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目前公办初中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制度滞后、不符合校情、重“教”轻“研”以及对教师专业发展激励不足等问题,有必要建立基于问题解决的进阶式教学管理机制。落实该管理机制的关键在于聚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以客观分析、精准施策、“教、研”并举、全员联动等举措,寻找到解决一类问题的路径、方法和策略,以此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關键词:问题解决;进阶式;教学管理机制;公办初中
教育改革新政引发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的变革,更是对传统学校管理模式的改革。教学管理机制是强化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加强教学质量调控的规范性和发展性制度,是学校发展的引领性举措和基础性保障。
一、目前公办初中教学管理的问题分析
上海小升初“公民同招”政策2020年正式实施,对公办初中学校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让这一惠民政策真正成为老百姓对优质均衡教育追求的切实保障,需要公办初中学校在提升办学质量和效益上交出让社会满意的答卷。然而,从客观现实层面来看,目前公办初中学校在教学管理的机制建设上还存在若干问题,集中表现为:
1.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滞后,不符合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
目前的公办初中教学管理模式要么沿用学校传统的制度,要么照搬其他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还有的学校硬套上级文件,管理制度与校情不匹配。以上制度从根本上脱离学校实际需要,难以解决学校实施新课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甚至有些制度不仅不利于学校教学管理,而且还制约了教师的能动性。学校必须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等角度出发,对当前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打破固有做法,提出基于校情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重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2.学校教学管理中重“教”轻“研”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学校的教研主要以教师参与区级学科教研为主,校本教研大多停留在传达上级要求、落实教学常规和浅层次的学科质量分析等层面,未能系统地研究学校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案。在学校重“教”轻“研”的环境中,不少公办初中的教师甘愿做碌碌无为的“教书匠”,缺少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意识。我们深知,教研和科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只要教师有进行研究的意识,就可以将研究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
3.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缺乏对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激励
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大多是对教师的约束和管制,导致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缺少外部驱动力。由于不同的个体在走向专业化成长阶段,发展的内驱力与个体智能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而导致师资队伍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可见,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得不到有效激发,又缺少学校制度这样的外部驱动力,教学质量堪忧。基于教师个体之间的差异,学校必须思考教师团队如何整体协调发展。为此,学校可以用组建研究团队的方式促进教师个体融入团队,然后打造团队,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合力,在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中提高教师反思能力,强化教师自我教育,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剖析一所公办初中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个案,从教学管理机制的视角,探索初中学校“走向优质均衡”的管理新路径。
二、构建基于问题解决的进阶式教学管理机制
1.进阶式教学管理机制的概念
“机制”是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所采用的固定模式,以及为了保障这些活动模式能正常运行,所运用的保障和调控手段。
“进阶式教学管理机制”是指在学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制度设计”,“一体两翼机制”和“全员联动机制”的实施,将传统常规化的管理融合成既互相作用又发挥各自特质的进阶式管理机制,各层级既相互关联又层层递进,成为一种内在的教学管理序列。
2.进阶式教学管理机制的特征
(1)横向联动,是教师参与度和自主性不断提升的路径。从管理方式来说,是由领导层面逐渐到教师层面,管理方式逐渐下沉;从参与管理的人员范围来说,是由少数管理者到多数教师,范围逐渐扩大;从管理的内在机理来说,是由学校的管控到教师的自觉行动。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主动教学管理意识的形成和能力的提升,是学校教学管理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2)纵向递进,是一种目标导向基于问题解决的运行机制。进阶式教学管理应是循序渐进,逐级上升。在实践过程中,每个台阶有其主要的运行机制,达成一个基于问题解决的小目标。小目标的不断达成,就使这种“上升的台阶”实质上成为教学管理逐步完善的过程,更成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真实经历。
三、落实进阶式教学管理机制的策略
1.制度导向,建立规范的教学管理内环境
“制度导向机制”是指学校通过制定一系列教学制度,引导教师快速掌握教学常规。制度本身带有规范性和秩序性,明确教师在教学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该怎样去做”。如《教学视导制度》《质量分析制度》《教学研修制度》等,每项制度配以相应的量表工具。在此基础上,又对《教学视导制度》进行细化,对应的测量工具有《教学视导备课模板》《教学视导课评价表》《教学视导备课组研修记录表》《教学视导作业检查表》《教学视导备课检查表》《教学视导学生访谈记录表》和《教学视导学生问卷调查表》等量表,运用传统的“听、看、查、谈、做”的观察测试方法,来规范、调控学校教学活动。1 其他制度的落实路径与此类似。以工具为抓手,制度的落实才能真正达成其应有的成效。
从管理角度说,“制度导向机制”基于“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与方法。即由学校管理层进行“听每位教师一堂课”“看每个备课组一次教研活动”“查每一位教师备课及作业情况”“谈每一个班级文化建设”“做一次学生问卷调查”的“五个一”观察调研,借助各类量表,共同聚焦教学各基本环节,进而展开“分析、监控、反馈、改进教学流程”的管理过程。这样的过程性管理强调全员、全科、全覆盖,体现的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价值追求。 实践证明,“制度导向机制”的实施切实解决了学校日常教学中存在的“真问题”。如:“新教师亮相课”使得新教师能够尽快完成自身角色转换,融入新的集体;“日常推门课”对教学视导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综合诊断,跟踪指导,直至达到学校基本要求;“教学评优课”则起到了教学示范作用;“骨干教师展示课”展现骨干教师参与教改的经验,在学科团队中起到引领和辐射作用。由此可见,“制度导向机制”不仅激励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落实学校的教学规范,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而且使学校的管理者从“经验直觉管理”向“证据与分析管理”转变。
2.聚焦问题,建立“教、研并举”的教学管理新机制
长期以来,由于多数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无暇顾及对教学本质问题的研究,凭着勤奋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推动工作。然而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习负担繁重,而教学质量始终在中位徘徊,没有实质性突破。有些管理者延续着学校传统的管理方式,缺乏科学管理的理论学习,对于如何深度分析与解决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还存在观念与能力的滞后。解决以上这些问题,需要管理者和教师共同更新观念,聚焦真实问题,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
“一体两翼机制”的“一体”是指课堂教学,“两翼”是指学校教研与学校科研。“一体两翼机制”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凝聚成教科研课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并最终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精准地治理关键问题。通过教学管理机制的逐步推进,结合学校实际,将教学、教研与科研多边、共时、交互、有机融合。“一体两翼机制”使教学管理由“管”向“理”转变,理顺教研与科研的关系,梳理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研究解决的路径、方法和策略,让教学和管理中的问题解决更具科学性、系统性。
(1)教研层面
有效的教研活动旨在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以本研究案例中的学校为例,主要有同一校区(学校)开展的常规教研、主题教研、课例教研、案例教研和以“项目驱动、合作分享、联合教研”为主要形式的校区间(校际)教研。1 通过不同类型的教研活动的展开,可以实现同伴互助、经验分享的目的。例如,日常教学调研中发现,各校区(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初三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针对这一问题可以进行跨校区(学校)跨学科联合教研,围绕“关注学生学习经历,提高初三课堂教学效益”的研讨主题而展开,以合作分享、头脑风暴等形式共同探讨问题解决的策略。整个活动以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分享的形式进行。具体路径是:提炼问题—多角度分析—梳理路径—实践应用—总结反思。
有些教研活动可以通过教师共同学习来提高认识。例如,多层次、多视角的学习研讨可以使教师逐步对日常教学中各学科常见的三种课型(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讲评课)如何落实的基本路径和价值追求达成共识。通过对教学实践的逐层梳理、深入分析,教师会逐渐领悟到:新授课教师的作用,要立足于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到的概念、原理,进而推理、论证来理解新知,并将学到的概念和原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运用于课堂实践,并引起一定的反思。在复习课上,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概括、比较、迁移,厘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性,梳理一题可以多解的内在关系,将知识结构化,再利用完整的知识结构去理解新知,进而解决综合的、复杂的问题。在练习讲评课上,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找出做错题的原因,掌握改正错题的方法,理解一类题的设计意图,并通过开放条件、开放结论等变式训练,帮助学生理解试题内涵,提高纠错能力,以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科研层面
在教研实践中,教师厘清了“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解决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问题。但是“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因此,需要进一步系统地探知教学原理问题。教育科研旨在对教学问题形成更深入更系统的认知,并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的路径,寻求合理的答案和创新点。教科研一般表现为用一定的程序作为探索依据,其过程更加复杂严谨,它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剖析问题、设定目标、提出假设、实践跟进,同时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例如:新授课中激活学生已有认知、学习新知的前提是什么?需要哪些条件?复习课中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厘清知识点之间关系的前提是什么?需要哪些条件?讲评课中教会学生寻找错题归因方法的前提是什么?需要哪些条件?等等。在基于“真实问题”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这些疑问的解决方案才能逐步清晰起来。经历了这样的研究过程,教师才能真正明白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教育科学的规律;管理者才能完成从“基于证据与分析的评价”到“基于教学原理的评价”的转变。
学校在市级龙头课题“中考改革背景下,学科文本研发与应用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基础上,基于各学科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又孵化出一批区级、校级课题。例如开展“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乐实’课程研发与实践 ”“自主阅读作业设计与实践研究”和“初三练习讲评课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等项目。尤其在“初三练习讲评课有效性”实践研究中,以初三语文课堂为实践阵地,教师团队开展现代文三类文体(叙事类文章、议论性文章和说明性文章)的阅读路径、解题思路和答题规范等方面的研究,探索现代文三类文体阅读的一般路径及典型题型的答题策略。这些课题研究打破传统管理自上而下的壁垒,呼應了教师“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困惑,成为教师主动参与的行为自觉。这样的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从理论到实践层面为教师提供课堂中存在问题的多角度思考路径和解决方案,有效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3.全员联动,精准聚焦课堂教学五环节
教学管理工作归根到底需要全体教师联合行动,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管理全过程。成功的教学管理需要管理层和执行层的有机配合,仅靠单一力量的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应强调多元主体的互动、参与、协商, 突破封闭式的思维。1 “全员联动机制”的核心思想是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师自我管理,落在日常教学的各个方面。这既是教师对前两种机制的主动跟进,又是教师自我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研究成果,形成课程领导力的一种自主性研究和自我管理的过程。至此,学校的教学管理重点由外部管控逐渐转向教师的自我调控,从而生成教师自觉改进课堂教学的内在新动力。
具体来说,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有“五个环节”,管理好这五个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的实际抓手。在课程领导力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基于教学的“五个环节”,教师团队主动构建了教学的“五个精”,即备课精心、上课精彩、作业精选、辅导精细、评价精准,并使之成为日常教学的基本规范。
(1)备课精心
实行备课组轮流主讲制,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问题链的设计,到教法选择、反馈巩固等环节展开全面、积极、有效的研讨。主备教师认真准备,以保障备课质量;同组教师在此基础上做个性化修改,以适应不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的学生需求。对教龄5年内的职初教师,一般要求“三次备课”,即教师个体备课、组内集体备课、第一课时后反思备课,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提升备课质量。
(2)上课精彩
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脑、动口、动手。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假设、科学论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学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学习的方法,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尊重学生人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课堂成为师生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斗志的全新舞台。
(3)作业精选
精心设计作业内容与形式,加强针对性,体现灵活性,注重积累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分层作业,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作业批改认真、及时。对学习困难学生加强面批,对学习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适切的表扬和激励,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尽可能为其提供自主学习的内容和方向。
(4)辅导精细
制订单元复习计划和学期复习计划,梳理知识点,精选复习题,以达到精讲精练的目的。复习中注重选择典型例题和错题,帮助学生弥补日常学习中的缺漏,纠正错误认知。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尤其加强对学困生的耐心辅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学会将单元知识进行结构化梳理,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思考的意识和习惯。
(5)评价精准
开展基于文本深度解读、知识点属性标定和双向细目表填写的命题研究,考试后认真做好对试题本身和学生答题情况的“双向”质量分析,以及对班级整体情况和学生个性化问题的精准定位。分析要从教与学两方面反思优势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递进式改进措施,以便在下一阶段对症下药,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逐步、有效地解决困扰师生的瓶颈问题。
“五个精”的践行,不能缺漏任何一个环节,也不能有任何教师的缺席。因此,“全员联动机制”的运行过程,就是精准定位、科学施策的过程,是凝心聚力、共同奋进的过程,是全体教师自觉管理教学行为的最佳呈现。
综上所述,基于问题解决的进阶式教学管理机制,既有助于公办学校共性的“制度性”管理策略的改进,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一,学校教学活动每天都在发生,教学管理中时刻面临各种问题和困惑,基于问题解决的进阶式教学管理立足校情,以解决学校不同层面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真问题为抓手,其操作路径和策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第二,进阶式教学管理机制以“制度导向”为基础,通过教研与科研寻找突破口,并以层级递进的方式开展实践,既落实教学规范,强化教学秩序,又提升管理效能。这样的管理制度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具有相当的普适性。第三,基于问题解决的进阶式教学管理机制针对解决公办初中学校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的教师内驱力不足的问题,从“教学五环节”入手,以“五個精”为目标,引导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共同建立规章制度,精准施策,全员联动,内外合力,推动教育教学秩序的规范和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当然,作为一种管理机制,进阶式并不是唯一的管理模式,其受限于不同阶段、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效能的体现也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期待更多的研究与实践,推动学校教学管理研究向更纵深方向发展。
關键词:问题解决;进阶式;教学管理机制;公办初中
教育改革新政引发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的变革,更是对传统学校管理模式的改革。教学管理机制是强化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加强教学质量调控的规范性和发展性制度,是学校发展的引领性举措和基础性保障。
一、目前公办初中教学管理的问题分析
上海小升初“公民同招”政策2020年正式实施,对公办初中学校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让这一惠民政策真正成为老百姓对优质均衡教育追求的切实保障,需要公办初中学校在提升办学质量和效益上交出让社会满意的答卷。然而,从客观现实层面来看,目前公办初中学校在教学管理的机制建设上还存在若干问题,集中表现为:
1.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滞后,不符合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
目前的公办初中教学管理模式要么沿用学校传统的制度,要么照搬其他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还有的学校硬套上级文件,管理制度与校情不匹配。以上制度从根本上脱离学校实际需要,难以解决学校实施新课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甚至有些制度不仅不利于学校教学管理,而且还制约了教师的能动性。学校必须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等角度出发,对当前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打破固有做法,提出基于校情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重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2.学校教学管理中重“教”轻“研”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学校的教研主要以教师参与区级学科教研为主,校本教研大多停留在传达上级要求、落实教学常规和浅层次的学科质量分析等层面,未能系统地研究学校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案。在学校重“教”轻“研”的环境中,不少公办初中的教师甘愿做碌碌无为的“教书匠”,缺少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意识。我们深知,教研和科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只要教师有进行研究的意识,就可以将研究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
3.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缺乏对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激励
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大多是对教师的约束和管制,导致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缺少外部驱动力。由于不同的个体在走向专业化成长阶段,发展的内驱力与个体智能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而导致师资队伍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可见,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得不到有效激发,又缺少学校制度这样的外部驱动力,教学质量堪忧。基于教师个体之间的差异,学校必须思考教师团队如何整体协调发展。为此,学校可以用组建研究团队的方式促进教师个体融入团队,然后打造团队,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合力,在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中提高教师反思能力,强化教师自我教育,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剖析一所公办初中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个案,从教学管理机制的视角,探索初中学校“走向优质均衡”的管理新路径。
二、构建基于问题解决的进阶式教学管理机制
1.进阶式教学管理机制的概念
“机制”是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所采用的固定模式,以及为了保障这些活动模式能正常运行,所运用的保障和调控手段。
“进阶式教学管理机制”是指在学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制度设计”,“一体两翼机制”和“全员联动机制”的实施,将传统常规化的管理融合成既互相作用又发挥各自特质的进阶式管理机制,各层级既相互关联又层层递进,成为一种内在的教学管理序列。
2.进阶式教学管理机制的特征
(1)横向联动,是教师参与度和自主性不断提升的路径。从管理方式来说,是由领导层面逐渐到教师层面,管理方式逐渐下沉;从参与管理的人员范围来说,是由少数管理者到多数教师,范围逐渐扩大;从管理的内在机理来说,是由学校的管控到教师的自觉行动。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主动教学管理意识的形成和能力的提升,是学校教学管理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2)纵向递进,是一种目标导向基于问题解决的运行机制。进阶式教学管理应是循序渐进,逐级上升。在实践过程中,每个台阶有其主要的运行机制,达成一个基于问题解决的小目标。小目标的不断达成,就使这种“上升的台阶”实质上成为教学管理逐步完善的过程,更成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真实经历。
三、落实进阶式教学管理机制的策略
1.制度导向,建立规范的教学管理内环境
“制度导向机制”是指学校通过制定一系列教学制度,引导教师快速掌握教学常规。制度本身带有规范性和秩序性,明确教师在教学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该怎样去做”。如《教学视导制度》《质量分析制度》《教学研修制度》等,每项制度配以相应的量表工具。在此基础上,又对《教学视导制度》进行细化,对应的测量工具有《教学视导备课模板》《教学视导课评价表》《教学视导备课组研修记录表》《教学视导作业检查表》《教学视导备课检查表》《教学视导学生访谈记录表》和《教学视导学生问卷调查表》等量表,运用传统的“听、看、查、谈、做”的观察测试方法,来规范、调控学校教学活动。1 其他制度的落实路径与此类似。以工具为抓手,制度的落实才能真正达成其应有的成效。
从管理角度说,“制度导向机制”基于“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与方法。即由学校管理层进行“听每位教师一堂课”“看每个备课组一次教研活动”“查每一位教师备课及作业情况”“谈每一个班级文化建设”“做一次学生问卷调查”的“五个一”观察调研,借助各类量表,共同聚焦教学各基本环节,进而展开“分析、监控、反馈、改进教学流程”的管理过程。这样的过程性管理强调全员、全科、全覆盖,体现的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价值追求。 实践证明,“制度导向机制”的实施切实解决了学校日常教学中存在的“真问题”。如:“新教师亮相课”使得新教师能够尽快完成自身角色转换,融入新的集体;“日常推门课”对教学视导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综合诊断,跟踪指导,直至达到学校基本要求;“教学评优课”则起到了教学示范作用;“骨干教师展示课”展现骨干教师参与教改的经验,在学科团队中起到引领和辐射作用。由此可见,“制度导向机制”不仅激励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落实学校的教学规范,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而且使学校的管理者从“经验直觉管理”向“证据与分析管理”转变。
2.聚焦问题,建立“教、研并举”的教学管理新机制
长期以来,由于多数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无暇顾及对教学本质问题的研究,凭着勤奋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推动工作。然而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习负担繁重,而教学质量始终在中位徘徊,没有实质性突破。有些管理者延续着学校传统的管理方式,缺乏科学管理的理论学习,对于如何深度分析与解决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还存在观念与能力的滞后。解决以上这些问题,需要管理者和教师共同更新观念,聚焦真实问题,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
“一体两翼机制”的“一体”是指课堂教学,“两翼”是指学校教研与学校科研。“一体两翼机制”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凝聚成教科研课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并最终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精准地治理关键问题。通过教学管理机制的逐步推进,结合学校实际,将教学、教研与科研多边、共时、交互、有机融合。“一体两翼机制”使教学管理由“管”向“理”转变,理顺教研与科研的关系,梳理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研究解决的路径、方法和策略,让教学和管理中的问题解决更具科学性、系统性。
(1)教研层面
有效的教研活动旨在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以本研究案例中的学校为例,主要有同一校区(学校)开展的常规教研、主题教研、课例教研、案例教研和以“项目驱动、合作分享、联合教研”为主要形式的校区间(校际)教研。1 通过不同类型的教研活动的展开,可以实现同伴互助、经验分享的目的。例如,日常教学调研中发现,各校区(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初三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针对这一问题可以进行跨校区(学校)跨学科联合教研,围绕“关注学生学习经历,提高初三课堂教学效益”的研讨主题而展开,以合作分享、头脑风暴等形式共同探讨问题解决的策略。整个活动以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分享的形式进行。具体路径是:提炼问题—多角度分析—梳理路径—实践应用—总结反思。
有些教研活动可以通过教师共同学习来提高认识。例如,多层次、多视角的学习研讨可以使教师逐步对日常教学中各学科常见的三种课型(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讲评课)如何落实的基本路径和价值追求达成共识。通过对教学实践的逐层梳理、深入分析,教师会逐渐领悟到:新授课教师的作用,要立足于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到的概念、原理,进而推理、论证来理解新知,并将学到的概念和原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运用于课堂实践,并引起一定的反思。在复习课上,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概括、比较、迁移,厘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性,梳理一题可以多解的内在关系,将知识结构化,再利用完整的知识结构去理解新知,进而解决综合的、复杂的问题。在练习讲评课上,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找出做错题的原因,掌握改正错题的方法,理解一类题的设计意图,并通过开放条件、开放结论等变式训练,帮助学生理解试题内涵,提高纠错能力,以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科研层面
在教研实践中,教师厘清了“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解决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问题。但是“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因此,需要进一步系统地探知教学原理问题。教育科研旨在对教学问题形成更深入更系统的认知,并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的路径,寻求合理的答案和创新点。教科研一般表现为用一定的程序作为探索依据,其过程更加复杂严谨,它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剖析问题、设定目标、提出假设、实践跟进,同时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例如:新授课中激活学生已有认知、学习新知的前提是什么?需要哪些条件?复习课中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厘清知识点之间关系的前提是什么?需要哪些条件?讲评课中教会学生寻找错题归因方法的前提是什么?需要哪些条件?等等。在基于“真实问题”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这些疑问的解决方案才能逐步清晰起来。经历了这样的研究过程,教师才能真正明白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教育科学的规律;管理者才能完成从“基于证据与分析的评价”到“基于教学原理的评价”的转变。
学校在市级龙头课题“中考改革背景下,学科文本研发与应用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基础上,基于各学科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又孵化出一批区级、校级课题。例如开展“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乐实’课程研发与实践 ”“自主阅读作业设计与实践研究”和“初三练习讲评课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等项目。尤其在“初三练习讲评课有效性”实践研究中,以初三语文课堂为实践阵地,教师团队开展现代文三类文体(叙事类文章、议论性文章和说明性文章)的阅读路径、解题思路和答题规范等方面的研究,探索现代文三类文体阅读的一般路径及典型题型的答题策略。这些课题研究打破传统管理自上而下的壁垒,呼應了教师“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困惑,成为教师主动参与的行为自觉。这样的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从理论到实践层面为教师提供课堂中存在问题的多角度思考路径和解决方案,有效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3.全员联动,精准聚焦课堂教学五环节
教学管理工作归根到底需要全体教师联合行动,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管理全过程。成功的教学管理需要管理层和执行层的有机配合,仅靠单一力量的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应强调多元主体的互动、参与、协商, 突破封闭式的思维。1 “全员联动机制”的核心思想是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师自我管理,落在日常教学的各个方面。这既是教师对前两种机制的主动跟进,又是教师自我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研究成果,形成课程领导力的一种自主性研究和自我管理的过程。至此,学校的教学管理重点由外部管控逐渐转向教师的自我调控,从而生成教师自觉改进课堂教学的内在新动力。
具体来说,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有“五个环节”,管理好这五个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的实际抓手。在课程领导力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基于教学的“五个环节”,教师团队主动构建了教学的“五个精”,即备课精心、上课精彩、作业精选、辅导精细、评价精准,并使之成为日常教学的基本规范。
(1)备课精心
实行备课组轮流主讲制,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问题链的设计,到教法选择、反馈巩固等环节展开全面、积极、有效的研讨。主备教师认真准备,以保障备课质量;同组教师在此基础上做个性化修改,以适应不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的学生需求。对教龄5年内的职初教师,一般要求“三次备课”,即教师个体备课、组内集体备课、第一课时后反思备课,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提升备课质量。
(2)上课精彩
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脑、动口、动手。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假设、科学论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学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学习的方法,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尊重学生人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课堂成为师生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斗志的全新舞台。
(3)作业精选
精心设计作业内容与形式,加强针对性,体现灵活性,注重积累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分层作业,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作业批改认真、及时。对学习困难学生加强面批,对学习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适切的表扬和激励,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尽可能为其提供自主学习的内容和方向。
(4)辅导精细
制订单元复习计划和学期复习计划,梳理知识点,精选复习题,以达到精讲精练的目的。复习中注重选择典型例题和错题,帮助学生弥补日常学习中的缺漏,纠正错误认知。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尤其加强对学困生的耐心辅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学会将单元知识进行结构化梳理,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思考的意识和习惯。
(5)评价精准
开展基于文本深度解读、知识点属性标定和双向细目表填写的命题研究,考试后认真做好对试题本身和学生答题情况的“双向”质量分析,以及对班级整体情况和学生个性化问题的精准定位。分析要从教与学两方面反思优势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递进式改进措施,以便在下一阶段对症下药,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逐步、有效地解决困扰师生的瓶颈问题。
“五个精”的践行,不能缺漏任何一个环节,也不能有任何教师的缺席。因此,“全员联动机制”的运行过程,就是精准定位、科学施策的过程,是凝心聚力、共同奋进的过程,是全体教师自觉管理教学行为的最佳呈现。
综上所述,基于问题解决的进阶式教学管理机制,既有助于公办学校共性的“制度性”管理策略的改进,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一,学校教学活动每天都在发生,教学管理中时刻面临各种问题和困惑,基于问题解决的进阶式教学管理立足校情,以解决学校不同层面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真问题为抓手,其操作路径和策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第二,进阶式教学管理机制以“制度导向”为基础,通过教研与科研寻找突破口,并以层级递进的方式开展实践,既落实教学规范,强化教学秩序,又提升管理效能。这样的管理制度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具有相当的普适性。第三,基于问题解决的进阶式教学管理机制针对解决公办初中学校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的教师内驱力不足的问题,从“教学五环节”入手,以“五個精”为目标,引导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共同建立规章制度,精准施策,全员联动,内外合力,推动教育教学秩序的规范和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当然,作为一种管理机制,进阶式并不是唯一的管理模式,其受限于不同阶段、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效能的体现也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期待更多的研究与实践,推动学校教学管理研究向更纵深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