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没有对抗训练的拳术是假拳”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c1989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在技击中,为什么只能使用简单的动作
  
  “好看的拳不能打,能打的拳不好看。”很多武术爱好者有这样的共识。
  至于好看的拳为什么就不能打,能打的拳又为什么不好看,小伙子们往往困惑不已,搞不清到底是自己功夫没练到,还是老师教错了。
  我明确地告诉你,你没有错,问题出在你所学的拳术动作上,是那些拳术动作过于规整优美而不切实际了,因为运动心理学发现:激烈的应激刺激会影响人对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的提取和分析,降低思维的变通性,从而使人以刻板和僵直的方式解决问题(见运动心理学)。
  拳脚相搏属于强烈的应激刺激,而空练还有说手、喂手给人的应激刺激则微弱得多。这些我在上一篇文章里已经讲过。
  什么是“内部信息”?放到拳术技击里来说,它主要指你平日训练的拳法动作、技击战术、老师的教导叮嘱等等。
  拳术技击中的“外部信息”呢?简单地说,指对手的一系列动作,及动作的变化等等。
  “影响对内外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这句话,在拳术技击中的意思就是:影响你对自身拳法、战术的使用(影响对内部信息的提取与分析),扰乱你对对方拳脚动作及动作变化的注意(影响对外部信息的提取与分析)。
  “降低思维的变通性”这句话差不多不用解释,大家都明白,人动起手来是没有时间去想的,来不及想,思维的变通性当然会降低。
  “以刻板和僵直的方式解决问题”,对于拳术技击来说,就是以简单的拳术动作去搏斗。在解释了这段“运动心理学的解释”之后,我已无须再唠叨,大家即可明了:为什么那些姿势优美的拳法(包括规整的拳架和发力),一到拳脚相搏就使不出来,而能够使出来的,都是非常简单的动作。一切都是应激刺激惹的祸。
  需要强调的是,拳术动作的简单,不仅指姿势上的简单,因为有很多拳术动作,譬如撑锤、崩拳、掼耳、炮拳、钻拳、通天炮等等,看动作姿势,都堪称朴实无华,但是它们在动作幅度、动作时间、动作节奏……等因素上,却不够简单,不适应技击那么强烈的应激刺激。就是说,一个能应对技击的拳术动作,它是不是足够简单,是否符合实战要求,要综合“动作姿势、动作幅度、动作时间、动作力量、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节奏”七个要素(见运动训练学),而不仅仅是看姿势,一个合理有效的简单拳法,来自于这七个要素的相互配合。
  
  二、不能适应技击的强烈应激刺激,不是真正的传统拳法
  
  我们拿上述的应激理论来谈一下辨别真假传统拳法的问题。
  几年以前我曾在《搏击》上说:拳术动作是否合理有效,投入拳脚对抗即可得到检验。
  从应激理论来说,合理有效的拳法动作,是指能适应技击这种强烈应激刺激的动作,不能适应技击刺激的动作,难以说是合理有效的。把应激理论用到辨别真假传统拳法上,就是:凡真正的传统拳法,必是合理有效的,是能够适应技击这种强烈的应激刺激的;凡是不能适应技击的强烈应激刺激的拳法,必然是有失合理不够有效,难以称为真正的传统拳法——我们不是一直坚信传统拳法是非常厉害的吗?假如不能适应技击的强烈应激刺激,怎么能叫厉害呢?
  当然,即便是真正的传统拳法,在有效性上,也有“非常有效”与“效果一般”之分。
  但不管是非常有效还是效果一般,它们都在有效的范畴内,与无效、挨打绝然不同,所以,如果大家还承认传统拳法是能打的,那么这个能打,必然是指能有效地适应技击的强烈的应激刺激(哪怕其效果一般),否则即是被篡改的传统拳。
  
  三、应激刺激强烈的“武林大会”
  
  “武林大会”举办三年以来,不断有人指责拳手技术单调,打得不好看,不是原汁原味的传统武术。说这话的如果只是爱好者也就罢了,爱好者普遍没看过传统武术是怎么打的,对传统武术技击的认识只停留在“拳论掌故演练说手”上,有问题的是,一些武术家也对拳手横挑鼻子竖挑眼,批评拳手只会使用简单动作,没打出本门的特色。
  这我就要问了,难道这些武术家就能打出“不简单的好看动作”?就能打出“拳论掌故演练说手”里的本门特色?
  如果谁说他能把演练说手那样的本门特色打出来就请他打一回,我们也不逼他打“武林大会”,硬逼五六十岁的人上擂台显得我们不近人情,他只需放弃说手拆招,改成真实的拳脚对抗就行,也不用多打,打十几秒钟即可,看他还把他忽悠的本门特色用到拳脚对抗里。
  我明告诉大家,他们打不出来,他们要真有那本事他们早打了,绝不会玩说手拆招。他们心里很清楚,只有拳脚对抗才有说服力,才能避免大家对他们撇嘴说:“你上去也一样,照样打不出你说的那特色。”
  武术家也是人,一旦投入应激刺激强烈的拳脚对抗,他们照样会像“武林大会”上的拳手一样,打不出本门特色,因为对抗的强烈应激刺激照样会影响他们“对内外信息的提取和分析”,他们”思维的变通性”照样会降低,他们的技术动作照样会像实战中的拳手那样单调,丧失他们所谓的传统味道(那个所谓的味道只存在于虚幻的‘拳论掌故演练说手’中)。
  不信就让他们打一回。看他们是否有本事推翻运动心理学。
  
  四、用对抗这种强烈的应激刺激纠正被篡改的传统拳
  
  激烈的拳脚对抗不但是鉴别真假传统的试金石,还能够矫正那些被篡改的传统拳法,比如八极”顶肘”这个动作,大多数的八极拳爱好者都从自己的老师嘴里听说:这个顶肘是传统的,用时要把肘往对方的胸口顶。
  ”顶肘”真的是往对方的胸口顶吗?往对方胸口顶的顶肘真的是传统的顶肘吗?
  在此我们不进行理论分析,那样会把大家的头脑搞乱,我们请应激刺激来帮我们判断,有事实摆在眼前,大家心明眼亮、一目了然,岂不胜过理论无数?
  教师爷说手是不算的,说手,他永远能把肘顶到你胸口上。我们现在谈的是技击,是真传统问题。技击和真传统是要放在强烈的应激刺激中谈的。
  好了,你就来看一看吧,首先看你老师,看他是否能像他忽悠的那样,能在激烈的技击中把肘顶到对方胸口上。
  其次看你的师兄弟们,看有哪位能在拳脚相搏中把肘顶中对方的胸口。
  再次看你认识的八极拳爱好者,大家凑一堆,拳脚对抗它几十场,看有谁能玩出顶到对方胸口的“传统顶肘”。
  最后,你再问问普天下所有的八极门人,看有谁能用拳脚对抗来证明他自己,证明他能把肘顶到对方胸口。这普天下的八极门人,既包括普通的爱好者,也包括那些八极拳家、八极大师。
  如果普天下的八极门人没有一个人能在技击中把肘顶到对方胸口,那么,我们就可以据此说:把肘顶到对方胸口的顶肘是被神话了的传统,是虚妄无效的传统,即假传统。
  纵使十万人中有三两个人能在对抗中把肘顶中对方的胸口,也就是说,成功率为十万分之二、三,我们同样不能说这个顶肘是真传统。把成功率只有十万分之二三的拳法奉为真传统,定为拳法样本让大家练,是对大众的蔑视和不负责任。八极拳从二三百年前到如今一直面向大众,将来它也仍将以普通大众为服务对象,难道我们让大众去练一种几乎注定会失败的”传统”吗?
  什么是真正的传统顶肘,应该由大众的对抗实践来回答。
  有爱好者说:“我的顶肘只能起到被动的防御,封顶来拳,其它什么也做不出。”
  请不要气馁,你这就是顶肘,是传统的真顶肘,能成功封顶来拳,总比那连来拳都封不住,而只会让来拳在他脸上开花的顶肘吧?
  也有爱好者说:“跟人打对抗,我能经常迎着对方的拳头使顶肘,但顶不着对方身体,只能接近他,算不算把顶肘使出来了呢?”
  算,太算了,你能在拳与腿的纷乱打击中,对来拳做出反应一一而且是准确迅速的反应(若非准确迅速的反应,是无法经常使出顶肘且在顶肘后接近对方的),你做得非常好,顶肘往往就是起盾牌的作用,如果你能在顶肘接近对方之后,再接续一侧踹或一穿桩腿或一拳,就更好了。
  还有爱好者说:”我的顶肘有时已经穿过对方胳膊的防守,向对方的胸口逼近了,但无论如何顶不着对方的胸口,更不要说把对方一顶而垮。”
  在拳脚对抗中,主动用顶肘而接近对方的胸口,有时不是很难(要视对手的一些习惯而定),如果是对方进攻,而你能用顶肘穿过对方两臂的防御逼近他的胸口,这表明你的综合实力,如技术水平、心理能力、对时机、距离等等的判断,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足以令很多八极拳家惭愧。我恭喜你。更多的例子不举了。上述在应激刺激强烈的对抗中使用的顶肘,均为传统的真顶肘。如果大家想把自己的顶肘回归传统,去掉虚幻,就放到拳脚对抗里去纠正吧。
其他文献
原文:无根树(十七)  无根树,花正娇,天应星兮地应潮。屠龙剑,缚虎绦,运转天罡斡斗勺。锻炼一炉真日月,扫尽三千六百条。步云霄,任逍遥,罪垢凡尖一笔消。  释:真灵后天欲常掩,金花盛发最为难。阳气初动灵花嫩,借灵生妄性情迁,急需猛烹与猛炼,扶阳抑阴护命泉。屠龙宝剑防气性,伏虎丝绦妄情拴。真灵得现妄情灭,转杀为生靠德坚。真阴真阳两大药,锻炼一气结成丹,吞而服之寿命延,上层妙道做真仙。三千六百旁门术,
期刊
弗拉基米尔·克里膏科——我百炼成钢  他曾经心比天高,众星捧月,傲视天下;  他,曾经狼狈啃地,任人笑骂,一文不值。  忆往昔,才情将略,鲜衣怒马。  刀剑,如梦。  当不倒的默塞尔那钢铁般的下巴6个回合被轻轻凿碎;当庞然巨兽迈克林内小山般沉重的身躯轰然倒地,连幻影般的伯德也无处藏身——他轻蔑地地打量着脚下的对手,昂首阔步走向拳击的顶峰。  奥运冠军,精湛的拳术,辉煌的职业战绩,高大的身躯,英武的
期刊
拳谚曰:“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此处所言之“功”,指的是武术中基本的练习方法或锻炼方法,亦称之为“功法”。  功法是提高技击能力,练就真功绝技的有效手段。功法锻炼获得的功力,是武坛较技、比试的主要方式。实行了一千多年的“武举制”,考试的主要内容也是功力。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强身气功和一些传统健身方法,很多都是武术功法内容,或者是由其演变而成的。可以说,武术功法是随武术的萌生而兴,随武术的发展而盛,
期刊
既然拳击是电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被编导们视为天赐厚礼,很多人也能通过它达到发财和出名的机会,那么,围绕着拳击影象就会发生和正在发生很多有趣的故事。    演员和拳手谁更适合这个镜头    实际上,很多职业举手都喜欢触电,像刘易斯、小克里钦科就曾在《大洋11人》中扮演过角色,有些拳手甚至象科贝特一样退出拳坛后进入演义界专事演出,但演技和作为要象他们在拳坛上那么成功的微乎其微,说的只有两个字“没有”。
期刊
五、手挥琵琶攻防含义图解    甲顺步出右拳攻击乙面门,乙转腰侧闪,右手外接掳腕抓握引进甲拳落空,左掌扶按甲肘部,甲不得势欲要回抽手臂,乙相机上步将甲发放出去(图1、2、3、4、5)。      六、倒卷肱攻防含义图解    1、倒卷肱攻防含义图解一  甲上前进攻右拳直冲乙门面,乙右手外接掳抓甲腕外旋翻转,使其手心朝上同时拉臂引其重心前移,乙乘机撤步转腰,左手反推按折其腕,达到制服目的(图6-10
期刊
时光飞逝,岁月如歌,转瞬间,现代拳击运动已走过上百年,随着时代变迁,拳击规则和技术都在不断变化和改进,但无论怎样演变,拳击精神依然没有褪色,克服困难、战胜对手是最根本的目的。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涌现出一批批伟大的拳手,他们不仅在当时以精湛的拳击技艺折服了对手与观众,直至今日,那些历史伟人依然成为拳迷口中津津乐道的千古佳话。  可是,造化弄人,在回味那一场场荡气回肠的经典对决时,许多人
期刊
现今的拳坛出现百家争鸣的局势,虽然弗洛伊德·梅维瑟保持着38战全胜并牢牢把持着P4P第一的位置,但观众对他的比赛并不感冒,而对于当今P4P的2号人物曼尼·帕奎奥来说,想要改变现状也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帕奎奥继续打那些带有败绩的拳手,那么他永远无法超越P4P第二的位置。尽管帕奎奥在当今拳坛如日中天,但与2000年左右的P4P三甲相比,确实还无法同日而语。当然,笔者并不是认为帕奎奥的实力被高估了
期刊
梅威瑟尔终于过上了悠闲的生活,他翘着二郎腿,半眯着眼睛,斜躺着,眼前,是蔚蓝的大海和妖娆的泳装女郎,身后,无数的孩子正指手画脚地谈论着他,崇拜的眼神格外分明。飘着的感觉真好,别管什么莫斯利、特里尼达德了,一帮老家伙,何足挂齿,退役吧,5个级别的冠军,38战全胜的傲人战绩,足够名垂史册了。  然而谁都没能想到,将他从沉醉中拉回现实的,居然是一个叫做里奇·哈顿的英国拳手,这样一个莽撞的“击打者”,真值
期刊
梅威瑟尔本来就是个充满争议的拳坛人物,虽然他至今保持了不败的战绩,打遍拳坛看起来无敌手,但就是没有得到大多数拳迷的认可和喜欢,特别是他那张大嘴常常吐出言不守信的话语和说话时那种自大的口气,让很多拳迷喜欢不起来像他这样的拳手,太精明了反而适得其反,我不知道梅威瑟尔是不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也有人喜欢他,但喜欢他的人很是有限,属于少数不是多数。不管你怎么为他辩论,怎么的有根有锯,没办法,除过他需要找到
期刊
在民间,武术从来就是一种防身御辱、保家制敌,修身健体的本领,深受人们的喜爱。  唐手拳创立之初,人们用它“搪挡御敌”,积累了一些实用的散手,故称之为“搪手拳”。据考,此拳流传于湖北天门、京山一带,由于在唐朝大为盛行,所以又名“唐手拳”,简称“唐手”。后传至日本,然后发展成独立的徒手武道“唐手”。因日语“唐”与“空”同音,后改名为“空手道”。唐手是一种非常霸气的武道,讲究快速干脆,及攻击的杀伤性,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