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暑假,关于作文,我做了两件很有意义的事:第一件是整理出版《青青园中葵——清华附中圆明书院史记》;第二件是为《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名师专栏”的结集出版做整理工作。
仔细算来,我为《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写专栏稿,已经四年了。
2012年,《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主编彭治旗老师邀请我为刊物写专栏稿。
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我说忙。但其实这不是主要原因。我不愿意写,有更隐秘的理由。
首先,我担心自己“写不出”。这是真的!北上以后,我经历了数不清的艰难挫折。工作调动问题一直熬到2016年年初才全部解决,由此带来的困扰如影随形,甚至让我艰于呼吸视听,有一段时间严重地影响了我的生活。我甚至觉得自己多少有些抑郁了。而因为地域的变化,巴渝文化和皇城文化也在我身上剧烈冲突。我踌躇满志地到了北方,渴望重新建功立业,但之后的很多年,我所做之事,都不外乎是在天安门城墙外不断碰壁。也许是过去在老家太顺利太成功的原因,环境的改变反而让我不能随物赋形。在教育教学上,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迷失了方向,精神上惶恐不安。走进教室都害怕,走上讲台都害怕,大脑常常不是一片混乱,就是一片空白。这种状态,如何能写专栏?
其次,对中小学的作文教学,从南方看到北方,我更加厌恶,甚至绝望。渝州也好,首都也罢,“天下乌鸦一般黑”,应试依旧肆虐,教育哪有桃源?大家无不是心照不宣,和分数排名赤膊相见,赤裸裸地为了“提分”而教写作。中小学哪里有什么“写”?只有“作”。学生的心甘情愿,家长的推波助澜,教师的急功近利,推动着应试的战车在南北校园里横冲直撞。青春少年写出来的文章,普遍充满了追逐龙虎榜的铜臭之气,不忍卒读。天下熙熙,若想螳臂当车,我担心自己自不量力自讨苦吃!
而且,对写“专栏稿”,我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我怕那个“专”字。《创新作文》是大刊物,应该是全国发行最广,影响力最深远的作文刊物。为这样的大刊物写稿,我琢磨着,应当有不少“专门要求”。构思,立意,选材,作文价值观,思想倾向性……是不是都需要专为刊物“量身订制”,都得“讲政治”“讲政策”,不得越雷池一步?而我这样的人,“生来爱自由”。不自由,毋宁死。不自由,不写作。
太多的顾虑,让我的回绝也很“绝”。
但彭主编一封邮件就又让我动了心。
这个兄弟说:昭君老师(大家对我的昵称),你可以自由写。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渴望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创新作文》没有任何要求。我们相信你!
我反反复复把这封邮件读了一遍又一遍,确定我的理解没有错,确定这字字句句都充满了真诚和信任之后,我决定——写!
自由和信任是巨大的诱惑。无须抵挡。于是,我踏上了一段独一无二的写作旅程,为全国的孩子们,为全国的语文老师们,写一些关于“作文教学”的文字。
此路艰难!出发前我就知道。
自由这个东西,看似明晃晃热烈烈的很好看很有温度,但自由是有代价的。当它成为福利之前,你必须能驾驭它。
一个在作文教学的“体制”内待了20多年的语文教师,哪怕她一直有“反骨”,甚至有过某些“义举”,但是,当她真正拿到了“自由”的通行证之后,她还是会悲哀地发觉,她在某种层面上也已经被“体制化”了——对这自由,她也未必适应。有形的镣铐解开了,无形的镣铐无所不在。她如一个人站在旷野里——以前的路不能走,也不愿意走,但新的路在哪里?要朝哪儿去?如何去?她的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茫茫然。她的那种状态很像她的学生,你一旦自由命题,希望他们随性记录点儿什么,总有一部分孩子,比“有命题有要求”更不知所措。他们总会急切地哀求你:老师,给个题目吧,给个要求吧。
是的,自由,从来都不是好对付的东西。逃避自由,或许也是我们的本能。
我用了不短的时间来凝神静思,从研究自己开始研究写作:我的写作起点在哪里?我将带领着孩子们走向哪里?
我挺庄严地重新把自己捋了一遍又一遍:我这个学生时代考个最次的大专也需要经历“高四”的学习弱者,在后来的岁月里,是怎么经由“写作”而成了一名获得业内较高认同度的所谓“名师”。在学生时代,我的写作“成绩”也绝算不上优秀,但是后来又是怎么样真正“爱上”写作的?我的写作动力来自哪里?我的写作情怀是怎么熏陶出来的?我的写作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对自己的叩问使许多问题渐渐明晰: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爱教语文,爱做班主任。校园啊,教室啊,是一个事故场,但更是一个故事场。我最初的写,是被这些故事吸引,然后情不自禁地记录。越记录越觉得有意思,越记录越沉醉不知归路。大学毕业后,大家都被社会驱赶,曾经很能写的许多同学被生活的浪潮冲打得东倒西歪,不再有时间写,不再有心情写。我呢,因为一份热爱的职业,因为一个沸腾的生活,反而越写越有劲,越写越会写。开头是“无用之写”;后来发表文章数量渐多,渐渐走向“有用之写”;再后来,不需要再发表文章了,重新回归“无用之写”。到现在,写作,已经成为了习惯,成了爱好,成了生活必需了。
因为爱生活爱孩子,开始写。
因为被肯定,受到激励,勤奋写。
因为内心的需要,心灵的呼唤,痴迷写。
写作动力,就是生活动力。
写作情怀,就是职业情怀。
写作人格,就是生命人格。
再自我剖析得深入一些,那就是:我写,是因为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坚持写了下来,是因为我通过写作,正在成为更好的自己。
于是,我的“写作思想”渐渐明晰:
不要去“教写作”,而要去唤醒写作的激情。你让孩子们发现了,觉悟了。天哪!生活好有趣儿,成长好有意思,一定要记下来,必须记录下来。那,写作,就成了! “写作能力”本质上是一种心灵的能力,是一种灵魂的状态,只有少部分可教,大部分,无法教。不教写作,但要“促进”写作。语文老师,不是写作训导师,而是活力激发师。你用什么样的手段,用什么样的技巧,用什么样的写作状态,让“写”成为魅惑,成为责任,成为习惯,让孩子们欲罢不能,这些,乃是“教”的更关键部分。
不要把写作变成劳役,而要把它变成“爱自己”的工程。通过写,让孩子们爱上他们自己。
哦,对,就是这句一经由写,让孩子爱上他自己!这应该就是我的作文教学价值观的核心之核心。
所以,你看到的这些专栏稿,其实是一位语文老师和一群又一群的孩子共同拥有的灵魂修炼之路。这些文字,不仅是写作的历练场,更是我们共同的生命道场。
经由写作,我们更加勇敢和坦诚:这本书里的写作故事,有豆蔻年华青春岁月的写作辉煌,也有迷茫时代年少无知的写作愚昧,有渐写渐艰渐行渐困的写作挣扎……大部分故事,非常温馨;但有些故事,称得上惨烈。我们的成长会经历什么,我们的写作就必经历些什么。写作的历练,本质上就是生命的历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追求真诚,而且,渐渐具备诊断“真诚”和培育“真诚”的能力。直面心灵墙壁上不那么容易被察觉的污点,自我否定,自我保洁,自我修复。
在这个道场中,我们的第一课,就是忠诚于生活,忠诚于自己。
经由写作,我们更加理性和智慧;在这些文字里,你会看到一些关于写作技巧的指导。但我的希望是,你能够更多地看到这些技巧背后的东西。我之所以把它们介绍给我的学生,不是因为它们有多重要多必需,而是因为,在写着写着的过程中,这些技巧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了,自然而然地被“需要”了。这是我的意念中的“写作知识”最好的生长方式。它们“长”在写作的土壤中,是孩子们写作生命的一部分,不是被蓄意嫁接的,也不是被粗暴赠予的。它们和孩子们的写作智慧、写作情怀,是相融的,相生的,相互应答的。
在这个道场中,我因为得到了自由,所以,也努力让这自由蓬蓬勃勃生长起来,开花,结果——让它成为孩子们写作的理由。学会享受自由,拥有不“逃避自由”的勇气和自信,是我们这个道场中的第二课。
经由写作,我们最终要走向的终点是自我接纳、自我欣赏、自我创造、自我成长。
我要让孩子们经由写作而爱上自己,于是我成了生活创意大师。我的头脑里有无数的奇思妙想,而且,我负责把这些奇思妙想变为孩子们当下的生活。我必得让他们时时刻刻活在惊喜中。“把365天活成365个样子”后,每一个人,都会在这365面镜子中照到一个更欢喜的自己。于是,他就成了写作的花,写作的树。反思成为本能,记录成为惯性。我写,是因为我有;我写,是因为我爱!
写这些文字的过程,成为了我自我疗救的过程。
为了孩子们的文字更具真诚的力量,我引导他们直面自己的内心。在鼓励他们敞开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渐渐敞开,从“我”的小世界逐渐走向“我们”的大世界。眼前因此而渐渐明亮,内心也因此而渐渐宽阔。
为了孩子的文字更丰富,更立体,我引导他们走进滚滚红尘,拥抱生活,拥抱所有的不确定性。我必须身先士卒做出示范啊!于是,我也从过去常常无法控制的自怨自艾中挣脱出来,拥有了反省的勇气和再创造的力量。过往的成功终于不再成为禁锢我思考束缚我创新的绳索。我渐渐读懂了北方这片土地,我也渐渐明白:西部的高山大河与坦荡如砥的华北平原,其实一直在相互应答。在首都的校园里,我终于重拾激情。
是这样的!你怎么写,你就怎么活;你怎么活,你就会怎么写。写法和活法,天然相互沟通,互相成全。
这一个系列的写作,历经四年。这四年,一篇一篇写下来,就是一个日子一个日子地坚持下来,创造出来。在北方,我因此邂逅了一个一个更好的自己。而我的语文教学追求,班主任追求,也在这一次一次的审视中,一回一回地提炼中,逐渐明晰。我度过了怀特海所说的艰难的“浪漫期”——混沌期,进入了“青春语文”的“精切期”——理论建构期。
感谢彭主编的信任,我们都没有辜负这信任。我们共同把《创新作文》的这个“名师专栏”“自由”成了一个精品栏目。学生爱读,老师爱读,而对于我自己,写作这个栏目,也成了所有写作任务中最欢欣喜悦的一件事。
感谢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和清华附中创新班的孩子们。四年,五个年级,异彩纷呈的校园故事,不可复制的生命传奇。我们在写作中重建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写作这条船上的同舟共济,让我们更多地认识了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
一路修行教作文。写的是文,修的是心。这个过程,奇妙极了,美好极了!
彭主编说,只要王君老师愿意写,我们这个栏目,就永远办下去。
我说,只要成长的渴望还在继续,只要教育的使命还在继续,我就写下去!
一直写下去!
●学生优秀随笔展示
圆明书院十猫记
⊙ 诸晨岳
话说京城圆明园之北,有一小院,名曰:圆明书院,院内有一群怡然自得欢乐自由之物,何也?十猫也。
十猫生活于小院已数年有余,其种群有不断扩大之势。十猫颜色各异,有黑有白,有黄有花,有活泼好动,亦有恬静悠然。虽因长年游走野外,皮毛不似家猫般干净亮丽,但其猫味十足,常见其游走于屋顶墙头,如履平地,捕鼠捉虫,自得其乐,堪称圆明书院之守护神。
吾喜猫。一日课间,吾立于树下避暑,只见一黑猫、一花猫相对而卧,突然黑猫弓背伸腿,摆出进攻架势,白猫立起而坐,竖耳横须,黑猫前爪抱住花猫头,花猫倒地抱住黑猫颈,双猫你扑我抱,你追我跑,好不热闹。俄顷,黑猫势弱,落荒而逃,花猫追于后,见其走远,遂立于路中观望,不料,黑猫不甘失败,折返其后。花猫疾追,于是黑猫走而不返,花猫得胜而卧,真乃猫趣也。
圆明书院十猫有别于其他流浪猫之处,在于其不怕人,且对人有一种亲近感,何也?吾偶然明白其缘由。
一日课下,傍晚六时左右,吾与同学于操场处玩球,只见一骑车老者,身着朴素,车上带着几个蓝布袋,径直骑入十猫常居之垃圾间,十猫立刻围拢而上,喵喵声不绝于耳。吾好奇,遂尾随其后,只见老者从蓝布袋中取出三饭盒,将其依次倒入三个大碗中,置于地上,十猫立刻狼吞虎咽。吾上前一问才知,此老者乃清华大学教授,每日晚六时左右,均来此喂猫。他会根据猫之喜好准备猫食,有猫粮,有猪肝,有鱼肉拌饭……吾顿悟为何十猫对人如此亲近,原来皆因老者每日之善行。喂毕,老者收拾好饭盒,缓缓骑走。吾立于路旁,敬佩之情由然而生。
十猫之幸福,乃因老者数年之辛劳,十猫为圆明书院之守护神,而老者乃十猫之守护神,环环相依,实乃幸矣。
老师点评
吾之幸运在于,圆明书院初建,陋简。众猫更长居于各垃圾箱之间,野猫。不仅有人喂其食,更有人写入文。众猫若有知,定欣欣然也!
仔细算来,我为《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写专栏稿,已经四年了。
2012年,《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主编彭治旗老师邀请我为刊物写专栏稿。
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我说忙。但其实这不是主要原因。我不愿意写,有更隐秘的理由。
首先,我担心自己“写不出”。这是真的!北上以后,我经历了数不清的艰难挫折。工作调动问题一直熬到2016年年初才全部解决,由此带来的困扰如影随形,甚至让我艰于呼吸视听,有一段时间严重地影响了我的生活。我甚至觉得自己多少有些抑郁了。而因为地域的变化,巴渝文化和皇城文化也在我身上剧烈冲突。我踌躇满志地到了北方,渴望重新建功立业,但之后的很多年,我所做之事,都不外乎是在天安门城墙外不断碰壁。也许是过去在老家太顺利太成功的原因,环境的改变反而让我不能随物赋形。在教育教学上,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迷失了方向,精神上惶恐不安。走进教室都害怕,走上讲台都害怕,大脑常常不是一片混乱,就是一片空白。这种状态,如何能写专栏?
其次,对中小学的作文教学,从南方看到北方,我更加厌恶,甚至绝望。渝州也好,首都也罢,“天下乌鸦一般黑”,应试依旧肆虐,教育哪有桃源?大家无不是心照不宣,和分数排名赤膊相见,赤裸裸地为了“提分”而教写作。中小学哪里有什么“写”?只有“作”。学生的心甘情愿,家长的推波助澜,教师的急功近利,推动着应试的战车在南北校园里横冲直撞。青春少年写出来的文章,普遍充满了追逐龙虎榜的铜臭之气,不忍卒读。天下熙熙,若想螳臂当车,我担心自己自不量力自讨苦吃!
而且,对写“专栏稿”,我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我怕那个“专”字。《创新作文》是大刊物,应该是全国发行最广,影响力最深远的作文刊物。为这样的大刊物写稿,我琢磨着,应当有不少“专门要求”。构思,立意,选材,作文价值观,思想倾向性……是不是都需要专为刊物“量身订制”,都得“讲政治”“讲政策”,不得越雷池一步?而我这样的人,“生来爱自由”。不自由,毋宁死。不自由,不写作。
太多的顾虑,让我的回绝也很“绝”。
但彭主编一封邮件就又让我动了心。
这个兄弟说:昭君老师(大家对我的昵称),你可以自由写。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渴望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创新作文》没有任何要求。我们相信你!
我反反复复把这封邮件读了一遍又一遍,确定我的理解没有错,确定这字字句句都充满了真诚和信任之后,我决定——写!
自由和信任是巨大的诱惑。无须抵挡。于是,我踏上了一段独一无二的写作旅程,为全国的孩子们,为全国的语文老师们,写一些关于“作文教学”的文字。
此路艰难!出发前我就知道。
自由这个东西,看似明晃晃热烈烈的很好看很有温度,但自由是有代价的。当它成为福利之前,你必须能驾驭它。
一个在作文教学的“体制”内待了20多年的语文教师,哪怕她一直有“反骨”,甚至有过某些“义举”,但是,当她真正拿到了“自由”的通行证之后,她还是会悲哀地发觉,她在某种层面上也已经被“体制化”了——对这自由,她也未必适应。有形的镣铐解开了,无形的镣铐无所不在。她如一个人站在旷野里——以前的路不能走,也不愿意走,但新的路在哪里?要朝哪儿去?如何去?她的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茫茫然。她的那种状态很像她的学生,你一旦自由命题,希望他们随性记录点儿什么,总有一部分孩子,比“有命题有要求”更不知所措。他们总会急切地哀求你:老师,给个题目吧,给个要求吧。
是的,自由,从来都不是好对付的东西。逃避自由,或许也是我们的本能。
我用了不短的时间来凝神静思,从研究自己开始研究写作:我的写作起点在哪里?我将带领着孩子们走向哪里?
我挺庄严地重新把自己捋了一遍又一遍:我这个学生时代考个最次的大专也需要经历“高四”的学习弱者,在后来的岁月里,是怎么经由“写作”而成了一名获得业内较高认同度的所谓“名师”。在学生时代,我的写作“成绩”也绝算不上优秀,但是后来又是怎么样真正“爱上”写作的?我的写作动力来自哪里?我的写作情怀是怎么熏陶出来的?我的写作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对自己的叩问使许多问题渐渐明晰: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爱教语文,爱做班主任。校园啊,教室啊,是一个事故场,但更是一个故事场。我最初的写,是被这些故事吸引,然后情不自禁地记录。越记录越觉得有意思,越记录越沉醉不知归路。大学毕业后,大家都被社会驱赶,曾经很能写的许多同学被生活的浪潮冲打得东倒西歪,不再有时间写,不再有心情写。我呢,因为一份热爱的职业,因为一个沸腾的生活,反而越写越有劲,越写越会写。开头是“无用之写”;后来发表文章数量渐多,渐渐走向“有用之写”;再后来,不需要再发表文章了,重新回归“无用之写”。到现在,写作,已经成为了习惯,成了爱好,成了生活必需了。
因为爱生活爱孩子,开始写。
因为被肯定,受到激励,勤奋写。
因为内心的需要,心灵的呼唤,痴迷写。
写作动力,就是生活动力。
写作情怀,就是职业情怀。
写作人格,就是生命人格。
再自我剖析得深入一些,那就是:我写,是因为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坚持写了下来,是因为我通过写作,正在成为更好的自己。
于是,我的“写作思想”渐渐明晰:
不要去“教写作”,而要去唤醒写作的激情。你让孩子们发现了,觉悟了。天哪!生活好有趣儿,成长好有意思,一定要记下来,必须记录下来。那,写作,就成了! “写作能力”本质上是一种心灵的能力,是一种灵魂的状态,只有少部分可教,大部分,无法教。不教写作,但要“促进”写作。语文老师,不是写作训导师,而是活力激发师。你用什么样的手段,用什么样的技巧,用什么样的写作状态,让“写”成为魅惑,成为责任,成为习惯,让孩子们欲罢不能,这些,乃是“教”的更关键部分。
不要把写作变成劳役,而要把它变成“爱自己”的工程。通过写,让孩子们爱上他们自己。
哦,对,就是这句一经由写,让孩子爱上他自己!这应该就是我的作文教学价值观的核心之核心。
所以,你看到的这些专栏稿,其实是一位语文老师和一群又一群的孩子共同拥有的灵魂修炼之路。这些文字,不仅是写作的历练场,更是我们共同的生命道场。
经由写作,我们更加勇敢和坦诚:这本书里的写作故事,有豆蔻年华青春岁月的写作辉煌,也有迷茫时代年少无知的写作愚昧,有渐写渐艰渐行渐困的写作挣扎……大部分故事,非常温馨;但有些故事,称得上惨烈。我们的成长会经历什么,我们的写作就必经历些什么。写作的历练,本质上就是生命的历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追求真诚,而且,渐渐具备诊断“真诚”和培育“真诚”的能力。直面心灵墙壁上不那么容易被察觉的污点,自我否定,自我保洁,自我修复。
在这个道场中,我们的第一课,就是忠诚于生活,忠诚于自己。
经由写作,我们更加理性和智慧;在这些文字里,你会看到一些关于写作技巧的指导。但我的希望是,你能够更多地看到这些技巧背后的东西。我之所以把它们介绍给我的学生,不是因为它们有多重要多必需,而是因为,在写着写着的过程中,这些技巧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了,自然而然地被“需要”了。这是我的意念中的“写作知识”最好的生长方式。它们“长”在写作的土壤中,是孩子们写作生命的一部分,不是被蓄意嫁接的,也不是被粗暴赠予的。它们和孩子们的写作智慧、写作情怀,是相融的,相生的,相互应答的。
在这个道场中,我因为得到了自由,所以,也努力让这自由蓬蓬勃勃生长起来,开花,结果——让它成为孩子们写作的理由。学会享受自由,拥有不“逃避自由”的勇气和自信,是我们这个道场中的第二课。
经由写作,我们最终要走向的终点是自我接纳、自我欣赏、自我创造、自我成长。
我要让孩子们经由写作而爱上自己,于是我成了生活创意大师。我的头脑里有无数的奇思妙想,而且,我负责把这些奇思妙想变为孩子们当下的生活。我必得让他们时时刻刻活在惊喜中。“把365天活成365个样子”后,每一个人,都会在这365面镜子中照到一个更欢喜的自己。于是,他就成了写作的花,写作的树。反思成为本能,记录成为惯性。我写,是因为我有;我写,是因为我爱!
写这些文字的过程,成为了我自我疗救的过程。
为了孩子们的文字更具真诚的力量,我引导他们直面自己的内心。在鼓励他们敞开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渐渐敞开,从“我”的小世界逐渐走向“我们”的大世界。眼前因此而渐渐明亮,内心也因此而渐渐宽阔。
为了孩子的文字更丰富,更立体,我引导他们走进滚滚红尘,拥抱生活,拥抱所有的不确定性。我必须身先士卒做出示范啊!于是,我也从过去常常无法控制的自怨自艾中挣脱出来,拥有了反省的勇气和再创造的力量。过往的成功终于不再成为禁锢我思考束缚我创新的绳索。我渐渐读懂了北方这片土地,我也渐渐明白:西部的高山大河与坦荡如砥的华北平原,其实一直在相互应答。在首都的校园里,我终于重拾激情。
是这样的!你怎么写,你就怎么活;你怎么活,你就会怎么写。写法和活法,天然相互沟通,互相成全。
这一个系列的写作,历经四年。这四年,一篇一篇写下来,就是一个日子一个日子地坚持下来,创造出来。在北方,我因此邂逅了一个一个更好的自己。而我的语文教学追求,班主任追求,也在这一次一次的审视中,一回一回地提炼中,逐渐明晰。我度过了怀特海所说的艰难的“浪漫期”——混沌期,进入了“青春语文”的“精切期”——理论建构期。
感谢彭主编的信任,我们都没有辜负这信任。我们共同把《创新作文》的这个“名师专栏”“自由”成了一个精品栏目。学生爱读,老师爱读,而对于我自己,写作这个栏目,也成了所有写作任务中最欢欣喜悦的一件事。
感谢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和清华附中创新班的孩子们。四年,五个年级,异彩纷呈的校园故事,不可复制的生命传奇。我们在写作中重建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写作这条船上的同舟共济,让我们更多地认识了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
一路修行教作文。写的是文,修的是心。这个过程,奇妙极了,美好极了!
彭主编说,只要王君老师愿意写,我们这个栏目,就永远办下去。
我说,只要成长的渴望还在继续,只要教育的使命还在继续,我就写下去!
一直写下去!
●学生优秀随笔展示
圆明书院十猫记
⊙ 诸晨岳
话说京城圆明园之北,有一小院,名曰:圆明书院,院内有一群怡然自得欢乐自由之物,何也?十猫也。
十猫生活于小院已数年有余,其种群有不断扩大之势。十猫颜色各异,有黑有白,有黄有花,有活泼好动,亦有恬静悠然。虽因长年游走野外,皮毛不似家猫般干净亮丽,但其猫味十足,常见其游走于屋顶墙头,如履平地,捕鼠捉虫,自得其乐,堪称圆明书院之守护神。
吾喜猫。一日课间,吾立于树下避暑,只见一黑猫、一花猫相对而卧,突然黑猫弓背伸腿,摆出进攻架势,白猫立起而坐,竖耳横须,黑猫前爪抱住花猫头,花猫倒地抱住黑猫颈,双猫你扑我抱,你追我跑,好不热闹。俄顷,黑猫势弱,落荒而逃,花猫追于后,见其走远,遂立于路中观望,不料,黑猫不甘失败,折返其后。花猫疾追,于是黑猫走而不返,花猫得胜而卧,真乃猫趣也。
圆明书院十猫有别于其他流浪猫之处,在于其不怕人,且对人有一种亲近感,何也?吾偶然明白其缘由。
一日课下,傍晚六时左右,吾与同学于操场处玩球,只见一骑车老者,身着朴素,车上带着几个蓝布袋,径直骑入十猫常居之垃圾间,十猫立刻围拢而上,喵喵声不绝于耳。吾好奇,遂尾随其后,只见老者从蓝布袋中取出三饭盒,将其依次倒入三个大碗中,置于地上,十猫立刻狼吞虎咽。吾上前一问才知,此老者乃清华大学教授,每日晚六时左右,均来此喂猫。他会根据猫之喜好准备猫食,有猫粮,有猪肝,有鱼肉拌饭……吾顿悟为何十猫对人如此亲近,原来皆因老者每日之善行。喂毕,老者收拾好饭盒,缓缓骑走。吾立于路旁,敬佩之情由然而生。
十猫之幸福,乃因老者数年之辛劳,十猫为圆明书院之守护神,而老者乃十猫之守护神,环环相依,实乃幸矣。
老师点评
吾之幸运在于,圆明书院初建,陋简。众猫更长居于各垃圾箱之间,野猫。不仅有人喂其食,更有人写入文。众猫若有知,定欣欣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