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腐败问题愈来愈成为严峻的挑战,反腐倡廉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反腐倡廉要从源头抓起,要认真分析腐败产生的思想根源和社会原因,以改革的精神,与时俱进的心态、创新反腐倡廉的新思路。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想要抓住机遇就必须迎接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的诸多挑战中,腐败问题不能不说是最为严峻的挑战。只有坚决打好反腐倡廉这场攻坚战,才能改善政府和群众的关系,更好地提高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和我国对外的影响力。 近年来,党中央不断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总结了我们党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经验。对我们争取历史机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步伐有至关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们一定要从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问题。
深入研究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形成机理,彻底铲除腐败形成的土壤
1、心态失衡,信念缺失,价值观曲扭。目前造成腐败问题屡尽不止的核心问题是利益问题,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理想缺失、信念失衡、价值观曲扭。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的客观条件下,原有利益分配格局失效,新的利益分配格局的非正态性发展,使得一些人的心态变形。我们必须承认,在从传统社会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腐败行为存在上升趋势,这是中外皆然的事实。在我国的市场形成和国有、集体企业转制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权力寻租、盗窃公共财产和利用市场不规范敛财致富的活动。在"效益为先"趋动下,社会上功利思想盛行。由于产权交易的不规范、制度的不完善、程序的不公正等,都给权力寻租者和投机钻营者带相当大的活动空间。反过来,一些靠权力吞食社会财富,暴发致富的人,他们在社会上所处的强势地位,给人以强烈的思想反差,人们仿佛觉得靠诚实劳动已过时了。
2、权力失控,监管不到位 。从理论上讲,绝对的权力必将导致绝对的腐败,从社会现实来看,腐败问题多发和群发的领域,往往就是那些权力过于集中、监管缺位的地方。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学界就对当时最主要的腐败现象,即"官倒"现象进行过深入的分析,并且得出了现在看来也依然正确的结论。经济学家们指出,腐败之所以盛行,并不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是因为市场化改革和货币交换,而是因为市场化的不够。"官倒"们之所以能够靠"倒"物资调拨批文、"倒"进口许可证、"倒"外汇额度等等发横财,是因为这些领域的交换还没有市场化,还存在"权力揽买卖"的寻租环境。一些人之所以能"倒"能"租",就是因为他们手中的权力失去了控制。
3、教育缺失,预防不力。 制度是根本,好的制度能使坏人不敢做坏事;制度不好,歪风邪气可以大行其道,就可能使好人变坏。一个地方或单位,如果书记带头买官卖官,底下的人很难不去这样做。因为他们花钱买官后肯定要想方设法捞回成本,肯定会腐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几个正直的同志,也必然会受到打击和排斥。一些地方官场上都一定程度存在潜规则,官员要继续在这个环境里做官就要适应这些潜规则,要适应潜规则就有可能参与腐败,触犯法律。他们多半是战战兢兢,在潜规则和党纪国法之间首鼠两端。如果教育能及时到位,预防措施得当,有效地遏制歪风邪气的漫延,就能有效地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以改革的心态,与时俱进的精神,创新反腐倡廉的思路
反腐败必须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这里面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软约束和硬约束要同行;二是制度的建立和制度的执行并重,不但做到有法可依,还要做到有法必依。反腐倡廉从源头抓起,必须体现以下四个原则:
1、教育正本原则。反腐倡廉必须以人为本,从提高人的思想意识出发,首先要教育广大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改造世界观入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提高对反腐倡廉认识这个根本抓起。其次是要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意义教育。要让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明确: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于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坚持自觉反腐倡廉,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之一。必须深刻认识到,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只有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我们党才能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第三要搞好党性原则的教育。要重温入党誓词,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第四开展警示教育。利用反面教材、通过算大账的方法,做到警钟常呜,及时挽救和震摄哪些意志薄弱的人,帮助我们的干部提高反腐倡廉的意识。
2、标本兼治原则。胡锦涛同志指出:"治标和治本,是反腐倡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只有抓紧治标,严惩各种腐败行为,有效抑制腐败分子的猖獗活动,才能为治本创造前提条件。只有抓好治本,从源头上不断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才能巩固和发展反腐败取得的成果,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治标就是要在严厉打击各种腐败行为的同时,还要防患以未然,要从爱护干部的角度出发,采取有效方式,对党员干部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监督。领导干部要带头把自己置于阳光之下,保持与群众的沟通,要告诉群众:我是怎样理解和使用我手中的权力的;我手中的公权有没有被私自滥用。治本就是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要针对案件中暴露出来的苗头性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制定规范,堵塞漏洞。
3、权力制衡原则。对于权力过余集中的单位、部门和"一把手",实行"一把手"分权、班子成员分责。将群众最敏感的、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财物权""人事权""审批权"和"重大事情决定权"分由一把手之外的其他班子成员掌控,"一把手"主要考虑全盘工作安排和召集会议,其日常的主要工作就是督察和督办。权力制衡的关键是制定科学、民主、严格的程序,这本身就是依法执政的重要路径。按事先约定的办事规则,分管各领导必须随时向主要领导汇报,重大事情按程序由集体会议议决。群众特别关注、反映十分强烈的问题必须按规则和程序限期解决和及时给予答复。
4、公开透明原则。也就是全面监控的原则。当前我国的腐败现象出现了从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转变,从寻租型腐败向滥权型腐败转变,从单体型腐败向群体型腐败转变的新趋势。要遏制这种腐败的势头,一方面要通过制度规范权力;另一方面通过分权来制约权力;同时要靠公开透明来监督权力。首先要从完善制度入手,继续在强化监督上下功夫。要把制度向人民群众公开,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其次就是要严格办事程序,尤其要对审批权、资金权、人事权和重大项目的决定权进行全面监控。把公开化、透明化的原则贯穿到各项工作制度和办事程序之中。第三是要沟通民主渠道,让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保证大众传媒有充分的舆论监督权。第四是领导干部要带头讲真话,把自己摆在阳光下,诚心诚意地接受群众监督。
当前腐败问题是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也是我们执政党遇到的最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制度,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保证我们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黄石理工学院社科部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想要抓住机遇就必须迎接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的诸多挑战中,腐败问题不能不说是最为严峻的挑战。只有坚决打好反腐倡廉这场攻坚战,才能改善政府和群众的关系,更好地提高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和我国对外的影响力。 近年来,党中央不断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总结了我们党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经验。对我们争取历史机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步伐有至关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们一定要从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问题。
深入研究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形成机理,彻底铲除腐败形成的土壤
1、心态失衡,信念缺失,价值观曲扭。目前造成腐败问题屡尽不止的核心问题是利益问题,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理想缺失、信念失衡、价值观曲扭。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的客观条件下,原有利益分配格局失效,新的利益分配格局的非正态性发展,使得一些人的心态变形。我们必须承认,在从传统社会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腐败行为存在上升趋势,这是中外皆然的事实。在我国的市场形成和国有、集体企业转制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权力寻租、盗窃公共财产和利用市场不规范敛财致富的活动。在"效益为先"趋动下,社会上功利思想盛行。由于产权交易的不规范、制度的不完善、程序的不公正等,都给权力寻租者和投机钻营者带相当大的活动空间。反过来,一些靠权力吞食社会财富,暴发致富的人,他们在社会上所处的强势地位,给人以强烈的思想反差,人们仿佛觉得靠诚实劳动已过时了。
2、权力失控,监管不到位 。从理论上讲,绝对的权力必将导致绝对的腐败,从社会现实来看,腐败问题多发和群发的领域,往往就是那些权力过于集中、监管缺位的地方。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学界就对当时最主要的腐败现象,即"官倒"现象进行过深入的分析,并且得出了现在看来也依然正确的结论。经济学家们指出,腐败之所以盛行,并不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是因为市场化改革和货币交换,而是因为市场化的不够。"官倒"们之所以能够靠"倒"物资调拨批文、"倒"进口许可证、"倒"外汇额度等等发横财,是因为这些领域的交换还没有市场化,还存在"权力揽买卖"的寻租环境。一些人之所以能"倒"能"租",就是因为他们手中的权力失去了控制。
3、教育缺失,预防不力。 制度是根本,好的制度能使坏人不敢做坏事;制度不好,歪风邪气可以大行其道,就可能使好人变坏。一个地方或单位,如果书记带头买官卖官,底下的人很难不去这样做。因为他们花钱买官后肯定要想方设法捞回成本,肯定会腐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几个正直的同志,也必然会受到打击和排斥。一些地方官场上都一定程度存在潜规则,官员要继续在这个环境里做官就要适应这些潜规则,要适应潜规则就有可能参与腐败,触犯法律。他们多半是战战兢兢,在潜规则和党纪国法之间首鼠两端。如果教育能及时到位,预防措施得当,有效地遏制歪风邪气的漫延,就能有效地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以改革的心态,与时俱进的精神,创新反腐倡廉的思路
反腐败必须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这里面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软约束和硬约束要同行;二是制度的建立和制度的执行并重,不但做到有法可依,还要做到有法必依。反腐倡廉从源头抓起,必须体现以下四个原则:
1、教育正本原则。反腐倡廉必须以人为本,从提高人的思想意识出发,首先要教育广大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改造世界观入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提高对反腐倡廉认识这个根本抓起。其次是要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意义教育。要让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明确: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于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坚持自觉反腐倡廉,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之一。必须深刻认识到,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只有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我们党才能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第三要搞好党性原则的教育。要重温入党誓词,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第四开展警示教育。利用反面教材、通过算大账的方法,做到警钟常呜,及时挽救和震摄哪些意志薄弱的人,帮助我们的干部提高反腐倡廉的意识。
2、标本兼治原则。胡锦涛同志指出:"治标和治本,是反腐倡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只有抓紧治标,严惩各种腐败行为,有效抑制腐败分子的猖獗活动,才能为治本创造前提条件。只有抓好治本,从源头上不断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才能巩固和发展反腐败取得的成果,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治标就是要在严厉打击各种腐败行为的同时,还要防患以未然,要从爱护干部的角度出发,采取有效方式,对党员干部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监督。领导干部要带头把自己置于阳光之下,保持与群众的沟通,要告诉群众:我是怎样理解和使用我手中的权力的;我手中的公权有没有被私自滥用。治本就是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要针对案件中暴露出来的苗头性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制定规范,堵塞漏洞。
3、权力制衡原则。对于权力过余集中的单位、部门和"一把手",实行"一把手"分权、班子成员分责。将群众最敏感的、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财物权""人事权""审批权"和"重大事情决定权"分由一把手之外的其他班子成员掌控,"一把手"主要考虑全盘工作安排和召集会议,其日常的主要工作就是督察和督办。权力制衡的关键是制定科学、民主、严格的程序,这本身就是依法执政的重要路径。按事先约定的办事规则,分管各领导必须随时向主要领导汇报,重大事情按程序由集体会议议决。群众特别关注、反映十分强烈的问题必须按规则和程序限期解决和及时给予答复。
4、公开透明原则。也就是全面监控的原则。当前我国的腐败现象出现了从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转变,从寻租型腐败向滥权型腐败转变,从单体型腐败向群体型腐败转变的新趋势。要遏制这种腐败的势头,一方面要通过制度规范权力;另一方面通过分权来制约权力;同时要靠公开透明来监督权力。首先要从完善制度入手,继续在强化监督上下功夫。要把制度向人民群众公开,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其次就是要严格办事程序,尤其要对审批权、资金权、人事权和重大项目的决定权进行全面监控。把公开化、透明化的原则贯穿到各项工作制度和办事程序之中。第三是要沟通民主渠道,让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保证大众传媒有充分的舆论监督权。第四是领导干部要带头讲真话,把自己摆在阳光下,诚心诚意地接受群众监督。
当前腐败问题是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也是我们执政党遇到的最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制度,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保证我们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黄石理工学院社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