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对高职学生来说,提升文学素养、树立良好核心价值观念与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而在目前高职校园中,大部分教师只对学生进行了专业技能知识传授或者单一的文学素养培养,对文学素养与核心价值观同构意识不足,不利于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培养。本文从多方角度对高职学生文学素养与核心价值观同构策略进行探讨研究,希望对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学生 文学素养 核心价值观 同构策略
随着我国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也使更多人关注到学生的道德政治思想与人文教育培养,而为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也是高职院校与教师必不可少的责任与使命,而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高职教师对此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高职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提升高职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帮助高职学生建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
一.文学素养与核心价值观理念
(一)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指的是一个人在通过对古诗、诗歌或其他不同类型的优秀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品鉴和赏析之后所形成的思想感悟能力,通常是指在文学领域中所具备的综合能力。文字带有极其丰富的情感色彩,能够使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达到共情,由于所写之人的心境不同,带给人的感受也不相同,所以通过不同的文字内容,能够更好丰富人的内心,增加对生活的感悟、体会不同的情感。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说明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于陶冶人的情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极强的育人价值,而古往今来,中国先贤智者也遗留下非常多优秀的文学著作,其中更是饱含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强烈爱国精神;又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品质,无不让人为之动容,而这些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与育人价值,能够让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对正处于道德思想与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形的高职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正面引导作用[1]。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虽然只有短短24个字,却蕴含了丰富的内涵,道出了“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的全民政治思想[2]。国家安定、国力强盛、社会稳定,人民才能够满满的安全幸福感;每个人生活在平等公正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充分体现出个人价值;而人民做好自身道德约束,爱国诚信,才能使整个国家实现民族统一,长久发展。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必不可少,而建设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便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在高职校园中的语文课堂中,便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对于学生的思想及文化素养发展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学生通过在语文课堂中的优秀文学作品赏析与阅读,能够有效起到提升精神内涵、丰富内心感悟、洗涤心灵的作用,这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有着积极作用。
二.高职语文课堂教学对文学素养渗透现状
语文学科是高职学生的必修学科之一,也是对高职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培养文学素养的主要途径,然后,在目前的高职语文课堂中却仍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对高职学生的人文教育无法顺利且有效的开展,这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语文课堂定位不明确
在高职校园中,学校与教师主要的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技能知識培训,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为主,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与人文教育并不重视,导致了高职院校对于语文课堂大多没有明确的定位[3]。大部分高职院校甚至认为,语文课堂只是辅助性教学,与高职学生的技能发展毫无关联,所以忽视了语文教学中所蕴含的人文教育价值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弱化了语文课堂在高职院校课堂中的重要地位,而对语文课程的不重视也导致在高职院校中时常出现语文教学目标混乱、教材落后、教学方法老套、学生听课状态差等问题,抑制了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二)高职语文教师对教学的忽视态度
高职院校对语文课程的不重视、不作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态度,再加上学校对师资队伍投入力量不足,许多语文教师的自身文学素养还有待提高,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语文教师通常对教学内容都没有明确的规划,无法突出教学重点,也未将语文课本与文学作品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人文教育价值完整的呈现出来,导致语文教学中的文学素养与核心价值观念没有发挥出真正的育人作用。
(三)高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堪忧
语文课堂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而由于高职院校中的语文师资力量弱,教师的自身能力不足,导致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也逐年下降。从语文教师队伍的结构来看,大多以实习教师或者中专学历教师为主,首先是教学经验不足,其次是教学水平与能力不足,这也就导致许多教师对语文教学缺乏正确认识,使语文课堂大多是照本宣科、乏味无趣、教学得过且过,对文学作品的讲解也较为死板,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不用谈论挖掘文学作品中的蕴含的教育价值核心价值观元素了。
三.文学素养与核心价值观的同构路径
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渗透是需要长期坚持且不断熏陶、耳濡目染的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并用心感悟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对此,笔者也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同构路径探讨:
(一)文学教育理念的重构
若想真正改变目前高职校园语文课堂中的文学渗透现状,当务之急是转变高职学校与教师的思想观念,正确看待和认识语文课堂中的文学育人价值,加强对高职学生人文素养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视程度,以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早前便有学者提出,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其思维与情感、道德水平也在不断发展,在此期间对学生进行德育与美育教育,对其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而学校语文课堂中优秀文学作品里便蕴含了丰富的德育育人价值,对学生起到塑造灵魂、启迪思想、净化心灵的作用,因此在校园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4]。 高职院校首先要充分明确语文课堂中文学教育的定位——其肩负着培养高职学生德育与美育的重要功能,所以高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此为基础,充分挖掘课堂中的文学教育价值,引导高职学生感悟其中的人文情感,从而更好建立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标准、理想价值观念等。另外,为了使文学教育的目标能够向更高的目标发展,语文教师还要在人文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职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以促进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念良好发展。
(二)回归文学教育的人文性
文学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教育育人元素,通过文字所传递出来的意境、思想、情感、道理能够让人与作品之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由此可以看出,文学作品对人的教化育人作用,这对于正处在思想政治道德观念还未完全成形的高职学生来说,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之所以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也是由于其能够较好的还原教育的真谛——即教育的人文价值,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功利性与形式主义,充分体现出文学教育对学生创造力、价值观与思政政治的引领作用,通过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教学手段,将文学教育与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进行相互融合,在教学方式上要避免生硬的理论说教,而是將文学中冰冷的文字内容转化为滚烫的情感内容,使文学教育的教化作用在语文课堂中得以充分体现。因此,为了使文学教育得以在高职语文课堂中有效彰显,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思想政治观念,在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要充分体现出文学教育中的文学内涵,回归文学教育的人文性,体现教育中的人文价值。
(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在高职院校中将学生的文学素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合到一起,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避免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念只处于表面化,无法达到更深入的内涵理解,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改革建议:
第一,思政理念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这一点首先应当体现在语文教材上,在教材中增加思政教育的相关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对语文课本的学习加强思政教育理念的渗透。其次体现在高职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拓展相应的思政教育课程资源,可通过在课上结合课外含有思政教育理念的文学作品,或者对作者及故事背景的讲述,来增加高职学生对思政理念的接触和认识,充分发挥出语文课堂的课程思政作用。
第二,提升授课教师的文学和思政教育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引领、指导的作用,而想要在高职语文课堂中进行文学素养与核心价值观念的有效融合,就更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政教育能力,如此才能确保教师更好的将思政教育理念准确无误的传递给学生,并能够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解答,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重视思政教育理念,提升自身得到思想政治道德水平。
第三,教学模式与方法的优化创新。在进行任何一项事物学习时,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很重要。这也表明,在进行文学素养与核心价值观念的融合时,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创新,将思政教育理念以更加新颖有趣的方式融入到课堂之中,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能够在较为轻松的课堂环境下加强对思政教育理念的接受和理解,进而实现文学素养与核心价值观念的有效融合。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除了要学好相关专业技能知识之外,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与人文素养也是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重要品质。而人文教育作为培养高职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需要高职院校予以充分重视,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融合引导,以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宋园园.高职学生文学素养与核心价值观同构策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08):267-271+276.
[2]才维维.浅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引领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87+90.
[3]程海艳.思政理论课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03):76-77.
[4]程志高.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01):34-39.
(作者单位: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职学生 文学素养 核心价值观 同构策略
随着我国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也使更多人关注到学生的道德政治思想与人文教育培养,而为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也是高职院校与教师必不可少的责任与使命,而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高职教师对此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高职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提升高职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帮助高职学生建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
一.文学素养与核心价值观理念
(一)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指的是一个人在通过对古诗、诗歌或其他不同类型的优秀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品鉴和赏析之后所形成的思想感悟能力,通常是指在文学领域中所具备的综合能力。文字带有极其丰富的情感色彩,能够使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达到共情,由于所写之人的心境不同,带给人的感受也不相同,所以通过不同的文字内容,能够更好丰富人的内心,增加对生活的感悟、体会不同的情感。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说明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于陶冶人的情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极强的育人价值,而古往今来,中国先贤智者也遗留下非常多优秀的文学著作,其中更是饱含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强烈爱国精神;又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品质,无不让人为之动容,而这些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与育人价值,能够让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对正处于道德思想与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形的高职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正面引导作用[1]。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虽然只有短短24个字,却蕴含了丰富的内涵,道出了“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的全民政治思想[2]。国家安定、国力强盛、社会稳定,人民才能够满满的安全幸福感;每个人生活在平等公正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充分体现出个人价值;而人民做好自身道德约束,爱国诚信,才能使整个国家实现民族统一,长久发展。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必不可少,而建设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便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在高职校园中的语文课堂中,便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对于学生的思想及文化素养发展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学生通过在语文课堂中的优秀文学作品赏析与阅读,能够有效起到提升精神内涵、丰富内心感悟、洗涤心灵的作用,这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有着积极作用。
二.高职语文课堂教学对文学素养渗透现状
语文学科是高职学生的必修学科之一,也是对高职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培养文学素养的主要途径,然后,在目前的高职语文课堂中却仍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对高职学生的人文教育无法顺利且有效的开展,这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语文课堂定位不明确
在高职校园中,学校与教师主要的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技能知識培训,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为主,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与人文教育并不重视,导致了高职院校对于语文课堂大多没有明确的定位[3]。大部分高职院校甚至认为,语文课堂只是辅助性教学,与高职学生的技能发展毫无关联,所以忽视了语文教学中所蕴含的人文教育价值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弱化了语文课堂在高职院校课堂中的重要地位,而对语文课程的不重视也导致在高职院校中时常出现语文教学目标混乱、教材落后、教学方法老套、学生听课状态差等问题,抑制了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二)高职语文教师对教学的忽视态度
高职院校对语文课程的不重视、不作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态度,再加上学校对师资队伍投入力量不足,许多语文教师的自身文学素养还有待提高,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语文教师通常对教学内容都没有明确的规划,无法突出教学重点,也未将语文课本与文学作品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人文教育价值完整的呈现出来,导致语文教学中的文学素养与核心价值观念没有发挥出真正的育人作用。
(三)高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堪忧
语文课堂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而由于高职院校中的语文师资力量弱,教师的自身能力不足,导致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也逐年下降。从语文教师队伍的结构来看,大多以实习教师或者中专学历教师为主,首先是教学经验不足,其次是教学水平与能力不足,这也就导致许多教师对语文教学缺乏正确认识,使语文课堂大多是照本宣科、乏味无趣、教学得过且过,对文学作品的讲解也较为死板,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不用谈论挖掘文学作品中的蕴含的教育价值核心价值观元素了。
三.文学素养与核心价值观的同构路径
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渗透是需要长期坚持且不断熏陶、耳濡目染的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并用心感悟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对此,笔者也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同构路径探讨:
(一)文学教育理念的重构
若想真正改变目前高职校园语文课堂中的文学渗透现状,当务之急是转变高职学校与教师的思想观念,正确看待和认识语文课堂中的文学育人价值,加强对高职学生人文素养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视程度,以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早前便有学者提出,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其思维与情感、道德水平也在不断发展,在此期间对学生进行德育与美育教育,对其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而学校语文课堂中优秀文学作品里便蕴含了丰富的德育育人价值,对学生起到塑造灵魂、启迪思想、净化心灵的作用,因此在校园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4]。 高职院校首先要充分明确语文课堂中文学教育的定位——其肩负着培养高职学生德育与美育的重要功能,所以高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此为基础,充分挖掘课堂中的文学教育价值,引导高职学生感悟其中的人文情感,从而更好建立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标准、理想价值观念等。另外,为了使文学教育的目标能够向更高的目标发展,语文教师还要在人文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职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以促进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念良好发展。
(二)回归文学教育的人文性
文学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教育育人元素,通过文字所传递出来的意境、思想、情感、道理能够让人与作品之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由此可以看出,文学作品对人的教化育人作用,这对于正处在思想政治道德观念还未完全成形的高职学生来说,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之所以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也是由于其能够较好的还原教育的真谛——即教育的人文价值,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功利性与形式主义,充分体现出文学教育对学生创造力、价值观与思政政治的引领作用,通过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教学手段,将文学教育与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进行相互融合,在教学方式上要避免生硬的理论说教,而是將文学中冰冷的文字内容转化为滚烫的情感内容,使文学教育的教化作用在语文课堂中得以充分体现。因此,为了使文学教育得以在高职语文课堂中有效彰显,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思想政治观念,在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要充分体现出文学教育中的文学内涵,回归文学教育的人文性,体现教育中的人文价值。
(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在高职院校中将学生的文学素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合到一起,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避免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念只处于表面化,无法达到更深入的内涵理解,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改革建议:
第一,思政理念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这一点首先应当体现在语文教材上,在教材中增加思政教育的相关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对语文课本的学习加强思政教育理念的渗透。其次体现在高职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拓展相应的思政教育课程资源,可通过在课上结合课外含有思政教育理念的文学作品,或者对作者及故事背景的讲述,来增加高职学生对思政理念的接触和认识,充分发挥出语文课堂的课程思政作用。
第二,提升授课教师的文学和思政教育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引领、指导的作用,而想要在高职语文课堂中进行文学素养与核心价值观念的有效融合,就更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政教育能力,如此才能确保教师更好的将思政教育理念准确无误的传递给学生,并能够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解答,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重视思政教育理念,提升自身得到思想政治道德水平。
第三,教学模式与方法的优化创新。在进行任何一项事物学习时,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很重要。这也表明,在进行文学素养与核心价值观念的融合时,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创新,将思政教育理念以更加新颖有趣的方式融入到课堂之中,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能够在较为轻松的课堂环境下加强对思政教育理念的接受和理解,进而实现文学素养与核心价值观念的有效融合。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除了要学好相关专业技能知识之外,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与人文素养也是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重要品质。而人文教育作为培养高职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需要高职院校予以充分重视,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融合引导,以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宋园园.高职学生文学素养与核心价值观同构策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08):267-271+276.
[2]才维维.浅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引领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87+90.
[3]程海艳.思政理论课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03):76-77.
[4]程志高.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01):34-39.
(作者单位: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