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和传导机制与传统货币政策是不同的。它是在“零利率”条件下,通过改变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来创造货币,以补充市场流动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本文比较分析了美国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机制和效果,并提出了为了促进经济复苏,未来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作用机制和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市场预期
一、引言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严重受挫。2008年全年美国通胀率仅为0.1%,当年12月的失业率则达到7.2%,创出十几年来的新高。为应对危机,美联储采取了大幅度降息、下调贴现率等政策措施,然而美国货币市场信用依然紧缩,经济状况继续恶化,到2008年底,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基准利率下调至0~0.25%区间,标志着正常状态的货币政策已经失效,美联储正式启用了“零利率”货币政策。为了拯救美国的金融机构,修复金融体系,缓解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加快经济复苏进程,美联储先后实施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简称QEMP)。
本文以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为出发点,考察该项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结构如下:第一部分,阐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及其发生作用机制;第二部分,比较分析了美国实施的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及其对其美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最后,对未来美国货币政策的选择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及发生作用机制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作为一种非传统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增加向金融机构贷款、购买有价证券、向政府贷款①等,改变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在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金融市场上的资产价格和产出水平。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传统货币政策的区别
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这些工具对经济发生作用主要是通过凯恩斯的利率传导机制,对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使货币供应量增加,引起利率下降,从而影响投资和消费。然而,当利率下降到很低水平时,传统的货币政策失效。理论上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通货膨胀率的下降速度往往超过名义利率的下降速度,根据费雪效应②,真实利率将急剧上升,真实利率的上升大幅增加了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降低了他们的投资需求。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在通货紧缩非常严重的情况下,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到“零利率”区间时,传统的利率传导机制就会被阻断,货币政策失效,美国的金融体系陷入了“流动性陷阱”。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在传统货币政策失效情况下的一种补救措施。它主要是通过扩大中央银行负债表的规模,提供流动性。具体操作机制为中央银行增加对国家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使其资产方规模扩大,同时造成负债方(流通中的现金和存款准备金)规模的扩大,增加基础货币供应。
(三)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及其发挥作用的机制
在零利率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措施包括:1.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始终将短期利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中央银行承诺大量购买长期国债,从而抬高长期国债价格,降低长期国债收益率,以间接降低企业和个人的长期借贷成本;2.大量购买企业债券,目的是降低企业债券收益率,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3.积极干预外汇市场,降低汇率水平,通过提高进口商品价格来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4.同时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宽松的财政政策。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改变公众预期。政府通过一系列非传统货币政策宣布长期低利率的明确信号,影响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从而降低长期实际利率,以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二是资产组合选择机制。在金融危机时,公众都大量出售持有的其他资产以购买信用度高的政府债券,在政府债券有限的情况下,公众就会大量储备现金,对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过度需求是资产价格大幅下降和经济紧缩的主要原因,此时要扭转经济形势,就要满足公众对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过度需求,而量化宽松所发行的货币就是最好的“替代资产”,通过更多地持有担保的“替代资产(即货币)”,可以减少对其他资产的抛售,以此来缓解信贷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收缩;三是汇率传导机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增发的货币贬值,形成的价格优势可促进出口,刺激企业投资生产;四是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在国际间财富效应的作用下,将促进企业扩大投资,增加就业机会,加快经济复苏。
三、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及其效果
(一)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1)的实施以及效果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美国金融资产价格暴跌,宏观经济指数下滑。美国的通胀率仅为0.1%,GDP增长率也下降到近年来的最低水平。2008年全年GDP增长率都在下滑,四个季度数据分别为-0.7%、0.6%、-4%、-6.8%。美联储为缓解市场的流动性不足,采取了大幅度的降息措施,调低存款准备金率等,但当联邦基金利率下降到0—0.25%区间时,传统的货币政策无法扭转经济衰退的态势。2008年11月23日,为挽救花旗银行,美国政府决定对其注资200亿美元,并对其30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提供担保。次日,美联储宣布购买由房地美、房利美和联邦住宅贷款银行发行的价值1000亿美元的债券及其担保的5000亿美元的资产支持证券。这次注资行动标志着美联储开始动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货币创造的形式向市场注资,具体内容包括:
1.通过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注资。包括定期拍卖工具(TAF)、一级交易商信用工具(PDCF)、定期证券借贷工具(TSLF)、商业票据的融资工具(CPFF)、货币市场投资者融资工具(MIFF)以及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融资工具(AMLF)等。由于美联储许多金融工具的创新,向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流动性,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迅速膨胀。
2.配合以宽松的财政政策,主要方式是美联储购买美元长期债券。美国的财政政策方案包括先前小布什执政时的7000亿美元“问题资产纾困方案”和2009年2月通过的7870亿美元的“复苏与再投资方案”,这些巨大的财政开支大部分是通过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方式解决的。美国政府发行债券筹集资金,而美联储在二级市场上买进同样数量的旧债券,美联储直接参与财政部的国债发行,相当于美联储直接向财政注资。
截止到2010年3月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结束,美联储先后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1.2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1750亿美元的机构债,共计为金融系统及市场提供了1.725万亿美元的流动性,缓解了市场的流动性不足,M1增长率由2008年的4%变为2009年的14%,美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得到明显改善,不良资产率下降,使美国的金融机构得到拯救,表明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短期目标基本实现。
(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的实施及其效果
虽然2010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3.7%,美国经济呈现上升势头,但直到2010下半年,美国的失业率仍在10%左右,消费者信心指数低迷,信贷依然紧缩,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希望通过提高债券持有量,来促进经济更强劲的复苏,以增加投资,增加就业率。为此,美联储在2010年11月3日的利率决策会议上决定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以每月约750亿美元的额度购买美国政府较长期的公债,实施至2011年6月,规模约6000亿美元,并对资产负债表中的到期债券进行再投资,以培育最大程度上的就业,刺激经济更强劲的复苏。
在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出后,2010年第四季度的实际GDP增长率为3.1%,上升明显,并且从2010年12月开始,就业岗位有明显增加,失业率也略微呈下降趋势,经济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显现出该项政策对美国经济复苏确实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而在2011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1.8%,低于市场预期,2011年5月失业率又反弹到9.1%③,且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放贷规模依然不足,公众对未来的预期依然较弱,反映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比较有限。
(三)美国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区别
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背景、目标、作用机制和效果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背景不同。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简称QE1)的出台是由于次贷危机使美国的金融机构遭受重创,金融体系面临崩溃的局面,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0%~1.25%区间,传统的货币政策失效,迫不得已采取了“量化宽松”的政策;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简称QE2)推出的背景是2010年中期,尽管银行体系已经被注入较多的流动性,但信贷市场依然紧缩,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一直处在9%的高位,刺激经济复苏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
2.目的不同。QE1旨在缓解市场的流动性紧缩,通过流动性的释放恢复金融机构的中介功能,拯救美国的金融机构;QE2的推出主要是通过大量购买国债降低其国债收益率和长期利率,扩大投资和消费以提振实体经济。
3.作用机理不同。QE1主要是在改变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使其“变胖”的同时创造出货币,从而形成基础货币,缓解市场的流动性紧张;QE2对实体经济发挥作用的机制对内主要是通过改善公众预期,降低实际利率,刺激投资需求,对外是通过美元贬值来改善净出口。
4.效果不同。QE1使美国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得到明显改善,不良资产率下降,缓解了市场的流动性紧缩;旨在复苏实体经济的QE2使美国经济在2011年初表现出强劲复苏势头,但2011年GDP增长率的回落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都显现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有限性。
四、结论
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经结束,但从相关数据来看,当前美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放贷规模依然不足,公众对未来经济复苏的预期依然较弱,反映了美国所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比较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货币政策所创造的流动性没有很好地流向实体经济,相反基础货币的增加一部分滞留在金融体系,一部分则发生了“溢出”,较大比例地流向了资本市场4、房地产市场、国外市场等。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存在资金的“溢出”,造成美联储发行的基础货币没有形成很大的银行信贷规模,然而一旦未来公众市场信心恢复,美联储发行的大规模货币将会转化为巨大的能量,推动经济的高涨和通货膨胀。
高失业率依然是当前美国经济复苏中最大的问题,2011年8月份美国非农业部门失业率与7月持平为9.1%,经济复苏缓慢是高失业率的最主要原因,但是美国经济结构问题也是不能扭转就业局势的重要原因。美国若一味地单纯依靠货币政策继续刺激经济,不仅会使美国陷入更深层次的困境,而且可能使全球面临高通胀的风险。因此,未来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必须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步,并且其经济的再平衡仍需更多后续研究。
注 释
①向政府贷款的实质是将财政赤字货币化
②费雪效应是名义利率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而变化。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③部分原因是由于沿海工业(如汽车业)受到日本地震和海啸的影响,另外劳动力基数的增大也是造成失业率上升的一个原因
④纳斯达克工业指数从2008年12月底的8675点升至2010年2月底的10400点左右,涨幅超过19%
参考文献
[1]Emerging Markets Monitor.QE2: Implications For EM Monetary Policy,2010,(3):1~3
[2]Kohn, Donald L.The Federal Reserve’s Policy Actions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Lessons for the Future,Speech at Carleton University,Ottawa,Canada,2010
[3]Lenza,H.Pill and L.Reichlin.Monetary policy in exceptional times,Economic Policy,2010
[4]Ugai.H.Effects of the Quantitative Easing Policy:A Survey of Empirical Analyses, Monetary Affairs Department,Bank of Japan, 2007
[5]陈作章.日本货币政策问题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6]郑启明.美元与战争.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7]张明,何睿等.宏观经济低速增长进口限制风险加大.国际经济评论,2011(1)
[8]张礼卿.量化宽松II冲击和中国的政策选择.国际经济评论,2011(1)
[9]伊森·哈里斯(美).伯南克的美联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0]谢怀筑,肇越,于李娜,何亮等.从经济超预期复苏到量化宽松政策退出.金融与经济,2011(4)
[11]美: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2]潘成夫.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影响.经济学家,2009(9)
[13]陆前进.流动性过剩又回潮,宏观调控难度加大.上海证券报,2010(11)
[14]姚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上海金融,2009(7)
[15]李永刚.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分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4)
[16]穆争社.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0(4):3~7
[17]王静娜.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宏观经济,2010(2):173~174
作者简介:张彩琴(1987-),女,山西运城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2010级国民经济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开放宏观经济、国际金融。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美国经济再平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宏观对策”(项目编号:10YJC79013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资助项目“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项目号CUEB20102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市场预期
一、引言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严重受挫。2008年全年美国通胀率仅为0.1%,当年12月的失业率则达到7.2%,创出十几年来的新高。为应对危机,美联储采取了大幅度降息、下调贴现率等政策措施,然而美国货币市场信用依然紧缩,经济状况继续恶化,到2008年底,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基准利率下调至0~0.25%区间,标志着正常状态的货币政策已经失效,美联储正式启用了“零利率”货币政策。为了拯救美国的金融机构,修复金融体系,缓解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加快经济复苏进程,美联储先后实施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简称QEMP)。
本文以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为出发点,考察该项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结构如下:第一部分,阐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及其发生作用机制;第二部分,比较分析了美国实施的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及其对其美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最后,对未来美国货币政策的选择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及发生作用机制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作为一种非传统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增加向金融机构贷款、购买有价证券、向政府贷款①等,改变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在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金融市场上的资产价格和产出水平。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传统货币政策的区别
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这些工具对经济发生作用主要是通过凯恩斯的利率传导机制,对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使货币供应量增加,引起利率下降,从而影响投资和消费。然而,当利率下降到很低水平时,传统的货币政策失效。理论上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通货膨胀率的下降速度往往超过名义利率的下降速度,根据费雪效应②,真实利率将急剧上升,真实利率的上升大幅增加了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降低了他们的投资需求。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在通货紧缩非常严重的情况下,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到“零利率”区间时,传统的利率传导机制就会被阻断,货币政策失效,美国的金融体系陷入了“流动性陷阱”。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在传统货币政策失效情况下的一种补救措施。它主要是通过扩大中央银行负债表的规模,提供流动性。具体操作机制为中央银行增加对国家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使其资产方规模扩大,同时造成负债方(流通中的现金和存款准备金)规模的扩大,增加基础货币供应。
(三)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及其发挥作用的机制
在零利率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措施包括:1.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始终将短期利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中央银行承诺大量购买长期国债,从而抬高长期国债价格,降低长期国债收益率,以间接降低企业和个人的长期借贷成本;2.大量购买企业债券,目的是降低企业债券收益率,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3.积极干预外汇市场,降低汇率水平,通过提高进口商品价格来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4.同时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宽松的财政政策。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改变公众预期。政府通过一系列非传统货币政策宣布长期低利率的明确信号,影响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从而降低长期实际利率,以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二是资产组合选择机制。在金融危机时,公众都大量出售持有的其他资产以购买信用度高的政府债券,在政府债券有限的情况下,公众就会大量储备现金,对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过度需求是资产价格大幅下降和经济紧缩的主要原因,此时要扭转经济形势,就要满足公众对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过度需求,而量化宽松所发行的货币就是最好的“替代资产”,通过更多地持有担保的“替代资产(即货币)”,可以减少对其他资产的抛售,以此来缓解信贷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收缩;三是汇率传导机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增发的货币贬值,形成的价格优势可促进出口,刺激企业投资生产;四是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在国际间财富效应的作用下,将促进企业扩大投资,增加就业机会,加快经济复苏。
三、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及其效果
(一)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1)的实施以及效果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美国金融资产价格暴跌,宏观经济指数下滑。美国的通胀率仅为0.1%,GDP增长率也下降到近年来的最低水平。2008年全年GDP增长率都在下滑,四个季度数据分别为-0.7%、0.6%、-4%、-6.8%。美联储为缓解市场的流动性不足,采取了大幅度的降息措施,调低存款准备金率等,但当联邦基金利率下降到0—0.25%区间时,传统的货币政策无法扭转经济衰退的态势。2008年11月23日,为挽救花旗银行,美国政府决定对其注资200亿美元,并对其30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提供担保。次日,美联储宣布购买由房地美、房利美和联邦住宅贷款银行发行的价值1000亿美元的债券及其担保的5000亿美元的资产支持证券。这次注资行动标志着美联储开始动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货币创造的形式向市场注资,具体内容包括:
1.通过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注资。包括定期拍卖工具(TAF)、一级交易商信用工具(PDCF)、定期证券借贷工具(TSLF)、商业票据的融资工具(CPFF)、货币市场投资者融资工具(MIFF)以及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融资工具(AMLF)等。由于美联储许多金融工具的创新,向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流动性,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迅速膨胀。
2.配合以宽松的财政政策,主要方式是美联储购买美元长期债券。美国的财政政策方案包括先前小布什执政时的7000亿美元“问题资产纾困方案”和2009年2月通过的7870亿美元的“复苏与再投资方案”,这些巨大的财政开支大部分是通过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方式解决的。美国政府发行债券筹集资金,而美联储在二级市场上买进同样数量的旧债券,美联储直接参与财政部的国债发行,相当于美联储直接向财政注资。
截止到2010年3月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结束,美联储先后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1.2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1750亿美元的机构债,共计为金融系统及市场提供了1.725万亿美元的流动性,缓解了市场的流动性不足,M1增长率由2008年的4%变为2009年的14%,美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得到明显改善,不良资产率下降,使美国的金融机构得到拯救,表明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短期目标基本实现。
(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的实施及其效果
虽然2010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3.7%,美国经济呈现上升势头,但直到2010下半年,美国的失业率仍在10%左右,消费者信心指数低迷,信贷依然紧缩,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希望通过提高债券持有量,来促进经济更强劲的复苏,以增加投资,增加就业率。为此,美联储在2010年11月3日的利率决策会议上决定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以每月约750亿美元的额度购买美国政府较长期的公债,实施至2011年6月,规模约6000亿美元,并对资产负债表中的到期债券进行再投资,以培育最大程度上的就业,刺激经济更强劲的复苏。
在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出后,2010年第四季度的实际GDP增长率为3.1%,上升明显,并且从2010年12月开始,就业岗位有明显增加,失业率也略微呈下降趋势,经济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显现出该项政策对美国经济复苏确实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而在2011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1.8%,低于市场预期,2011年5月失业率又反弹到9.1%③,且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放贷规模依然不足,公众对未来的预期依然较弱,反映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比较有限。
(三)美国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区别
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背景、目标、作用机制和效果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背景不同。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简称QE1)的出台是由于次贷危机使美国的金融机构遭受重创,金融体系面临崩溃的局面,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0%~1.25%区间,传统的货币政策失效,迫不得已采取了“量化宽松”的政策;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简称QE2)推出的背景是2010年中期,尽管银行体系已经被注入较多的流动性,但信贷市场依然紧缩,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一直处在9%的高位,刺激经济复苏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
2.目的不同。QE1旨在缓解市场的流动性紧缩,通过流动性的释放恢复金融机构的中介功能,拯救美国的金融机构;QE2的推出主要是通过大量购买国债降低其国债收益率和长期利率,扩大投资和消费以提振实体经济。
3.作用机理不同。QE1主要是在改变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使其“变胖”的同时创造出货币,从而形成基础货币,缓解市场的流动性紧张;QE2对实体经济发挥作用的机制对内主要是通过改善公众预期,降低实际利率,刺激投资需求,对外是通过美元贬值来改善净出口。
4.效果不同。QE1使美国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得到明显改善,不良资产率下降,缓解了市场的流动性紧缩;旨在复苏实体经济的QE2使美国经济在2011年初表现出强劲复苏势头,但2011年GDP增长率的回落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都显现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有限性。
四、结论
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经结束,但从相关数据来看,当前美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放贷规模依然不足,公众对未来经济复苏的预期依然较弱,反映了美国所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比较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货币政策所创造的流动性没有很好地流向实体经济,相反基础货币的增加一部分滞留在金融体系,一部分则发生了“溢出”,较大比例地流向了资本市场4、房地产市场、国外市场等。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存在资金的“溢出”,造成美联储发行的基础货币没有形成很大的银行信贷规模,然而一旦未来公众市场信心恢复,美联储发行的大规模货币将会转化为巨大的能量,推动经济的高涨和通货膨胀。
高失业率依然是当前美国经济复苏中最大的问题,2011年8月份美国非农业部门失业率与7月持平为9.1%,经济复苏缓慢是高失业率的最主要原因,但是美国经济结构问题也是不能扭转就业局势的重要原因。美国若一味地单纯依靠货币政策继续刺激经济,不仅会使美国陷入更深层次的困境,而且可能使全球面临高通胀的风险。因此,未来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必须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步,并且其经济的再平衡仍需更多后续研究。
注 释
①向政府贷款的实质是将财政赤字货币化
②费雪效应是名义利率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而变化。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③部分原因是由于沿海工业(如汽车业)受到日本地震和海啸的影响,另外劳动力基数的增大也是造成失业率上升的一个原因
④纳斯达克工业指数从2008年12月底的8675点升至2010年2月底的10400点左右,涨幅超过19%
参考文献
[1]Emerging Markets Monitor.QE2: Implications For EM Monetary Policy,2010,(3):1~3
[2]Kohn, Donald L.The Federal Reserve’s Policy Actions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Lessons for the Future,Speech at Carleton University,Ottawa,Canada,2010
[3]Lenza,H.Pill and L.Reichlin.Monetary policy in exceptional times,Economic Policy,2010
[4]Ugai.H.Effects of the Quantitative Easing Policy:A Survey of Empirical Analyses, Monetary Affairs Department,Bank of Japan, 2007
[5]陈作章.日本货币政策问题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6]郑启明.美元与战争.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7]张明,何睿等.宏观经济低速增长进口限制风险加大.国际经济评论,2011(1)
[8]张礼卿.量化宽松II冲击和中国的政策选择.国际经济评论,2011(1)
[9]伊森·哈里斯(美).伯南克的美联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0]谢怀筑,肇越,于李娜,何亮等.从经济超预期复苏到量化宽松政策退出.金融与经济,2011(4)
[11]美: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2]潘成夫.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影响.经济学家,2009(9)
[13]陆前进.流动性过剩又回潮,宏观调控难度加大.上海证券报,2010(11)
[14]姚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上海金融,2009(7)
[15]李永刚.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分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4)
[16]穆争社.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0(4):3~7
[17]王静娜.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宏观经济,2010(2):173~174
作者简介:张彩琴(1987-),女,山西运城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2010级国民经济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开放宏观经济、国际金融。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美国经济再平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宏观对策”(项目编号:10YJC79013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资助项目“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项目号CUEB20102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