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8世纪中叶前期是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时期。在这个转型过渡过程中,工业革命使英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一跃成为近代首先称霸世界的头号工业强国。中国改革开放已将近40年,且已经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要借鉴国外历史经济发展的变革经验,这对于主动转型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以及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英国;工业革命;中国;转型;现代化
英国从封建农本经济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期间历经了16世纪、17世纪和18世纪前期的变革与发展,而后来的工业革命促进英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更提升了英国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使其成为近代首先称霸世界的强国。近代英国工业革命尽管存在独特的时代背景等促成因素,但对于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创新和国家需进一步富强的中国而言,仍然具有较为重要的借鉴意义。下文将在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前后能源转型、工业技术与创新、传统工业城镇转型对于英国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等影响的基础上,再由经济体系现代化建设、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转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等一些较为重要的具有时代变革意义的问题进行剖析和阐述,从而探讨近代早期英国工业革命经济转型对于当前中国的启示。
一、近代早期英国工业革命与经济转型
(一)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能源转型
17 世纪以来, 英国柴薪能源供应的缺口日益增大,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英国人的生产生活。因此到本世纪中期,英国的城镇大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的生活燃料。而到18 世纪上半叶,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所使用的主要能源。玻璃制造、肥皂制造、石灰烧制、酿酒、制糖、印染、制砖、铸造和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到了19 世纪,英国已经在生活生产领域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结构转型,英国正式走进化石燃料时代,这比欧洲其他国家早了将近150年。能源转型不但帮助英国人摆脱了能源不足的危机,而且直接推动了英国工业的发展,使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二)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业技术与创新
在17世纪至19世纪前期,英国可以说是当时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和创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首先从技术角度讲,英国工业革命的技术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蒸汽机的使用。这是体现了人类生产方式进入了机器替代人力,从而大大提高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革命性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伟大突变过程。“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和创新技术的革新,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之所以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也被称为“蒸汽机时代”就是由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开端是以其最早使用蒸汽机为标志的。不难发现发生在棉纺织业、制铁业等领域的技术变革,连同蒸汽动力的采用,构成了早期英国工业化的核心。
(三)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传统工业城镇转型
工业城镇是新型城镇中规模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城镇。曼彻斯特是棉纺织工业的发祥地,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工业化城市。两百多年前,在这里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近代棉纺织大工业,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曼彻斯特也随着棉纺工业的出现成为新一代大工业城市的先驱。曼彻斯特与工业革命密不可分,但它存在相比纺纱机和珍尼机(早期的纺纱机)年代久远得多。曼彻斯特有方便运输的运河、充足的水和煤炭供应,使其孕育了全新的纺织工业,开创了工业革命的先河。
二、工业革命与经济转型对英国的影响
(一)英国的产业生产力飞速发展
英国工业革命使它的社会生产力得到飞速的发展,工业革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使英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头号工业强国,号称“世界工厂”,称霸世界达半个世纪之久。英国在工业革命80年左右时间里,建立了强大的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煤炭工业、机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机器大生产空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列宁指出:“19世纪中叶英国几乎完全垄断了世界市场”。通过工业革命,生产力发生了飞跃,这就为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前资本主义制度并最终确立奠定了物质基础,这就彻底完成了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二)推动了英国社会的经济发展
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深入和扩展的过程,就是先进技术、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不断传播发展的过程。其次,英国工业革命向其他国家的扩展,进一步强化了国际分工。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间的人口和资金流通。其三,到19世纪中叶,英国凭借它先进的生产技术、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交通运输和占有广大的殖民地而独占鳌头,成为“世界工厂”,这意味着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和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
(三)英国综合国力得到大幅提升
这次发源于英国以蒸汽机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纺织、煤炭、冶金等近代机器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英国由于引领了这次工业革命,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从而快速地将其他国家抛到后面。在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的支撑下,英国先后打败了法国等欧洲大陆强国,征服了远隔重洋的加拿大、印度等国家,在全世界建立了庞大的殖民体系,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形成以英国为核心的商业贸易圈,将英国推上了世界霸主的地位,成为“日不落帝国”。
三、英国近代工业化转型发展历程带给中国的启示
(一)进一步推进经济体系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九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大势,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目标。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高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提高效率效益是发展的永恒主题。实现宏伟愿景,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形成先进的生产力,构建雄厚的经济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显著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二)努力开发互联网+时代数字化转型技术
数字化转型是当今企业面临经济增长放缓、行业竞争加剧和用户需求日益个性化的有效应对策略;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等重新构架业务流程、商业模式、用户体验、产品与服务的最佳举措;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业务转型,是智能化的前提和不可逾越的阶段;数字化转型是互联网时代,企业重塑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预计到2018年,全球1000强企业中的67%、中国1000强企业中的50%都将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的战略核心。
(三)大力开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工作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科技革命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与特征,以智能制造为核心,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几乎所有领域都发生了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这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对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了更明确的方向。高等教育已经成为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火车头”,成为社会进步的核心机构。高等教育更加强调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能力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强调基础化、综合化、个性化、实践化,形成通识教育、终身学习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这些新的形势和要求需要教育部门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加以应对。
四、总结
英国在20世纪初期前后历经了举世瞩目的工业革命,在新能源新技术的运用以及工业城镇转型发展中都成为世界国家学习的对象,使生产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一派繁荣,综合国力大增,奠定了那一时期世界霸主的地位。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已基本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新时期的发展与挑战,我们仍需借鉴英国历史发展道路经验,通过经济体系现代化建设、网络数字化平台转型以及高端人才培养等变革举措的实施,来早日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王昌林, 姜江, 盛朝讯,等. 大国崛起与科技创新——英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的经验与启示[J]. 全球化, 2015(9):39-49.
[2]潘荣成. 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J]. 理论月刊, 2016(2):177-182.
[3]卡梅伦. 世界经济简史[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4]曹晟, 唐子来. 英国传统工业城市的转型:曼彻斯特的经验[J]. 国际城市规划, 2013, 28(6):25-35.
[5]李立国. 工业4.0时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6, 37(1):6-15.
[6]郭俊华, 卫玲. 中国经济转型问题若干研究观点的述评[J]. 江苏社会科学, 2011(2):69-74.
[7]陈曦文, 王乃耀. 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研究: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8]宁吉喆.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加快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J]. 宏观经济管理, 2017(12):4-13.
作者简介:
李辰(1992- ),男,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英国;工业革命;中国;转型;现代化
英国从封建农本经济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期间历经了16世纪、17世纪和18世纪前期的变革与发展,而后来的工业革命促进英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更提升了英国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使其成为近代首先称霸世界的强国。近代英国工业革命尽管存在独特的时代背景等促成因素,但对于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创新和国家需进一步富强的中国而言,仍然具有较为重要的借鉴意义。下文将在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前后能源转型、工业技术与创新、传统工业城镇转型对于英国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等影响的基础上,再由经济体系现代化建设、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转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等一些较为重要的具有时代变革意义的问题进行剖析和阐述,从而探讨近代早期英国工业革命经济转型对于当前中国的启示。
一、近代早期英国工业革命与经济转型
(一)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能源转型
17 世纪以来, 英国柴薪能源供应的缺口日益增大,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英国人的生产生活。因此到本世纪中期,英国的城镇大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的生活燃料。而到18 世纪上半叶,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所使用的主要能源。玻璃制造、肥皂制造、石灰烧制、酿酒、制糖、印染、制砖、铸造和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到了19 世纪,英国已经在生活生产领域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结构转型,英国正式走进化石燃料时代,这比欧洲其他国家早了将近150年。能源转型不但帮助英国人摆脱了能源不足的危机,而且直接推动了英国工业的发展,使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二)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业技术与创新
在17世纪至19世纪前期,英国可以说是当时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和创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首先从技术角度讲,英国工业革命的技术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蒸汽机的使用。这是体现了人类生产方式进入了机器替代人力,从而大大提高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革命性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伟大突变过程。“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和创新技术的革新,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之所以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也被称为“蒸汽机时代”就是由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开端是以其最早使用蒸汽机为标志的。不难发现发生在棉纺织业、制铁业等领域的技术变革,连同蒸汽动力的采用,构成了早期英国工业化的核心。
(三)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传统工业城镇转型
工业城镇是新型城镇中规模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城镇。曼彻斯特是棉纺织工业的发祥地,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工业化城市。两百多年前,在这里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近代棉纺织大工业,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曼彻斯特也随着棉纺工业的出现成为新一代大工业城市的先驱。曼彻斯特与工业革命密不可分,但它存在相比纺纱机和珍尼机(早期的纺纱机)年代久远得多。曼彻斯特有方便运输的运河、充足的水和煤炭供应,使其孕育了全新的纺织工业,开创了工业革命的先河。
二、工业革命与经济转型对英国的影响
(一)英国的产业生产力飞速发展
英国工业革命使它的社会生产力得到飞速的发展,工业革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使英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头号工业强国,号称“世界工厂”,称霸世界达半个世纪之久。英国在工业革命80年左右时间里,建立了强大的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煤炭工业、机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机器大生产空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列宁指出:“19世纪中叶英国几乎完全垄断了世界市场”。通过工业革命,生产力发生了飞跃,这就为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前资本主义制度并最终确立奠定了物质基础,这就彻底完成了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二)推动了英国社会的经济发展
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深入和扩展的过程,就是先进技术、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不断传播发展的过程。其次,英国工业革命向其他国家的扩展,进一步强化了国际分工。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间的人口和资金流通。其三,到19世纪中叶,英国凭借它先进的生产技术、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交通运输和占有广大的殖民地而独占鳌头,成为“世界工厂”,这意味着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和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
(三)英国综合国力得到大幅提升
这次发源于英国以蒸汽机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纺织、煤炭、冶金等近代机器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英国由于引领了这次工业革命,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从而快速地将其他国家抛到后面。在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的支撑下,英国先后打败了法国等欧洲大陆强国,征服了远隔重洋的加拿大、印度等国家,在全世界建立了庞大的殖民体系,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形成以英国为核心的商业贸易圈,将英国推上了世界霸主的地位,成为“日不落帝国”。
三、英国近代工业化转型发展历程带给中国的启示
(一)进一步推进经济体系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九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大势,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目标。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高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提高效率效益是发展的永恒主题。实现宏伟愿景,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形成先进的生产力,构建雄厚的经济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显著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二)努力开发互联网+时代数字化转型技术
数字化转型是当今企业面临经济增长放缓、行业竞争加剧和用户需求日益个性化的有效应对策略;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等重新构架业务流程、商业模式、用户体验、产品与服务的最佳举措;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业务转型,是智能化的前提和不可逾越的阶段;数字化转型是互联网时代,企业重塑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预计到2018年,全球1000强企业中的67%、中国1000强企业中的50%都将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的战略核心。
(三)大力开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工作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科技革命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与特征,以智能制造为核心,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几乎所有领域都发生了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这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对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了更明确的方向。高等教育已经成为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火车头”,成为社会进步的核心机构。高等教育更加强调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能力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强调基础化、综合化、个性化、实践化,形成通识教育、终身学习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这些新的形势和要求需要教育部门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加以应对。
四、总结
英国在20世纪初期前后历经了举世瞩目的工业革命,在新能源新技术的运用以及工业城镇转型发展中都成为世界国家学习的对象,使生产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一派繁荣,综合国力大增,奠定了那一时期世界霸主的地位。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已基本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新时期的发展与挑战,我们仍需借鉴英国历史发展道路经验,通过经济体系现代化建设、网络数字化平台转型以及高端人才培养等变革举措的实施,来早日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王昌林, 姜江, 盛朝讯,等. 大国崛起与科技创新——英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的经验与启示[J]. 全球化, 2015(9):39-49.
[2]潘荣成. 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J]. 理论月刊, 2016(2):177-182.
[3]卡梅伦. 世界经济简史[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4]曹晟, 唐子来. 英国传统工业城市的转型:曼彻斯特的经验[J]. 国际城市规划, 2013, 28(6):25-35.
[5]李立国. 工业4.0时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6, 37(1):6-15.
[6]郭俊华, 卫玲. 中国经济转型问题若干研究观点的述评[J]. 江苏社会科学, 2011(2):69-74.
[7]陈曦文, 王乃耀. 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研究: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8]宁吉喆.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加快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J]. 宏观经济管理, 2017(12):4-13.
作者简介:
李辰(1992- ),男,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