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可为,奋发有为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看来,成功等于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要确立自我价值之所在。
  对于人生而言,我以为最关键的是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能做什么”。有了明确的目标、正确的定位,才不至于迷失人生的航向。比如唐僧,他在自我介绍时总是这样说:“贫僧唐三藏,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很明显,他既知道自己是谁、从何而来,更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所以才能九死而仍未悔。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此为“知其可为”。
  相反,很多所谓“佛系青年”,他们之所以年纪轻轻就摆出一副“丧”的样子,就是因为他们很早就熄灭了追求理想的火焰。要么想着躺在祖宗的余荫下乘凉,要么干脆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浑噩噩,理想的小船说翻就翻。一句话,所有有志于“躺平”的人都是自我价值迷失的人。
  当然,自我价值的确立不能眼中只有“我”而没有“国”。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诚哉斯言!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与个人奋发有为之间并不矛盾。相反,那些心中想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有志青年们,既能成就个人的成功,更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从焦裕禄、钱学森,到“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宋征宇……这些人之所以能成为时代的佼佼者,就在于他们都有着鸿鹄之志。而那些精致利己主义者则只是嘲笑大鹏的“蜩与学鸠”。
  二是努力将自我价值实现最大化。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一般的“有志者”只能到达“游者众”这种“夷以近”之处。能够做到这样,固然也值得肯定,但这还算不上真正的“有为青年”。我们虽然不应该以结果论英雄,但只有那些努力向顶峰攀登的人,才属于将自我价值实现最大化的成功者。雷锋,一生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伟绩,但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汪勇,在疫情防控期间组织了一支志愿者服务团队,主动帮助医护人员解难题、化烦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其实生来平凡,却又创造了不凡,这样的奋發有为当然更加值得肯定。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愿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可为之处,做一个奋发有为之人。

■名师点评


  1.对比分析,论证有力。文中拿唐三藏与佛系青年对比,分析两者的不同,前者理想明确,后者缺失理想,都指向“知其可为”这主题,于鲜明的对比中揭示问题。
  2.引用丰富,语言生动。文章既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也引用了周恩来总理的理想,又引用了毛泽东主席的词;此外也活用了《游褒禅山记》里的内容。引用灵活,语言生动。
  3.论据充实,分析透彻。文章既使用了作文题目中的事例,也由材料扩展到课外,如“神舟七号”设计师、汪勇等,且围绕事例分析透彻。
   (点评人:郭青松)
其他文献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一大批博物馆、纪念馆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成为其中的重要课题。就云南抗战胜利纪念堂展厅的提升改造工作而言,如何用创新但随着信息传播技术与手段的进步,观众也对博物馆的设计及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纪念馆设计者来说,如何用创新的理念指导中国纪念馆陈列设计的理念指导中国纪念馆陈列设计,必须以创新的理念来指导《云南革命斗争史》陈列设计艺术的实践。  二、革命纪念馆展示设
期刊
夏彬,硕士研究生,2010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研究方向室内设计。现为广东省肇庆学院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
期刊
家具作为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技术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中国家具的发展与人们的起居方式密切相关,分为席地坐和垂足坐两个时期(魏晋时期垂足坐已渐推广)。早期为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一些适应席地而坐的家具便应运而生。凭几便是其中一种,包山二号墓遣策有“凭(凴)几”记录,而且又于《庄子》外篇《徐无鬼》记“南伯子綦隐几而坐”吻合。《周礼·春官宗伯·司几
期刊
没有大地,草木无处扎根,屋宇无处立身,世界无以存在,人类无以存活。  姹紫嫣红的社会,或光怪陆离的尘世,昌盛也好,衰败也罢,圣洁也好,恶俗也罢,究其实质,无一不是地表的附着物。比起大地的恒久、博大和厚实来,地表上的哭哭笑笑,都宛若流星划过,飞絮飘逝。  大地是宽厚的,仁慈的,也是内敛的,谦卑的——只有付出,不求回报;只有承受,不曾抱怨。肤浅的人稍有业绩,就头昏脑胀地自我膨胀,五颜六色地自我粉饰,夸
期刊
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共八套试卷九道作文题目(北京卷作文为二选一),可谓百花齐放,蔚为壮观。各题目均追求超强的价值引导性,又各有千秋。如全国甲卷细数红色节日、歌曲、英雄榜样,以饱含激情的笔触引导考生思考“可为与有为”,北京卷罗列出不同人在同一时代中的不同态度,但要求考生“论生逢其时”,可谓开门见山大气磅礴;又如全国乙卷以射箭为喻谈理想追求,新高考Ⅰ卷以“体育之效”论强弱转换,新高考Ⅱ卷以描红为喻谈
期刊
书一人生,法一世界,横竖撇捺的弧线中充满了生命的伟力;意至笔随的草书行云流水,充满了生命的激情;一丝不苟的楷书堂堂正正,显露做人的骨气;藏首掖尾的隶书端庄持重,体现人生的含蓄;质朴意拙的篆书古朴典雅,彰显人性的淳朴与真意。练笔实练心,其事虽小,却关乎道,今以“人”字为例,让我们共悟那撇捺间蕴含的哲理与伟力。  “逆锋起笔,藏而不漏”蕴涵着 “忍”的睿智与境界。  逆锋为藏锋。锋芒早露易成昙花一现,
期刊
传言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人”之一字便只有简单的一撇一捺。然而,“写人”容易,“做人”却蕴含了一生一世之真理。奋斗,便是支撑“人”之精神气脉的主线。人之一生,须沉潜方能飞跃,要厚积才可薄发。恰如写“人”之一字,年轻时需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年时要中锋用笔,不偏不倚;最后方可迎来停滞迂回,缓缓出头之日。  把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时间线拉长,青年学子便如新苗破土,恰是逆锋起笔的年华,往往藏不住锋
期刊
毛泽东曾说过:“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这告诉我们,弱者如果勤自锻炼,艰苦奋斗,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者。  就拿中国自身的成长史来看,古老悠久的中国经历过王朝盛世的繁荣,也遭遇过八国联军的重创。自那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中国变得所到之处皆是创伤,甚至外国人称我们为“东亚病夫”。那时候的中国,是积贫积弱的弱势国。中国从来都不缺乏奋
期刊
从古至今,人们都信仰“有志者,事竟成”一说。凡胸有大志者,不在少矣,然而能成事者却不过凤毛麟角,究其根本,不成事者或手中无利弓以中靶,或有弓不会使。少年如朝阳,如乳虎,如春前之草。天地大矣,前途辽矣,吾辈青年定当修身、矫思、立义以赴中国未来无限之光。  “读书原为修身,正己才能正人正事,不修身不正己而去正世者,无一不是盗名欺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君子个人修养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
期刊
华夏少年意气扬,理想在前,谁能挡?只讲: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把高屋建瓴的理想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需要的是行动的加持。作为当代青年,当以修身为本,思想加以引之,以义为其目标。  修身为本,提升内在,始出发。人若没有修养,在世上就如水上浮萍一般,无根无源,谈何理想?被世人称为“伟人”的列宁,在遇到端水上楼的女工时,选择请女工先上楼,不因自己地位高贵而无礼,是其修养的外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