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缺乏直接兴趣,会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刺激大脑活动的兴奋性,保证对学习内容有效感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语)成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书本的基础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教给学习方法,给学生以“如何学”的启示,这比知识更宝贵,因为学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独立地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形成学习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呢?
一、精心设计导语
每一节若有好的开头吸引住学生,则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黄金分割线段”时,我首先提出下列问题:(1)你知道女人选择什么样的高跟鞋才最美吗?(2)你知道五角星为什么那样美观吗?对于这一连串的问题,同学们无不瞪大双眼,想知分晓,这时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黄金分割线段”这一内容。又如在讲“经过三点的圆”时,我以“菜盘风波”拉开序幕。今天早上开饭时,甲、乙、丙三人共吃一盘菜,正在吃时,三人发生了口角,因为菜盘没有放在三人中间,有同学给他们三人评理说:把菜盘放在三人中间不就算了吗?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就复杂了,究竟三个人(不在一条直线上)中间在哪个位置呢?同学们众说纷纭,这时,我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问题。”随即把“经过三点的圆”这个课题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定要听出分晓来。
当然,课堂开头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无论如何设计,要以拨动学生兴趣之弦为目的,既要服从于课堂的整体计划,又要从实际出发。
二、注重方法指导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许多新的栏目。其宗旨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从兴趣教学入手,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的前出示阅读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评估的形式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观察,可采用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比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的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书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的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显著,认识结构清楚,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来源于有两点:一是数学自身的魅力;一是来自于数学外部。一个好的数学老师,在授课时,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广泛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应当适时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恰当地穿插有关生动的数学趣题、典故,以及数学谜语,巧设悬念等。在教学过程中只要老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能使學生明确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激发学生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优点,当学生出现计算、数学语言运用、合情推理、书写等错误,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不要嫌他们“不聪明”、“耽误时间”,不要怪他们不能如教师所愿。适当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体验成功的兴奋,增强自信心,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初中学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他们的竞争意识更强烈。但这个竞争不只是个体的行为,而往往是团队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将竞争机制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们可以将一些稍有难度的数学问题,让小组合作讨论,小团体分析得出答案,然后让小组派代表进行交流,看哪个小组的正确或优秀,这样可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荣誉感。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积分法,给予鼓励,体验成功,效果更佳。课堂上开展多种、适当的活动,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开辟第二课堂
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继续追求成功。
总之,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都应以数学应以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以教学本身特有的艺术感染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主动操作探求规律,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思考的愉快,成功的喜悦,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断地探索中提高,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一、精心设计导语
每一节若有好的开头吸引住学生,则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黄金分割线段”时,我首先提出下列问题:(1)你知道女人选择什么样的高跟鞋才最美吗?(2)你知道五角星为什么那样美观吗?对于这一连串的问题,同学们无不瞪大双眼,想知分晓,这时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黄金分割线段”这一内容。又如在讲“经过三点的圆”时,我以“菜盘风波”拉开序幕。今天早上开饭时,甲、乙、丙三人共吃一盘菜,正在吃时,三人发生了口角,因为菜盘没有放在三人中间,有同学给他们三人评理说:把菜盘放在三人中间不就算了吗?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就复杂了,究竟三个人(不在一条直线上)中间在哪个位置呢?同学们众说纷纭,这时,我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问题。”随即把“经过三点的圆”这个课题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定要听出分晓来。
当然,课堂开头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无论如何设计,要以拨动学生兴趣之弦为目的,既要服从于课堂的整体计划,又要从实际出发。
二、注重方法指导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许多新的栏目。其宗旨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从兴趣教学入手,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的前出示阅读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评估的形式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观察,可采用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比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的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书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的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显著,认识结构清楚,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来源于有两点:一是数学自身的魅力;一是来自于数学外部。一个好的数学老师,在授课时,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广泛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应当适时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恰当地穿插有关生动的数学趣题、典故,以及数学谜语,巧设悬念等。在教学过程中只要老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能使學生明确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激发学生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优点,当学生出现计算、数学语言运用、合情推理、书写等错误,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不要嫌他们“不聪明”、“耽误时间”,不要怪他们不能如教师所愿。适当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体验成功的兴奋,增强自信心,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初中学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他们的竞争意识更强烈。但这个竞争不只是个体的行为,而往往是团队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将竞争机制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们可以将一些稍有难度的数学问题,让小组合作讨论,小团体分析得出答案,然后让小组派代表进行交流,看哪个小组的正确或优秀,这样可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荣誉感。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积分法,给予鼓励,体验成功,效果更佳。课堂上开展多种、适当的活动,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开辟第二课堂
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继续追求成功。
总之,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都应以数学应以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以教学本身特有的艺术感染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主动操作探求规律,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思考的愉快,成功的喜悦,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断地探索中提高,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