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蒋洪十三年的教书育人生涯正如泰戈尔所说,“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
7月5日晚上六点半,伴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一学期紧张的课程宣告结束,学生们收拾文具的声音、嬉戏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演奏暑假“交响乐”。
此刻的蓬溪中学高一某班,数学老师蒋洪正蹲着马步在黑板上奋笔疾书,他用余光扫过教室挂钟,嘴里还滔滔不绝地讲着解题方法,台下的学生正聚精会神地做着笔记,只是先前纸笔碰撞发出的“沙沙”声,早已被教室外的“交响乐”淹没。
10分钟后,在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下,最后一道难题也被攻克。蒋洪轻轻地把手中的粉笔放入纸盒,大家知道,这学期结束了。送走最后一名学生,蒋洪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正是这位平凡的人民教师,先后获得“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劳动模范”“高考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为国育才,三尺讲台坚守十三载
“过去,我用青春的热血为自己树起高远的目标,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想,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充实而有价值。”2004年7月,走出大学的蒋洪以优异成绩考入蓬溪中学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站上三尺讲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是蒋洪一直以来的梦想。他时常告诫自己:“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更是一名党员,既然钟情于此,便此生无悔。”
“蒋老师自从来到学校后,每天上午7:10到校组织学生自习,晚上10:30下课后还要到宿舍去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一周40余节课也从无怨言。作为教师,他出色地完成了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任务;作为党员,他以身作则,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蓬溪中学副校长郭辉如此评价蒋洪。
十三年来,蒋洪始终把教育事业和学生工作作为生活的全部,坚持以学生成绩好坏评价事业,学生说好与不好評价自己,不断学习钻研、锐意进取,走在教师队伍前列。送走的一届又一届学生中,有的考入全国知名高校,有的考入重点本科,可谓桃李满天下。但是,似乎每名学生都对这位老师恋恋不舍。“蒋老师,我放假回来看您。”每到假期,蒋洪都会接到不少学生探访的电话。在他看来,这是对自己教师生涯最大的回馈。
春风化雨,莘莘学子的严师益友
“课堂上,他经常紧锁眉头,环顾四周,手拿一把三角尺,让人感觉不怒自威。课下,他又是我们的好朋友,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洪哥’。”亦师亦友,这便是蒋洪。
“课堂如军营,学生要像军人一样,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维护课堂秩序;老师就是指挥官,要恪尽职守,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教育教学带领学生取得优异成绩。”蒋洪的教学理念虽然严格,但他却很少批评学生。尤其是那些成绩不好,叛逆心理严重,甚至犯错的学生,蒋洪总是不厌其烦地与他们沟通谈心,用爱心感化,用目标激励,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去教育引导。不少这样的“特殊生”在蒋洪的指导下,学习成绩从班上的倒数几名,一跃成为全班前10名。
2013年,高三学生小张因高考复习压力过大,出现思想波动,萌生退学念头。蒋洪了解情况后并没有一本正经地找学生谈话或约见家长,而是像哥哥一样听小张倾诉,耐心地鼓励他,帮助他恢复信心。最终,成绩并不出众的小张成功考入成都理工大学。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放学后,蒋洪一改平时的严厉形象,哼着欢快的小曲加入学生的篮球队伍。夕阳的余晖下,师生笑语盈盈,其乐融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也把他当作生活中的挚友,这正是蒋洪的成功之道。
无微不至,困难孩子的前进明灯
2017年春节前后,冬日的寒风依旧刺骨,但是在板桥乡石门垭村,却传出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让人感到生机和活力。蒋洪带着书本、文具、衣物,为贫困孩子辅导作业,也为他们送去新春温暖。每个月,蒋洪都会抽出周末时间去看望这里的困难孩子,在他看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不仅是作为党员的责任,也是一位老师的牵挂。
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必需品不够怎么办?“我去争取!”有一段路车辆开不进去怎么办?“我一件一件送进去!”孩子们父母大多出去打工,学习质量不高怎么办?“我去辅导他们!”一个又一个难题,在蒋洪的努力下得到解决。每个月,蒋洪都会拿出几百元为石门垭村的孩子买一些课外读物。孩子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蒋叔叔”。
家住槐花乡的小周是蓬溪中学高一学生,自幼父母双亡的她一直与奶奶相依为命,家境十分贫寒,性格十分要强。作为老师的蒋洪,为了在帮助小周的同时不损害她的自尊心,每月都会悄悄地为她饭卡充上100—300元的饭钱,并告诉她这是学校发的优秀学生奖学金。同时,蒋洪还经常抽空为小周进行课外辅导,对所学内容查漏补缺。在蒋洪的引导和教育下,小周的学习成绩取得明显进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人民教师,蒋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一心想把学生都教出来,让他们去外面的世界自由翱翔,在他心里,学生就是他心中的太阳。
(作者单位:蓬溪县委组织部)
(责编:冯雅可)
7月5日晚上六点半,伴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一学期紧张的课程宣告结束,学生们收拾文具的声音、嬉戏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演奏暑假“交响乐”。
此刻的蓬溪中学高一某班,数学老师蒋洪正蹲着马步在黑板上奋笔疾书,他用余光扫过教室挂钟,嘴里还滔滔不绝地讲着解题方法,台下的学生正聚精会神地做着笔记,只是先前纸笔碰撞发出的“沙沙”声,早已被教室外的“交响乐”淹没。
10分钟后,在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下,最后一道难题也被攻克。蒋洪轻轻地把手中的粉笔放入纸盒,大家知道,这学期结束了。送走最后一名学生,蒋洪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正是这位平凡的人民教师,先后获得“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劳动模范”“高考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为国育才,三尺讲台坚守十三载
“过去,我用青春的热血为自己树起高远的目标,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想,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充实而有价值。”2004年7月,走出大学的蒋洪以优异成绩考入蓬溪中学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站上三尺讲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是蒋洪一直以来的梦想。他时常告诫自己:“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更是一名党员,既然钟情于此,便此生无悔。”
“蒋老师自从来到学校后,每天上午7:10到校组织学生自习,晚上10:30下课后还要到宿舍去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一周40余节课也从无怨言。作为教师,他出色地完成了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任务;作为党员,他以身作则,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蓬溪中学副校长郭辉如此评价蒋洪。
十三年来,蒋洪始终把教育事业和学生工作作为生活的全部,坚持以学生成绩好坏评价事业,学生说好与不好評价自己,不断学习钻研、锐意进取,走在教师队伍前列。送走的一届又一届学生中,有的考入全国知名高校,有的考入重点本科,可谓桃李满天下。但是,似乎每名学生都对这位老师恋恋不舍。“蒋老师,我放假回来看您。”每到假期,蒋洪都会接到不少学生探访的电话。在他看来,这是对自己教师生涯最大的回馈。
春风化雨,莘莘学子的严师益友
“课堂上,他经常紧锁眉头,环顾四周,手拿一把三角尺,让人感觉不怒自威。课下,他又是我们的好朋友,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洪哥’。”亦师亦友,这便是蒋洪。
“课堂如军营,学生要像军人一样,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维护课堂秩序;老师就是指挥官,要恪尽职守,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教育教学带领学生取得优异成绩。”蒋洪的教学理念虽然严格,但他却很少批评学生。尤其是那些成绩不好,叛逆心理严重,甚至犯错的学生,蒋洪总是不厌其烦地与他们沟通谈心,用爱心感化,用目标激励,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去教育引导。不少这样的“特殊生”在蒋洪的指导下,学习成绩从班上的倒数几名,一跃成为全班前10名。
2013年,高三学生小张因高考复习压力过大,出现思想波动,萌生退学念头。蒋洪了解情况后并没有一本正经地找学生谈话或约见家长,而是像哥哥一样听小张倾诉,耐心地鼓励他,帮助他恢复信心。最终,成绩并不出众的小张成功考入成都理工大学。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放学后,蒋洪一改平时的严厉形象,哼着欢快的小曲加入学生的篮球队伍。夕阳的余晖下,师生笑语盈盈,其乐融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也把他当作生活中的挚友,这正是蒋洪的成功之道。
无微不至,困难孩子的前进明灯
2017年春节前后,冬日的寒风依旧刺骨,但是在板桥乡石门垭村,却传出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让人感到生机和活力。蒋洪带着书本、文具、衣物,为贫困孩子辅导作业,也为他们送去新春温暖。每个月,蒋洪都会抽出周末时间去看望这里的困难孩子,在他看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不仅是作为党员的责任,也是一位老师的牵挂。
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必需品不够怎么办?“我去争取!”有一段路车辆开不进去怎么办?“我一件一件送进去!”孩子们父母大多出去打工,学习质量不高怎么办?“我去辅导他们!”一个又一个难题,在蒋洪的努力下得到解决。每个月,蒋洪都会拿出几百元为石门垭村的孩子买一些课外读物。孩子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蒋叔叔”。
家住槐花乡的小周是蓬溪中学高一学生,自幼父母双亡的她一直与奶奶相依为命,家境十分贫寒,性格十分要强。作为老师的蒋洪,为了在帮助小周的同时不损害她的自尊心,每月都会悄悄地为她饭卡充上100—300元的饭钱,并告诉她这是学校发的优秀学生奖学金。同时,蒋洪还经常抽空为小周进行课外辅导,对所学内容查漏补缺。在蒋洪的引导和教育下,小周的学习成绩取得明显进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人民教师,蒋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一心想把学生都教出来,让他们去外面的世界自由翱翔,在他心里,学生就是他心中的太阳。
(作者单位:蓬溪县委组织部)
(责编:冯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