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职业教育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元特征,并且在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改变教学方法。
关键词:差异教学法;素质教育;应用
实施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品德为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的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及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使学生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教师应改变以往灌输式传播知识为主的教育教学。
一、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尽快掌握技能
自九十年代我国实施职业教育以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如果单纯追求理论考试的成绩,教师可能还会坚持以往的教育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往的以理论测试为主的学习成绩评判方法已不适应高职教学。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就偏离了国家职业教育的方针。以往的考试和教师的教学评价学生学习结果——考试成绩,以同一个标准去衡量不同个体学生的表现,忽视了学生在性格、自我认知、学习方式、思维习惯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的多元性、差异性,没有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如果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师,能够从一开始就注意到学生素质的差异性和多元性,努力改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注重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对培养学生的能力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在教育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元特征,并且在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改变教学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及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端正教师看待学生的这些差异态度,这才能够在教学中客观看待不同类型的学生,充分给予不同类型的学生以在学习中发展自己潜能的机会。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与类型
在学校特别是我们高职的学校中,存在着一批目前教师感觉成绩较差的学生。一部分教师用现行的评价标准来定义“差生”的概念:学习上存在困难、反复性大、常规的教学方法对他们起不到明显作用的学生。这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明确地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于智力的潜能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或是正常人在正常情景中的不正常的学习状态。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应观察其中个别差异,施以区别于大多数学生的教育教法,促使其恢复自身发展的正常状态。多数的“学困生”与教师缺乏感情和交流,对主要学科缺乏兴趣,对课堂的学习持消积的态度,学习被动,当然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困难,一是知识基础差,知识结构不合理,这是他们学业不良的最直接的原因和障碍。他们不会学,不能了解、掌握与调节自我的学习策略,学习技能失调。二是由于学生的自我意识、观念的差异所制,如: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意志力差,易受消极情绪干扰,优越感较强等等。因此,“学困生”往往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总是分心,搞小动作;在情感和意志方面,表现得任性、执着而且自我控制力较差。在人际关系方面,由于成绩差,他们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了矛盾,一方面希望得到关怀和赞扬;另一方面希望同伴的友谊。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会加剧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程度。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教师。必须在认识到学生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的基础上,改变评价方式和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差异教学。往往这些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很突出,动手能力很强,因此评价他们的标准决不是理论考试成绩,而是综合能力的界定。
三、差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差异教学应该通过对学生评价的差异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两个方面来实现。比如:在考试中,教师应理论和实践分开论证,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测试标准;在教学方法上,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实施不同侧重点的教学。
在立足学生差异的基础上,首先应以原来单纯用标准化、单一化的成绩评价标准,逐步转向针对学生的内、外差异进进行评价。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不同的学生,给予学习困难的学生以特别的关爱,重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努力营造环境条件让他们获得成功,获得自信,进而带动个性心理向积极的方面转化。教师在改变评价方式的基础上,给学生以期望和鼓励,以平等、亲切、关心的态度对待学生,综合运用目标激励、成就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循序渐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要改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以“教”者变为“导”者,在课堂和课外的教学活动中逐步改变原来实行的单纯靠讲授、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地实施教学。在教学中以情育人,以趣诱人,以诱导为主,用成功教学法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2)
总之,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的成因后,教师可以运用灵活多样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评价方法,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能够在充分认识和理解学生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差异教学法的实施,改变原先“填鸭式”教学中“灌输者”的角色,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四、激励兴趣——学生学习的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更为频繁,而专业知识是国际交流的纽带。其重要性显而易见。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让专业知识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辐射在行为上呢?显然搞好专业教学工作,让学生们学好技能、用好技能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要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用好专业知识的前提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莎士比亚的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就说明了兴趣对教学的重要性。
如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呢?
第一,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应该是未来的岗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因此高职学生应该在入学时,适度组织参观本专业的品牌企业,请著名的业内人士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以稳定专业思想激活学习专业的兴趣。
第二,教师在课堂中应提供条件,让学生们有“动”的机会。照本宣科的课堂往往让人觉得乏味。相反,充满趣味的课堂则会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因为学生喜欢在“动”中学,喜欢在“玩”中学,而实习实训就是鲜活的教育。
第三,学习成就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不喜欢老师的批评,而往往希望自己受到老师的表扬,他们很渴望老师对他/她说“你很聪明,你很会学”等,那样的话他/她就会很自豪,同时爱学习的想法便会在心中油然而生。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洞察学生好的表现,并及时地加以表扬。
第四,把学生们的生活导入学习,让他们对知识产生需要,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第五,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上的严师,生活上的朋友,职业上的导师,学生远离亲人,家长将一生经营的宝贝托付我们,教师一定将自己塑造成真正的人师,为学生指点前程。
古语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学生喜欢你的话,那么他们肯定会喜欢上你的课。相反,如果学生讨厌某个老师的话,那么这个老师上课他们就会厌学了。做老师的要在教给他们文化知识的同时,用自己的社会经历来告诉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并且在他们处于困境,被问题所困的时候,热情、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他们。尤其在他们犯错误后,要帮助他们改正。真正做到在教学中是他们的老师,在生活中则是他们的朋友,让他们喜欢你,从而喜欢你所教的科目。
第六,设计多姿多彩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跃跃欲试,好好借这个机会来表现自己。
第七,充分运用多媒体这个媒介来促进课堂趣味性的展现,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在,互联网上有很多共享资源(动画、音乐、视频等)可以用来制作课件,从而最终让教学内容更精彩地展现于学生视野,让他们耳目一新地在现代化教育环境下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是爱因斯坦曾说过的,他的话很好地印证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所以,没有兴趣就无从谈学习。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已被众所周知,作为21世纪的高职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呢?无疑,首要的就是要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他们终生的学习铺好路。
参考文献
[1]华长慧《感悟ABCD》,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23~
[2]赵海利 高等教育公共政策[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6
关键词:差异教学法;素质教育;应用
实施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品德为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的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及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使学生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教师应改变以往灌输式传播知识为主的教育教学。
一、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尽快掌握技能
自九十年代我国实施职业教育以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如果单纯追求理论考试的成绩,教师可能还会坚持以往的教育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往的以理论测试为主的学习成绩评判方法已不适应高职教学。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就偏离了国家职业教育的方针。以往的考试和教师的教学评价学生学习结果——考试成绩,以同一个标准去衡量不同个体学生的表现,忽视了学生在性格、自我认知、学习方式、思维习惯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的多元性、差异性,没有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如果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师,能够从一开始就注意到学生素质的差异性和多元性,努力改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注重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对培养学生的能力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在教育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元特征,并且在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改变教学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及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端正教师看待学生的这些差异态度,这才能够在教学中客观看待不同类型的学生,充分给予不同类型的学生以在学习中发展自己潜能的机会。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与类型
在学校特别是我们高职的学校中,存在着一批目前教师感觉成绩较差的学生。一部分教师用现行的评价标准来定义“差生”的概念:学习上存在困难、反复性大、常规的教学方法对他们起不到明显作用的学生。这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明确地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于智力的潜能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或是正常人在正常情景中的不正常的学习状态。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应观察其中个别差异,施以区别于大多数学生的教育教法,促使其恢复自身发展的正常状态。多数的“学困生”与教师缺乏感情和交流,对主要学科缺乏兴趣,对课堂的学习持消积的态度,学习被动,当然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困难,一是知识基础差,知识结构不合理,这是他们学业不良的最直接的原因和障碍。他们不会学,不能了解、掌握与调节自我的学习策略,学习技能失调。二是由于学生的自我意识、观念的差异所制,如: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意志力差,易受消极情绪干扰,优越感较强等等。因此,“学困生”往往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总是分心,搞小动作;在情感和意志方面,表现得任性、执着而且自我控制力较差。在人际关系方面,由于成绩差,他们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了矛盾,一方面希望得到关怀和赞扬;另一方面希望同伴的友谊。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会加剧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程度。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教师。必须在认识到学生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的基础上,改变评价方式和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差异教学。往往这些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很突出,动手能力很强,因此评价他们的标准决不是理论考试成绩,而是综合能力的界定。
三、差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差异教学应该通过对学生评价的差异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两个方面来实现。比如:在考试中,教师应理论和实践分开论证,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测试标准;在教学方法上,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实施不同侧重点的教学。
在立足学生差异的基础上,首先应以原来单纯用标准化、单一化的成绩评价标准,逐步转向针对学生的内、外差异进进行评价。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不同的学生,给予学习困难的学生以特别的关爱,重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努力营造环境条件让他们获得成功,获得自信,进而带动个性心理向积极的方面转化。教师在改变评价方式的基础上,给学生以期望和鼓励,以平等、亲切、关心的态度对待学生,综合运用目标激励、成就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循序渐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要改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以“教”者变为“导”者,在课堂和课外的教学活动中逐步改变原来实行的单纯靠讲授、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地实施教学。在教学中以情育人,以趣诱人,以诱导为主,用成功教学法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2)
总之,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的成因后,教师可以运用灵活多样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评价方法,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能够在充分认识和理解学生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差异教学法的实施,改变原先“填鸭式”教学中“灌输者”的角色,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四、激励兴趣——学生学习的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更为频繁,而专业知识是国际交流的纽带。其重要性显而易见。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让专业知识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辐射在行为上呢?显然搞好专业教学工作,让学生们学好技能、用好技能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要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用好专业知识的前提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莎士比亚的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就说明了兴趣对教学的重要性。
如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呢?
第一,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应该是未来的岗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因此高职学生应该在入学时,适度组织参观本专业的品牌企业,请著名的业内人士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以稳定专业思想激活学习专业的兴趣。
第二,教师在课堂中应提供条件,让学生们有“动”的机会。照本宣科的课堂往往让人觉得乏味。相反,充满趣味的课堂则会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因为学生喜欢在“动”中学,喜欢在“玩”中学,而实习实训就是鲜活的教育。
第三,学习成就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不喜欢老师的批评,而往往希望自己受到老师的表扬,他们很渴望老师对他/她说“你很聪明,你很会学”等,那样的话他/她就会很自豪,同时爱学习的想法便会在心中油然而生。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洞察学生好的表现,并及时地加以表扬。
第四,把学生们的生活导入学习,让他们对知识产生需要,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第五,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上的严师,生活上的朋友,职业上的导师,学生远离亲人,家长将一生经营的宝贝托付我们,教师一定将自己塑造成真正的人师,为学生指点前程。
古语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学生喜欢你的话,那么他们肯定会喜欢上你的课。相反,如果学生讨厌某个老师的话,那么这个老师上课他们就会厌学了。做老师的要在教给他们文化知识的同时,用自己的社会经历来告诉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并且在他们处于困境,被问题所困的时候,热情、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他们。尤其在他们犯错误后,要帮助他们改正。真正做到在教学中是他们的老师,在生活中则是他们的朋友,让他们喜欢你,从而喜欢你所教的科目。
第六,设计多姿多彩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跃跃欲试,好好借这个机会来表现自己。
第七,充分运用多媒体这个媒介来促进课堂趣味性的展现,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在,互联网上有很多共享资源(动画、音乐、视频等)可以用来制作课件,从而最终让教学内容更精彩地展现于学生视野,让他们耳目一新地在现代化教育环境下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是爱因斯坦曾说过的,他的话很好地印证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所以,没有兴趣就无从谈学习。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已被众所周知,作为21世纪的高职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呢?无疑,首要的就是要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他们终生的学习铺好路。
参考文献
[1]华长慧《感悟ABCD》,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23~
[2]赵海利 高等教育公共政策[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