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类交际有两种交际方式:一是语言交际;另一种是非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大多关注的是言语交际,而非语言交际这种重要的交际方式却常常被忽视。因此文章主要讨论的是非语言交际行为在对泰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对外汉语教学;对泰汉语教学
人类交际最重要的两种方式:一种是言语交际,通过语言进行交际行为;另一种是非语言交际,通过非语言行为来完成。通常人们认为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最主要的手段,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手段。实际上在生活中,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很有效的交流方式,人们可以借助丰富的非语言方式进行交际信息的补充,重复或替代,起到非语言交际的辅助作用。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语言交际的表达效果甚至不如非语言交际。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非语言交际的教学也应该被重视。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达尔文1872年发表的《人类和动物的情感表达》这是人类对于非语言交际研究开始的标志之作,对现代的非语言交际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到了20世纪50年代非语言研究有了突破性了进展,代表的有霍尔先后出版的《无声的语言》、《超越文化》、《生活舞蹈》、《隐藏的尺度》,霍尔因此被称之为非语言行为研究的奠基人。
20世纪80年代,对于非语言行为的研究逐渐开始细化,不再是局限于纯理论的研究,开始与一些专业学科联系起来。代表的作品有莱杰·布罗斯纳安的《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此书将中国与美国的非语言行为进行了全面的对比。
国内对非语言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晚,第一部研究非语言行为的专著是耿二岭出版的《体态语概说》。胡文仲在1999年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毕继万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等等。近些年对于非语言行为的研究才逐渐受到对外汉语教师的重视。
二、非语言交际基本内涵
(一)定义
什么是非语言交际呢?比较简单的定义有“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言词的交际”。Ruesch and Kees认为“非语言交际是除口头言语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胡文仲 “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之为非语言交际,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谈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等。”
(二)分类
因为非语言行为涵盖的范围广,所以分类的方法学者们说法不一。最早的有Ruesch和Kees的分法:手势语言、动作语言、客体语言。纳普(M.Knapp)的七类分法:“身势动作和体语行为、身体特征、体触行为、副语言、近体距离、化妆用品和环境因素。”毕继万把它分为四大类:“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
(三)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
对外汉语教学是跨文化语境的教学,同时也是双向性的活动,对外汉语教学师生之间的互动交际也同样是双向的交际过程。
一方面,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离不开非语言交际方式。Grant和Hennings认为,课堂教学效果的82%通过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传递信息表情、举止等非语言方式实现教学,而语言方式传递的信息量只占到18%。对外汉语教师处于异国环境中,他们的教学对象是外国学生,汉语水平都不会很高,在语言交际失效或是不能完全达到交际目的的情况下,非语言交际就发挥了其重要的辅助作用。
很多在泰国进行汉语教学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费劲口舌的解释一个词义,或是语言点,不如“指手画脚”的比划几个动作有效。有的教师只会说几句泰语,却能通过肢体语言,就能顺利完成教学和在当地生活。因此可以看出非语言行为,在教学和交流方面是多么的重要。马卡连科曾经说过只有能用多种声调说话以及表情、姿态可以做出不同风格的时候,才能成为一名真正有技巧的教师。可见,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非语言交际的技巧。
另外一方面,对外汉语教学最终的目的就是学生学会使用汉语进行正确、顺利得体的交际。要实现顺利交际这一目标学生不仅要具备言语交际能力,同时还应具备非语言交际能力。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只重视言语内容的教学,忽视了非语言行为的教学和操练,学生即使掌握了一定的汉语能力,然而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还是会产生交际障碍,对方的一个动作或是一个眼神都会产生困惑。因此,非语言形式的教学应当被纳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当中,而且还要受到重视。
三、非语言交际行为在对泰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文章采用毕继万先生的分类方法,把非语言行为分为四大类: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结合对泰汉语教学进行分析。
(一)体态语
体态语是一种重要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它是指通过身体的器官或者某些部位的动作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和态度,即“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体态语又分为姿势、肢体动作、头部动作、面部表情。
合十礼是泰国人问候的姿势,每个泰国人在跟人打招呼说“萨瓦迪卡”的时候还要做合十礼表示尊敬。而中国人现在打招呼的方式一般都是说“你好”,然后微微点头或者是招手。
在泰国人眼中,一个人的头部是最神圣的部位,外人不能随意触碰,而中国人在表示对小辈的喜爱的时候常常会亲亲的摸对方的头,有些对外汉语教师不知道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就触犯了禁忌,招致学生的反感,因此产生了交际或教学的障碍。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去往赴任国展开教学活动之前,应该对该国的非语言行为有一定了解,同时也应该让学生了解该动作在中国的含义,让学生留学中国时也能有所准备,避免不必要的错误与尴尬。
面部表情是体态语中非常丰富的内容。泰国素有“微笑国度”的美称。教师在泰国教学时也应当注意面部表情的表意作用,这样不仅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手部动作方面,泰国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在递东西的时候尽量不要用左手。在教学中手部动作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教学声调时可以比划声调符号,比划相应的词汇动作。 (二)副语言
副语言是一种有声音但没有固定意义的言语成分,包括咳嗽、沉默停顿、音调、音质、音量等。
中国的课堂上常常采用这样的副语言进行课堂调控,比如在课堂秩序比较嘈杂的时候,教师通常会咳嗽几声让学生知道要保持安静。而泰国学生的课堂是比较随意的,经常会有不遵守纪律的情况发生。汉语教师采用咳嗽这样的方式提醒学生就会没有效果,泰国学生不能理解老师咳嗽的暗含的意思。
汉语教师在讲授比较重要的内容的时候通常会采取提高音量的办法,表示该部分是重点。或者是讲完上一句用沉默停顿的方法,让学生接下一句内容。这样的方法在泰国学生的课堂效果都不太大,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讲授这样的非语言交际知识,以得到学生的理解,熟悉这样的指令动作,达到师生的教和学顺利进行。
(三)客体语
客体语中最重要的就是服饰着装、发型、还有随身用品。英国学者莫里斯说过:“穿衣服不传递社会信号”,客体语作为教师的外在表现,彰显教师的气质,教师着装得体,会让学生产生好感。
泰国学校对于教师的着装要求有明确的规定,不可穿无袖、露肩、低胸、吊带等暴露不正式的衣服,女教师上课必须穿过膝的裙装,男教师要求穿衬衫和西装,系领带,更不可穿拖鞋等不正式的鞋子,不同的节日还会要求穿不同颜色的服装。作为赴泰汉语教学的汉语教师来说,着装得当不仅是个人的形象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泰国学生喜欢在私底下议论教师的着装,教师整齐干净的着装容易在教学之前先获得学生的好感,不会让学生分散注意力。
另外,随身用品也是客体语中可以传递信息的。对外汉语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是离不开教学用具的,比如识字卡片,图片或实物,这些都是能传递丰富的信息的用品,起到辅助教学作用的。
(四)环境语
环境语包括教学时间,教室空间布局、师生体距等。对外汉语教学主要的场所是教室,教室空间的布置也是能传递交际信息的。
首先,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泰国教师会讲授一部分时间,然后会留时间让学生思考、回答或是练习,相较中国严肃的课堂气氛来看,泰国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也比较活跃和随意,发言回答的时间很多,因为泰国受西方教育的影响比较重。因此,教学和练习时间如何安排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室空间布置,例如桌椅的摆放、教室的装修、墙壁的颜色,都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中国和泰国的课堂大多都是采取直列式的桌椅摆放,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是泰国的部分课堂会采取环绕式或围圈小半圆的方式,特别是活动课或小班级的课,这样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方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国的课堂由于学生的人数较多,采取直列式是比较经济的布局,而泰国的课堂学生人数较少因此教学的过程中桌椅的摆放形式就可以根据相应的课型进行调整,以达到最有利的教学效果。如在中文活动课的时候就可以采取半圆的桌椅摆放方式,让学生聚拢,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也能拉近,更容易做一些中文的活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能活跃气氛。另外在活动课或主题课的教室,可以在墙壁上粘贴一些有关中文学习的资料,通过这些环境语传递的信息,让学生更能融入中文活动当中。
四、结语
非语言交际作为人类两种重要的交际方式之一,一直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同样如此。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注意引入非语言交际内容,注意帮助学生对比两国之间的非语言交际行为,这样做有利于教学组织课堂教学,增进师生感情,提高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同时,对外汉语教师注意研究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行为,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在异环境的交际和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全良.非言语交际简述[J].外语研究,1990(02).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第一版.
作者简介:白思娜(1992.05- ),女,云南玉溪人,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泰汉语教学。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对外汉语教学;对泰汉语教学
人类交际最重要的两种方式:一种是言语交际,通过语言进行交际行为;另一种是非语言交际,通过非语言行为来完成。通常人们认为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最主要的手段,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手段。实际上在生活中,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很有效的交流方式,人们可以借助丰富的非语言方式进行交际信息的补充,重复或替代,起到非语言交际的辅助作用。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语言交际的表达效果甚至不如非语言交际。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非语言交际的教学也应该被重视。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达尔文1872年发表的《人类和动物的情感表达》这是人类对于非语言交际研究开始的标志之作,对现代的非语言交际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到了20世纪50年代非语言研究有了突破性了进展,代表的有霍尔先后出版的《无声的语言》、《超越文化》、《生活舞蹈》、《隐藏的尺度》,霍尔因此被称之为非语言行为研究的奠基人。
20世纪80年代,对于非语言行为的研究逐渐开始细化,不再是局限于纯理论的研究,开始与一些专业学科联系起来。代表的作品有莱杰·布罗斯纳安的《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此书将中国与美国的非语言行为进行了全面的对比。
国内对非语言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晚,第一部研究非语言行为的专著是耿二岭出版的《体态语概说》。胡文仲在1999年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毕继万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等等。近些年对于非语言行为的研究才逐渐受到对外汉语教师的重视。
二、非语言交际基本内涵
(一)定义
什么是非语言交际呢?比较简单的定义有“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言词的交际”。Ruesch and Kees认为“非语言交际是除口头言语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胡文仲 “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之为非语言交际,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谈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等。”
(二)分类
因为非语言行为涵盖的范围广,所以分类的方法学者们说法不一。最早的有Ruesch和Kees的分法:手势语言、动作语言、客体语言。纳普(M.Knapp)的七类分法:“身势动作和体语行为、身体特征、体触行为、副语言、近体距离、化妆用品和环境因素。”毕继万把它分为四大类:“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
(三)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
对外汉语教学是跨文化语境的教学,同时也是双向性的活动,对外汉语教学师生之间的互动交际也同样是双向的交际过程。
一方面,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离不开非语言交际方式。Grant和Hennings认为,课堂教学效果的82%通过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传递信息表情、举止等非语言方式实现教学,而语言方式传递的信息量只占到18%。对外汉语教师处于异国环境中,他们的教学对象是外国学生,汉语水平都不会很高,在语言交际失效或是不能完全达到交际目的的情况下,非语言交际就发挥了其重要的辅助作用。
很多在泰国进行汉语教学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费劲口舌的解释一个词义,或是语言点,不如“指手画脚”的比划几个动作有效。有的教师只会说几句泰语,却能通过肢体语言,就能顺利完成教学和在当地生活。因此可以看出非语言行为,在教学和交流方面是多么的重要。马卡连科曾经说过只有能用多种声调说话以及表情、姿态可以做出不同风格的时候,才能成为一名真正有技巧的教师。可见,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非语言交际的技巧。
另外一方面,对外汉语教学最终的目的就是学生学会使用汉语进行正确、顺利得体的交际。要实现顺利交际这一目标学生不仅要具备言语交际能力,同时还应具备非语言交际能力。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只重视言语内容的教学,忽视了非语言行为的教学和操练,学生即使掌握了一定的汉语能力,然而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还是会产生交际障碍,对方的一个动作或是一个眼神都会产生困惑。因此,非语言形式的教学应当被纳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当中,而且还要受到重视。
三、非语言交际行为在对泰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文章采用毕继万先生的分类方法,把非语言行为分为四大类: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结合对泰汉语教学进行分析。
(一)体态语
体态语是一种重要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它是指通过身体的器官或者某些部位的动作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和态度,即“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体态语又分为姿势、肢体动作、头部动作、面部表情。
合十礼是泰国人问候的姿势,每个泰国人在跟人打招呼说“萨瓦迪卡”的时候还要做合十礼表示尊敬。而中国人现在打招呼的方式一般都是说“你好”,然后微微点头或者是招手。
在泰国人眼中,一个人的头部是最神圣的部位,外人不能随意触碰,而中国人在表示对小辈的喜爱的时候常常会亲亲的摸对方的头,有些对外汉语教师不知道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就触犯了禁忌,招致学生的反感,因此产生了交际或教学的障碍。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去往赴任国展开教学活动之前,应该对该国的非语言行为有一定了解,同时也应该让学生了解该动作在中国的含义,让学生留学中国时也能有所准备,避免不必要的错误与尴尬。
面部表情是体态语中非常丰富的内容。泰国素有“微笑国度”的美称。教师在泰国教学时也应当注意面部表情的表意作用,这样不仅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手部动作方面,泰国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在递东西的时候尽量不要用左手。在教学中手部动作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教学声调时可以比划声调符号,比划相应的词汇动作。 (二)副语言
副语言是一种有声音但没有固定意义的言语成分,包括咳嗽、沉默停顿、音调、音质、音量等。
中国的课堂上常常采用这样的副语言进行课堂调控,比如在课堂秩序比较嘈杂的时候,教师通常会咳嗽几声让学生知道要保持安静。而泰国学生的课堂是比较随意的,经常会有不遵守纪律的情况发生。汉语教师采用咳嗽这样的方式提醒学生就会没有效果,泰国学生不能理解老师咳嗽的暗含的意思。
汉语教师在讲授比较重要的内容的时候通常会采取提高音量的办法,表示该部分是重点。或者是讲完上一句用沉默停顿的方法,让学生接下一句内容。这样的方法在泰国学生的课堂效果都不太大,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讲授这样的非语言交际知识,以得到学生的理解,熟悉这样的指令动作,达到师生的教和学顺利进行。
(三)客体语
客体语中最重要的就是服饰着装、发型、还有随身用品。英国学者莫里斯说过:“穿衣服不传递社会信号”,客体语作为教师的外在表现,彰显教师的气质,教师着装得体,会让学生产生好感。
泰国学校对于教师的着装要求有明确的规定,不可穿无袖、露肩、低胸、吊带等暴露不正式的衣服,女教师上课必须穿过膝的裙装,男教师要求穿衬衫和西装,系领带,更不可穿拖鞋等不正式的鞋子,不同的节日还会要求穿不同颜色的服装。作为赴泰汉语教学的汉语教师来说,着装得当不仅是个人的形象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泰国学生喜欢在私底下议论教师的着装,教师整齐干净的着装容易在教学之前先获得学生的好感,不会让学生分散注意力。
另外,随身用品也是客体语中可以传递信息的。对外汉语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是离不开教学用具的,比如识字卡片,图片或实物,这些都是能传递丰富的信息的用品,起到辅助教学作用的。
(四)环境语
环境语包括教学时间,教室空间布局、师生体距等。对外汉语教学主要的场所是教室,教室空间的布置也是能传递交际信息的。
首先,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泰国教师会讲授一部分时间,然后会留时间让学生思考、回答或是练习,相较中国严肃的课堂气氛来看,泰国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也比较活跃和随意,发言回答的时间很多,因为泰国受西方教育的影响比较重。因此,教学和练习时间如何安排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室空间布置,例如桌椅的摆放、教室的装修、墙壁的颜色,都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中国和泰国的课堂大多都是采取直列式的桌椅摆放,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是泰国的部分课堂会采取环绕式或围圈小半圆的方式,特别是活动课或小班级的课,这样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方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国的课堂由于学生的人数较多,采取直列式是比较经济的布局,而泰国的课堂学生人数较少因此教学的过程中桌椅的摆放形式就可以根据相应的课型进行调整,以达到最有利的教学效果。如在中文活动课的时候就可以采取半圆的桌椅摆放方式,让学生聚拢,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也能拉近,更容易做一些中文的活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能活跃气氛。另外在活动课或主题课的教室,可以在墙壁上粘贴一些有关中文学习的资料,通过这些环境语传递的信息,让学生更能融入中文活动当中。
四、结语
非语言交际作为人类两种重要的交际方式之一,一直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同样如此。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注意引入非语言交际内容,注意帮助学生对比两国之间的非语言交际行为,这样做有利于教学组织课堂教学,增进师生感情,提高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同时,对外汉语教师注意研究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行为,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在异环境的交际和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全良.非言语交际简述[J].外语研究,1990(02).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第一版.
作者简介:白思娜(1992.05- ),女,云南玉溪人,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泰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