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已经从以前的应用型人才向计算机工程技术型人才转变。与此同时,高校的不断扩招及生源数量的持续下降,无形中也导致了高职高专生源质量的急剧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高专院校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计算机领域的紧缺人才,就需要高职教育作出改革,做足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文章。
关键词:学习积极性 思想鼓励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a)-0181-0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级技术型专门人才。尤其是在计算机领域。但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已经从以前的应用型人才向计算机工程技术型人才转变。与此同时,高校的不断扩招及生源数量的持续下降,无形中也导致了高职高专生源质量的急剧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我们高职高专院校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计算机领域的紧缺人才,就需要高职教育作出改革,我认为我们首要的问题是要做学生的文章,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
如今,上大学已不是什么难事,上高职高专类的大学更不是难事。在这样的新教育形势下,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中,有90% “身心放松、安逸养老”,生活学习懒散堕落。要将这样的学生“加工”成高素质人才,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 思想鼓励是短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思想教育其实是一个永恒不变的教育手法。人性的本质是积极向上的。之所以随着自然人的成长,发展成各种各样的人性,是因为思想教育的原因。我们经常讲“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这是一种思想鼓励,是对学生最本质的人性的挖掘,也是对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性本质的激发。
学生之所以没有学习积极性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习目标,这有时需要名人的力量。比如搜狐的领军人物,现任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的张朝阳,在他领导下搜狐历经四次融资,终于成功挂牌上市,并且于2008年成为第一家奥运会互联网合作伙伴;“我爱打折网”的创始人兼总裁韩华女士,25岁时就靠着“成功的站长要是全才,有决断力,坚持信念,埋头做事”这样的信念,靠着坚强毅力和对事业的执著,经过对市场的多次调查、分析,最后终于把一个个人网站做到拥有70多人团队的网站。包括往届计算机专业的优秀毕业生的成功之路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有音有影,既可以调整课堂的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新兴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现代课堂教育是给足学生创新空间的教育,不应该再是教师一人的舞台。如今,国内外的课堂教学都进行着质的变革。如果把在校教育想象成一款计算机软件的话,学生是“输入数据”,而毕业的合格技术型人才就是正确的输出结果。如果把课堂教学也想象成为一款软件的话,知識是“输入数据”,而正确的输出结果则是转变成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的日常积累就铸就了最终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重要所在。
有许多新兴的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去研究应用,从而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比如,美国强调“个体本位”、“互助型”课堂教学模式。“个体本位”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助型”强调团队合作,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小组分工中展开学习,各有各的角色,各有各的任务但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这种学习方式的好处在于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还锻炼了他们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合作性。
应用美国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洋经土化”,此外还有诸如“教学做合一”、“学导合一”、“先学后导”等新兴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去借鉴。在这里我就不再一一赘述。
3 企业工作模式的引入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是南洋理工学院为了使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借鉴德国“双元制”而推出的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并与学校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实现现代高职院校毕业生与企业技术人才的无缝对接,从而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当然,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校情,有着不同的特色与“短板”。我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借鉴不同的培养模式,但总之要解决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问题。
综述,新教育形式下,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满足社会对各专业人才的需要,服务区域经济。因此,高职院校要在生源质量的急剧下降的大形势下,研讨应对策略,开发新型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的调动起来,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领域的紧缺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丽娟,娄辉.浅议借鉴美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高职课堂教学方法的浅析,2011-10.
[2] 白彦婷.新加坡“教学工厂”的经验与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181-183.
[3] 李秋华,王振洪.构建高职教育校企利益共同体育人机制[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1.
关键词:学习积极性 思想鼓励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a)-0181-0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级技术型专门人才。尤其是在计算机领域。但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已经从以前的应用型人才向计算机工程技术型人才转变。与此同时,高校的不断扩招及生源数量的持续下降,无形中也导致了高职高专生源质量的急剧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我们高职高专院校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计算机领域的紧缺人才,就需要高职教育作出改革,我认为我们首要的问题是要做学生的文章,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
如今,上大学已不是什么难事,上高职高专类的大学更不是难事。在这样的新教育形势下,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中,有90% “身心放松、安逸养老”,生活学习懒散堕落。要将这样的学生“加工”成高素质人才,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 思想鼓励是短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思想教育其实是一个永恒不变的教育手法。人性的本质是积极向上的。之所以随着自然人的成长,发展成各种各样的人性,是因为思想教育的原因。我们经常讲“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这是一种思想鼓励,是对学生最本质的人性的挖掘,也是对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性本质的激发。
学生之所以没有学习积极性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习目标,这有时需要名人的力量。比如搜狐的领军人物,现任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的张朝阳,在他领导下搜狐历经四次融资,终于成功挂牌上市,并且于2008年成为第一家奥运会互联网合作伙伴;“我爱打折网”的创始人兼总裁韩华女士,25岁时就靠着“成功的站长要是全才,有决断力,坚持信念,埋头做事”这样的信念,靠着坚强毅力和对事业的执著,经过对市场的多次调查、分析,最后终于把一个个人网站做到拥有70多人团队的网站。包括往届计算机专业的优秀毕业生的成功之路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有音有影,既可以调整课堂的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新兴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现代课堂教育是给足学生创新空间的教育,不应该再是教师一人的舞台。如今,国内外的课堂教学都进行着质的变革。如果把在校教育想象成一款计算机软件的话,学生是“输入数据”,而毕业的合格技术型人才就是正确的输出结果。如果把课堂教学也想象成为一款软件的话,知識是“输入数据”,而正确的输出结果则是转变成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的日常积累就铸就了最终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重要所在。
有许多新兴的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去研究应用,从而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比如,美国强调“个体本位”、“互助型”课堂教学模式。“个体本位”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助型”强调团队合作,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小组分工中展开学习,各有各的角色,各有各的任务但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这种学习方式的好处在于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还锻炼了他们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合作性。
应用美国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洋经土化”,此外还有诸如“教学做合一”、“学导合一”、“先学后导”等新兴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去借鉴。在这里我就不再一一赘述。
3 企业工作模式的引入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是南洋理工学院为了使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借鉴德国“双元制”而推出的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并与学校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实现现代高职院校毕业生与企业技术人才的无缝对接,从而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当然,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校情,有着不同的特色与“短板”。我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借鉴不同的培养模式,但总之要解决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问题。
综述,新教育形式下,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满足社会对各专业人才的需要,服务区域经济。因此,高职院校要在生源质量的急剧下降的大形势下,研讨应对策略,开发新型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的调动起来,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领域的紧缺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丽娟,娄辉.浅议借鉴美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高职课堂教学方法的浅析,2011-10.
[2] 白彦婷.新加坡“教学工厂”的经验与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181-183.
[3] 李秋华,王振洪.构建高职教育校企利益共同体育人机制[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