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灶消退的转移性黏液型黑素瘤一例临床病理分析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bee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69岁,左大腿根部肿块2月余并逐渐增大。左小腿内侧色斑20余年。体检:左大腿根部扪及3 cm × 2 cm × 2 cm肿块,无压痛。左小腿内侧多个色素沉着斑,其中一较大的色斑2 cm × 2 cm大小,边缘不规则,色素沉着不均匀。完整切除左大腿根部肿块,组织病理检查:镜下为增生的肿瘤性上皮样细胞伴黏液性基质,大小不等的圆细胞、梭形细胞被黏液样基质分隔;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波形蛋白、S100、Melan-A阳性表达,肌动蛋白、结蛋白、CD56、上皮膜抗原、细胞角蛋白、白细胞共同抗原抗体、CD99、嗜铬蛋白A、突触囊泡蛋白均为阴性表达。左小腿内侧色素沉着斑:表面覆盖鳞状上皮,上皮细胞无异形,表面无破溃,真皮内见分布不均的噬黑素细胞,纤维组织增生伴胶原化,皮肤附件明显减少,少量炎症细胞浸润;AB-PAS染色阴性;免疫组化染色:波形蛋白、Melan-A阳性表达。病理诊断:原发灶消退的转移性黏液型黑素瘤。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单钠尿酸盐(MSU)晶体诱导的小鼠急性腹膜炎模型,并探究炎症过程中线粒体DNA (mtD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64只C57BL16雄性小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PBS对照组(腹腔注射0.2 ml PBS),MSU组(腹腔注射0.2 ml的15 mg/ml的MSU),分别在2、4、6、8、12、16、20、24 h后,取小鼠外周血,PBS灌洗腹腔取腹腔灌洗液,并取腹膜组织荧光免疫染色。采
期刊
期刊
目的对比分析大骨节病儿童与成人病例外周血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为确定大骨节病软骨损伤相关基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8例大骨节病儿童(儿童病例组)、18例健康儿童(儿童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按性别与年龄匹配后分为6组。收集21例大骨节病成人(成人病例组)、21例健康成人(成人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按性别与年龄匹配后分为7组。每组均包含3名健康人与3名病例。提取血液总RNA,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4组儿童(2
期刊
患者男,21岁,因双下肢反复红肿1年,再发加重1周入院。体检:颈部、腹股沟可及数枚肿大淋巴结,直径约1 cm,光滑、质韧,无明显压痛;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皮肤科检查:双下肢明显肿胀,呈木质样硬度,以左下肢为著,其上散在大小不等暗红斑,皮温高,无明显压痛。入院前后2次查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均明显升高,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高达70%以上。双下肢血管超声示右胫前动脉、左足背动脉血栓形成,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