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学生的多元理解和个性化感悟,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另一方面还要善于引领、点拨。教师要选准“感悟”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感悟;搭建多元的“对话”平台,让教学双方与文本间进行深层次对话,把学生引上正确科学的感悟之路。
【关键词】感悟;引领;点拨;多元对话
在语文教育高扬人文精神的今天,一个源自远古至今弥香的新生命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感悟。感悟让学生主体地位受到尊重,让学生找回了话语权,勇于独立思考,对文本做出个性化的多元反应。而在学生与文本平等对话的教学环境里,因生命个体的差别,“前阅读”基础也各不同,加之文本存在的客观模糊性和多义性,使其多元感悟,显得众所纷纭。教师在开放的课堂里,必须重视学生主体性又要考虑文本对等性。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尊重他们的个性化感悟,另一方面还要善于引领、点拨,把握必要的是非尺度,把他们引上正确科学的感悟之路。
一、巧妙切入 引领感悟
阅读教学是教学双方与文本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应准确把握“感悟”的切入点,科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感悟。例如教学《捞铁牛》
师:面对黄河水冲走拴住浮桥的八只铁牛的情况,怀丙和尚说:“铁牛是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送回来”。这有违生活逻辑——水无倒流,怎么能把物体送回来?和尚一人就能让水把铁牛“送回来”,他是不是在说大话,吹牛,不负责任?
以上切入的问题辐射了整篇文章,统领了对整篇文章的感悟。学生要证实怀丙不是在说大话就必须潜心“会文”、“切己体察”,充分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充分对话,才能完成与教师的对话,深刻领悟课文主要内容。这种领悟令学生尝到了悟意的好处,心灵深处在不知不觉中埋下积累的种子。
二、高质“对话” 潜心感悟
案例 《灰姑娘》
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师: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一定要诚实哟!
生:如果我是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
师: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生:因为有仙女的帮助,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师: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还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生:不会!……
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生:她自己。
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样?
生:要爱自己!
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师: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生: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
这是美国一所普通小学的一堂阅读课片段,教师在形式上搭建了对话的平台,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文本深层次地对话,从而生成了独特的理解、体验。首先问题的预设独具匠心,源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这是教师与文本深入对话的结果。其次是教师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了深入对话。第一个问题是紧扣学生初步阅读的感受,直入学生心灵;第二个问题让学生置身文本之中,敞开心扉,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当学生回答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并在说明原因时,引导学生评价后妈: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后妈是人不是神,但不是坏人!这给学生以理性启迪。第三个问题激发学生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与文本“对话”。同时,教师因势利导:如果辛黛瑞拉就放弃了参加舞会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让学生通过熟读精思,潜心体会,领悟话题的外延和内涵,产生个性化的感悟:爱自己!
三、精准点拨 正确感悟
今天的语文课堂,在学生、文本、教师的对话中游走,往往会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观。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文价值取向和学生多元感悟这两极之间追寻张力。案例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程玲教《一粒种子>>
在学生说到“种子听见外面很热闹,就想出去”时,师问:“热闹”在课文里指什么?
一生说:“热闹”就是很乱。
师:乱’在课文里指哪些事情?
生:(齐读课文)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师:它们在唱什么歌呢?
生:“春风唱:沙沙沙,沙沙沙,小种子,快长大!”
“泉水唱:哗啦啦,哗啦啦,我要流到小河里!”
“小鸟唱: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
师:这个‘热闹’是‘乱’吗?
生:这不是‘乱’是可爱的春天来了,大地醒了,在欢迎春天!
案例中教师就妙用了学生的误解:‘热闹’就是‘乱’。顺势而导:‘乱’在课文里指哪些事情?结果把学生的感悟引向了正确之路:这不是‘乱’,是可爱的春天来了,大地醒了,在欢迎春天!
当学生的感悟出现了错误教师要善于引领、点拨,把握必要的是非尺度,把他们引上正确科学的感悟之路。
责任编辑:王利强
【关键词】感悟;引领;点拨;多元对话
在语文教育高扬人文精神的今天,一个源自远古至今弥香的新生命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感悟。感悟让学生主体地位受到尊重,让学生找回了话语权,勇于独立思考,对文本做出个性化的多元反应。而在学生与文本平等对话的教学环境里,因生命个体的差别,“前阅读”基础也各不同,加之文本存在的客观模糊性和多义性,使其多元感悟,显得众所纷纭。教师在开放的课堂里,必须重视学生主体性又要考虑文本对等性。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尊重他们的个性化感悟,另一方面还要善于引领、点拨,把握必要的是非尺度,把他们引上正确科学的感悟之路。
一、巧妙切入 引领感悟
阅读教学是教学双方与文本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应准确把握“感悟”的切入点,科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感悟。例如教学《捞铁牛》
师:面对黄河水冲走拴住浮桥的八只铁牛的情况,怀丙和尚说:“铁牛是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送回来”。这有违生活逻辑——水无倒流,怎么能把物体送回来?和尚一人就能让水把铁牛“送回来”,他是不是在说大话,吹牛,不负责任?
以上切入的问题辐射了整篇文章,统领了对整篇文章的感悟。学生要证实怀丙不是在说大话就必须潜心“会文”、“切己体察”,充分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充分对话,才能完成与教师的对话,深刻领悟课文主要内容。这种领悟令学生尝到了悟意的好处,心灵深处在不知不觉中埋下积累的种子。
二、高质“对话” 潜心感悟
案例 《灰姑娘》
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师: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一定要诚实哟!
生:如果我是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
师: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生:因为有仙女的帮助,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师: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还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生:不会!……
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生:她自己。
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样?
生:要爱自己!
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师: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生: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
这是美国一所普通小学的一堂阅读课片段,教师在形式上搭建了对话的平台,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文本深层次地对话,从而生成了独特的理解、体验。首先问题的预设独具匠心,源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这是教师与文本深入对话的结果。其次是教师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了深入对话。第一个问题是紧扣学生初步阅读的感受,直入学生心灵;第二个问题让学生置身文本之中,敞开心扉,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当学生回答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并在说明原因时,引导学生评价后妈: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后妈是人不是神,但不是坏人!这给学生以理性启迪。第三个问题激发学生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与文本“对话”。同时,教师因势利导:如果辛黛瑞拉就放弃了参加舞会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让学生通过熟读精思,潜心体会,领悟话题的外延和内涵,产生个性化的感悟:爱自己!
三、精准点拨 正确感悟
今天的语文课堂,在学生、文本、教师的对话中游走,往往会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观。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文价值取向和学生多元感悟这两极之间追寻张力。案例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程玲教《一粒种子>>
在学生说到“种子听见外面很热闹,就想出去”时,师问:“热闹”在课文里指什么?
一生说:“热闹”就是很乱。
师:乱’在课文里指哪些事情?
生:(齐读课文)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师:它们在唱什么歌呢?
生:“春风唱:沙沙沙,沙沙沙,小种子,快长大!”
“泉水唱:哗啦啦,哗啦啦,我要流到小河里!”
“小鸟唱: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
师:这个‘热闹’是‘乱’吗?
生:这不是‘乱’是可爱的春天来了,大地醒了,在欢迎春天!
案例中教师就妙用了学生的误解:‘热闹’就是‘乱’。顺势而导:‘乱’在课文里指哪些事情?结果把学生的感悟引向了正确之路:这不是‘乱’,是可爱的春天来了,大地醒了,在欢迎春天!
当学生的感悟出现了错误教师要善于引领、点拨,把握必要的是非尺度,把他们引上正确科学的感悟之路。
责任编辑:王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