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自2003年开始设立会计专业学位硕士(MPACC),这一设立对于健全和完善会计人才的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沈阳理工大学作为2015年首次进行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培养单位在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等方面还有待探索和改善,本文结合沈阳理工大学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例进行研究和分析,指出在当今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会计硕士 专业学位 培养模式 沈阳理工大学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近十年来本科生不断扩招,加上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本科生的就业问题愈加突出。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并且避免学术型研究生扩招而导致的质量下降。教育部决定增加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推出了“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形式。中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特别是2009年以来,专业硕士发展迅速,招生比例和招生专业都有大幅度的增加,目前已经设置了39种专业硕士,专业硕士招生将占研究生总招生的50%以上,中国将形成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各占半壁江山的总体格局。会计专业学位硕士是一个以培养复合型与应用型结合为目标,力图培养更多满足市场对高端会计人才需要的学位教育项目。截至到2011年,我国有105家研究生培养单位获得会计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沈阳理工大学于2015年也首次获得了会计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但是,由于相比会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言存在着录取分数低、对专业没有限制、录取名额多等问题,导致了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生源水平相对较低,在实际的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等诸多问题。所以,急需对现有的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探索,结合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自身的特点,量身打造适宜的培养模式,进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二、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专业素质低。与会计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考试相比较,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考试存在着不涉及会计的专业知识,对于其以前所就读的专业没有任何限制,且录取分数相对较低等问题。这就使得学生之间就会计知识的掌握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从而影响了学习课程的推进,造成教学进度慢、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等问题。这就使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没有会计学术学位研究生深入、透彻。从而在就业过程中失去了竞争力。
2.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不匹配。目前我们对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以专业实践为导向,注重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励志于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后的发展方向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会计相关工作。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不仅与培养目标的制定有关,而课程设置问题也会直接关系到会计硕士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培养质量的高低。通过借鉴和学习,沈阳理工大学对于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的定位是相对准确合理的,但是课程设置上却没有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对于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中,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除了针对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础相对薄弱进行微调,大多沿用了会计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大部分都是理论课程,会计专业实务课程所占比重很小。另外课程的设置缺乏明确的职业导向,对与实际业务相匹配的课程开设得也很少。
3.培养方式滞后。由于我校的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晚,所以具有培养方式落后、培养观念有待转变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培养方式主要是老师大量的传授理论知识,而学生则是一味的接受。虽然有的课程呈现的方式改为学生自己讲课的形式,但是大多还是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探讨和学习。并没有采用国外所提倡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2)一直沿用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模式,要想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的结合就避免不了要充分的开展第二课堂,即请有实践经验的实务专家、企业家等进行授课,讲解实务知识从而使理论与实务对接。3)虽然学校都会安排一些实习机会,但是都是时间短、任务轻、随机性强的工作,普遍缺乏固定的、深度合作的实践基地。
4.评价体系不健全。由于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会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所以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核方式也应该进行一下调整。我校目前对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会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核方式趋于一致,都要求在校期间至少发表一篇论文,其实可以采用调研、分析等方式进行替代。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一旦管理不善,势必会导致考核留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改进我国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模式的建议
1.调整课程设置。目前,社会对于高素质会计人才的要求是不仅仅是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因此我们在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这两种基础知识课程之外,还应该开设方向课和实习课,以把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成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方向课主要就是指有职业针对性的课程,例如针對实务审计的课程、预算管理的课程、报表分析课程等,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具有一定可研究性和可探讨性的细化的理论课程;实习课主要就是指可以提供去事务所、大型的企业集团学习的机会。由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决定了,这样调整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另外任课教师在教学上应尽可能的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多进行案例分析,指导学生如果在实际中碰到问题应该如何进行分析和处理,注重对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的启发,真正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2.创新培养方式。基于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和目标,我们必须要对现有的培养方式进行创新,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以行动学习为主线,搭建实践提升平台。所谓以行动学习为主线是指欧洲教授通过观察发现团队成员在共同利益目标下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能更快更好的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倡导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分组,将学习知识、分享学习成果、探讨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我们为其搭建的实践提升平台上更好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第二,构建双导师联合指导机制。由于我校获得会计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的时间较短,老师大多都是一直以来投身会计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老师,更注重的和擅长的是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和指导,在实践经验方面可能多少会有一些欠缺。应该聘请一部分具有长期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实务界人士担任校外指导老师,为同学在学习和实践中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
3.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为保证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教育质量,培养真正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我们就需要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仅是改变考核办法,还涉及了整个教育管理体制的方方面面,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统一完善,否则一切评价体系都会仅仅留于形式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评价主体可以不仅仅局限于获得会计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的培养单位,还应该包括联合培养的实践基地以及双导师制下的校外导师;评价指标则应该更细化、更多样,例如: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成绩、工作业绩、实习时单位的评价等;评价方法则可以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法。
参考文献:
[1]孙建华.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创新—基于高端会计人才需求导向[J].财会月刊,2011,(122).
[2]王秀萍,沈志蓉. 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财会研究,2014,(196).
[3]宋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探索.教育教学,2013,(237).
[4]杨昊. 新形势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以会计硕士为例.法制与经济,2013,(300).
作者简介:王锐,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王华,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沈阳 110159)。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5YB02)的资助.
关键词:会计硕士 专业学位 培养模式 沈阳理工大学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近十年来本科生不断扩招,加上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本科生的就业问题愈加突出。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并且避免学术型研究生扩招而导致的质量下降。教育部决定增加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推出了“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形式。中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特别是2009年以来,专业硕士发展迅速,招生比例和招生专业都有大幅度的增加,目前已经设置了39种专业硕士,专业硕士招生将占研究生总招生的50%以上,中国将形成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各占半壁江山的总体格局。会计专业学位硕士是一个以培养复合型与应用型结合为目标,力图培养更多满足市场对高端会计人才需要的学位教育项目。截至到2011年,我国有105家研究生培养单位获得会计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沈阳理工大学于2015年也首次获得了会计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但是,由于相比会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言存在着录取分数低、对专业没有限制、录取名额多等问题,导致了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生源水平相对较低,在实际的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等诸多问题。所以,急需对现有的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探索,结合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自身的特点,量身打造适宜的培养模式,进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二、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专业素质低。与会计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考试相比较,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考试存在着不涉及会计的专业知识,对于其以前所就读的专业没有任何限制,且录取分数相对较低等问题。这就使得学生之间就会计知识的掌握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从而影响了学习课程的推进,造成教学进度慢、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等问题。这就使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没有会计学术学位研究生深入、透彻。从而在就业过程中失去了竞争力。
2.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不匹配。目前我们对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以专业实践为导向,注重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励志于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后的发展方向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会计相关工作。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不仅与培养目标的制定有关,而课程设置问题也会直接关系到会计硕士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培养质量的高低。通过借鉴和学习,沈阳理工大学对于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的定位是相对准确合理的,但是课程设置上却没有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对于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中,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除了针对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础相对薄弱进行微调,大多沿用了会计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大部分都是理论课程,会计专业实务课程所占比重很小。另外课程的设置缺乏明确的职业导向,对与实际业务相匹配的课程开设得也很少。
3.培养方式滞后。由于我校的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晚,所以具有培养方式落后、培养观念有待转变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培养方式主要是老师大量的传授理论知识,而学生则是一味的接受。虽然有的课程呈现的方式改为学生自己讲课的形式,但是大多还是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探讨和学习。并没有采用国外所提倡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2)一直沿用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模式,要想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的结合就避免不了要充分的开展第二课堂,即请有实践经验的实务专家、企业家等进行授课,讲解实务知识从而使理论与实务对接。3)虽然学校都会安排一些实习机会,但是都是时间短、任务轻、随机性强的工作,普遍缺乏固定的、深度合作的实践基地。
4.评价体系不健全。由于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会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所以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核方式也应该进行一下调整。我校目前对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会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核方式趋于一致,都要求在校期间至少发表一篇论文,其实可以采用调研、分析等方式进行替代。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一旦管理不善,势必会导致考核留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改进我国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模式的建议
1.调整课程设置。目前,社会对于高素质会计人才的要求是不仅仅是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因此我们在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这两种基础知识课程之外,还应该开设方向课和实习课,以把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成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方向课主要就是指有职业针对性的课程,例如针對实务审计的课程、预算管理的课程、报表分析课程等,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具有一定可研究性和可探讨性的细化的理论课程;实习课主要就是指可以提供去事务所、大型的企业集团学习的机会。由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决定了,这样调整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另外任课教师在教学上应尽可能的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多进行案例分析,指导学生如果在实际中碰到问题应该如何进行分析和处理,注重对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的启发,真正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2.创新培养方式。基于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和目标,我们必须要对现有的培养方式进行创新,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以行动学习为主线,搭建实践提升平台。所谓以行动学习为主线是指欧洲教授通过观察发现团队成员在共同利益目标下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能更快更好的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倡导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分组,将学习知识、分享学习成果、探讨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我们为其搭建的实践提升平台上更好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第二,构建双导师联合指导机制。由于我校获得会计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的时间较短,老师大多都是一直以来投身会计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老师,更注重的和擅长的是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和指导,在实践经验方面可能多少会有一些欠缺。应该聘请一部分具有长期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实务界人士担任校外指导老师,为同学在学习和实践中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
3.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为保证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教育质量,培养真正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我们就需要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仅是改变考核办法,还涉及了整个教育管理体制的方方面面,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统一完善,否则一切评价体系都会仅仅留于形式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评价主体可以不仅仅局限于获得会计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的培养单位,还应该包括联合培养的实践基地以及双导师制下的校外导师;评价指标则应该更细化、更多样,例如: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成绩、工作业绩、实习时单位的评价等;评价方法则可以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法。
参考文献:
[1]孙建华.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创新—基于高端会计人才需求导向[J].财会月刊,2011,(122).
[2]王秀萍,沈志蓉. 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财会研究,2014,(196).
[3]宋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探索.教育教学,2013,(237).
[4]杨昊. 新形势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以会计硕士为例.法制与经济,2013,(300).
作者简介:王锐,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王华,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沈阳 110159)。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5YB02)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