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素质教育实施的不断加强,各种版本的初中历史教材都作了相应的变化。从总体上看,新的初中历史教材与过去的人教本教材都有较大变化,首先是教材篇幅减少内容了;其次是对历史事件的阐述精练了,有些老教材较细的内容,新教材只是点到为止,再是对历史的编排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些问题,给历史老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只有用新的教育理念作指导,熟练把握驾驭教材,灵活运用有效的教法,才会搞好历史教学工作。
一、熟练地把握教材
首先要把握教材,让教材成竹于胸。教师要通读初中历史教材,分析教材和和课程标准,对初中段的六本教材的编排意图、教材体例、教材结构、知识体系等熟练把握,胸有成竹。同时,还要了解高中教材,对整个中学历史教学有整体把握。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知识,或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理清知识体系,弄清知识脉络,并逐步细化;或反而行之,由线到点,或由面到线,由面到线,由分析到综合。这样,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全局于心。
其次是充实拓宽教材。初中历史教科书是“压缩的饼干”,对历史事件的介绍较为简略。如果只就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学生会不易理解或理解不透,不易掌握。应在教学时,多数内容要结合具体史实进行必要的有度的充实和具体化,进行内容补充,采用图片、乐曲、视频等辅助材料,尽可能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更生动形象,学生就能更易理解把握。这对提高学生的读史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很有好处的。
二、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
1.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主导,关键要引好。教师把握好教材是第一步,关键的一步是设计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引导得妙,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让学生自我去阅读教材,分析教材内含,从而学习知识,发展能力,自我教育。学生自我动了,乐在其中了,甚至激动了,“主导”和“主体”才真正体现到位。
2.课堂气氛要“严”、要“活”,严活适度
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做到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严”表现在:课堂纪律要严;教师传授知识应当注重准确性,做到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褒贬分明,不可随随便便,信口开河;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对正确答案要予以肯定,对错误的答案要及时纠正。“活”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史料、历史小故事,讲述要耐人寻味;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史实的叙述要有层次感,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既有惊涛骇浪的叙述,更有涓涓细流的描绘。
3.培养能力与思想教育、传授知识三者相互渗透
课堂教学时,优化课堂教学,巧设课堂提问,适当扩充延伸,启导学生思维,将学生的思维意向引导到与教师的思维同步。例如:讲述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可如下设问:“近代中国,遭受列强几次入侵?《辛丑条约》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有哪些异同?你有何感想?”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加深了对知识理解掌握,发展了思维能力,了解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史,激学生心中的波澜,明白中国能到今天实属不易,唤醒爱国热情和鼓舞为建设美好祖国而努力。
4.课堂语言要优美
教师必须追求教学语言的艺术美,一是清晰准确,通俗易懂,富在启发性,二是要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严密的逻辑力量,三是有亲切性,畅达精炼、幽默风趣、感染力强。同样的教学因为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差异极大。这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则来自教师渊博的知识和对专业课的精深理解和熟练把握,来自教师的禀赋和气质。例如:讲新文化运动这一节,学生不易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有教师简练地用“新文化运动把东方睡狮吹醒了”,吸引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三、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加强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引导学生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层次的符合教材要求的历史知识网络,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
首先,指导学生掌握章节知识结构,提高全面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章节内容一般以事件为中心,结构相对简单,掌握较易。同时,章节内容涉及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相对较少,有利于历史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以有效地固本强基。这一步的关键是弄清史实发展的因果关系,探究历史发展的本质原因,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准确理解有关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历史结论,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促进再认、再现能力的提高。
其次,指导学生掌握单元知识结构,提高把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能力。一是作好单元划分,根据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线索;二是通过对单元内容准确、合理、全面的分析归纳,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三是根据单元间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再次,指导学生掌握专题知识结构,提高系统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一是引导学生作好专题划分和专题知识归类,按专题把教材中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以及历史结论系统化。二是引导学生作好专题总结,通过综合、概括、归纳、比较、分析、评价,把零散的认识条理成系统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三是引导学生把握专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历史专题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系统,专题之间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教学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应在熟练地驾驭教材、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注重教学的实效性等方面狠下功夫,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一、熟练地把握教材
首先要把握教材,让教材成竹于胸。教师要通读初中历史教材,分析教材和和课程标准,对初中段的六本教材的编排意图、教材体例、教材结构、知识体系等熟练把握,胸有成竹。同时,还要了解高中教材,对整个中学历史教学有整体把握。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知识,或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理清知识体系,弄清知识脉络,并逐步细化;或反而行之,由线到点,或由面到线,由面到线,由分析到综合。这样,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全局于心。
其次是充实拓宽教材。初中历史教科书是“压缩的饼干”,对历史事件的介绍较为简略。如果只就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学生会不易理解或理解不透,不易掌握。应在教学时,多数内容要结合具体史实进行必要的有度的充实和具体化,进行内容补充,采用图片、乐曲、视频等辅助材料,尽可能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更生动形象,学生就能更易理解把握。这对提高学生的读史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很有好处的。
二、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
1.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主导,关键要引好。教师把握好教材是第一步,关键的一步是设计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引导得妙,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让学生自我去阅读教材,分析教材内含,从而学习知识,发展能力,自我教育。学生自我动了,乐在其中了,甚至激动了,“主导”和“主体”才真正体现到位。
2.课堂气氛要“严”、要“活”,严活适度
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做到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严”表现在:课堂纪律要严;教师传授知识应当注重准确性,做到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褒贬分明,不可随随便便,信口开河;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对正确答案要予以肯定,对错误的答案要及时纠正。“活”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史料、历史小故事,讲述要耐人寻味;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史实的叙述要有层次感,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既有惊涛骇浪的叙述,更有涓涓细流的描绘。
3.培养能力与思想教育、传授知识三者相互渗透
课堂教学时,优化课堂教学,巧设课堂提问,适当扩充延伸,启导学生思维,将学生的思维意向引导到与教师的思维同步。例如:讲述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可如下设问:“近代中国,遭受列强几次入侵?《辛丑条约》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有哪些异同?你有何感想?”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加深了对知识理解掌握,发展了思维能力,了解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史,激学生心中的波澜,明白中国能到今天实属不易,唤醒爱国热情和鼓舞为建设美好祖国而努力。
4.课堂语言要优美
教师必须追求教学语言的艺术美,一是清晰准确,通俗易懂,富在启发性,二是要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严密的逻辑力量,三是有亲切性,畅达精炼、幽默风趣、感染力强。同样的教学因为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差异极大。这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则来自教师渊博的知识和对专业课的精深理解和熟练把握,来自教师的禀赋和气质。例如:讲新文化运动这一节,学生不易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有教师简练地用“新文化运动把东方睡狮吹醒了”,吸引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三、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加强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引导学生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层次的符合教材要求的历史知识网络,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
首先,指导学生掌握章节知识结构,提高全面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章节内容一般以事件为中心,结构相对简单,掌握较易。同时,章节内容涉及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相对较少,有利于历史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以有效地固本强基。这一步的关键是弄清史实发展的因果关系,探究历史发展的本质原因,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准确理解有关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历史结论,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促进再认、再现能力的提高。
其次,指导学生掌握单元知识结构,提高把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能力。一是作好单元划分,根据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线索;二是通过对单元内容准确、合理、全面的分析归纳,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三是根据单元间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再次,指导学生掌握专题知识结构,提高系统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一是引导学生作好专题划分和专题知识归类,按专题把教材中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以及历史结论系统化。二是引导学生作好专题总结,通过综合、概括、归纳、比较、分析、评价,把零散的认识条理成系统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三是引导学生把握专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历史专题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系统,专题之间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教学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应在熟练地驾驭教材、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注重教学的实效性等方面狠下功夫,努力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