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一种与体内环境相似的新模型,用以更好地评价和比较抗真菌药物的抗真菌活性.方法将21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11例,口服伊曲康唑200乙mg,每日2次,用药1周;第2组10例,口服伊曲康唑200 mg,每日1次,用药1周.两组对象于服药前、后1、4、7、10、14、21、28、35 d分别制备皮肤角质层剥离条作为培养基,将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孢子的菌悬液接种于皮肤角质层剥离条的中央,培养1周,常规行PAS染色,采用角质层真菌定量生物分析法,并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测定被皮肤癣菌的菌丝所覆盖的面积.结果 3种皮肤癣菌在人体皮肤角质层剥离条上均可生长,服药前被菌丝覆盖的面积稠密,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菌丝面积逐渐减少,即服用伊曲康唑后真菌的生长受到抑制,至服药第7天降至最低;服药第10天菌丝面积开始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多,至第35天增至最多.两种剂量的伊曲康唑对3种皮肤癣菌均显示了明显的抗真菌活性,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菌在人体角质层剥离条上的生长环境与人体内环境相似,伊曲康唑在人体角质层显示了很高的抗皮肤癣菌的活性.角质层真菌定量生物学分析法是介于体外试验与体内疗效之间的一种新方法的有效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