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1.构建培养基础,树立创新意识;2.完善思维品质,激发创新思维;3.课堂内外延伸,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培养 意识 思维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
1.构建培养基础,树立创新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必须构建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1.1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促使人才的出现,不良的氛围,会影响甚至扼杀人的创新才能。只有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的潜能才能得以发展和发挥,学生才可能去探索、去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尊重学生自主学习与活动的需要,努力创建平等合作、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新发现,教师要给予表扬、鼓励,为学生营造敢想、敢问、敢说的教学氛围。
1.2引导学生积累知识
专家认为“创新的出现看似突兀,却不乏过去的基础。”这里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平时,可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句、好片段;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勤写日记,自觉养成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可鼓励学生坚持剪贴,把自己所写的作文装订成册,并设计漂亮的封面,拟定好听的名字。通过以上举措,可有效激发学生积累知识的兴趣。
2.完善思维品质,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研究面临的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地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因而,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1善于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朱熹说:“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质疑问难蕴含着思维的火花,是创新的起点。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例:在学习《半截蜡烛》一课中,有同学提出:这篇课文主要是表现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了祖国的独立而勇敢机智地与敌人作斗争的精神,但文中写小女孩娇声向德国人请求,而德国人同意了,这是不是有损于小女孩的形象,而又美化了德国鬼子的形象呢?笔者认为这个问题问得有价值,可让大家展开讨论。有的同学与刚才问的同学有同感;有的则认为小女孩娇声地说正符合她的年龄特点,她希望以此能得到德国人同意,这说明她很灵活;有的补充说,秘密马上就要暴露了,小女孩急中生智而又镇定自若地向敌人提出请求,这不但不影响她的形象,反而更使我们敬佩她,而且小女孩提的要求合情合理。上校不知其中秘密就答应了,也合情合理。通过讨论,大家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了,小女孩在大家心中的形象更高大了。
2.2培养求异思维
人的创造能力主要是依靠求异思维,它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教学《踏春寻梅》一课时,可引导大家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到春天来了?有的想了想说:“小草,不是有句古诗叫‘草色遥看近却无’吗?”还有的说:“快谢的梅花。”而且还说出了理由:“隆冬时,梅花盛开,现在梅花谢了,春天不就来了吗?”还有的说:“春风,春风把春姑娘吹来了。”像这样,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发展求异思维,大脑会越用越灵活。
2.3发展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创造性的想象对培养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很重要。例:教学《夜晚的实验》一课时,启发大家进行合理想象,你将来做一个科学家,你会利用超声波为人类作出什么贡献呢?大家兴致勃勃,有的说利用超声波制造出地震探测仪,准确探测出地震的时间、级别,使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有的说要利用超声波研制出一种仪器,在癌症还未形成时就能查出来,对症下药;还有的说要利用超声波消灭害虫。实践证明,在丰富的想象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3.课堂内外延伸,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创造理想,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3.1课内活动,积极尝试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语文学科活动课,使创新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之中,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别为学生设置“欣赏课”、“说说做做课”、“畅想课”、“演讲课”、“做做写写课”、“童话课”等课型,让学生亲身实践。如在“童话课”上,可让学生根据儿童歌曲《蜗牛与黄鹂鸟》来编一个童话故事,从几句简短的歌词想象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故事发展的过程,从音乐旋律的快慢,音调的高低变化体会故事中情节的变化与各种角色的情感变化。
3.2课外活动,大胆创新
如果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只限于课堂,就会显得太过狭窄。教师要带领大家接触外面的世界,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大胆创新能力。如组织大家参观工厂,组织野炊、远足等活动;组织演讲、辩论、知识问答等比赛;成立班级文学社,编排班报等。在每年一次的“踏青”活动中,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山坡、田野上去寻找春天的气息,从中体味到大自然的美丽。通过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让学生自己寻找到所需要的东西、素材,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性地挖掘、使用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用适当的创新性教学形式、方法与语言来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一块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天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培养 意识 思维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
1.构建培养基础,树立创新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必须构建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1.1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促使人才的出现,不良的氛围,会影响甚至扼杀人的创新才能。只有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的潜能才能得以发展和发挥,学生才可能去探索、去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尊重学生自主学习与活动的需要,努力创建平等合作、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新发现,教师要给予表扬、鼓励,为学生营造敢想、敢问、敢说的教学氛围。
1.2引导学生积累知识
专家认为“创新的出现看似突兀,却不乏过去的基础。”这里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平时,可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句、好片段;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勤写日记,自觉养成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可鼓励学生坚持剪贴,把自己所写的作文装订成册,并设计漂亮的封面,拟定好听的名字。通过以上举措,可有效激发学生积累知识的兴趣。
2.完善思维品质,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研究面临的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地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因而,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1善于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朱熹说:“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质疑问难蕴含着思维的火花,是创新的起点。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例:在学习《半截蜡烛》一课中,有同学提出:这篇课文主要是表现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了祖国的独立而勇敢机智地与敌人作斗争的精神,但文中写小女孩娇声向德国人请求,而德国人同意了,这是不是有损于小女孩的形象,而又美化了德国鬼子的形象呢?笔者认为这个问题问得有价值,可让大家展开讨论。有的同学与刚才问的同学有同感;有的则认为小女孩娇声地说正符合她的年龄特点,她希望以此能得到德国人同意,这说明她很灵活;有的补充说,秘密马上就要暴露了,小女孩急中生智而又镇定自若地向敌人提出请求,这不但不影响她的形象,反而更使我们敬佩她,而且小女孩提的要求合情合理。上校不知其中秘密就答应了,也合情合理。通过讨论,大家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了,小女孩在大家心中的形象更高大了。
2.2培养求异思维
人的创造能力主要是依靠求异思维,它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教学《踏春寻梅》一课时,可引导大家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到春天来了?有的想了想说:“小草,不是有句古诗叫‘草色遥看近却无’吗?”还有的说:“快谢的梅花。”而且还说出了理由:“隆冬时,梅花盛开,现在梅花谢了,春天不就来了吗?”还有的说:“春风,春风把春姑娘吹来了。”像这样,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发展求异思维,大脑会越用越灵活。
2.3发展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创造性的想象对培养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很重要。例:教学《夜晚的实验》一课时,启发大家进行合理想象,你将来做一个科学家,你会利用超声波为人类作出什么贡献呢?大家兴致勃勃,有的说利用超声波制造出地震探测仪,准确探测出地震的时间、级别,使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有的说要利用超声波研制出一种仪器,在癌症还未形成时就能查出来,对症下药;还有的说要利用超声波消灭害虫。实践证明,在丰富的想象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3.课堂内外延伸,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创造理想,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3.1课内活动,积极尝试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语文学科活动课,使创新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之中,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别为学生设置“欣赏课”、“说说做做课”、“畅想课”、“演讲课”、“做做写写课”、“童话课”等课型,让学生亲身实践。如在“童话课”上,可让学生根据儿童歌曲《蜗牛与黄鹂鸟》来编一个童话故事,从几句简短的歌词想象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故事发展的过程,从音乐旋律的快慢,音调的高低变化体会故事中情节的变化与各种角色的情感变化。
3.2课外活动,大胆创新
如果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只限于课堂,就会显得太过狭窄。教师要带领大家接触外面的世界,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大胆创新能力。如组织大家参观工厂,组织野炊、远足等活动;组织演讲、辩论、知识问答等比赛;成立班级文学社,编排班报等。在每年一次的“踏青”活动中,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山坡、田野上去寻找春天的气息,从中体味到大自然的美丽。通过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让学生自己寻找到所需要的东西、素材,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性地挖掘、使用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用适当的创新性教学形式、方法与语言来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一块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