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可见,在中学的课程设置中,坚持开展音乐课外活动,不仅是对中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方式,而且对他们的艺术素质培养都有重要作用。笔者仅此谈几点贱见。
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拓宽学生的视野
《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也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所以,音乐教育就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产生参与音乐活动的愿望,留有充分的时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音乐表现的魅力,获取自信和成功感。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中,要讲究方式与方法,要把学生从强制被动地位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对音乐技能的向往和渴求当中。
众所周知,音乐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可以解决在音乐课堂教学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领悟音乐的艺术内涵,可以主动与教师、同学合作,亲自参与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创编;在绚丽多彩的文艺表演活动中使学生感受美、领悟美、鉴赏美,从而也直接影响他们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艺术修养,也为学生的音乐实践提供了展示艺术才华的机遇与平台。为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时,不仅使学生得到了艺术实践的机会,更要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和才能,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组建好学校或年段的课外合唱队、舞蹈队,校内或校外的器乐学习小组。他们通利用假日和课余时间学习音乐某些方面的技能,从而使大多数学生对音乐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要丰富学生的情感 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是最擅长于表现情感、以情动人的艺术。黑格尔称“音乐是心情的艺术”所以说音乐能最直接地表现和激发情感,最有力地拔动人们的心弦。人们能在声音运动中直接地、酣畅淋漓地体味出音乐家从生活体验中获得各种情感,这种情感随着乐音的跌宕起伏、激荡回旋、层层推进和反复渲染,最强烈、最细致地表达了感情。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广泛地渗入其他心理因素之中,使整个审美过程浸染着情感色彩,所以情感对美感的形成起着明显的推动作用,审美情感的获得,能够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净化人的心灵,激发人们对于美的热爱和追求。为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时,首要的是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身心愉悦,热爱生活,积极奋进,充满自信和青春活力。
在中学坚持不懈地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目的就是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音乐美的能力,并在音乐活动中来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为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时,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载体,为学生搭建展示美的舞台和途径。要通过简报、剪报、音乐小故事、音乐小报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展示创造的舞台,激发学生参与课外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参与文艺表演的全过程中,不断丰富他们的内心感受和体验,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
三、要锻炼学生的意志 调节心理行为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中学生对艺术美都具有本能的热爱、渴望和追求。为此就必须让他们在参与音乐课外活动中,使每个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都得到锻炼。例如,在课外舞蹈队的训练中,最常见的是“怕苦怕累”的学生。因为学习舞蹈中的练功过程是一个程序枯燥、肉体受到折磨与痛苦的过程。这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适时适度提供展示他们“苦练内功”的舞台,可以增强学生内心的满足感,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在艰苦练習舞蹈基本动作时,已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坚持不懈的毅力及日积月累的训练规则,都能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个性特质等方面显现出来。例如,我的一位学生在参加学校才艺表演比赛时,看到家人、同学、朋友、老师为他取得优异成绩而鼓掌欢呼时,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后来,他在班级周记中深有体会地写道:“艰苦努力、自我约束、决心、毅力、耐心的培养与磨练,是走上成功的阶梯”。由此可见,通过课外音乐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心理行为的调节和发展以及优秀品德的培养,让人受益终身。
四、要培养团队精神 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
《标准》中指出:“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育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是广泛学习音乐知识、进行音乐实践的主要途径,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萌发学习音乐的感召力。而课外又是开展音乐活动的大舞台、大课堂。例如,合唱或群舞节目的排演训练,要求每个参加者既要充分发挥个人作用,又要恰到好处地把自己融于群体之中,既要分工又合作,做到准确、统一完成每一细节的音乐表现。
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还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主动去发现美,欣赏美。例如,把电线上跳动的小鸟,看作五线谱上音符;山谷的回声可以勾忆学生幼时的趣事,从而激发我爱我家的情怀;在校园里,按年段、按不同的音乐活动小组有机举办音乐知识讲座,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等等。此外还可以有机发挥音乐本身的服务性功能,恰当组织学生开展慰问性或公益性的演出,如“手拉手”文艺演出、“宣传环保”演出活动等,以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也让学生发现和体验到课外这个大教室、大舞台的艺术魅力;随时随地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受到艺术感染,得到艺术实践,潜移默化地接受艺术教育。
综上所述,引导学生开展音乐课外实践活动,带给他们的不仅是娱乐,更多的是艺术的启蒙与艺术实践,在主动参与的艺术实践中,展示自我,发展个性;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潜移默化,艺术素质才能得到有效培养。
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拓宽学生的视野
《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也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所以,音乐教育就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产生参与音乐活动的愿望,留有充分的时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音乐表现的魅力,获取自信和成功感。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中,要讲究方式与方法,要把学生从强制被动地位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对音乐技能的向往和渴求当中。
众所周知,音乐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可以解决在音乐课堂教学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领悟音乐的艺术内涵,可以主动与教师、同学合作,亲自参与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创编;在绚丽多彩的文艺表演活动中使学生感受美、领悟美、鉴赏美,从而也直接影响他们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艺术修养,也为学生的音乐实践提供了展示艺术才华的机遇与平台。为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时,不仅使学生得到了艺术实践的机会,更要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和才能,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组建好学校或年段的课外合唱队、舞蹈队,校内或校外的器乐学习小组。他们通利用假日和课余时间学习音乐某些方面的技能,从而使大多数学生对音乐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要丰富学生的情感 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是最擅长于表现情感、以情动人的艺术。黑格尔称“音乐是心情的艺术”所以说音乐能最直接地表现和激发情感,最有力地拔动人们的心弦。人们能在声音运动中直接地、酣畅淋漓地体味出音乐家从生活体验中获得各种情感,这种情感随着乐音的跌宕起伏、激荡回旋、层层推进和反复渲染,最强烈、最细致地表达了感情。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广泛地渗入其他心理因素之中,使整个审美过程浸染着情感色彩,所以情感对美感的形成起着明显的推动作用,审美情感的获得,能够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净化人的心灵,激发人们对于美的热爱和追求。为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时,首要的是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身心愉悦,热爱生活,积极奋进,充满自信和青春活力。
在中学坚持不懈地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目的就是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音乐美的能力,并在音乐活动中来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为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时,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载体,为学生搭建展示美的舞台和途径。要通过简报、剪报、音乐小故事、音乐小报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展示创造的舞台,激发学生参与课外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参与文艺表演的全过程中,不断丰富他们的内心感受和体验,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
三、要锻炼学生的意志 调节心理行为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中学生对艺术美都具有本能的热爱、渴望和追求。为此就必须让他们在参与音乐课外活动中,使每个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都得到锻炼。例如,在课外舞蹈队的训练中,最常见的是“怕苦怕累”的学生。因为学习舞蹈中的练功过程是一个程序枯燥、肉体受到折磨与痛苦的过程。这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适时适度提供展示他们“苦练内功”的舞台,可以增强学生内心的满足感,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在艰苦练習舞蹈基本动作时,已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坚持不懈的毅力及日积月累的训练规则,都能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个性特质等方面显现出来。例如,我的一位学生在参加学校才艺表演比赛时,看到家人、同学、朋友、老师为他取得优异成绩而鼓掌欢呼时,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后来,他在班级周记中深有体会地写道:“艰苦努力、自我约束、决心、毅力、耐心的培养与磨练,是走上成功的阶梯”。由此可见,通过课外音乐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心理行为的调节和发展以及优秀品德的培养,让人受益终身。
四、要培养团队精神 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
《标准》中指出:“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育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是广泛学习音乐知识、进行音乐实践的主要途径,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萌发学习音乐的感召力。而课外又是开展音乐活动的大舞台、大课堂。例如,合唱或群舞节目的排演训练,要求每个参加者既要充分发挥个人作用,又要恰到好处地把自己融于群体之中,既要分工又合作,做到准确、统一完成每一细节的音乐表现。
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还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主动去发现美,欣赏美。例如,把电线上跳动的小鸟,看作五线谱上音符;山谷的回声可以勾忆学生幼时的趣事,从而激发我爱我家的情怀;在校园里,按年段、按不同的音乐活动小组有机举办音乐知识讲座,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等等。此外还可以有机发挥音乐本身的服务性功能,恰当组织学生开展慰问性或公益性的演出,如“手拉手”文艺演出、“宣传环保”演出活动等,以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也让学生发现和体验到课外这个大教室、大舞台的艺术魅力;随时随地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受到艺术感染,得到艺术实践,潜移默化地接受艺术教育。
综上所述,引导学生开展音乐课外实践活动,带给他们的不仅是娱乐,更多的是艺术的启蒙与艺术实践,在主动参与的艺术实践中,展示自我,发展个性;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潜移默化,艺术素质才能得到有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