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知识和提高平面设计与制作的质量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n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平面构成是构成设计课程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习平面构成时,一方面必须要掌握点、线、面、体最基本的元素,并利用这些元素的形态特征构成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图形。另一方面通过黑白灰或色彩调子的变化营造出不同美的形式与法则。但是,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或者在课外进行平面构成设计与制作时,由于在方法制作上把握不好,导致制作的效果比较粗糙,不够工整甚至不美观的问题时有出现,达不到好的效果,这样就较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设计与制作,也影响到学生学习平面构成的质量。为了把控好学生学习的质量,把控好学生平面设计与制作作品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方法与保证作品的质量这就成为我们教师解决好学生所存在的问题的关键。因此,笔者通过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深入到学生当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掌握好学生所学到的技术情况,引导好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知识点的运用与巩固和帮助学生恰当地实施平面设计与制作的方法,从把握平面设计与制作的层面出发,有必要纠正学生学习平面构成的方法和存在学习上的一些问题,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针对学生在学习上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谈谈一些认识和建议。
  [关键词] 平面构成 存在问题 施于方法 解决与提高 知识运用
  中图分类号:U212.33
  笔者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在平面构成设计与制作学习过程中所反馈的质量来看,发现比较突出的问题确实明显地存在,由于部分学生在学习平面构成上存在有种种方法不恰当的问题,导致他们在平面设计与制作的作品质量不高,这会影响到他们学习的质量与效果,甚至会产生不佳的影响。因此,笔者通过从技术制作方法等方面入手,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动手制作的质量,不断纠正学生一些错误的制作手段,拓宽学生创意的思维,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技能是很有帮助的,就此问题在教学上提出一些合理的见解。
  一. 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在技术方法层面上的不足
  笔者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教与学的互动接触以及在课程教学的实训指导当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在掌握平面构成的设计技术制作方法上确实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归纳如下:
  1、 创意设计思路狭隘。
  2、 设计内容简单,缺乏丰富性。
  3、 表现形式单一,表现力不强。
  4、 制作质量粗糙,缺乏美感。
  5、 制作工具使用不熟练或使用不当,且工具使用单一。
  6、 制作方法时有出错。
  7、 制作态度不端正,马虎了事。
  8、 修改设计与制作的作品不到位,不够用心且缺乏耐心。
  9、 制作上不严谨,敷衍应付。
  10、作品制作与装裱不认真,随意性大。
  上述这些问题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在学习平面构成设计制作时,容易出现这些情况:1.见少识窄,思路打不开,易受他人作品影响;2.制作方法不当,不够大胆变形用色;3.经验不足,技术不过硬或不熟练,怕动手;4.耐心刻苦程度不够高,注意力不集中,实训专注度不强;5.怕担当,无信心;怕失败,易放弃;6.审美观念和意识不强;7.学习态度不端正等,这些综合性的问题,容易成为学生学好平面构成设计与制作的一大主要的障碍。笔者深入了解到部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所存在主客观的原因,通过教学实训时及早发现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所存在的不足表现,有针对性地施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导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不断地提高他们实训操作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二. 针对学生学习上不足的问题,想方设法地引导和帮助他们来解决好实际问题,确保和提高他们学习的质量
  部分学生在学习平面构成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的问题确实不少,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如何去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如何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想方设法地运用可行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克服不足
  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笔者在教学实训过程中,当发现学生缺乏创意思路的时候,就会引导他们如何去进行联想,启发他们从传统的思维方式入手到创意性的发散性思维以及逆向思维的方式运用,同时要求他们画出多个联想的创意方案,而从其中挑选好的方案来进行完善和发展,并给予实施设计和制作的有效手段直到完成好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对于那些设计简单,形式单调,表现力不强的学生,就要耐心引导和帮助他们施于多种表现手法进行综合运用,在调子方面鼓励他们采取黑白灰以及多彩搭配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在这过程中如果发现色彩搭配不和谐就及时予以纠正,还建议他们运用好各种肌理的表现手法来丰富画面,打破单调性。还鼓励他们多制作系列作品(同一或不同的主题),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接触、更多参与、更多训练和更多锻炼的机会。有时也可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和所掌握制作技术的程度不同,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好学生当中有能力差生或通过好学生帮助带动能力差生),完成平面构成设计与制作的学习任务。事实证明通过这些方式,一方面使学生的思路得到拓宽和获得集思广益、取精选优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分工合作的制作形式,使学生获得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也起到对能力差生的帮助和作用,从而更好地带动好能力差生,使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只有万众一心,方能双赢。对于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马虎和不严谨的学生应采取严肃指正的方法;对于那些怕苦怕累,缺乏耐心和自信心的学生,多采取鼓励和激励的方法;对于那些制作工具使用不当或使用不熟练而导致作品质量粗糙不美观的学生,就应该采取多示范、多些手把手地教导他们及时纠正制作工具的使用不当或改正使用工具方法与手段上不好的坏习惯,例如在切割铜板纸时仍然使用不锋利的刀片,如画直线或弧线时不常习惯运用好直尺和圆规、曲线板等设计制作工具。如对于各种形的边线处理,不熟练甚至不熟悉鸭嘴笔的使用。又如涂色时不习惯或不喜欢使用水粉色,却喜欢用色彩较淡、色感不强的彩色铅笔涂色,最终导致画面色彩不够饱和,画面效果大打折扣。又如针管笔或油性麦克笔使用不当,造成墨汁渗出在图形外,又或者使用不相融合的墨水,使畫面显得墨迹斑斑,不够平整美观。还有的运用多种材料肌理不当,造成画面不统一和不协调。还有的平涂颜色不当,造成画面不美观的后果。还有的对色彩颜料的浓淡干湿把控不当,使画面的效果不好等。笔者认为只有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实操方法和工具使用手段上多些引导和帮助他们,认真纠正他们在学习平面构成上的不良习惯与不好的方法,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熟练掌握平面设计与制作的方法和使用工具的合理性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习上的方法不当,改正他们学习上不足的问题,确保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在平面构成中知识的学习和巩固,集中体现在学生设计与制作的作品当中,这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运用适当的方法与否以及知识的运用有直接的关联性
  学生在学习平面構成设计当中,其最终产生作品的优与劣,直接可以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中学习态度的表现以及在学习中所运用的方法正确与否有着直接的关联。一幅优秀作品,它所传递给我们的是好的信息,它是创意思维与正确运用好的方法与设计制作手段恰到好处等各方面都有优秀表现的集合体。相反那些缺乏创意或者创意平平或者创意并不优秀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是方法运用不当、形式缺乏美感,设计内容缺乏生气或没有新颖的吸引点,它简单又显得苍白无力,它夸张又显得不够沉实稳重,它所包含的知识元素(如形式美感、点线面、色彩、形与体、质与量感、肌理材料的运用、创意构成等)都是不到位的。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训过程中,经常在学生当中反复强调并告诫学生要重视做好知识的巩固与延伸,学生必须把所学到的或所掌握的知识通过采取恰当的方法表现在作品当中,这种手段一方面可以不断引导和帮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自己设计与制作的作品进行修改,改正那些不好的部分。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从学生所设计与制作的作品中统计出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认真与端正。一般来说,优秀作品就无须置疑了。因此,学生要把设计与制作的作品发展成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要认真对待与付出努力,认真地把所学的知识全面灌注和融汇在作品当中,使作品从设计草图到创意完成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所学知识与技能的表现,更离不开对知识的综合的运用,这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巩固与延伸、知识的拓宽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正需要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充分运用知识和技能方法,把知识点不断拓展,这才是学生掌握真才实干、实学至用本领的根本所在。
  总之,我们在平面构成教学中,始终秉承坚持传授知识与技能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想方设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充分运用和发挥好知识的延伸、巩固和拓展,把掌握到的知识充分融汇在平面设计与制作上,这对提高学生掌握技能与方法,纠正学生学习设计与制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端正好学生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平面设计与制作的学习质量,达到好的效果起到关键有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洪伟主编《构成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
  2、 黄英杰,周锐,丁玉红编著《构成艺术》,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
  3、 曹大勇,赵敏,扬友妮编著《现代构成》,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4、 汪芳著《平面构成教程》,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5、 李以泰著《黑白艺术学——黑白艺术语言与形式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6、 满懿编著《平面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7  一、前言  随着知识化、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为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深圳市教育局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将八大素养的提升列为主要任务。《指导意见》秉承“儿童优先”和“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理念,旨在培养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社会责任感强,具备国际视野、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