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看来,诗歌是那些具有纯洁灵魂、高贵品格的人发自肺腑的心声。经典诗歌给人以思想的力量、精神的鼓舞、纯正的营养,像黄河长江滋润着祖国大地一样,给人们的血液补充宝贵的氧气和能量。
说起阅读经典,对于我来说,最初不是读小说,而是朗诵诗歌。1964年,新中国成立十五周年之际,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上演。“在毛泽东时代,祖国的人民多么幸福,祖国的江山多么壮丽!”这铿锵有力的诗朗诵,说出了亿万人民的心声。大约从那时起,我喜欢上了诗歌。
最初的课外阅读是从老师家借到的一本诗集,是将军诗人李瑛的《獻给火的年代》。在第一首诗中李瑛写道:“我虽然住在北京这条/僻静的、窄小的胡同里/但风暴般的世界却紧摇着我的房门。”而在《上甘岭的泥土》一诗中,李瑛写道:“认识吧,这就是英雄的朝鲜——神圣的泥土,不屈的山/在石粉和弹片间/屹立着一个坚强的信念/不作殊死的战斗/怎有今天?”
当时我11岁,用日记本抄了一些很有意义的诗句。之后,又陆续读了李瑛的《静静的哨所》《枣林村集》《红花满山》等。他的诗歌主题鲜明,热烈奔放,无论是写边防战士的军营生活,还是写农村生活,都清新俊美,充满激情和力量。
读了李瑛的诗歌,也激起了我写诗的欲望。自己还多次写过儿歌,比如“东风吹,空气新,迎面走来了一队红领巾……” 正是李瑛的诗歌在我心中留下了火种,点燃了我酷爱诗歌的火苗,并幻想着:什么时候,我的诗文也能变成铅字呢?
喜欢诗歌的人,大都偏向文科。高中时代我担任语文科代表,经常协助老师收、判作业。毕业时,有的同学当了工人,也有的回乡做了农民。而我分配到教育系统,先当小学语文老师,后来又跟着小学毕业生一起升到中学任教。没有多久,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我凭借着当老师的基础,参加了1977年由各省出题的高考,初选后,不知为何最终没被录取。半年后,我又参加了1978年的全国出题的高考。为了确保成功,我只好低报了省内师范学院中文系。这次被录取了,但是浪费了几十分成绩!想想自己是有6年教龄带工资上大学,一时的郁闷逐渐消退。
苗雨时教授给我们讲写作课。在课堂上,苗老师专业又耐心地讲授李瑛的诗歌《一月的哀思》,这首悼念周总理的诗,是李瑛含着泪用了三天三夜写就的。这首诗让江河落泪,日月失声,也让全国人民都记住了李瑛的不朽诗作——残阳如血啊/映着天安门前/低垂的冬云/半落的红旗……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多少人喊着你,扑向灵车/多少人跑向你/献上花束和敬礼/多少人想牵动你的衣襟/把你唤醒/多少人想和你攀谈/知心的话题……”
李瑛的这首诗与全国人民心同此情、同频共振,句句说进了人民的心里,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更进一步加深了对李瑛诗歌的喜爱程度。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至铁道部山海关桥梁厂职工大学任教。虽然是重操旧业当教师,但这与高考前是截然不同的。80年代初,教的是成人高校,职业要求自己必须不断提高。90年代初,我在辽宁大学师从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学习民俗学硕士研究生课程。1991年,在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山海关风情》一书,一版两万册。1994年,山海关桥梁厂建厂一百周年,我应邀为工厂策划了一场节目,不但创作了厂歌,而且还有开场舞歌词等。记得开场舞歌词写得颇有气势:“古老的生命,崭新的生命,热情奔放/遥远的历史,心中的历史,源远流长/这里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令人神往/百年的工厂,年轻的工厂,生长希望……”同年,我还为山海关电视台撰稿系列专题节目《话说山海关》,创作了主题歌词《说不尽的山海关》:“遥远的历史已成为昨天/硝烟散尽雄关展露容颜/锦绣江河,物华天宝/名胜古迹,魅力倍添/一座城跨越世世代代/一道墙挽起大海高山/这里的故事千古流传/说不尽的山海关,山海关……”这首歌被收入山海关文联《古城新韵》歌曲集并专门录制了光盘。
1999年我的第一本文学评论集《文苑絮语》出版了。此书由著名文学评论家、时任中央党校教授李书磊作序,并在秦皇岛市进行了签名售书活动。尤其令我不能忘怀的是著名将军诗人李瑛先生和《当代》杂志副主编汪兆骞先生、河北作协副主席关仁山、军旅女作家周建和散文家奚学瑶等一起出席了活动。活动结束后,大家在秦皇岛商城的餐厅边吃边聊。席间和自己从小就仰慕崇拜的将军诗人李瑛坐在一起品茗交流,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李瑛老师和我们一起照了好几张合影,至今我还珍藏着。
那年已是73岁的李瑛老师非常健谈,他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历朝历代,凡是留传下来的诗歌无不具有鲜明的家国情怀,无不具有深刻的真情实感。”李瑛在《献给火的年代》后记中说:“诗必须成为斗争的武器,这是诗的荣誉。对于一个写诗的人来说,参加斗争是他庄严的战斗职责。”
2019年3月28日凌晨,93岁的李瑛先生逝世的消息迅速刷屏。我联系诗歌理论家苗雨时老师,苗老师也正为李瑛的离去而难过。李瑛和苗老师都是河北丰润人,我老家唐山市,也算是老乡。我和苗老师分别写了纪念文章。苗老师的《李瑛,像丰润的还乡河》和我的《从燕赵故土看诗人李瑛》,两篇文章同时刊登在《博览群书》2019年第6期上。
在我看来,诗歌是那些具有纯洁灵魂、高贵品格的人发自肺腑的心声。经典诗歌给人以思想的力量、精神的鼓舞、纯正的营养,像黄河长江滋润着祖国大地一样,给人们的血液补充宝贵的氧气和能量。半个多世纪以来,是李瑛那热情如火的诗歌鼓舞我激情燃烧,给予我劳动、付出与创造的精神力量!正是有了经典诗歌女神般的陪伴,使我在执着追寻文学理想时,“诗神”召唤,诗意盎然,不忘初心,青春再现……
说起阅读经典,对于我来说,最初不是读小说,而是朗诵诗歌。1964年,新中国成立十五周年之际,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上演。“在毛泽东时代,祖国的人民多么幸福,祖国的江山多么壮丽!”这铿锵有力的诗朗诵,说出了亿万人民的心声。大约从那时起,我喜欢上了诗歌。
最初的课外阅读是从老师家借到的一本诗集,是将军诗人李瑛的《獻给火的年代》。在第一首诗中李瑛写道:“我虽然住在北京这条/僻静的、窄小的胡同里/但风暴般的世界却紧摇着我的房门。”而在《上甘岭的泥土》一诗中,李瑛写道:“认识吧,这就是英雄的朝鲜——神圣的泥土,不屈的山/在石粉和弹片间/屹立着一个坚强的信念/不作殊死的战斗/怎有今天?”
当时我11岁,用日记本抄了一些很有意义的诗句。之后,又陆续读了李瑛的《静静的哨所》《枣林村集》《红花满山》等。他的诗歌主题鲜明,热烈奔放,无论是写边防战士的军营生活,还是写农村生活,都清新俊美,充满激情和力量。
读了李瑛的诗歌,也激起了我写诗的欲望。自己还多次写过儿歌,比如“东风吹,空气新,迎面走来了一队红领巾……” 正是李瑛的诗歌在我心中留下了火种,点燃了我酷爱诗歌的火苗,并幻想着:什么时候,我的诗文也能变成铅字呢?
喜欢诗歌的人,大都偏向文科。高中时代我担任语文科代表,经常协助老师收、判作业。毕业时,有的同学当了工人,也有的回乡做了农民。而我分配到教育系统,先当小学语文老师,后来又跟着小学毕业生一起升到中学任教。没有多久,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我凭借着当老师的基础,参加了1977年由各省出题的高考,初选后,不知为何最终没被录取。半年后,我又参加了1978年的全国出题的高考。为了确保成功,我只好低报了省内师范学院中文系。这次被录取了,但是浪费了几十分成绩!想想自己是有6年教龄带工资上大学,一时的郁闷逐渐消退。
苗雨时教授给我们讲写作课。在课堂上,苗老师专业又耐心地讲授李瑛的诗歌《一月的哀思》,这首悼念周总理的诗,是李瑛含着泪用了三天三夜写就的。这首诗让江河落泪,日月失声,也让全国人民都记住了李瑛的不朽诗作——残阳如血啊/映着天安门前/低垂的冬云/半落的红旗……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多少人喊着你,扑向灵车/多少人跑向你/献上花束和敬礼/多少人想牵动你的衣襟/把你唤醒/多少人想和你攀谈/知心的话题……”
李瑛的这首诗与全国人民心同此情、同频共振,句句说进了人民的心里,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更进一步加深了对李瑛诗歌的喜爱程度。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至铁道部山海关桥梁厂职工大学任教。虽然是重操旧业当教师,但这与高考前是截然不同的。80年代初,教的是成人高校,职业要求自己必须不断提高。90年代初,我在辽宁大学师从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学习民俗学硕士研究生课程。1991年,在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山海关风情》一书,一版两万册。1994年,山海关桥梁厂建厂一百周年,我应邀为工厂策划了一场节目,不但创作了厂歌,而且还有开场舞歌词等。记得开场舞歌词写得颇有气势:“古老的生命,崭新的生命,热情奔放/遥远的历史,心中的历史,源远流长/这里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令人神往/百年的工厂,年轻的工厂,生长希望……”同年,我还为山海关电视台撰稿系列专题节目《话说山海关》,创作了主题歌词《说不尽的山海关》:“遥远的历史已成为昨天/硝烟散尽雄关展露容颜/锦绣江河,物华天宝/名胜古迹,魅力倍添/一座城跨越世世代代/一道墙挽起大海高山/这里的故事千古流传/说不尽的山海关,山海关……”这首歌被收入山海关文联《古城新韵》歌曲集并专门录制了光盘。
1999年我的第一本文学评论集《文苑絮语》出版了。此书由著名文学评论家、时任中央党校教授李书磊作序,并在秦皇岛市进行了签名售书活动。尤其令我不能忘怀的是著名将军诗人李瑛先生和《当代》杂志副主编汪兆骞先生、河北作协副主席关仁山、军旅女作家周建和散文家奚学瑶等一起出席了活动。活动结束后,大家在秦皇岛商城的餐厅边吃边聊。席间和自己从小就仰慕崇拜的将军诗人李瑛坐在一起品茗交流,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李瑛老师和我们一起照了好几张合影,至今我还珍藏着。
那年已是73岁的李瑛老师非常健谈,他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历朝历代,凡是留传下来的诗歌无不具有鲜明的家国情怀,无不具有深刻的真情实感。”李瑛在《献给火的年代》后记中说:“诗必须成为斗争的武器,这是诗的荣誉。对于一个写诗的人来说,参加斗争是他庄严的战斗职责。”
2019年3月28日凌晨,93岁的李瑛先生逝世的消息迅速刷屏。我联系诗歌理论家苗雨时老师,苗老师也正为李瑛的离去而难过。李瑛和苗老师都是河北丰润人,我老家唐山市,也算是老乡。我和苗老师分别写了纪念文章。苗老师的《李瑛,像丰润的还乡河》和我的《从燕赵故土看诗人李瑛》,两篇文章同时刊登在《博览群书》2019年第6期上。
在我看来,诗歌是那些具有纯洁灵魂、高贵品格的人发自肺腑的心声。经典诗歌给人以思想的力量、精神的鼓舞、纯正的营养,像黄河长江滋润着祖国大地一样,给人们的血液补充宝贵的氧气和能量。半个多世纪以来,是李瑛那热情如火的诗歌鼓舞我激情燃烧,给予我劳动、付出与创造的精神力量!正是有了经典诗歌女神般的陪伴,使我在执着追寻文学理想时,“诗神”召唤,诗意盎然,不忘初心,青春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