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课堂提问的原则分析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g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以生为本。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最常见的师生双边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很多教师的课堂提问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落实生本理念。为落实生本理念,课堂提问要做到: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设计真实自然的生活问题;设计语言简洁、导向明确的问题;对复杂问题进行分解;留足思考、探索的时间;进行适时、适度的点评。
  关键词:生本理念课堂提问调查原则
  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以生为本,促使学生充分、深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品格的过程。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最常见的师生双边活动。提问得当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控学生的注意,进而强化学生的认知,拓展学生的思维。
  应该说,多数教师都能认识到生本理念的重要性。那么,他们在课堂提问中有没有落实呢?应怎样落实呢?
  一、关于课堂提问的一次调查
  为了了解课堂提问落实“生本理念”的情况,我们从9个方面设计问卷,对某省重点中学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的183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798份,结果统计如表1所示。
  除了第2、3、4三个问题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的统计数据有较大的不同之外,其余的问题没有明显的差别。统计数据显示:至少23%的学生不明白教师提问的意图;至少12%的学生弄不清教师所提的问题;至少27%的学生不能充分思考问题;至少26%的学生不能听清其他同学的回答;一半以上的学生不能记下课堂上的提问,更多的学生课后不能继续思考;至少28%的学生反映,教师不注重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分析
  为促进课堂提问落实生本理念,我们认为课堂提问必须遵循生动性、生活性、简洁性、针对性、层次性、主体性和激励性原则。具体就是: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常见、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尽可能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认知冲突,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例如,教学“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利用教室内的黑板、房梁、课桌甚至师生的身体(所在的直线)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和总结直线间的位置关系。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直线间的位置关系;相比于直接提问(凭空想象),可以让学生学习更加轻松,理解更加透彻。
  (二)设计真实自然的生活问题
  问题情境无论多么生动有趣,都有可能比较刻意,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数学价值,提升数学素养。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设计真实自然的生活问题。
  例如,教学“不等关系”时,笔者围绕南京学生每天都要乘坐的地铁展开,从选乘地铁、南京地铁轨道线网、票价、乘客携带的物品重量规定到乘坐地铁的费用支出(例1)、地铁站自动售卖机饮料的出售(例2),再到地铁列车的制造(例3),渗透不等关系,从感受不等、表示不等、应用不等、提炼不等、感悟不等、回味不等直到作业布置中的再见不等和证明不等。此外,不仅课堂提问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展开,而且教学例习题都是改动教材例习题的背景而来的,因此始终给人以真实感。
  (三)设计语言简洁、导向明确的问题
  语言简洁、导向明确的问题才能促进学生较快地理解,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从而帮助学生高效地发现、掌握知识、方法。我们认为,良好的语言不是太琐碎的日常语言或太专业的学术语言,而是与学生水平相符的数学语言;正确的导向不是告诉学生“是什么”或“不是什么”,而是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沿着适当的方向去探求、去发现,去认识、去掌握。
  例如,教学题目“函数y=loga(x+3)-1(a>0,a≠1)的图像恒过定点A,若点A在直线mx+ny+1=0上,其中mn>0,则1m+2n的最小值是”时,为了引导学生明确题意,找到思路,可以設计如下简洁的小问题:(1)看到函数y=loga(x+3)-1(a>0,a≠1)的图像,你能想到什么?(2)函数y=logax的图像恒过定点吗?(3)函数y=loga(x+3)-1(a>0,a≠1)的图像恒过定点吗?(4)由点A(-2,-1)在直线mx+ny+1=0上,能得到什么?这里,问题1可能还是会让学生想到很多东西,从而不知所措,但是问题2、3、4会以不断明确的导向让学生豁然开朗,明白本题就是“已知2m+n=1,mn>0,要求1m+2n的最小值”的问题。
  (四)对复杂问题进行分解
  学生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对于同一问题有着各自的认识层次与思维方向。课堂教学中,如果面向“学优生”,提出难度过大的问题,就会导致有些学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如果面向“后进生”,提出内容过于浅显、回答过于机械的问题,比如“是不是”“对不对”这类是非判断问题,就会导致“课堂气氛貌似活跃,思维含量其实较低”的现象。因此,课堂提问应该基于学生的整体性和问题的开阔性两方面,尊重学生的差异,尽量符合绝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紧扣教学内容,立足学情,设计一系列有开放性和梯度性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从不同的视角表述,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与进步。
  例如,教学“函数的概念”时,可以通过“问题串”,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处:(1)在初中阶段,我们是如何对函数概念进行认识的?(2)观察教材中的几个情境,看看是否明确了函数关系。(3)应该如何借助集合视角对函数概念加以理解,并借助集合语言对上述三个问题情境的共性特点加以表述?(4)又该怎样借助集合观点对函数概念加以表述?(5)对于一个函数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由此,可以根据问题的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机会,也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函数概念,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严密性。   (五)留足思考、探索的时间
  统计数据表明,很多教师提问后等待时间不超过1秒,就会指定学生回答;如果学生1秒钟之内不能回答,就会自己给出答案或指定其他学生回答。这样的提问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没有真正以生为本促进互动,导致学生不但无法体验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乐趣,还会形成对教师提问的麻木以及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提出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后,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理解问题,回忆相关信息,组织答案。延长等待时间,能够降低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概率,得到更多可能的答案;还能够让学生觉得“老师很在乎你,这个问题很重要”,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一般来说,普通问题等待时间可以控制在3~5秒,较难问题等待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至5~8秒。
  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时,预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可以观察学生的课堂行为,聆听学生的课堂反馈,或直接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课堂提问思考时间的看法,从而把握课堂提问的节奏和时机。这样有耐心、有机智地提问,才能做到与学生思维同步,实现“教不越位,学要到位”的目标。
  (六)进行适时、适度的点评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既要对其中闪现的智慧进行肯定、赞赏,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的热情;也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释、补充,使学生获得鞭策,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对相应的知识和方法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就是说,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一味地表扬,也要明确地指正。成功只有在失败的衬托下才更加耀眼,表扬也只有在指正的参照下才更有张力。只有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坚持以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评价。总之,评价是一门学问,表扬更是一门艺术。其中,时机的捕捉、尺度的把握最为重要。
  例如,一次教学“随机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时,笔者让一位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一些隨机事件,他立即答道:“老师,您让我回答问题这个事件就是一个随机事件。”这个回答不落俗套,使得班级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于是,笔者又让这位学生再举一个不可能事件的例子,他眨了眨眼,说道:“老师,您的问题我回答不出来是一个不可能事件。”这个回答更加巧妙。于是,笔者带头鼓掌,赞扬他的回答自信、机智、幽默、风趣、准确、到位。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这样建立了。
  参考文献:
  [1] 王海军.“生本课堂”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J].高考(综合),2014(12).
  [2] 杨欢涛.初探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下旬),2016(6).
  [3] 刘权华.问题串之 明暗线之 文化润之——“不等关系”的教学设计、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7(10).
其他文献
摘要:以《间隔排列》一课为例,阐述“探索规律”教学的一些基本策略:激活生活经验,在直观观察中感知规律;积累数学经验,在体验活动中发现规律;提升反思意识,在迁移应用中掌握规律。  关键词:探索规律间隔排列生活经验数学经验反思意识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目的,还要学会通过数学视角看世界,通過数学方法认识客观世界中各式各样的事物,通过数学思考把握千变万化的
期刊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225211)  摘要: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突出特点和创新之处,就是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教读是基础,是自读和课外阅读的准备。“教读课”要重视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的渗透,重视教材本身设计的阅读思考题,重视课内向课外的自然延伸,重视阅读的过程性和个性化。  关键词:三位一体教读课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突出特点和创新之处,就是构建了
期刊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单元设计的创造,需要教师立足单元目标,对原单元内容进行整合。根据“评价要点在单元学习中的运用”的观察主题,对四人小组的课堂进行观察,收集、分析学生对评价要点的理解和运用的相关证据,发现:评价要点的描述,要让教师和学生都明白;评价要点的运用,要“量的结果”更要“质的提升”;评价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要开放也要有序。  关键词:评价要点单元学习有效学习  钟启泉教授提出,“一线教师必
期刊
摘要:高年级培智课堂教学推进需适时设计多个观察点,连点成线,一步步地引着学生思考,进而得到面的提升。教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课,教前,分析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跟进教学准备;课中,需安排适切的内容,融入适度的缓冲方法,适当地下放主权。  关键词:培智课堂适切内容方法缓冲主权下放  培智学生由于脑部神经系统不同程度的病变与损伤,认知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受限,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学习
期刊
摘要:“轴对称图形”的复习教学应该强化基本图形,突出变式研究,从而实现知识的生长和经验的迁移。可以安排“建构轴对称图形的核心知识”“利用轴对称图形知识解决问题”“探究新的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三个环节,并围绕相应问题展开。  关键词:轴对称图形复习教学基本图形变式研究  一、“轴对称图形”复习教学的目标与思路  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一章的复习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轴对称、轴对称图形
期刊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一些教师照搬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而不考虑学生的学情,造成了“假探究”。为了引发“真探究”,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基于学生的前概念,抓住学生的生成,关注学生的发展。  关键字:探究教学前概念生成发展  随着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物理教学越来越倾向于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比如,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就安排了大量的“活动”“学生实验”等栏目,并对学生的探究学习做了相应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期刊
摘要:教师的课堂巡视,其实质就是教师发现学习资源,继而加以专业处理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资源发现、判断与处理的过程即教学的过程。《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课,执教教师能在课堂巡视中发现错误资源、优质资源并及时处理,且在资源不足时有效引发,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但在资源处理的广度、深度上尚有欠缺。通过此次课堂观察,得出结论:课堂巡视要找准学习资源中的共性问题,把握好学习资源的处理方法,努力发现
期刊
摘要:课堂巡视是教师的常见行为,但关于教师课堂巡视的观察与研究却还很不够。以学生座位表为观察工具,观察《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课中执教教师的巡视线路以及在巡视过程中的关注点及与学生的互动情况,发现巡视线路对于提高课堂质量的意义:教师应在课堂巡视过程中关注覆盖面、加强针对性、提高敏感性。  关键词:课堂巡视巡视线路巡视策略  一、为什么要关注教师的课堂巡视线路与策略  课堂巡视是教师的常见行为,
期刊
摘要:《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创作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阅读本书前设计了一堂导读课,旨在引导学生读图质疑,了解背景;走进书本,初涉情节。本课教学,让学生触摸到立体的人物,体会到纯粹的理想。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导读设计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创作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他在中国西北革命根
期刊
摘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安德森和克拉斯沃尔的思辨能力类级模型中的低阶层次和高阶层次的思维能力循序渐进,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设计学习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人教版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3 Travel Journal的第一篇阅读文本教學,基于这一理论开展系列思辨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思辨能力类级模型低阶高阶  语言与思维能力有着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