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升入高三之前,我一直以骄傲的姿态出场,对自己的聪明才智有着很盲目的自信。并且這种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我在图书馆里看到贺舒婷的《你凭什么上北大》,里面有句话让我至今也记忆犹新,“我知道有的人老觉得自己聪明就总觉得别人先天不足,觉得别人是死学自己只要努力了就可以超过别人,但是你只是懦弱,你怕自己努力了也超不过他,就给自己找借口,其实你是懦弱。”当时读完这句话时,我甚至有点后悔,因为它不留任何情面撕开了我骄傲姿态背后的自卑。
我就是自卑,我知道自己还没有努力,我贪恋半山腰的风景,甚至忘记了前行。我恐惧后面的人超过我。高三第一次考试,我考了班级第8名,我再一次地感觉到梦想对我来说是可以触手可及的,甚至无比自信地认为第一的宝座只要稍加努力就势在必得。但是自信和自负却只差了一个字,它们的区别也在一念之间,而我把这次分数定位为整个高三历史性的荣誉时,我已经完全信任了自己的头脑,那种感觉似乎如三月春风拂面一般,一瞬间,满足感、虚荣心、骄傲、飘飘然一股脑地全部涌进脑海。
那时的我只看分数和排名,并不多想什么,甚至敢认为我的未来一定是鲜花簇拥的,也不知道该如何突破,有进一步的上升,反而是画地为牢,停止前进。一段时间后,我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这种状态并不是享受,而是残酷,看着文综从200分下降到170分的时候,我才觉得自己防御式的战略是多么可笑。
高三时每个人都以箭在弦上的姿态力争上游,一次考试就杀出好几匹黑马,排名也是风水轮流转。虽然我的排名起初还努力地保持在前几名,还算差强人意,但是明显地感觉力不从心,后面的同学势头很猛,一次又一次地碰撞。而我的短板学科英语也越来越下滑,几分的差别就让我跌出前10名,那些都一点一点蚕食我的自信心,我越来越消沉,甚至连笑的力气都没有,只是感觉自己说话都很尴尬。大脑一片空白,或者在想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没有一点办法。我感到特别无助,如同鲁迅说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梦醒了却发现无处可走。”
虽然自己颓废,但是也没有影响日子一天天的流逝,人只有在最痛的时候,才会认认真真地反思自己到底走错了哪一步,不摔几个跟头,就学不会绕道而走,那时最终的王道就是爬起来再战,没有什么可以挽救我。
那时我的同桌因为一道题,和班里的第一名争辩了起来,但是所有人都认为那个学霸是正确的,我的同桌无奈地回到座位上说:“唉,高三也只有成绩好才有话语权啊,努力吧,再不努力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了。”是的,他说的很对,高三就是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存法则,不努力就会沉在谷底,而且还要接受上层的藐视和讥笑。
那晚我在日记本里告诉自己,收起自己那所谓的锋芒,因为它只会扎伤自己,努力,是因为你还差强人意。那时,我把自己的理想分数定为550分,客观地说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分数,但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要么进步,要么向现在的自己看齐,保持不会倒退,但是求其上者方能得其中。
那时我给自己制订了严格的作息计划,每天5点起床,那时还是冬天,出了宿舍十分冷,天空也是一片漆黑,我就跑进班里背单词,那时一个人也没有,我可以尽情地提高自己的音量。晚自习10点多放学,而很多人还继续留在班里,我也跟他们一块,在班里再做一套试卷,有时候熬得眼皮子打架,就随手掐一下自己,有时用力太大,晚上睡觉时才发现,那一片早已青肿,无奈地笑一笑,听着听力,埋头睡觉。
我记得高三早读的时候会困到想随便席地而睡,风油精虽然可以让眼睛不闭上,但是意识似乎早已麻木,后来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就站在门外,任由风吹着,很冷但瞬间精神了许多。记得那时候,睡觉比吃饭重要得多,每个人都困得跟啄米的公鸡一样,早饭时间,班里趴下一片。
那时为了提高文综分数,午饭都是跑着去吃的,吃完之后赶紧回到班里做试卷,两个小时纹丝不动,腿都会麻,眼睛有时也会睁不开,用矿泉水洗一把脸继续奋斗。那时班里的很多同学都惊讶于我的吃饭速度,仿佛我一直没吃过饭一样,但只有我知道,那种拼命跑到极限的感觉并不是那么好受。可还是没有想过放弃,只是害怕,假如不努力,到时候回首,给自己留下太多遗憾。
我以前是一个很害怕没有朋友的人,但是在高三,却不得不学会一个人,因为时间那么急,没有人愿意为你等待和陪伴,那需要付出很多,所以很多人都学会了自己走,不去麻烦别人,虽然很辛苦,但却甘之如饴。
后来天气逐渐变暖后,我每天晚上都去操场跑步,尽情地跑,无拘无束地加快速度,然后躺在草地上,想想今天的收获。那时候我每天晚上给自己定的是6圈,其实刚开始跑完3圈都受不了,脑子里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来阻挠自己,但最后还是坚持跑完,那时自信心会再次高涨,就像打败了自己似的。那时我想高三也许不过如此,尽管很苦,但坚持到底的时候,才发现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如果自己都管不住自己,何以成大事,何以成大人。
离高考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一切都不平静了。倒计时牌子上减少的数字,仿佛在吞噬自己的内心,大家都几乎快进入疯癫状态,身体也如同上了发条的玩具一样,无休止地刷题。而我那时却总是感觉时间不多了,自己还有好多知识点不会。我还有没有希望,我还能走多远……猜忌、比较、处处存在的较量让心理的疲惫远远高于身体的劳累。
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候,这些想法却一下子烟消云散,代替它们的是:坚持到最后,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后来那段时间很狼狈,每个人都很累,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想放弃,为自己,为父母,为青春,每个人甚至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喜欢或者讨厌一个人。
不管怎样,高考结果出来后,我的总分是548分,虽然离之前的目标差了两分,不过我已经很满足了,因为至少是一个善终。
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里写:“一个人也要像一支队伍,对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读这句话时,我正坐在大学的图书馆里,我想,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是怎样的气场呢?但回想起我的高三生涯时,我忽然明白,当我们独自追梦,独自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你已经是一个强大的个体了。当你要飞翔时,风便会助你起航。
我就是自卑,我知道自己还没有努力,我贪恋半山腰的风景,甚至忘记了前行。我恐惧后面的人超过我。高三第一次考试,我考了班级第8名,我再一次地感觉到梦想对我来说是可以触手可及的,甚至无比自信地认为第一的宝座只要稍加努力就势在必得。但是自信和自负却只差了一个字,它们的区别也在一念之间,而我把这次分数定位为整个高三历史性的荣誉时,我已经完全信任了自己的头脑,那种感觉似乎如三月春风拂面一般,一瞬间,满足感、虚荣心、骄傲、飘飘然一股脑地全部涌进脑海。
那时的我只看分数和排名,并不多想什么,甚至敢认为我的未来一定是鲜花簇拥的,也不知道该如何突破,有进一步的上升,反而是画地为牢,停止前进。一段时间后,我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这种状态并不是享受,而是残酷,看着文综从200分下降到170分的时候,我才觉得自己防御式的战略是多么可笑。
高三时每个人都以箭在弦上的姿态力争上游,一次考试就杀出好几匹黑马,排名也是风水轮流转。虽然我的排名起初还努力地保持在前几名,还算差强人意,但是明显地感觉力不从心,后面的同学势头很猛,一次又一次地碰撞。而我的短板学科英语也越来越下滑,几分的差别就让我跌出前10名,那些都一点一点蚕食我的自信心,我越来越消沉,甚至连笑的力气都没有,只是感觉自己说话都很尴尬。大脑一片空白,或者在想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没有一点办法。我感到特别无助,如同鲁迅说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梦醒了却发现无处可走。”
虽然自己颓废,但是也没有影响日子一天天的流逝,人只有在最痛的时候,才会认认真真地反思自己到底走错了哪一步,不摔几个跟头,就学不会绕道而走,那时最终的王道就是爬起来再战,没有什么可以挽救我。
那时我的同桌因为一道题,和班里的第一名争辩了起来,但是所有人都认为那个学霸是正确的,我的同桌无奈地回到座位上说:“唉,高三也只有成绩好才有话语权啊,努力吧,再不努力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了。”是的,他说的很对,高三就是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存法则,不努力就会沉在谷底,而且还要接受上层的藐视和讥笑。
那晚我在日记本里告诉自己,收起自己那所谓的锋芒,因为它只会扎伤自己,努力,是因为你还差强人意。那时,我把自己的理想分数定为550分,客观地说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分数,但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要么进步,要么向现在的自己看齐,保持不会倒退,但是求其上者方能得其中。
那时我给自己制订了严格的作息计划,每天5点起床,那时还是冬天,出了宿舍十分冷,天空也是一片漆黑,我就跑进班里背单词,那时一个人也没有,我可以尽情地提高自己的音量。晚自习10点多放学,而很多人还继续留在班里,我也跟他们一块,在班里再做一套试卷,有时候熬得眼皮子打架,就随手掐一下自己,有时用力太大,晚上睡觉时才发现,那一片早已青肿,无奈地笑一笑,听着听力,埋头睡觉。
我记得高三早读的时候会困到想随便席地而睡,风油精虽然可以让眼睛不闭上,但是意识似乎早已麻木,后来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就站在门外,任由风吹着,很冷但瞬间精神了许多。记得那时候,睡觉比吃饭重要得多,每个人都困得跟啄米的公鸡一样,早饭时间,班里趴下一片。
那时为了提高文综分数,午饭都是跑着去吃的,吃完之后赶紧回到班里做试卷,两个小时纹丝不动,腿都会麻,眼睛有时也会睁不开,用矿泉水洗一把脸继续奋斗。那时班里的很多同学都惊讶于我的吃饭速度,仿佛我一直没吃过饭一样,但只有我知道,那种拼命跑到极限的感觉并不是那么好受。可还是没有想过放弃,只是害怕,假如不努力,到时候回首,给自己留下太多遗憾。
我以前是一个很害怕没有朋友的人,但是在高三,却不得不学会一个人,因为时间那么急,没有人愿意为你等待和陪伴,那需要付出很多,所以很多人都学会了自己走,不去麻烦别人,虽然很辛苦,但却甘之如饴。
后来天气逐渐变暖后,我每天晚上都去操场跑步,尽情地跑,无拘无束地加快速度,然后躺在草地上,想想今天的收获。那时候我每天晚上给自己定的是6圈,其实刚开始跑完3圈都受不了,脑子里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来阻挠自己,但最后还是坚持跑完,那时自信心会再次高涨,就像打败了自己似的。那时我想高三也许不过如此,尽管很苦,但坚持到底的时候,才发现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如果自己都管不住自己,何以成大事,何以成大人。
离高考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一切都不平静了。倒计时牌子上减少的数字,仿佛在吞噬自己的内心,大家都几乎快进入疯癫状态,身体也如同上了发条的玩具一样,无休止地刷题。而我那时却总是感觉时间不多了,自己还有好多知识点不会。我还有没有希望,我还能走多远……猜忌、比较、处处存在的较量让心理的疲惫远远高于身体的劳累。
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候,这些想法却一下子烟消云散,代替它们的是:坚持到最后,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后来那段时间很狼狈,每个人都很累,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想放弃,为自己,为父母,为青春,每个人甚至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喜欢或者讨厌一个人。
不管怎样,高考结果出来后,我的总分是548分,虽然离之前的目标差了两分,不过我已经很满足了,因为至少是一个善终。
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里写:“一个人也要像一支队伍,对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读这句话时,我正坐在大学的图书馆里,我想,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是怎样的气场呢?但回想起我的高三生涯时,我忽然明白,当我们独自追梦,独自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你已经是一个强大的个体了。当你要飞翔时,风便会助你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