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本文从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分别阐述了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科学探究;物理;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8-084-1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活动。探究式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科学地指导学生,才能顺利地完成这个科学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就无从谈起,所以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比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在光具座上放置好物体、透镜和光屏,边调节物体和光屏边请同学们观察,看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就会提出一些问题:怎样才能得到放大的像,怎样才能得到缩小的像? 像为什么是倒立的?这就是通过观察的方法提出了问题。在探究浮沉条件时,可以先让学生做鸡蛋放在清水中,然后向水中加盐过程中观察到鸡蛋浮起来了,再加水鸡蛋又沉了,这时同学们就可以提出问题:鸡蛋为什么会浮沉?物体浮沉遵循什么规律?这是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提出了问题。
2.猜想与假设
在科学探究中,提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除了为探究活动指明方向外,还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但是,学生猜想过程必须合理,有规律,还要有一定的方向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猜想创设相关情景,使学生的猜想有根据,并且引导学生对实质相同的不同猜想进行归类。比如:在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可以让学生先使身边的一些物体发声:敲桌子时听声音感受桌子有点振动、说话时感受声带的振动、笔帽发声时感受其振动,从而提出猜想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就是把探究的猜想与假设落实到具体的操作方案上来。实验前就必须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设计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制定过程中先要从大体上制定,再制定出一些细节,比如可操作性、尽量减小误差等。比如:电学部分的实验探究首先要设计电路、根据电路找好器材,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操作步骤,估计出实验过程中应测量的物理量再规划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等。
4.实验与收集数据
实验与收集数据是科学探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一个环节当中,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特别是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等等都会得到一定的展现和锻炼。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数据,这时教师一方面不能对其置之不理,另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精神,然后可以请学生自己将其实验过程和大家一起探讨,找出原因。长此以往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方法,是精神。比如在“测量电阻丝的电阻”时,有的同学测出的几组数值明显不同,根本不是由于误差导致的,这时老师可以提出“在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将开关断开?”同学们就可以帮他找出原因,应用“电阻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如果长时间不断开开关,温度增加阻值本身变大的原因。
5.分析与论证
实验证据虽然已经得到,但是它并不等于科学探究的结论,而仅仅是对实验事实的客观记录。分析与论证是在获得实证的基础上将探究结果与自己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科学研究方法,找到事件的因果关系或其他解释,形成超越学生原有知识和当前观察结果的新的理解。比如在“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实验中很容易就找出规律,但也有如“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杠杆平衡条件”等实验都需要对记录的数据再进一步求比值或相乘,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还要强调分析论证并不就是证实猜想,有可能是修正假设,甚至否定那个假设。
6.评估
由于科学探究的评估是贯穿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的,所以对科学探究的评估尤其要注意及时性原则,学生在对自己探究活动中的失误进行评估,可进一步地优化探究方案,可引出一些新的发现,也有利于同学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理由是:。
7.交流与合作
交流的方式有两种:书面交流和口头交流。书面交流就是完成的探究报告;口头交流就是用准确、规范、科学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学中还可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交流,如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等。其实,交流与合作应该是贯穿于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的。这一环节贯彻在整个探究活动中,能使学生养成协作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的探究活动中,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借助物理探究教学方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交流欲望,锻炼交流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操、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会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自我反省、自我提高,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科学探究;物理;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8-084-1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活动。探究式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科学地指导学生,才能顺利地完成这个科学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就无从谈起,所以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比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在光具座上放置好物体、透镜和光屏,边调节物体和光屏边请同学们观察,看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就会提出一些问题:怎样才能得到放大的像,怎样才能得到缩小的像? 像为什么是倒立的?这就是通过观察的方法提出了问题。在探究浮沉条件时,可以先让学生做鸡蛋放在清水中,然后向水中加盐过程中观察到鸡蛋浮起来了,再加水鸡蛋又沉了,这时同学们就可以提出问题:鸡蛋为什么会浮沉?物体浮沉遵循什么规律?这是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提出了问题。
2.猜想与假设
在科学探究中,提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除了为探究活动指明方向外,还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但是,学生猜想过程必须合理,有规律,还要有一定的方向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猜想创设相关情景,使学生的猜想有根据,并且引导学生对实质相同的不同猜想进行归类。比如:在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可以让学生先使身边的一些物体发声:敲桌子时听声音感受桌子有点振动、说话时感受声带的振动、笔帽发声时感受其振动,从而提出猜想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就是把探究的猜想与假设落实到具体的操作方案上来。实验前就必须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设计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制定过程中先要从大体上制定,再制定出一些细节,比如可操作性、尽量减小误差等。比如:电学部分的实验探究首先要设计电路、根据电路找好器材,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操作步骤,估计出实验过程中应测量的物理量再规划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等。
4.实验与收集数据
实验与收集数据是科学探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一个环节当中,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特别是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等等都会得到一定的展现和锻炼。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数据,这时教师一方面不能对其置之不理,另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精神,然后可以请学生自己将其实验过程和大家一起探讨,找出原因。长此以往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方法,是精神。比如在“测量电阻丝的电阻”时,有的同学测出的几组数值明显不同,根本不是由于误差导致的,这时老师可以提出“在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将开关断开?”同学们就可以帮他找出原因,应用“电阻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如果长时间不断开开关,温度增加阻值本身变大的原因。
5.分析与论证
实验证据虽然已经得到,但是它并不等于科学探究的结论,而仅仅是对实验事实的客观记录。分析与论证是在获得实证的基础上将探究结果与自己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科学研究方法,找到事件的因果关系或其他解释,形成超越学生原有知识和当前观察结果的新的理解。比如在“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实验中很容易就找出规律,但也有如“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杠杆平衡条件”等实验都需要对记录的数据再进一步求比值或相乘,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还要强调分析论证并不就是证实猜想,有可能是修正假设,甚至否定那个假设。
6.评估
由于科学探究的评估是贯穿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的,所以对科学探究的评估尤其要注意及时性原则,学生在对自己探究活动中的失误进行评估,可进一步地优化探究方案,可引出一些新的发现,也有利于同学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理由是:。
7.交流与合作
交流的方式有两种:书面交流和口头交流。书面交流就是完成的探究报告;口头交流就是用准确、规范、科学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学中还可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交流,如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等。其实,交流与合作应该是贯穿于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的。这一环节贯彻在整个探究活动中,能使学生养成协作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的探究活动中,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借助物理探究教学方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交流欲望,锻炼交流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操、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会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自我反省、自我提高,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