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94年,刚刚40出头的托尼布莱尔当选英国工党领袖,而在保守党长期执政的英国,变革呼声正在日益高涨,有人预言,布莱尔将成为下届英国首相就连保守党内元老级的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都对他赞许有加果然,1997年5月1日,44岁的布莱尔以绝对优势赢得大选,成为了英国185年来最年轻的首相 年轻帅气潇洒,在担任首相期间还添了个儿子,这些都使布莱尔在许多国家公众中都挺有人缘,包括在中国身为左翼政党领袖,又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与非洲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更加关注非洲。人们注意到,4月21日,“非洲巨人”尼日利亚将拉开总统大选的帷幕,各党派候选人正紧锣密鼓地造势。而此前,不断传来尼日利亚绑架外国人质事件(包括中国人)和尼日尔三角洲产油区的流血冲突事件。 八年改革没有明显效果 尼日利亚一度被认为是“人为制造”的国家,在从传统部族社会向现代统一完整的民族国家迈进的过程中,历经艰辛,其间民主化进程
谁也不会想到,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竟也沦为“房奴”一族。 “房奴”在我国是新近流行的词,是指拿大部分工资收入来支付银行住房货款致使生活压力陡然加大或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的购房人。 话说托尼布莱尔通过其夫人切丽的亲手操办,依靠庞大的银行贷款支持,从2002年起购下五处房产,为其日后退休生活作好了准备。 具体而言,2002年,布莱尔一家购置了布里斯托尔两处房产,由于切丽不谙房地产行情,据说那两处房价现
5月9日晚,胡锦涛主席应约就中美经贸合作等问题与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时,两国元首还就朝鲜半岛核问题交换了意见5月14日美国白宫发言人称,布什总统与日本首相安倍通电话时,双方对朝鲜未能如期履行今年六方会谈所确定的有关关闭核设施的承诺表示遗憾 2007年2月13日,在关于朝核问题的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次会议上,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文件,又称“2.13共同文件”该文件规定:“以最终放弃为目标
对学术史的倡导和研究,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现的中国学界新气象。 北大教授陈平原及其主编的《学术史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学人》丛刊(江苏文艺出版社),为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开拓性工作。除了专著《中国现代学术之建赶》(北京大学出版社)外,平原教授还开设“中国文学研究百年”、“现代中国学术”、“学术规范与研究方法”等选修课、曾结集出版《学术史课程与作业——以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史为例》(安徽
海底会议与高山会议:气候是最主要的议题 2009年10月17日,马尔代夫开了一次堪称前无古人的内阁会议。这一天,数名内阁部长穿着潜水服、背着氧气瓶、戴着潜水镜,潜入4米深的海底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海底会议。无独有偶,一个月后,尼泊尔也宣布尼内阁全体成员定于本月底登上喜马拉雅山一处海拔5360米的营地召开会议。 专家们从这两则消息中悟出了暗含的深意。在即将挂上电话结束采访的那一刻,翟崑再一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国际资本的动向愈发引人关注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中国股民来讲,国际资本如何运动将别有意味本文作者是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的分析师,他的研究结论可能会让中国股民“心情不错”作者在文中指出: 沪深300指数在今年2月份的走势与非贸易外汇储备的增长出现了背离这种方向上的暂时性分离,可能意味着新进入境内的资金正处在潜伏状态,正处在逐步对人民币资产建仓的过程中两者趋势不可能长期背离,必
如果将2007年俄罗斯一系列强势举动仅仅理解为是俄罗斯向世界炫耀武力是要重新回归“冷战”,那就过于简单了英国《泰晤士报》在评论普京赤裸上身这个生活细节时称,“这是1939年苏德条约签订以来,俄罗斯领导人最大胆地表现政治自信”实际上,普京向世界展示的不仅仅是健壮的肌肉,更是一个重新崛起的大国的内外诉求,以及俄罗斯对后冷战时代国际关系发展的思考 走上复兴之路 俄罗斯著名诗人丘特切夫有一句名
新中国在成立后,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进行了不懈努力,但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阻挠,长时间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1949年~1956年间,联合国在美国操纵下,不但排斥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且搞了一系列反华决议和活动。对此,中国政府严予驳斥,坚决斗争,捍卫了自己的独立、主权和尊严。 1950年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对美国总统杜鲁门当日关于以武力阻止中国解放台湾的声明和公然命令美国海军侵入台湾和台湾海峡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形势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国际体系中的权力结构治理方式和规则制定呈多元化发展态势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和谐”理念在中国外交中得到延伸中国新外交的理念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出发,准确判断中国在国际体系大棋局中的战略位置,内建和谐社会,外促和谐世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体现中国新外交智慧,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塑造中国作为世界和平合作民主进步力量的良好形象,丰
翟 崑
[email protected]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 女娲补天是因为天有缺口。由此延伸,我们会发现“缺口”是个多么吸引人的本源性话题。缺口展现着世界的若干本质特征,比如说挑战、危机、灾难。人类对待缺口的方式,比如填补、绕开、陷入等,则展现人类是如何认识世界、适应世界或改造世界的。 缺口无处不在。在托马斯·弗里德曼(《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惟一曾三次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