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现状郑智明
早期结直肠癌是指病灶局限于结直肠粘膜及粘膜下层者。由于病变处于早期阶段,易被病人和医师忽视,病人不会主动就诊,目前筛选方法缺乏灵敏度和特异性,致使难于做出早期诊断。随着当代科技的进展,有可能使更多的肿瘤在发生浸润前(原位癌)被检出,近年来,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在早期结肠癌的诊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逐年增多,五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病人的预后影响重大。
1、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
1.1 对高危因素及副癌综合症(paracarcinoma syndrome PCS)的认识 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包括遗传、饮食习惯、血微量元素硒降低、Crohn病、饮酒与吸烟、慢性或出血性溃疡性结肠炎、日本血吸虫(肠粘膜虫卵沉积)。副癌综合症是指肿瘤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改变病人的生理状况,这种恶性肿瘤的远处作用,统称为PCS。
1.2 相关的临床检查 如大便潜血试验、脱落细胞学检查、基因诊断(如ras基因、p53基因)、癌胚基因产物(ECA)、放射免疫扫描(RII)、细胞刺激因子(如血管内皮因子VEGF)、组织代谢物的测定(如尿中羟胺)。其中大便潜血试验、脱落细胞学检查临床应用最广,其余检查有待广泛地推广应用于临床。
1.3 内镜检查 内镜在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极高、优势大,既可以直视下观察并可活检。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纤维结肠镜及电子结肠镜。近来更有配置超声探头的纤维内镜、胶囊弹道镜应用于临床,这极大地提高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为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1.3.1 早期结直肠癌的普通内镜特点 Ⅰ型隆起型多见于乙状结肠,内镜下可见表面发红,大多伴有出血,有时表面附有白苔,体积大的肿瘤表面不整。糜烂或呈分叶状。此型肿瘤多为局灶型癌,很少侵犯粘膜下,Ⅰs型较Ⅰp型粘膜下浸润机会高(1-2)。
1.3.2 应用扩大电子结肠镜诊断早期结直肠癌 扩大电子结肠镜除具有普通结肠镜的功能外,还可清楚地观察腺管开口的形态。Kudo等根据大量的实际观察将形态分为5型,Ⅰ型为正常腺管开口;Ⅱ型为增生性病变;Ⅲ型分Ⅲs型及Ⅲl型,Ⅲs型及Ⅴ型多为恶性病变,Ⅲs型小型腺管开口。Ⅲl型多为腺瘤;Ⅳ多为腺瘤或绒毛状腺瘤;Ⅴ型多为恶性肿瘤(3-4)。
1.3.3 超声大肠镜的应用 在大肠镜的前端配有超声探头的纤维内镜为超声大肠镜。应用超声大肠镜可以观察结直肠及其周围组织的横断面,能清晰地显示肿瘤侵犯的层次,同时还可以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进行TNM分期。
1.4 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诊断为肿瘤的最终诊断,但一般都是根据临床表现、手术所见、肉眼观察和光镜下特征综合作出。现时病理检查方法的进展,如免疫组化法、流式细胞分析(FCM)、自动图像分析、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测定、体外基因扩增(PCR)技术的应用,对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更高更准确。
2、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
2.1 内镜治疗 内镜治疗适用于粘膜及粘膜下浅层的癌。内镜下早期癌切除方法包括息肉切除术、热活检术粘膜切除(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及分块粘膜切除术(piece meal polypectomy,PEMR)。对Ⅰp、Ⅰsp型首选息肉切除术,Ⅰs型先行息肉切除或EMR,大的Ⅰs型肿瘤行PEMR或肠切除术。Ⅱ型肿瘤首先行EMR,如病理报告病变粘膜及粘膜下浅层,则结束治疗,内镜随诊。LST型肿瘤主要在粘膜层,适宜行EMR(14)。
2.2 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 这是应用于那些不宜内镜下的切除的早期结肠癌患者。如有适应症,在掌握好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技巧时,提倡采用。 而对于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则主张常规开腹手术。
2.3 开腹结直肠切除术 主要是用于大的内镜切除有困难的Ⅰs型肿瘤,Ⅱ型肿瘤EMR后病理报告达粘膜下深层,LST表面构造消失,结节肥大、溃疡提示粘膜下浸润可能性大者及家族性遗传性息肉(FAP),一旦诊断应立即考虑应用开腹手术切除病变。
开腹结直肠切除手术方式大致归纳以下三类。
2.3.1 结直肠癌全切除、永久性回肠造口术 其优点是根除了全部有危险的粘膜。但其缺点是需行盆腔解剖和会阴部解剖,手术创伤大,有盆腔感染,神经损伤和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故目前仅限用于直肠下端发生癌变的病例。
2.3.2 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或结直肠全切除术、盲升结肠直肠吻合术这二个手术可归为一类,主要适用于:(1)直肠内无肿瘤者,可选作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为防止癌肿的发生和便于术后复查、随访、直肠保留段在8-10cm为宜。(2)结直肠次全切除、盲升结肠直肠吻合术正是弥补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的这一困惑,保留回盲瓣,从而显著改善肠道功能,而直肠保留段可缩短至7-8cm,同时盲升结肠段长亦有6-7cm,这样术后以乙状结构镜检即能达到复查的要求。
2.3.3 结肠全切除、直肠次全切除、直肠粘膜剥除、回肠袋肛管吻合术(IPAA)此术后功能尚佳,缺点是手术创伤大和难度大,需解剖盆腔,神经损伤,有发生吻合口漏、盆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危险。近期需作辅助性回肠造口,二期关闭造口,故需经历二次手术。因此,这一术式应主要应用于直肠内肿瘤密集者,结肠癌变者,以及作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或结直肠次全切除、盲升结肠直肠吻合术后,保留段直肠内肿瘤再发频繁,无法经内镜予以彻底清除者。此外,对不能或不原终生定期复查、随访监测者亦可首选这一术式。
参考文献
1 Kudo S, Kashida H,Tamura S, et al. The problem of "flat" colonic adenoma. Gastrointestinal Endo Clin Nor Amer, 1997; 7(1):87
2 Teari T Miwa H, lmai Y,et al. Analysis of the depressed area of Small flat and depresstd-type colorectal tumors as a mar of malignant protential . Gastrointestinal Endo,1997;45(5):412
3 Kudo S,Tamura S,Nakajima T,et al.Diagnosis of colorectal tumorous lesion by magnifying endoscopy. Gastrointestinal Endo,1996;44(1):8
二○一三年一月五日
早期结直肠癌是指病灶局限于结直肠粘膜及粘膜下层者。由于病变处于早期阶段,易被病人和医师忽视,病人不会主动就诊,目前筛选方法缺乏灵敏度和特异性,致使难于做出早期诊断。随着当代科技的进展,有可能使更多的肿瘤在发生浸润前(原位癌)被检出,近年来,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在早期结肠癌的诊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逐年增多,五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病人的预后影响重大。
1、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
1.1 对高危因素及副癌综合症(paracarcinoma syndrome PCS)的认识 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包括遗传、饮食习惯、血微量元素硒降低、Crohn病、饮酒与吸烟、慢性或出血性溃疡性结肠炎、日本血吸虫(肠粘膜虫卵沉积)。副癌综合症是指肿瘤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改变病人的生理状况,这种恶性肿瘤的远处作用,统称为PCS。
1.2 相关的临床检查 如大便潜血试验、脱落细胞学检查、基因诊断(如ras基因、p53基因)、癌胚基因产物(ECA)、放射免疫扫描(RII)、细胞刺激因子(如血管内皮因子VEGF)、组织代谢物的测定(如尿中羟胺)。其中大便潜血试验、脱落细胞学检查临床应用最广,其余检查有待广泛地推广应用于临床。
1.3 内镜检查 内镜在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极高、优势大,既可以直视下观察并可活检。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纤维结肠镜及电子结肠镜。近来更有配置超声探头的纤维内镜、胶囊弹道镜应用于临床,这极大地提高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为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1.3.1 早期结直肠癌的普通内镜特点 Ⅰ型隆起型多见于乙状结肠,内镜下可见表面发红,大多伴有出血,有时表面附有白苔,体积大的肿瘤表面不整。糜烂或呈分叶状。此型肿瘤多为局灶型癌,很少侵犯粘膜下,Ⅰs型较Ⅰp型粘膜下浸润机会高(1-2)。
1.3.2 应用扩大电子结肠镜诊断早期结直肠癌 扩大电子结肠镜除具有普通结肠镜的功能外,还可清楚地观察腺管开口的形态。Kudo等根据大量的实际观察将形态分为5型,Ⅰ型为正常腺管开口;Ⅱ型为增生性病变;Ⅲ型分Ⅲs型及Ⅲl型,Ⅲs型及Ⅴ型多为恶性病变,Ⅲs型小型腺管开口。Ⅲl型多为腺瘤;Ⅳ多为腺瘤或绒毛状腺瘤;Ⅴ型多为恶性肿瘤(3-4)。
1.3.3 超声大肠镜的应用 在大肠镜的前端配有超声探头的纤维内镜为超声大肠镜。应用超声大肠镜可以观察结直肠及其周围组织的横断面,能清晰地显示肿瘤侵犯的层次,同时还可以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进行TNM分期。
1.4 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诊断为肿瘤的最终诊断,但一般都是根据临床表现、手术所见、肉眼观察和光镜下特征综合作出。现时病理检查方法的进展,如免疫组化法、流式细胞分析(FCM)、自动图像分析、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测定、体外基因扩增(PCR)技术的应用,对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更高更准确。
2、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
2.1 内镜治疗 内镜治疗适用于粘膜及粘膜下浅层的癌。内镜下早期癌切除方法包括息肉切除术、热活检术粘膜切除(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及分块粘膜切除术(piece meal polypectomy,PEMR)。对Ⅰp、Ⅰsp型首选息肉切除术,Ⅰs型先行息肉切除或EMR,大的Ⅰs型肿瘤行PEMR或肠切除术。Ⅱ型肿瘤首先行EMR,如病理报告病变粘膜及粘膜下浅层,则结束治疗,内镜随诊。LST型肿瘤主要在粘膜层,适宜行EMR(14)。
2.2 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 这是应用于那些不宜内镜下的切除的早期结肠癌患者。如有适应症,在掌握好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技巧时,提倡采用。 而对于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则主张常规开腹手术。
2.3 开腹结直肠切除术 主要是用于大的内镜切除有困难的Ⅰs型肿瘤,Ⅱ型肿瘤EMR后病理报告达粘膜下深层,LST表面构造消失,结节肥大、溃疡提示粘膜下浸润可能性大者及家族性遗传性息肉(FAP),一旦诊断应立即考虑应用开腹手术切除病变。
开腹结直肠切除手术方式大致归纳以下三类。
2.3.1 结直肠癌全切除、永久性回肠造口术 其优点是根除了全部有危险的粘膜。但其缺点是需行盆腔解剖和会阴部解剖,手术创伤大,有盆腔感染,神经损伤和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故目前仅限用于直肠下端发生癌变的病例。
2.3.2 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或结直肠全切除术、盲升结肠直肠吻合术这二个手术可归为一类,主要适用于:(1)直肠内无肿瘤者,可选作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为防止癌肿的发生和便于术后复查、随访、直肠保留段在8-10cm为宜。(2)结直肠次全切除、盲升结肠直肠吻合术正是弥补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的这一困惑,保留回盲瓣,从而显著改善肠道功能,而直肠保留段可缩短至7-8cm,同时盲升结肠段长亦有6-7cm,这样术后以乙状结构镜检即能达到复查的要求。
2.3.3 结肠全切除、直肠次全切除、直肠粘膜剥除、回肠袋肛管吻合术(IPAA)此术后功能尚佳,缺点是手术创伤大和难度大,需解剖盆腔,神经损伤,有发生吻合口漏、盆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危险。近期需作辅助性回肠造口,二期关闭造口,故需经历二次手术。因此,这一术式应主要应用于直肠内肿瘤密集者,结肠癌变者,以及作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或结直肠次全切除、盲升结肠直肠吻合术后,保留段直肠内肿瘤再发频繁,无法经内镜予以彻底清除者。此外,对不能或不原终生定期复查、随访监测者亦可首选这一术式。
参考文献
1 Kudo S, Kashida H,Tamura S, et al. The problem of "flat" colonic adenoma. Gastrointestinal Endo Clin Nor Amer, 1997; 7(1):87
2 Teari T Miwa H, lmai Y,et al. Analysis of the depressed area of Small flat and depresstd-type colorectal tumors as a mar of malignant protential . Gastrointestinal Endo,1997;45(5):412
3 Kudo S,Tamura S,Nakajima T,et al.Diagnosis of colorectal tumorous lesion by magnifying endoscopy. Gastrointestinal Endo,1996;44(1):8
二○一三年一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