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事件: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热”随即席卷而来。一夜之间,莫言成了大众的英雄,同时也变成了大众的商品。“以前,高密特产是菜刀,是烧鸡,是高粱酒,是大包子;现在,高密特产是莫言。”——网络卖家甚至在自己网店中写下这样的宣传语。地方邮政部门也推出了莫言获诺奖的纪念邮票、纪念封。家乡政府还设计出莫言文学馆二期规划,欲将其重新建设为莫言纪念馆,打造红高粱文化品牌。“搭车”莫言的各类产品开始火热销售,诸如“莫言故乡的手工馒头”、“莫言故乡的泥老虎”等等,淘宝还推出了印着莫言头像的T恤。不少人在微博上晒出自己与莫言的合影,还有网友也秀出此前获得的莫言签名。
心理解读:
莫言的确火得很,借莫言名气为自己贴金的人却也忙得不亦乐乎。和莫言相关的一切都成了香饽饽,有的话赶忙拿出来秀一秀,没有的话也非要扯上点关系。
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领域被称为“BIRG效应” (沾光效应)。BIRG的全称为Basking In Reflected Glory phenomenon,是一种自我服务的认知方式,指个体将自己和某位成功人士建立联系,这样一来别人的成功也就成为了自己的成功。仅是和成功的人“牵上线”,这份“成功”便能激起个人的荣耀感。
还有一种效应与之相反,名叫“CORF效应”,是Cutting Off Reflected Failure phenomenon的缩写,意指对于被剥夺了光环、遭受挫败或者爆出丑闻的名人名事,人们往往不由自主地切断他们与自己的联系,暂称其为“撇清效应”吧。
这是一对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心理效应。想想看,身边是不是有人会无比自豪地说:我和某某名人上的是同一所学校!我和朋友吃饭的时候遇到了某某某名人!这种效应甚至还对人们的日常用语产生了影响,心理学家们曾研究过大学校园里的对话,结果发现当自己支持的球队在比赛中获胜或失利时,学生们的评论用语有着巨大的差异: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要跟获胜的球队沾沾光(“我们赢了”);如果球队被打败了,学生们则忙着跟失利这个事实保持距离(“他们输了”)。
“沾光效应”强调,尽管和成功人士的联系很可能微不足道,或是偶发的,但人们仍会非常愿意公开宣告这种联系。比如与莫言的那张合照可能是你抢拍的;或许高密馒头其实莫言从没吃过,但这些都没关系,你觉得能搭上边的就可以。
社会同一性理论认为,通过和成功的人建立关联,个体的自尊和自我评价能够得到提升。人们忙着把自己与“成功者”绑定,和“失败者”撇清,这是人们保护自尊的一种方式,也是自我印象管理的一种策略。比如发一张和某名人的合照,是希望“观众”把对名人的好感转嫁到自己身上,证明自己也是有魅力的、有吸引力的、受欢迎的。
这样说来,难道我们要一拥而上去“沾光”吗?当然不。研究发现如果过度使用,“沾光效应”给人带来的是消极影响,当事人会忘记自己不是在真正缔造成功的人,而仅仅只是在幻想而已。(本资料由“中国科普博览”http://www.kepu.net.cn提供)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热”随即席卷而来。一夜之间,莫言成了大众的英雄,同时也变成了大众的商品。“以前,高密特产是菜刀,是烧鸡,是高粱酒,是大包子;现在,高密特产是莫言。”——网络卖家甚至在自己网店中写下这样的宣传语。地方邮政部门也推出了莫言获诺奖的纪念邮票、纪念封。家乡政府还设计出莫言文学馆二期规划,欲将其重新建设为莫言纪念馆,打造红高粱文化品牌。“搭车”莫言的各类产品开始火热销售,诸如“莫言故乡的手工馒头”、“莫言故乡的泥老虎”等等,淘宝还推出了印着莫言头像的T恤。不少人在微博上晒出自己与莫言的合影,还有网友也秀出此前获得的莫言签名。
心理解读:
莫言的确火得很,借莫言名气为自己贴金的人却也忙得不亦乐乎。和莫言相关的一切都成了香饽饽,有的话赶忙拿出来秀一秀,没有的话也非要扯上点关系。
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领域被称为“BIRG效应” (沾光效应)。BIRG的全称为Basking In Reflected Glory phenomenon,是一种自我服务的认知方式,指个体将自己和某位成功人士建立联系,这样一来别人的成功也就成为了自己的成功。仅是和成功的人“牵上线”,这份“成功”便能激起个人的荣耀感。
还有一种效应与之相反,名叫“CORF效应”,是Cutting Off Reflected Failure phenomenon的缩写,意指对于被剥夺了光环、遭受挫败或者爆出丑闻的名人名事,人们往往不由自主地切断他们与自己的联系,暂称其为“撇清效应”吧。
这是一对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心理效应。想想看,身边是不是有人会无比自豪地说:我和某某名人上的是同一所学校!我和朋友吃饭的时候遇到了某某某名人!这种效应甚至还对人们的日常用语产生了影响,心理学家们曾研究过大学校园里的对话,结果发现当自己支持的球队在比赛中获胜或失利时,学生们的评论用语有着巨大的差异: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要跟获胜的球队沾沾光(“我们赢了”);如果球队被打败了,学生们则忙着跟失利这个事实保持距离(“他们输了”)。
“沾光效应”强调,尽管和成功人士的联系很可能微不足道,或是偶发的,但人们仍会非常愿意公开宣告这种联系。比如与莫言的那张合照可能是你抢拍的;或许高密馒头其实莫言从没吃过,但这些都没关系,你觉得能搭上边的就可以。
社会同一性理论认为,通过和成功的人建立关联,个体的自尊和自我评价能够得到提升。人们忙着把自己与“成功者”绑定,和“失败者”撇清,这是人们保护自尊的一种方式,也是自我印象管理的一种策略。比如发一张和某名人的合照,是希望“观众”把对名人的好感转嫁到自己身上,证明自己也是有魅力的、有吸引力的、受欢迎的。
这样说来,难道我们要一拥而上去“沾光”吗?当然不。研究发现如果过度使用,“沾光效应”给人带来的是消极影响,当事人会忘记自己不是在真正缔造成功的人,而仅仅只是在幻想而已。(本资料由“中国科普博览”http://www.kepu.net.cn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