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二甲进士
熊希龄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职业军官。他们对熊希龄的期望和《红楼梦》中贾政对宝玉的心思是完全一样的。因此,熊希龄7岁就离开家乡凤凰,来到其父任职的沅州府所在的芷江县城读书。
1884年,年仅14岁的熊希龄中了秀才,这是件轰动凤凰山城的大事。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他的第一个贵人出现了。1888年,江苏宝山人朱其懿出任沅州知府,决意从振兴本地教育着手。朱府台对熊希龄之才大为赞赏,常亲自指点其功课。1890年,湖南学政巡试沅州,熊希龄名列第一,被选调到长沙的湘水校经书院继续深造。
1891年,熊参加本省乡试,以第19名高中,阅卷官对他的评语为“边楚蛮荒,前无古人,才华之高,乃三湘有为之士”。1894年,他参加恩科殿试,高中二甲进士,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这对湘西来说,几乎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1895年,25岁的熊希龄和朱其懿同父异母的妹妹成婚。
成为维新派的骨干
熊希龄比一般科举幸运儿高明之处在于,身处清季末世的他已经看到了旧体制的千疮百孔,非改革不可。深受甲午战败刺激的熊希龄成了维新派的骨干,1897年,他与谭嗣同等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任总理;又参与创设南学会,创办《湘报》,推动变法维新。熊希龄在家乡湖南积极推进变法的作为,被光绪帝闻知。
1898年8月19日,朝廷致电湖南巡抚陈宝箴,要求他通知熊希龄“迅速来京,预备召见”,显然光绪帝要重用他。他先将妻子护送到衡阳,再准备进京。
等他到衡阳后,突然患病,上吐下泻。病愈后,已是9月下旬,北京发生政变,慈禧太后下诏搜捕维新党。从朋友那儿得到消息的熊希龄中止进京,逃过一劫,但遭到了“革职、永不叙用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的处分。
但是清末朝廷权威衰减,地方督抚自主权增大。加上庚子事变后,变法之呼声又起,赵尔巽任湖南巡抚后,继续重用熊希龄。熊希龄后来任东三省农工商局总办、奉天盐法道、东三省财政监理官等职,掌控整个东三省的财政大权。
国务总理当得很憋屈
熊希龄的仕途顶峰,应该是1913年7月,应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之邀,担任国务总理兼财政部长。他曾雄心勃勃,要组建“第一流人才内阁”,请张謇、梁启超、汪大燮同时入阁,担任重要部门的总长。但坚持大权独断的袁世凯显然不会放手让熊希龄去做。
在政治强人袁世凯手下,他这个总理当得很憋屈。熊希龄当然不愿意做伴食宰相,袁世凯用“热河行宫盗宝案”,逼迫熊希龄辞职。熊希龄担任总理这半年,最大的教训是被袁世凯哄骗,副署了解散国民党和国会的命令,也绝了国民党北伐成功他重返政坛的可能性。从此熊希龄告别官场,毕后半生之力从事慈善教育事业。
仕途上是个失败者
考诸熊希龄一生的经历,可看到他其实在仕途上是个失败者。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他看得准,而且有抱负、也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在百弊丛生、政府财政异常困难的民国初年,他享有“财神”之名。可是他在每个重要岗位上总是坐不安稳,办时务学堂时被守旧派攻讦排挤;参与维新变法几乎和谭嗣同一起喋血菜市口;做了民国总理却被袁世凯利用了一把。真可谓“空负凌云万丈才”。
如果从履历上看,熊希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成功人士。可是,他人生俗世层面的“成功”(考试高中、当大官、娶娇妻)掩不住壮志未酬的悲凉。具有文学、政治、财经之大才的熊希龄,虽然身处高位,却仍然摆脱不了生不逢时的命运。
在不合时宜的情况下,再有抱负和才能的人,也总是无能为力。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熊希龄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职业军官。他们对熊希龄的期望和《红楼梦》中贾政对宝玉的心思是完全一样的。因此,熊希龄7岁就离开家乡凤凰,来到其父任职的沅州府所在的芷江县城读书。
1884年,年仅14岁的熊希龄中了秀才,这是件轰动凤凰山城的大事。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他的第一个贵人出现了。1888年,江苏宝山人朱其懿出任沅州知府,决意从振兴本地教育着手。朱府台对熊希龄之才大为赞赏,常亲自指点其功课。1890年,湖南学政巡试沅州,熊希龄名列第一,被选调到长沙的湘水校经书院继续深造。
1891年,熊参加本省乡试,以第19名高中,阅卷官对他的评语为“边楚蛮荒,前无古人,才华之高,乃三湘有为之士”。1894年,他参加恩科殿试,高中二甲进士,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这对湘西来说,几乎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1895年,25岁的熊希龄和朱其懿同父异母的妹妹成婚。
成为维新派的骨干
熊希龄比一般科举幸运儿高明之处在于,身处清季末世的他已经看到了旧体制的千疮百孔,非改革不可。深受甲午战败刺激的熊希龄成了维新派的骨干,1897年,他与谭嗣同等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任总理;又参与创设南学会,创办《湘报》,推动变法维新。熊希龄在家乡湖南积极推进变法的作为,被光绪帝闻知。
1898年8月19日,朝廷致电湖南巡抚陈宝箴,要求他通知熊希龄“迅速来京,预备召见”,显然光绪帝要重用他。他先将妻子护送到衡阳,再准备进京。
等他到衡阳后,突然患病,上吐下泻。病愈后,已是9月下旬,北京发生政变,慈禧太后下诏搜捕维新党。从朋友那儿得到消息的熊希龄中止进京,逃过一劫,但遭到了“革职、永不叙用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的处分。
但是清末朝廷权威衰减,地方督抚自主权增大。加上庚子事变后,变法之呼声又起,赵尔巽任湖南巡抚后,继续重用熊希龄。熊希龄后来任东三省农工商局总办、奉天盐法道、东三省财政监理官等职,掌控整个东三省的财政大权。
国务总理当得很憋屈
熊希龄的仕途顶峰,应该是1913年7月,应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之邀,担任国务总理兼财政部长。他曾雄心勃勃,要组建“第一流人才内阁”,请张謇、梁启超、汪大燮同时入阁,担任重要部门的总长。但坚持大权独断的袁世凯显然不会放手让熊希龄去做。
在政治强人袁世凯手下,他这个总理当得很憋屈。熊希龄当然不愿意做伴食宰相,袁世凯用“热河行宫盗宝案”,逼迫熊希龄辞职。熊希龄担任总理这半年,最大的教训是被袁世凯哄骗,副署了解散国民党和国会的命令,也绝了国民党北伐成功他重返政坛的可能性。从此熊希龄告别官场,毕后半生之力从事慈善教育事业。
仕途上是个失败者
考诸熊希龄一生的经历,可看到他其实在仕途上是个失败者。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他看得准,而且有抱负、也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在百弊丛生、政府财政异常困难的民国初年,他享有“财神”之名。可是他在每个重要岗位上总是坐不安稳,办时务学堂时被守旧派攻讦排挤;参与维新变法几乎和谭嗣同一起喋血菜市口;做了民国总理却被袁世凯利用了一把。真可谓“空负凌云万丈才”。
如果从履历上看,熊希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成功人士。可是,他人生俗世层面的“成功”(考试高中、当大官、娶娇妻)掩不住壮志未酬的悲凉。具有文学、政治、财经之大才的熊希龄,虽然身处高位,却仍然摆脱不了生不逢时的命运。
在不合时宜的情况下,再有抱负和才能的人,也总是无能为力。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