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不仅能启迪智慧,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于培养一代“开拓型”的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下面我就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
1 通过设疑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要通过设疑创造培养思维的情境。如我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要求学生把10根小棒分成2份,学生动手操作后请仔细观察结果,得出的结果不同,一种是分得的每份个数相同,另一种是分得的每份个数不相同,于是我就问学生:这种分得每份个数相同的叫什么分法?你们想知道吗?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我就抓住这个时机,揭示课题,引导学生探究新授内容,使学生带着求知悬念转入新知的探索思考之中,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一系列探索活动,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 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组织教学,充分利用直观手段,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获得清晰鲜明的印象。如我在教学低年级的“认数和计算”知识时,用颜色鲜艳带点魔术和童话色彩的图片、活动教具或小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以及电教手段进行教学,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教识数“6”时,我让学生摆小棒,这种富于游戏色彩的操作,不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理,而且形似线段图的小棒,让学生潜意识地把数和形结合起来了。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外部动手操作活动,带动了大脑内部的观念活动,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3 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思维加工,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理解概念,揭示本质。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以及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讲解,要理解概念所包含的多种因素及相互关系,以揭示概念的本质。学生对一些相似的概念极易混淆,在教学中必须经常及时地将已学过的概念与相似又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让学生从相异之中找到相同点,从相同之中找出相异点,这对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有很大的帮助。如“互质数”和“质数”进行对比,弄清两者之间的区别,通过分组讲座辨析,可明确首先互质数和质数的意义不同。质数是就一个数而言,互质数是就两个数相互间的关系而言。其次,成为互质数的两个数不一定都是质数。这样通过加工形成了正确概念,达到了培养创造思维的目的。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思维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如我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中,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实验小学种杨树300棵,_____,杨树和柳树共种了多少棵?问学生:可以补充哪些条件,并列出算式。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积极思考,争着发言,竟一口气说出了下面的条件和算式:①柳树比杨树少种50棵,300-50+300;②杨树比柳树多种50棵,300-50+300;③少种50棵杨树就和柳树同样多,300-50+300;④柳树再种50棵就和杨树同样多,300-50+300;……
通过上述补充条件列算式训练,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类应用题的解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要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 通过设疑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要通过设疑创造培养思维的情境。如我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要求学生把10根小棒分成2份,学生动手操作后请仔细观察结果,得出的结果不同,一种是分得的每份个数相同,另一种是分得的每份个数不相同,于是我就问学生:这种分得每份个数相同的叫什么分法?你们想知道吗?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我就抓住这个时机,揭示课题,引导学生探究新授内容,使学生带着求知悬念转入新知的探索思考之中,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一系列探索活动,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 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组织教学,充分利用直观手段,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获得清晰鲜明的印象。如我在教学低年级的“认数和计算”知识时,用颜色鲜艳带点魔术和童话色彩的图片、活动教具或小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以及电教手段进行教学,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教识数“6”时,我让学生摆小棒,这种富于游戏色彩的操作,不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理,而且形似线段图的小棒,让学生潜意识地把数和形结合起来了。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外部动手操作活动,带动了大脑内部的观念活动,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3 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思维加工,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理解概念,揭示本质。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以及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讲解,要理解概念所包含的多种因素及相互关系,以揭示概念的本质。学生对一些相似的概念极易混淆,在教学中必须经常及时地将已学过的概念与相似又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让学生从相异之中找到相同点,从相同之中找出相异点,这对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有很大的帮助。如“互质数”和“质数”进行对比,弄清两者之间的区别,通过分组讲座辨析,可明确首先互质数和质数的意义不同。质数是就一个数而言,互质数是就两个数相互间的关系而言。其次,成为互质数的两个数不一定都是质数。这样通过加工形成了正确概念,达到了培养创造思维的目的。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思维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如我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中,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实验小学种杨树300棵,_____,杨树和柳树共种了多少棵?问学生:可以补充哪些条件,并列出算式。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积极思考,争着发言,竟一口气说出了下面的条件和算式:①柳树比杨树少种50棵,300-50+300;②杨树比柳树多种50棵,300-50+300;③少种50棵杨树就和柳树同样多,300-50+300;④柳树再种50棵就和杨树同样多,300-50+300;……
通过上述补充条件列算式训练,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类应用题的解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要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