……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我们要加以肯定,对于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我们要倍加呵护。“认识小孩子的力量,让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我们要钻进小孩子队伍里才能有这个新认识与新发现”(陶行知语)。   敢说敢做——其乐融融
  教师对学生的控制越少,儿童体验的自由度越大,活动的自主性越强,其创造性发挥得也就越好。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就对教师角色作了这样的描述:“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是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是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和学生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因此我对儿童的想象力、表达力和动手能力从不加以过多的限制,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心理上宽松、自由、愉悦,就为他们创造性发挥打下基础。“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寓“知”于问,寓教于“思”。只因参与、体验是通向学生创作灵感的大门,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体参与、体验,就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创新来展现自己所感知到的音乐之美。这样的教学适合学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詹斯·阿谢尔潜心研究20年而提出的“全身动作反应法”非常适合儿童音乐学习。②例如:教学《牧歌》(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因为我很喜欢这首歌,在引导学生欣赏时,我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通过聆听《牧歌》不同的演唱形式,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地要素——音色。一上课,我拿着一张报纸,请学生想怎样才能让报纸发出不同的声音?(学生回答“揉、撕、吹、打、拍、晃”……)随着说出的答案,请学生一一作出相应的动作;再请学生联系实际,猜猜看,怎样的情绪下会作出相应的动作?(揉报纸——心情愉快;晃报纸——可能抖灰尘;撕报纸——生气……)由此引导学生发现:声音是有感情色彩的,人的情绪也会左右你所听到的声音;最后引入欣赏三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牧歌》(独唱、合唱、马头琴与乐队),让学生随着音乐自由律动、想象,感受、体验同一作品因表现手法不同所引起的音色变化而给人的不同感悟。不用我“滔滔不绝”,学生们的发言是那么“精彩纷呈”:独唱——灰色,凄凉、孤独;合唱——天蓝色,宁静、悠远;马头琴——深蓝色,空旷、茫茫无际。他们对音色的理解是那么深刻。听课的老师也情不自禁地说:“我要是也像他们那么大,也能这样徜徉在乐海之中,该多幸福!”
  有人说,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我们理应把创设乐学情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喜欢,让学生快乐。因为学生不喜欢的东西,分量再轻也是负担!学生不仅要乐学,还要会学。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让学生们每天10至12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课、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以便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筋疲力尽的劳动。它归根结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③有识之士指出:“教育是双刃剑,教育可以兴国,也可以误国。”因此,为了教育能够兴国,为了祖国的未来,让我们从课堂做起,从自身做起,以生为本,让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让课堂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让快乐陪伴着孩子们茁壮成长。
  注释:
  ①吴康宁.谁是“迫害者”——儿童“受逼”学习的成因追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4.
  ②全身动作反应法:教师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指令性语言项目,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指令性语言作出动作上的反应。这种方法在开始阶段不一定要求学生在听完之后立即做出口头反应,允许学生有一段沉默期,只作出动作上的反应,当然在这“一段沉默期”我们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肢体语言来帮助部分同学来明白指令的意思.这样,学生逐渐模仿教师的指令,由简单到复杂再到完整.学生大部分音乐实践活动中以理解音乐要素为主,这样,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比较小,反而会学得轻松、准确.
  ③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参考文献
  [1]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 .
  [2]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内部学习资料, 1987.7.
  [3]胡颖,姚磊编著.铃木真一——教育在我家[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1.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吴康宁.谁是“迫害者”——儿童“受逼”学习的成因追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4.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高度重视,器乐课程逐步成为了高校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教学的不断深入中,原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都面临着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为了更好的
通过总结黄龙山林业局天保工程一期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浅谈二期工程建设的对策,以期望实现林区森林资源不断增长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本文主要论述了隧道工程在环保或其它条件限制下,不能采取排水措施的情况下,地下水的处理措施以及地下水荷载的计算。
本文分析了列车荷载作用下的高承台桥墩试验数据,并利用试验所得的资料确定桥墩有限元中的关键参数,在通过计算得到桥墩在动载作用下响应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原因,对桥墩设计
很久以来,我一直在思考教师评价的问题,当出现工作懈怠和职业倦怠的问题时,我们往往会考虑是不是教师评价中存在漏洞,总是想把教师评价当成一种有力量的工具,甚至希望它成为一条红线。我想,当我们把教师评价仅仅当成一种甄别、警告的工具时,那么它的存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并会引我们走进一种管理的误区。那么,在涉及教师评价的问题上怎样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最大程度规避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呢?  案例一:学校新建成了学
<正>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手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平阴二中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确立了以"关注课堂,加强实践与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主要目标的"以校为本"的
篮球运动的诞生和发展始终与校园的发展相伴随,篮球文化是在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内,通过对校园文化的选择与重构,在不断构建与完善自身的同时,聚合出校园文化与篮球文化的交汇点,使篮球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校园篮球文化价值功能  校园篮球文化是指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和教师参与为主体,以篮球运动为主要内容和运动手段,所创造的篮球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表现出一种具有校园独特形式的学生
水下大功率振源体的质量关键除了焊接质量就是密封面的密封性,特别是焊接结构的强振体能否达到良好的密封性是工艺结构的一大难点。根据我们现有的机械加工设备能力和振源体结
【摘要】从人机工程学角度探讨了驾驶环境收听音乐的选取问题,结论说明在驾驶环境应选取频率低于5000Hz的音乐较为适宜,且音乐的节奏及不同人群对音乐类型的喜好均对驾驶疲劳的唤醒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驾驶疲劳;听阈;音频;唤醒  引言  汽车驾驶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持续长时间的驾驶会使人产生困倦导致驾驶警觉性下降,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实际人连续开车两小时左右就会产生脑力疲劳,尤
在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效益的源泉,而成本意识是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重中之重,是生产和管理的基点,是经济效益的源泉。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在建项目的运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