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皮甜瓜新品种‘中甜6号’的选育

来源 :中国瓜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甜6号’是以‘B336’为母本、‘B317’为父本培育的杂交一代厚皮甜瓜新品种。该品种中早熟,果实发育期37~40 d,椭圆形果,平均单果质量1.7~2.5 kg,果皮白色光滑,果肉白色,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0%~16.5%,果肉厚度4.0 cm以上。适合我国西部地区露地及东部地区保护地栽培。2014年10月通过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甜瓜新品种鉴定。
  关键词: 厚皮甜瓜; 新品种; ‘中甜6号’
  Abstract:‘Zhongtian No. 6’ is a variety of Cucumis melo developed by crossing ‘B336’ as female parent and ‘B317’ as male parent. It is suitable to cultivated in open fields in western China or in greenhouse in eastern China. The fruit growth period is about 37-40 days,the fruit is elliptical shape with white skin and white flesh. The central total soluble solid is about 14.0% to 16.5% and the flesh thick ness is over 4.0 cm. The average fruit weight is about 1.7-2.5 kg.
  Key words: Cucumis melo; New variety; ‘Zhongtian No. 6’
  1 育种目标
  我国东部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保护设施内大面积生产厚皮甜瓜,种植品种以‘伊丽莎白’、‘西薄洛托’、‘状元’等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等地的外来品种为主,几年后我国本土育种家也相继推出了许多优秀品种[1-3],即使这样,市场上的品种类型仍显得单调,为此我们提出了选育主要适合适于我国东部保护地栽培,也可在干燥地区和干燥季节露地栽培的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性好的白皮大果型厚皮甜瓜品种的育种目标。
  2 选育过程
  2.1 亲本来源及特性
  母本‘B336’是从‘西薄洛托’和‘HF208’的杂交1代中经4 a(年)12代系统选育固定而成的高代自交系,主要性状是中早熟,全生育期为100 d左右,果实发育期35~40 d,植株生长势强,坐果性好,果实高圆形,果皮纯白色,果肉白色泛浅红晕,肉质松脆,单果质量大,单果质量1.6~2.0 kg,果肉厚度4.0 cm,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0%~16.0%,对霜霉病有较强抗性。
  父本‘B317’是从厚皮甜瓜‘白皮脆’和薄皮甜瓜‘白啄瓜’的杂交一代中经5 a 14代系统选出的高代自交系,主要性状是早熟,全生育期95~100 d,果实发育期30~35 d,植株生长势中等,易坐果,果实椭圆形,果皮白色,光滑美观,果肉白色,果肉厚度3.5 cm左右,肉质松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0%~16.0%,单果质量1.2~1.5 kg。
  2.2 选育经过
  2007年春,在郑州大棚中共选配甜瓜杂交1代组合425个,其中‘B336×B317’组合代号为‘F219’,2007年秋季在郑州大棚、冬季在海南露地对部分组合进行了初步筛选观察,发现‘F219’表现植株生长势较强,易坐果,单瓜质量大,果实椭圆形,果皮白色,果肉白色,口感松脆爽口。2008—2009年2年春季在郑州进行了大棚吊蔓栽培筛选观察,对照为‘西薄洛托’。2010年、2011年在河南中牟、新乡,山东昌乐、莘县,湖北荆州,安徽和县等地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小面积栽培试验。 2012年‘F219’定名为‘中甜6号’,2012年、2013年参加了国家级甜瓜品种(厚皮甜瓜光皮组)区域试验,2014年参加了国家级甜瓜品种(厚皮甜瓜光皮组)生产试验。2014年10月通过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甜瓜品种鉴定。
  3 试验结果
  3.1 品种比较试验
  2008—2009年2年春季在郑州进行了大棚吊蔓栽培筛选观察,对照为‘西薄洛托’。各比较试验均3次重复、顺序排列,每小区种植34株,折合667 m2栽培1 800株。在试验中表现:‘F219’全生育期比对照短3~5 d,随机调查15个单瓜,在果肉厚度、单果质量、折合667 m2产量上均超过对照,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口感风味与对照相当(表1)。
  2010年、2011年在河南中牟、新乡,山东昌乐、莘县,湖北荆州,安徽和县等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小面积栽培试验,‘F219’在品质、产量、抗逆性、耐贮运性等方面均优于当地主栽品种。
  3.2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F219’(‘中甜6号’)参加了2012年、2013年参加了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组织的甜瓜品种(厚皮甜瓜光皮组)区域试验,2014年参加了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组织的甜瓜品种(厚皮甜瓜光皮组)生产试验,均采用吊蔓栽培。
  2012年的区试中,共有6个品种参试,对照品种为‘银露1号’,有完整结果的试点13个,分别为北京延庆、河北廊坊、甘肃民勤、河南郑州、陕西杨凌、宁夏银川、新疆鄯善、黑龙江哈尔滨、湖南邵阳、安徽合肥、湖北武汉、江苏海门、浙江宁波。‘中甜6号’表现为易坐果,中早熟,果实发育期38 d(对照为37 d),667 m2产量最高为3 117 kg(对照为2 655 kg),其中超过对照的试点12个;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适中,为14.3%(对照为15.4%);中、边差较小,为5.9(对照为6.7);单果质量最大为1.7 kg(对照为1.5 kg),其中超过对照的试点12个;果实商品率高为96.5%(对照为92.5%);果肉厚度最厚为4.0 cm,其中超过对照的试点12个。2013年的区试中,共8个品种参试,对照品种为‘银露1号’,试点14个,分别为天津、河北廊坊、甘肃民勤、河南新乡、陕西杨凌、宁夏银川、新疆鄯善、黑龙江哈尔滨、湖南邵阳、安徽合肥、湖北武汉、江苏海门、浙江宁波、海南三亚。‘中甜6号’表现为易坐果,中早熟,果实发育期37 d(对照为37 d),667 m2产量最高为2 969 kg(对照为2 407 kg),其中超过对照的试点13个;中心可溶性固形含量较高为14.4%(对照14.5%);中、边差较小,为6.0(对照为6.6);单果质量最大为1.8 kg(对照为1.4 kg),在所有试点均超过对照;果实商品率高为94.0%(对照为92.0%);果肉厚度最厚为4.3 cm,其中超过对照的试点10个,2个试点与对照持平(表2)。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茉莉酸甲酯(MJ)对栽培甘西鼠尾草叶丹参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为甘西鼠尾草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质联用的方法,对MJ处理的甘西鼠尾草叶样品进行检测。结果:甘西鼠
摘要:为了筛选适合太白高山菜区种植且符合市场需求的西葫芦品种,2014年5-8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太白蔬菜试验示范站对23个西葫芦品种进行引种比较试验。通过观察统计生育期、主要植物学性状、综合抗病性和产量,经综合分析后确定适宜品种。结果表明:‘富418’最适宜在太白种植,其优势主要表现在抗病性好和产量高;‘富318’次之;而‘NS1401’、‘NS1402’、‘NS1407’和‘坂田21’较对照组
针对洛阳地区山坡旱地西瓜生产存在的规模越来越大,但相关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较少的问题,通过实地考察,就其关键栽培及植保技术进行了总结,为广大旱地西瓜栽培者提供参考
为研究西瓜花叶病毒(WMV)对四倍体西瓜功能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用透射电镜观察四倍体西瓜受WMV侵染后功能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WMV侵染四倍体西瓜后,四倍体
摘 要: 以‘绿箭霸王’苦瓜品种为对照,研究了4个苦瓜杂交F1代在低温弱光(白天15 ℃/晚上7 ℃,80 μmol·m-2·s-1)下的生长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弱光下苦瓜的株高、叶片数、叶长和叶宽的生长量明显下降,不同杂交组合之间差异明显。苦瓜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o、Fv/Fm、ETR、Yield和qP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有所增加,不同杂交组合下降和增加
摘 要: ‘中农无籽2号’是以‘MMD’为母本、‘K5M’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椭圆形大果型黑皮红瓤三倍体西瓜新品种。该品种中晚熟,全生育期105 d,果实发育期35 d。植株生长势强,果实椭圆球形,果皮黑色,覆蜡粉,外形美观。平均单果质量6~9 kg,畸形果少,商品果率超过95%。瓜瓤大红色,瓤质脆,汁液多,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左右,边部8.5%左右;果实剖面好,白瘪籽小、少,品质优。667 m
在开封地区推广西瓜—花生—甘薯一年三熟间作套种种植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西瓜和花生建立共生关系,西瓜卷须缠绕到花生植株上,无需压蔓;花生被西瓜卷须缠绕后,有效控制了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