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早已与玛雅人所谓的“末日预言”撇清干系,然而当2012行经年尾之际,“死亡”依旧成为中国人聚焦的热点。
一个自然在大银幕上。70年前发生在河南那纠结于天灾人祸总计300万人的遍野饿殍,让观者动容之余往往跳脱瞎鹿栓柱们的个人命运,而将视线投射向历史黑洞的尽头,寻找这个磨难无尽的民族自身的劣根与人性中些微的星光。
另一个则发生在现实中。自11月18日首届广州马拉松派出首张死亡记分卡,短短十数天内,从运动赛事到普通之极的大学生1000米体质测试,从羊城至浦江,再到昔日靖哥哥俏蓉儿镇守的襄阳,以陈杰为起点,四条活泼泼的生命离开了人间。就如同数年前富士康的十三连跳事件,当跑步与死神以小拇指轻轻拉钩,连替跑都难以躲开传染病式的诅咒。来自隆中职业技术学校21岁的熊浩然,便这样跑完了人生最后的500米。
这会是最后一位吗?从12月2日3万人参与的上海国际马拉松到12月15、16日两天的儋州国际马拉松和珠海国际半程马拉松,至少还有三项大型赛事在等待着。而全国范围大学生体质测试也断不会因为两人死亡而草草收场。
1789年,本·富兰克林写道: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死亡和税收,没有什么是确定的。可即便被认定了“确定无疑”的死亡,其方式却也是与时俱进。公元1700年前开出的死亡证明中描述的原因不足百种,而现在早超过了3000种,当然亘古不变的是死亡标准:心脏停止跳动。
在迈克尔·拉尔戈,一位前纽约警察的儿子,一个对死亡方式有着超乎寻常探究热情的美国畅销书作家看来,死亡确是一个别样的世界,据其对于1993年至2004年近十年美国乃至全球死亡学的研究发现,有人死于车祸——其中因酒后驾车年死15000人,却并非想当然的认为是超速,因为五分之四的致死事故发生在时速64公里以下。有人死于医方事故,比如在21世纪的头一年,就有18180名婴儿因为医院方面处置欠妥而丢了性命。还有人只是因为上厕所时用力过度,就像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那样,“因使用佛萨瓦氏压力均衡法引发心脏病”致死,这样的人每年1213位。
说到猫王,很容易联想到20年前同样现身大银幕,以独身慢跑引爆美国一代文化现象的阿甘,前者正是甘幼时的偶像——还记得他配戴矫正支架模仿弹吉他那幕吗?
事实上,体育或者说运动死,从来就是死亡项目表中的重要一项,每一年死于健身器材上的美国人有4399人。拳击的死亡比率则是千分之1.3。有人甚至只是为了赶热闹追明星而命丧黄泉,据统计,每年有6人在看高尔夫比赛时遭雷击而亡。还有人纯属“点背”:比如某君被一扔出车窗的保龄球击中身死。
至于跑步,其致死率分马拉松和普通慢跑两种,前者全世界的死亡率在五万分之一至八万九千分之一之间波动,但一个更接近科学的说法是,每场马拉松平均死三人——看来广州马拉松的主办者可以解脱了。想想也是,那位在公元前490年希波战争中首次跑完42公里向雅典人宣布胜利消息的裴里庇第斯,其命运不就是说完倒地而亡嘛。而且死于马拉松者似乎与身体是否强健没有必然联系。Over于2007年11月奥运选拔赛上的莱恩·谢伊,原本就是马拉松冠军。而去年猝死于多伦多马拉松赛的卡文尼斯,身前则是位消防队员,健硕程度可想。甚至,并不是殉于漫漫跑道的每一个人都是因为先天心脏异型或心脏病突发,有三成亡者是因为“水中毒”——前行中饮水过量引发血液中钠浓度严重下降。
倒是慢跑更像是一位杀手,每月有1145人死亡于慢跑,其中就有《跑步全书》一书作者美国人吉姆·菲克斯,1984年其死于一次慢跑,时年52岁。
其实,作为一项超强体力运动,马拉松一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激烈且长时间的奔跑,心脏势必受到极大负压,血压上升导致心脏瞬间痉挛足以令一位平日看似健康的人士受到重创乃至死亡,这就是为何国际运动专家一般都要求跑马拉松者在参赛前一年要进行每周四次总和接近40公里的有系统训练。可即便如此,所有赛事主办者仍会为所有参赛选手购买保险。本次接踵而来的跑步死亡事件中,真正令外界不解和痛心的,是永久休眠于1000米跑道的那两位年轻人,由此,有关中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堪忧的论调再度浮出水面。
就在《阿甘正传》诞生的1993年,一篇名为《夏令营的较量》的特写引发中国全社会关注,以致副总理级别高官亲自批注。那场发生于内蒙古草原上中日少年的身体素质抗衡,早早为中国的独生子女一代拉响了警报。然而,弹指数十年,据有关方面报道,与1985年相比,2010年中国大学生肺活量下降了10%。大学生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跑成绩分别下降了10.9%和10.3%。SOHO中国的潘太张欣女士不久前在微博中感叹,其子女就读的某名校操场,除了旗杆空无一人。
确实,我们一边为狼爸们异于常人的教子之术争论不休,一边九成九的父母绝不会在冷风中带着孩子跑步,而对于身份尴尬的学校体育老师,把体育课变为游戏课,是防范学生跌倒摔伤既而引来家长千夫所指的趋利避害最稳妥办法。而最终结果,就是当市长们把马拉松当作城市名片,青年将此作为时髦之举时,偏偏忘了科学家们的忠告:惩罚性锻炼会使心脏病突发概率锐增107倍。
陈杰们倒下了,无论是100万元的亲属索偿还是很可能终结诉讼的20万元保险赔付,都不能消除其亲人心中白发送黑发的痛。更重要的是,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中国,仅仅依靠所谓的行政条令,并不能让孩子们真正回到操场中跑道上。或许,只有当“富士康效应”连续发作之后,人们才会感知到些什么。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一个自然在大银幕上。70年前发生在河南那纠结于天灾人祸总计300万人的遍野饿殍,让观者动容之余往往跳脱瞎鹿栓柱们的个人命运,而将视线投射向历史黑洞的尽头,寻找这个磨难无尽的民族自身的劣根与人性中些微的星光。
另一个则发生在现实中。自11月18日首届广州马拉松派出首张死亡记分卡,短短十数天内,从运动赛事到普通之极的大学生1000米体质测试,从羊城至浦江,再到昔日靖哥哥俏蓉儿镇守的襄阳,以陈杰为起点,四条活泼泼的生命离开了人间。就如同数年前富士康的十三连跳事件,当跑步与死神以小拇指轻轻拉钩,连替跑都难以躲开传染病式的诅咒。来自隆中职业技术学校21岁的熊浩然,便这样跑完了人生最后的500米。
这会是最后一位吗?从12月2日3万人参与的上海国际马拉松到12月15、16日两天的儋州国际马拉松和珠海国际半程马拉松,至少还有三项大型赛事在等待着。而全国范围大学生体质测试也断不会因为两人死亡而草草收场。
1789年,本·富兰克林写道: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死亡和税收,没有什么是确定的。可即便被认定了“确定无疑”的死亡,其方式却也是与时俱进。公元1700年前开出的死亡证明中描述的原因不足百种,而现在早超过了3000种,当然亘古不变的是死亡标准:心脏停止跳动。
在迈克尔·拉尔戈,一位前纽约警察的儿子,一个对死亡方式有着超乎寻常探究热情的美国畅销书作家看来,死亡确是一个别样的世界,据其对于1993年至2004年近十年美国乃至全球死亡学的研究发现,有人死于车祸——其中因酒后驾车年死15000人,却并非想当然的认为是超速,因为五分之四的致死事故发生在时速64公里以下。有人死于医方事故,比如在21世纪的头一年,就有18180名婴儿因为医院方面处置欠妥而丢了性命。还有人只是因为上厕所时用力过度,就像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那样,“因使用佛萨瓦氏压力均衡法引发心脏病”致死,这样的人每年1213位。
说到猫王,很容易联想到20年前同样现身大银幕,以独身慢跑引爆美国一代文化现象的阿甘,前者正是甘幼时的偶像——还记得他配戴矫正支架模仿弹吉他那幕吗?
事实上,体育或者说运动死,从来就是死亡项目表中的重要一项,每一年死于健身器材上的美国人有4399人。拳击的死亡比率则是千分之1.3。有人甚至只是为了赶热闹追明星而命丧黄泉,据统计,每年有6人在看高尔夫比赛时遭雷击而亡。还有人纯属“点背”:比如某君被一扔出车窗的保龄球击中身死。
至于跑步,其致死率分马拉松和普通慢跑两种,前者全世界的死亡率在五万分之一至八万九千分之一之间波动,但一个更接近科学的说法是,每场马拉松平均死三人——看来广州马拉松的主办者可以解脱了。想想也是,那位在公元前490年希波战争中首次跑完42公里向雅典人宣布胜利消息的裴里庇第斯,其命运不就是说完倒地而亡嘛。而且死于马拉松者似乎与身体是否强健没有必然联系。Over于2007年11月奥运选拔赛上的莱恩·谢伊,原本就是马拉松冠军。而去年猝死于多伦多马拉松赛的卡文尼斯,身前则是位消防队员,健硕程度可想。甚至,并不是殉于漫漫跑道的每一个人都是因为先天心脏异型或心脏病突发,有三成亡者是因为“水中毒”——前行中饮水过量引发血液中钠浓度严重下降。
倒是慢跑更像是一位杀手,每月有1145人死亡于慢跑,其中就有《跑步全书》一书作者美国人吉姆·菲克斯,1984年其死于一次慢跑,时年52岁。
其实,作为一项超强体力运动,马拉松一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激烈且长时间的奔跑,心脏势必受到极大负压,血压上升导致心脏瞬间痉挛足以令一位平日看似健康的人士受到重创乃至死亡,这就是为何国际运动专家一般都要求跑马拉松者在参赛前一年要进行每周四次总和接近40公里的有系统训练。可即便如此,所有赛事主办者仍会为所有参赛选手购买保险。本次接踵而来的跑步死亡事件中,真正令外界不解和痛心的,是永久休眠于1000米跑道的那两位年轻人,由此,有关中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堪忧的论调再度浮出水面。
就在《阿甘正传》诞生的1993年,一篇名为《夏令营的较量》的特写引发中国全社会关注,以致副总理级别高官亲自批注。那场发生于内蒙古草原上中日少年的身体素质抗衡,早早为中国的独生子女一代拉响了警报。然而,弹指数十年,据有关方面报道,与1985年相比,2010年中国大学生肺活量下降了10%。大学生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跑成绩分别下降了10.9%和10.3%。SOHO中国的潘太张欣女士不久前在微博中感叹,其子女就读的某名校操场,除了旗杆空无一人。
确实,我们一边为狼爸们异于常人的教子之术争论不休,一边九成九的父母绝不会在冷风中带着孩子跑步,而对于身份尴尬的学校体育老师,把体育课变为游戏课,是防范学生跌倒摔伤既而引来家长千夫所指的趋利避害最稳妥办法。而最终结果,就是当市长们把马拉松当作城市名片,青年将此作为时髦之举时,偏偏忘了科学家们的忠告:惩罚性锻炼会使心脏病突发概率锐增107倍。
陈杰们倒下了,无论是100万元的亲属索偿还是很可能终结诉讼的20万元保险赔付,都不能消除其亲人心中白发送黑发的痛。更重要的是,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中国,仅仅依靠所谓的行政条令,并不能让孩子们真正回到操场中跑道上。或许,只有当“富士康效应”连续发作之后,人们才会感知到些什么。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