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一直是困扰高校资助工作的一大难题。本文具体分析了困扰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认定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94-0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作为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关键,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效果。但在实际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过程中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贫困证明的可信度日趋下降,个别学生诚信意识缺乏
贫困证明本是高校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重要材料之一,也是辅导员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重要途径。现实中贫困证明泛滥,可信度日趋下降。主要原因如下:一是部分地方政府缺乏监督与约束,轻率出具贫困证明,导致假证明层出不穷。二是高校对贫困证明真实程度的核查存在着时间紧,人数多,取证难等困难。三是部分学生和家长产生了投机的不良心态,错误地认为国家的钱不要白不要,甚至出现了“竞贫”现象。
(二)缺乏合理统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
很多时候高校在进行认定时只凭某一单方面的标准或办法,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或学生生源地贫困证明,综合考虑学生在校情况的认定模式,这使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缺乏科学性、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的建立或及时更新很难落实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的建立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有效资助的前提,其真实性、时效性直接决定了贫困认定的准确性。很多高校至今并未建立涵盖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据库,还停留在学生填写,人工录入的时代,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对于已建立数据库的高校,也存在着很难落实及时更新的问题。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规范地方政府认定程序,把好高校认定入口
地方政府要深入实际详细了解其家庭收入、财产、人口、日常开支等详细数据,将工作落到实处,再开具贫困证明,从而能真实、有效地体现出学生的家庭情况,为学校评定工作的公正性奠定良好基础。高校针对时间紧,甄别难度大等问题,可在10月国家奖助学金的评选期间设置观察期和调整期,对9月份认定的进行再次观察、评议和考核,可取消也可增加以便做到公平公正。再者,需建立大学生诚信监督机制,制订学生诚信记录和信用评级制度,将学生与信用有关的日常行为、个人品德、学习考试情况、还贷情况、奖惩情况等真实信息输入数据库,并做出相应的信用评估,以此作为学校资助工作和各种优秀评定、学费减免、就业推荐等的重要依据。
(二)构建量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使认定过程规范化、客观化
构建量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是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标准”实现可操作性、客观性、规范化,以确保资助的公平公正。具体指标可从学生拥有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和特殊性指标等方面着手设计。如经济资源指标主要包括家庭人均月收入、人均月支出、家庭年收入与支出之比、家庭资产、家庭负债等等;人力资源指标要包括家庭人员职业、劳动力情况、健康情况与教育支出情况;特殊性指标主要包括有无特殊性重大事件,如事故、灾害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从而科学、合理地量化贫困生线,以准确地认定贫困生。
(三)建立家庭困难学生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
其一,为使整个资助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学校要建立涵盖所有经济困难学生的数据库,加快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做到既不遗漏,又不会把多种资助过多地集中在某些学生身上。其二,学校要建立年度考核评价体制,每学年定期对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次资格复查,并不定期地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座谈、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对于家庭经济情况得到改善的学生,引导其主动退出数据库,防止出现“一定终身”的情况。对于提供虚假信息或有铺张浪费现象者,立即从数据库中删除,取消资格并收回资助资金。对于情节严重者,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以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严肃性。对于家庭突遭变故,不幸陷入贫困的学生,及时将其认定纳入数据库。
总而言之,高校要按照国家要求,切实解决贫困认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大程度地保证认定过程的公平公正,让更多的需要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应有的资助。
参考文献:
[1]黄跃舟等.关于创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几点思考[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
[2]李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9,10.
作者简介:
邢燕妮(1987.12-),女,汉族,海南文昌人,本科,教师,研究方向:高校研究。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认定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94-0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作为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关键,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效果。但在实际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过程中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贫困证明的可信度日趋下降,个别学生诚信意识缺乏
贫困证明本是高校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重要材料之一,也是辅导员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重要途径。现实中贫困证明泛滥,可信度日趋下降。主要原因如下:一是部分地方政府缺乏监督与约束,轻率出具贫困证明,导致假证明层出不穷。二是高校对贫困证明真实程度的核查存在着时间紧,人数多,取证难等困难。三是部分学生和家长产生了投机的不良心态,错误地认为国家的钱不要白不要,甚至出现了“竞贫”现象。
(二)缺乏合理统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
很多时候高校在进行认定时只凭某一单方面的标准或办法,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或学生生源地贫困证明,综合考虑学生在校情况的认定模式,这使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缺乏科学性、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的建立或及时更新很难落实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的建立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有效资助的前提,其真实性、时效性直接决定了贫困认定的准确性。很多高校至今并未建立涵盖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据库,还停留在学生填写,人工录入的时代,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对于已建立数据库的高校,也存在着很难落实及时更新的问题。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规范地方政府认定程序,把好高校认定入口
地方政府要深入实际详细了解其家庭收入、财产、人口、日常开支等详细数据,将工作落到实处,再开具贫困证明,从而能真实、有效地体现出学生的家庭情况,为学校评定工作的公正性奠定良好基础。高校针对时间紧,甄别难度大等问题,可在10月国家奖助学金的评选期间设置观察期和调整期,对9月份认定的进行再次观察、评议和考核,可取消也可增加以便做到公平公正。再者,需建立大学生诚信监督机制,制订学生诚信记录和信用评级制度,将学生与信用有关的日常行为、个人品德、学习考试情况、还贷情况、奖惩情况等真实信息输入数据库,并做出相应的信用评估,以此作为学校资助工作和各种优秀评定、学费减免、就业推荐等的重要依据。
(二)构建量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使认定过程规范化、客观化
构建量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是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标准”实现可操作性、客观性、规范化,以确保资助的公平公正。具体指标可从学生拥有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和特殊性指标等方面着手设计。如经济资源指标主要包括家庭人均月收入、人均月支出、家庭年收入与支出之比、家庭资产、家庭负债等等;人力资源指标要包括家庭人员职业、劳动力情况、健康情况与教育支出情况;特殊性指标主要包括有无特殊性重大事件,如事故、灾害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从而科学、合理地量化贫困生线,以准确地认定贫困生。
(三)建立家庭困难学生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
其一,为使整个资助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学校要建立涵盖所有经济困难学生的数据库,加快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做到既不遗漏,又不会把多种资助过多地集中在某些学生身上。其二,学校要建立年度考核评价体制,每学年定期对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次资格复查,并不定期地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座谈、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对于家庭经济情况得到改善的学生,引导其主动退出数据库,防止出现“一定终身”的情况。对于提供虚假信息或有铺张浪费现象者,立即从数据库中删除,取消资格并收回资助资金。对于情节严重者,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以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严肃性。对于家庭突遭变故,不幸陷入贫困的学生,及时将其认定纳入数据库。
总而言之,高校要按照国家要求,切实解决贫困认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大程度地保证认定过程的公平公正,让更多的需要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应有的资助。
参考文献:
[1]黄跃舟等.关于创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几点思考[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
[2]李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9,10.
作者简介:
邢燕妮(1987.12-),女,汉族,海南文昌人,本科,教师,研究方向:高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