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必须虚怀若谷,才能有资格成为行业统领。
小有所成还是卓越不凡?
多数人会认为他们之所以有成就,是因为他们聪明有天分,善于把握机遇;他们读书勤奋,厚积而薄发;他们阅历丰富,能运筹帷幄;他们洞悉社会,明白事理……不一而足。
不错,这些的确成就了他们,但这并不能让他们在同样出色的“名人”中也能如此地卓越不凡。通过和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老师一起参会而经历的几件小事中,让我至少明白了,到达一个高度后,为什么有人仅能小有所成,而有些人却能突破瓶颈成为真正令人尊敬的伟人或者大师。
周其仁为什么能成为“大家”?
周其仁先生在我国经济学界和管理学术界是闻名遐迩的学者。我听过他几次讲学,他对当前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见解深刻、独到、实用,他的学术风格冷静而严谨,沉稳里透出豪情,并有令人叹为观止的预见性,真真大师级人物。但这些并不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
有一次,我有幸和周老师一起成为某个论坛上主题演讲的嘉宾。周老师演讲完后,我接着发言,刚讲不久,我就觉察到前排听众中有一人,以我过去演讲中从未遇到过的神情长久地注视着我,定睛一看竟是周老师,最让我暗暗称奇的是,这种神情有着长久的耐力,长久到不转一次头,不眨一下眼晴。那是一种真正的倾听,他那种前倾着身体的姿态和全神贯注的表情至今令我难忘。
这样一位高手,竟然还以一种小学生的神情和心态来听课,当时我还沾沾自喜地以为是自己的演讲太精彩太独特了,以至于使周老师太感兴趣了。
然而,当我后来注意到周老师对接下来的几位演讲者同样“倾神而听”时,我就嘲笑自己“自作多情”了。
午餐和晚餐时间,会议组织者也许为了特意关照我,连续两次把我安排在周老师旁边,当然我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向他请教了许多问题。这其中,我再次领略到周老师与人交谈中一贯的专注和谦逊神情。
有一个疑问长久以来憋在我的心中:世上的确有少数大师级人物,他们的水平可以用“卓越”来描述,他们的业绩可以用“伟大”来形容,然而上看下看左看右看,他们的经历和常人无异,很难用常人的眼光去理解他们为什么如此卓尔不群?有些人乍一看甚至非常“普通”。
周老师专注的神情和谦逊的学习态度突然帮助我解开了这个疑问:学问和做人但凡到了一定的水平,再想超越着实困难,根源在于对那些小有成就者来说,自己沾沾自喜,放松了学习进取的劲头,过去的谦恭代之以自满,过去的苦苦求索代之以不求甚解或自以为是。
比如我,这几年别人都在不停地告诉我,你已经功成名就了;全国各大学、各论坛、各媒体都争相邀请我做演讲做报告、录制节目,俨然一个成功人士,心中那份自赏自傲之气不由而生。
周其仁为什么让我汗颜?
这些年,我恰恰丢掉了过去那种虚怀若谷、谦逊认真、如饥似渴的学习态度,最显著的莫过于参加各种全国性会议和论坛。虽然在会前认真接受会议要求准备发言稿,会中的演讲和发言也力求效果最佳,但在不发言时就特别随便了,不但不认真听别人的演讲发言,而且还“干扰”了别人听会。想想周老师何等的名望,尚能对所有发言者有如此虚怀若谷之心,而我比起周老师来,真是一个天一个地,一联想这些让我特别汗颜。我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近来总有些腹中空空、黔驴技穷的感觉,盖因不学不问之故吧。
我拿什么让心境平和?
自从与周老師邂逅后,我一改浮夸作风,每次参会都认真听讲,员工汇报工作,无论其职位高低我也都侧耳倾听,博友评论无论赞扬还是批评都能以平常心待之。当这种心态摆正以后,我发现自己确实已上升到一种境界,不但是知识的开阔,更是心境的平和。
(本文作者系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 )
责任编辑:邓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