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前的夏日,友人携女来京旅游。
幼女牵友人手,怯怯依身后。引她唤人,她促着启唇,声若蚊蚋。那一刻,我好似看到二十年前的旧友——
同是盛夏,蝉鸣不绝,你站在老旧校门一侧,身旁是一大片野生木槿,开大朵大朵如碗状的花,枝干足有一人高。你剪齐耳短发,戴印有白色小圆点的红色发箍,眉微皱,右手不安地捏裙布,捏紧、松开。正值放学,经过的学生无不投以注视,有人漠然,有人窃窃私语,有人起哄戏弄,你将头埋得更深。
这是一所工人子弟小学,学生们大多相熟。而你的父亲从省城来,母亲风雨无阻地接送,初来乍到,你大概没什么朋友,我暗想。
遥遥相忘
我们正式相识缘于我的“行侠仗义”,出声斥退一名在路上扰你的男生。不记得事隔多久,临近初一下学期结束,你跑来问我:“放学可不可以一起回家?”你眸如流萤,我猛点头。那一年,我们十三岁。
熟识后,你温和好相处,甚是健谈。
同路两年,我们聊深浅心事。你家藏书多,我常管你借。你偏科严重,我在路上给你讲题。你教我打扮,嘱我不要把一套衣服拆开另配,我只不理,顶嘴说“自由搭配也是一种创意风格”。我们议论男生,你喜欢陈浩南,《古惑仔》里的陈浩南。你喜欢夜星,说它们是遥挂的流萤,我便嗤笑。
中考结束,我考进市一中,你听从父亲安排赴省城读中专,学幼师专业。我想未来当幼师也许很适合你,给稚童讲你的“原创故事”。
初去省城,你每周必寄来一封信。你说省城五颜六色的屋顶,像动画片里的城堡。我从题海中抬头读信,扑哧一乐,想起你一激动便手舞足蹈的模样。
回什么呢?笔悬半空,总是难续。我的生活乏善可陈,上课、下课、做题,再无其他。有时也聊起疲累发酸的校园生活:我的未来在哪儿,会考去哪里?读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那里也有如你笔下画就的五彩屋顶么?
不知从哪一天起,你的信渐少,而我们从哪一天开始疏远。我不止一次想过,却不敢开口。
你举家搬至省城,小城你再不回。小学门外大片大片的木槿已被修成规整的绿化带。我们往日回家踩踏的土路已铺上水泥。
记得那时,你约我高考完去省城玩,提前感受大學校园的气息。我总是一应再应,但未动身。等来大学录取通知书,我向你道别:遗憾,去不了省城,我要去北方了。
你发来一大段祝福,我将鼠标移至输入框,推敲良久,留下简洁的“好的谢谢,你也是”。
几年未见,时光幻作河流。年少的我们已站在遥遥相望的两岸。
我们鲜有联系。我从你的朋友圈获知:你从幼师毕业,顺利进入幼儿园实习。听从父亲建议,边工作边读本科提升学历。再之后经人介绍结婚。每一步行得踏实稳当。看你上传到网络空间的结婚照,长发披肩,是小时文静温柔的模样。“新婚快乐!”我写下庸常留言。
我在外打拼多年,三十有余仍未成家。你问是否需要帮忙留意适龄男生,又怕友谊已生疏,紧补一句“自己过得开心也很好”。
我们确如两株树木,越往后越呈不同样貌,我是岩上瘦松,你是门前佳槐。
久别重逢
前些年春节,你总来问探亲是否在省城转车,“我们好多年没见了,找个时间聚聚吧!”我不无抱憾实则婉拒:“是啊,确实很久了,春运的票太难买。来日方长,再约再约。”
这一约,直到你携女来京,说趁暑假带孩子来北京旅游。少时伙伴,理应接待。
别后再见也需勇气。你坐定看我,未语先笑:老样子,没怎么变。我笑笑,趁势捋顺额发。
我怕冷场,在来的路上,已暗自拟好聊天提纲。父母身体可好,他们都退休了吧?工作累不累,当幼教挺操心吧?孩子很乖,平时很听话吧……
你极少问我,只说别太忙,注意身体。我们没有谈过去,倒聊起头条新闻、养生保健、网络八卦,热络又生疏。
饭毕,你提议:照个相吧!我猛然察觉出门太急,穿的还是公司的文化衫,头发胡乱扎个马尾,不禁苦笑。你会意地点头,遂张开臂,用夸张的话剧腔调说:那——亲爱的,抱一个吧!
此时的你像旧日校门口盛放的木槿,不再拘谨瘦弱。我咧开嘴打着哈哈上前,恍若少时结伴回家在路上打闹。
泪似乎将盈满眼眶,你的小女儿忽然指着向南的天空:“妈妈,星星好亮!小时候你骗我是萤火虫挂上去的。”
我们同时抬头,晚八点的天空,看得见温软的云朵与浅淡的微蓝,一星遥挂。
那一刻,我们同望天空,倏而互望,蓦地感动。此刻一如年少,眼眸天真,足以填满别后二十载的空白光阴。
少年相识又别离。谁会料到性情迥异的我们会成为朋友?谁又料到二十年后,他乡重逢,我们仍有如此意趣,同望一颗微星。
三毛谈待友时说:“该来的朋友,时间到了自然而来,该去的朋友,勉强得如果吃力,不如算了。抱着这种无为而治的心情去对待人际关系是再好不过。不执着于任何人事,反倒放心……”
何为“该去的朋友”?是否是鲜有往来,不再交汇的老友?渐行渐远之后,那些念念的过往依然成为当下生活的草蛇灰线。那时我们彼此懂得,然后你成为你,我成为我。
重逢那天,我在日记里这样写:“谢谢你出现在我的少年、青年。过往与友谊都不朽。”
幼女牵友人手,怯怯依身后。引她唤人,她促着启唇,声若蚊蚋。那一刻,我好似看到二十年前的旧友——
同是盛夏,蝉鸣不绝,你站在老旧校门一侧,身旁是一大片野生木槿,开大朵大朵如碗状的花,枝干足有一人高。你剪齐耳短发,戴印有白色小圆点的红色发箍,眉微皱,右手不安地捏裙布,捏紧、松开。正值放学,经过的学生无不投以注视,有人漠然,有人窃窃私语,有人起哄戏弄,你将头埋得更深。
这是一所工人子弟小学,学生们大多相熟。而你的父亲从省城来,母亲风雨无阻地接送,初来乍到,你大概没什么朋友,我暗想。
遥遥相忘
我们正式相识缘于我的“行侠仗义”,出声斥退一名在路上扰你的男生。不记得事隔多久,临近初一下学期结束,你跑来问我:“放学可不可以一起回家?”你眸如流萤,我猛点头。那一年,我们十三岁。
熟识后,你温和好相处,甚是健谈。
同路两年,我们聊深浅心事。你家藏书多,我常管你借。你偏科严重,我在路上给你讲题。你教我打扮,嘱我不要把一套衣服拆开另配,我只不理,顶嘴说“自由搭配也是一种创意风格”。我们议论男生,你喜欢陈浩南,《古惑仔》里的陈浩南。你喜欢夜星,说它们是遥挂的流萤,我便嗤笑。
中考结束,我考进市一中,你听从父亲安排赴省城读中专,学幼师专业。我想未来当幼师也许很适合你,给稚童讲你的“原创故事”。
初去省城,你每周必寄来一封信。你说省城五颜六色的屋顶,像动画片里的城堡。我从题海中抬头读信,扑哧一乐,想起你一激动便手舞足蹈的模样。
回什么呢?笔悬半空,总是难续。我的生活乏善可陈,上课、下课、做题,再无其他。有时也聊起疲累发酸的校园生活:我的未来在哪儿,会考去哪里?读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那里也有如你笔下画就的五彩屋顶么?
不知从哪一天起,你的信渐少,而我们从哪一天开始疏远。我不止一次想过,却不敢开口。
你举家搬至省城,小城你再不回。小学门外大片大片的木槿已被修成规整的绿化带。我们往日回家踩踏的土路已铺上水泥。
记得那时,你约我高考完去省城玩,提前感受大學校园的气息。我总是一应再应,但未动身。等来大学录取通知书,我向你道别:遗憾,去不了省城,我要去北方了。
你发来一大段祝福,我将鼠标移至输入框,推敲良久,留下简洁的“好的谢谢,你也是”。
几年未见,时光幻作河流。年少的我们已站在遥遥相望的两岸。
我们鲜有联系。我从你的朋友圈获知:你从幼师毕业,顺利进入幼儿园实习。听从父亲建议,边工作边读本科提升学历。再之后经人介绍结婚。每一步行得踏实稳当。看你上传到网络空间的结婚照,长发披肩,是小时文静温柔的模样。“新婚快乐!”我写下庸常留言。
我在外打拼多年,三十有余仍未成家。你问是否需要帮忙留意适龄男生,又怕友谊已生疏,紧补一句“自己过得开心也很好”。
我们确如两株树木,越往后越呈不同样貌,我是岩上瘦松,你是门前佳槐。
久别重逢
前些年春节,你总来问探亲是否在省城转车,“我们好多年没见了,找个时间聚聚吧!”我不无抱憾实则婉拒:“是啊,确实很久了,春运的票太难买。来日方长,再约再约。”
这一约,直到你携女来京,说趁暑假带孩子来北京旅游。少时伙伴,理应接待。
别后再见也需勇气。你坐定看我,未语先笑:老样子,没怎么变。我笑笑,趁势捋顺额发。
我怕冷场,在来的路上,已暗自拟好聊天提纲。父母身体可好,他们都退休了吧?工作累不累,当幼教挺操心吧?孩子很乖,平时很听话吧……
你极少问我,只说别太忙,注意身体。我们没有谈过去,倒聊起头条新闻、养生保健、网络八卦,热络又生疏。
饭毕,你提议:照个相吧!我猛然察觉出门太急,穿的还是公司的文化衫,头发胡乱扎个马尾,不禁苦笑。你会意地点头,遂张开臂,用夸张的话剧腔调说:那——亲爱的,抱一个吧!
此时的你像旧日校门口盛放的木槿,不再拘谨瘦弱。我咧开嘴打着哈哈上前,恍若少时结伴回家在路上打闹。
泪似乎将盈满眼眶,你的小女儿忽然指着向南的天空:“妈妈,星星好亮!小时候你骗我是萤火虫挂上去的。”
我们同时抬头,晚八点的天空,看得见温软的云朵与浅淡的微蓝,一星遥挂。
那一刻,我们同望天空,倏而互望,蓦地感动。此刻一如年少,眼眸天真,足以填满别后二十载的空白光阴。
少年相识又别离。谁会料到性情迥异的我们会成为朋友?谁又料到二十年后,他乡重逢,我们仍有如此意趣,同望一颗微星。
三毛谈待友时说:“该来的朋友,时间到了自然而来,该去的朋友,勉强得如果吃力,不如算了。抱着这种无为而治的心情去对待人际关系是再好不过。不执着于任何人事,反倒放心……”
何为“该去的朋友”?是否是鲜有往来,不再交汇的老友?渐行渐远之后,那些念念的过往依然成为当下生活的草蛇灰线。那时我们彼此懂得,然后你成为你,我成为我。
重逢那天,我在日记里这样写:“谢谢你出现在我的少年、青年。过往与友谊都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