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国标”是对以往英语教学范式的升级和超越。本文在分析了英语教育的现状后,根据“新国标”政策,提出打造“人文情怀”,培养中国情怀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将“一带一路”指导思想和“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的理念。
关键词:新国标;人文情怀;一带一路;课程思政
1.英语学习的现状
很多人从小学习英语,有十几年的学习历程,虽然记住了很多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却不知道如何做到学以致用。学生们即便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是到了说英语的时候,还是会出现张口结舌,词不达意的情况。在现行体制下,英语教学的困境是虽然学习英语很久,而且也通过了各种英语考试,但是还是不会听说读写,不会交际。这说明英语评价本身有问题,英语评价体系没有考察到实际的英语能力。目前英语考核评价体系主要是各类考试,入学(职)考试(如中高考、研究生考试、职称考试)、等级考试(如大学四六级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专业 四、八级考试)、涉外考试(如雅思、托福等)[1]。
2.英语教育打造“人文情怀”
我国《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新国标”)于2017年正式出台。新国标强调外语属于人文学科[2],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思辨、创新和参与科学研究的能力”,将英语学科定义为“以英语语言、英语文学和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为学习和研究对象的学科”,要“摆脱纯粹以语言技能训练为目标的怪圈”,强调“英语类专业人才的人文素养提升,并以文学素养培养为主要抓手,打造英语类专业的人文情怀”[3]。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反映和传播工具,语言和文化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共同形成,共同成长,它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学习语言一定要了解文化,而文学作品(如《圣经》故事、《希腊神话》、《伊索寓言》等)又是了解西方文化的窗口,比如我们的学生遇到the lion’s share或者Pandora’s box很难透过字面意思猜到它的真正含义,这就像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四字成语一样,想知道“狐假虎威”的含义还要先读一读成语故事才行。另一方面,英语课不仅要导入西方文化知识,还要导入中国文化,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学好英语更要学好中文,更要了解中国文化。很多同学做英译汉的练习时,翻译出来的中文语句不通,存在很多语病。在做汉译英练习的时候,由于对散文诗词等了解得不够透彻,造成误读,翻译闹出了笑话。因此,学生要学习和了解自己本族语和其背后的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而且有利于锻炼批判性思维,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3.“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英语教学
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国家需要能够为“走出去”战略服务的人才。为了实现新背景下的新要求,大学英语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以往教学中,教师以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为标准,而且在各类英语考级和职称英语考试中,都是以标准的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为听力录音材料,这样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学生听不懂非英式英语或非美式英语。人才的培养和国家人才需求是密切相关的,为了保证我们的学生在与丝路国家人民的交流中,双方相互之间沟通理解无障碍,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英式和美式语料的基础上,多增加一些丝路国家英语变体的语料。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听多说,不要怕发音不标准,教师和学生应把重点放在交流本身。同时,英语教学还需要注意教材内容中文化的多样性。之前的课本大多数都是反映英美等西方文化的题材,有必要在今后的教材中多加入一些除英美等传统英语国家之外的国家相关的文化背景内容,让学生充分接触世界多元文化,增加对丝路国家文化的认知与了解。
4.融入“课程思政”的英语教育
“教书育人”应以“教书”为手段,以“育人”为目的。为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思想,2017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将“课程思政”的观点融入英语教学当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内涵,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一单元Active Reading 1 Catching Crabs为例,文章讲的是儿子在大四时,即将毕业面临找工作,对于未来的道路犹豫不決。父亲通过带儿子捉螃蟹一事,告诉他不要随泼逐流,不要盲从;应该先认请自己,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其实这篇文章非常适合在校大学生,因为文章中儿子所面临的抉择,也是很多学生在不久的将来要面临的问题。结合该课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深入讨论,帮助他们在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指引下认清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5.结论
“新国标”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为各大高校外语课程建设和调整提供了重要指导,同时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意识,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语言技能又学文化知识,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鉴赏能力和人文素质,使他们成为具备人文精神、过硬语言技能的高素质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邹申.简明英语测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蒋洪新.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订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3):456-462.
[3]仲伟合.《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J].英语界,2015(3):2-8.
作者简介:
张璐,女,1980年7月,汉族,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基金项目:天津农学院2018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涉农院校课程国际化内涵及实施路径研究”(2018-B-11)
关键词:新国标;人文情怀;一带一路;课程思政
1.英语学习的现状
很多人从小学习英语,有十几年的学习历程,虽然记住了很多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却不知道如何做到学以致用。学生们即便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是到了说英语的时候,还是会出现张口结舌,词不达意的情况。在现行体制下,英语教学的困境是虽然学习英语很久,而且也通过了各种英语考试,但是还是不会听说读写,不会交际。这说明英语评价本身有问题,英语评价体系没有考察到实际的英语能力。目前英语考核评价体系主要是各类考试,入学(职)考试(如中高考、研究生考试、职称考试)、等级考试(如大学四六级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专业 四、八级考试)、涉外考试(如雅思、托福等)[1]。
2.英语教育打造“人文情怀”
我国《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新国标”)于2017年正式出台。新国标强调外语属于人文学科[2],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思辨、创新和参与科学研究的能力”,将英语学科定义为“以英语语言、英语文学和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为学习和研究对象的学科”,要“摆脱纯粹以语言技能训练为目标的怪圈”,强调“英语类专业人才的人文素养提升,并以文学素养培养为主要抓手,打造英语类专业的人文情怀”[3]。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反映和传播工具,语言和文化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共同形成,共同成长,它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学习语言一定要了解文化,而文学作品(如《圣经》故事、《希腊神话》、《伊索寓言》等)又是了解西方文化的窗口,比如我们的学生遇到the lion’s share或者Pandora’s box很难透过字面意思猜到它的真正含义,这就像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四字成语一样,想知道“狐假虎威”的含义还要先读一读成语故事才行。另一方面,英语课不仅要导入西方文化知识,还要导入中国文化,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学好英语更要学好中文,更要了解中国文化。很多同学做英译汉的练习时,翻译出来的中文语句不通,存在很多语病。在做汉译英练习的时候,由于对散文诗词等了解得不够透彻,造成误读,翻译闹出了笑话。因此,学生要学习和了解自己本族语和其背后的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而且有利于锻炼批判性思维,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3.“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英语教学
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国家需要能够为“走出去”战略服务的人才。为了实现新背景下的新要求,大学英语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以往教学中,教师以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为标准,而且在各类英语考级和职称英语考试中,都是以标准的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为听力录音材料,这样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学生听不懂非英式英语或非美式英语。人才的培养和国家人才需求是密切相关的,为了保证我们的学生在与丝路国家人民的交流中,双方相互之间沟通理解无障碍,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英式和美式语料的基础上,多增加一些丝路国家英语变体的语料。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听多说,不要怕发音不标准,教师和学生应把重点放在交流本身。同时,英语教学还需要注意教材内容中文化的多样性。之前的课本大多数都是反映英美等西方文化的题材,有必要在今后的教材中多加入一些除英美等传统英语国家之外的国家相关的文化背景内容,让学生充分接触世界多元文化,增加对丝路国家文化的认知与了解。
4.融入“课程思政”的英语教育
“教书育人”应以“教书”为手段,以“育人”为目的。为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思想,2017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将“课程思政”的观点融入英语教学当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内涵,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一单元Active Reading 1 Catching Crabs为例,文章讲的是儿子在大四时,即将毕业面临找工作,对于未来的道路犹豫不決。父亲通过带儿子捉螃蟹一事,告诉他不要随泼逐流,不要盲从;应该先认请自己,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其实这篇文章非常适合在校大学生,因为文章中儿子所面临的抉择,也是很多学生在不久的将来要面临的问题。结合该课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深入讨论,帮助他们在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指引下认清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5.结论
“新国标”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为各大高校外语课程建设和调整提供了重要指导,同时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意识,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语言技能又学文化知识,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鉴赏能力和人文素质,使他们成为具备人文精神、过硬语言技能的高素质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邹申.简明英语测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蒋洪新.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订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3):456-462.
[3]仲伟合.《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J].英语界,2015(3):2-8.
作者简介:
张璐,女,1980年7月,汉族,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基金项目:天津农学院2018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涉农院校课程国际化内涵及实施路径研究”(2018-B-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