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暴利话题吸引眼球学者官员微博开战

来源 :金融视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hhh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暴利是一个吸引眼球的辩题,微博则是一个特别适合辩论的场所,当银行暴利成为微博上的热门辩题时,注定将会是一场好戏。
  这场辩论的正方是郭田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所持观点是银行业存在暴利;反方是杨再平,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担任过银监会政策法规部副主任,所持观点是银行业不存在暴利。
  
  热闹的辩论
  事情的缘起是杨再平发表的一篇名为《实事求是审视银行利润增长》文章,该文有6个结论性观点:“银行暴利说”依据不成立;银行利润增长不是问题是利好;银行利润增长归功多种因素;银行与社会都需要发展中间业务;银行利润持续增长面临严峻挑战;应更多关注银行持续稳健进而国家金融安全。
  对于此文章的结论,郭田勇不能同意,他以微博发出质疑:如果其他行业利润也同样增长,才是真正的利好。
  就此观点,杨再平以数据给出回应,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5.4%,与银行业基本一致。他特别提醒辩友郭田勇,“经济学者每一论断都要有论据和数据支持”。
  一天之后,郭田勇再次接招,这次重点讨论数据。他想知道,为什么集体企业、外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等有亏损倒闭,而银行业机构大小几百家,却没有1家亏损。杨再平见帖即回,2011年银行业亏损机构192家,并非“没有1家亏损”,而且银行业机构是3800家,不是“只有几百家”。“基本数据没搞清楚就妄下结论,作为学者,正常吗?”正方辩手再度面临质疑。
  接下来的辩论基本围绕银行机构的数量以及统计标准展开,已经偏离了辩题本身,双方都认为,对方数据统计基本功不过关,不是称职的“文献资料员”。看到辩论偏离整体,微博观众纷纷出来调解。
  杨再平说,这不是个人意气之争,而是希望唤回实事求是的学术良心。“真正可贵之学术精神,可以怀疑一切,但必须小心求证,其每一论断都应有充分的论据数据支持。”
  
  银行暴利罗生门
  看看上市银行光鲜的财务报表,实在不难理解外界对银行高利润的质疑,特别是在其他企业亏损面扩大且面临融资困难的情形之下,很容易将矛头对准银行。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商业银行净利润达10412亿元,同比增长36.3%。
  在质疑者看来,银行腰缠万贯,不是靠本事得来,而是因为利率没有实现市场化之前,其利差收入受到保护,正是凭借这一“制度红利”,银行才能连年保持利润的高增长。而与银行高利差对应的是,其他企业不得不付出更高的融资成本,利润空间被吞噬。
  中国银行业的利差高不高呢?不妨套用杨再平的路数,看看数据。2010年国际上前十大银行的平均利差为2.31%,中国为2.46%,有些高,但高得不是很离谱。来自彭博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3年以来,金砖四国中中国银行业的利差水平一直是最低的。
  很显然,中国银行业高利润应该还有其他原因。农行副行长潘功胜分析说,2008年到2011年,16家上市银行的利润增长率分别为30%、17%、33%和36.3%,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分别为12.5%、13%、53.5%、25%。银行业利润没有与工业企业背离,银行利润增长主要来自规模扩张。2007年到2011年,银行贷款年复合成长率20%,总资产复合成长率21%,利润复合增长率23%,“从数字比较可以看出,银行业利润主要来自规模扩张。”
  银行规模扩张则是得益于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以及中国独特的融资结构。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今年两会期间曾表示,用“暴利”来形容银行确实有些过分,相对于其他行业,去年银行业的利润确实不错,但高利润是不是完全是利差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他认为,银行业的利润有很大的周期性。
  银行的规模扩张的确可以找到数据支撑,据银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达到110万亿元和104万亿元,而银行业改革之初的2003年,这两个数据只有27.6万亿元和26.6万亿元。
其他文献
近年来,得益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及继续扩大内需的引导,房地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已经成为拉动GDP增长的有生力量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我国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体系的金融支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注重业务发展的同时,风险同样是不能忽略的。个人住房贷款作为一项中长期贷款业务,其风险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等一系列特点,如果不加控制,一旦其内部风险释放必然会使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居
期刊
贷前调查是拓展客户、发放贷款的第一关,是防范信贷风险的重要前提,调查的真实性、可靠性决定贷款的安全性。如果在贷前调查中,对客户的基本情况、经营状况、行业前景和存在的风险,不能全面深刻地了解,就会为下一步放贷埋下风险隐患。满于应付、走马观花式的调查,不仅不能起到调查的作用,而且本身就存在不可轻视的风险。一次不负责任的调查,总会产生一笔不良,由此带来的是欠息、逾期、催收,甚至起诉,而一件诉讼案件往往经
期刊
健全的公司治理制度是银行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中国银行业通过股份制改造,陆续建立起了现代商业银行的治理架构,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是,也必须看到的是,由于一些历史遗留原因,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所特有的问题,中国银行业的公司治理仍存在诸多缺陷,成为许多潜在风险的根源。也正因为如此,新任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新年伊始的一篇文章中,把建立稳健的公司治理机制作为中国银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期刊
近年来发生的各类金融案件,绝大部分都出在存款、贷款业务方面,银企对账不及时给结算安全带来诸多风险隐患。为此,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行制定的有关制度办法,按照“合规管理年”的有关要求,及时开展风险排查,加强银企对账,防范结算风险,提高对账执行率。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银企对帐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进一步规范完善。    一、银企对帐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帐执行力差。在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基本上都列
期刊
3月11日,国务院批准同意调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组成人员,钱颖一、陈雨露、宋国青担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周其仁、夏斌、李稻葵卸任。  此次调整将继续维持三位学界金融专家的阵容。上次调整是在2010年3月29日,周其仁取代樊纲成为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同时增补夏斌、李稻葵,三位金融专家同时进入货币政策委员会。而在此之前,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几经调整,金融专家委员始终为一人。  此次调整的三位新委
期刊
马光远,男,1972年生于甘肃,经济学博士,经济评论员。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成思危先生。学术研究主要在宏观经济、企业并购和民营经济等方面,关注中国的法治转型和制度变迁,正在筹办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研究院。    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批准实施《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式启动。   金融改革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启动,无疑是温
期刊
城商行要加强行业分析和研究,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变化,进一步明确信贷投向政策和客户、业务准入边界与底线,对受经济下行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实行风险限额管理,如钢贸、纺织、机械制造等行业。  2011年,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各类潜在风险明显增多,并释放出二次衰退的信号。国内物价持续攀高,通胀压力不减,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滑,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回落,出口和消费基本保持平稳,整体经济延续放缓态势。国内外经济金融发展中
期刊
在银行业暴利成为“两会”热点话题的同时,随着银行年报拉开帷幕,各家银行的平均薪酬也将逐渐浮出水面。市场普遍预计,多家银行的人均薪酬也将超出20万元。专家指出,除了监管部门应对银行薪酬发挥指导性作用外,建立长期股权激励可能是限制银行业高薪的出路所在。    银行业恐面临资本金不足  “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和委员围绕银行业利润展开了讨论。  在各方声音喧闹之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货币政策及金融
期刊
3月20日,央行发布《2012年第1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62.9%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67.7%的居民认为房价过高。  不过居民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继续回落。在收入方面,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54.9%,较上季回落0.4个百分点,表明居民对未来增收信心略有下降。  以下是报告全文:  2012年第1季度,由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  一、物价感受指数
期刊
为强化员工合规经营意识,从源头上提高案件防控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淄川联社在抓好各项业务经营工作的同时,通过学习与宣传并举、学习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在全区信用社组织开展了以“诚德”、“ 爱德”、“孝德”、“贤德”为核心的“四德工程”建设活动。  强化组织领导,营造学习氛围。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自开展“四德工程”建设活动以来,联社党委成员先后进行了多次集中学习,在深刻学习领会“四德”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