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英语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具有受众范围广泛的特点。三秦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三秦文化可以丰富和补给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因此,将三秦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外语课堂中的重要环节,需要不断挖掘和探索。
【关键词】三秦文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林怡清(1988.12-),女,陕西西安人,西安石油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语言学、翻译符号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JK0293);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青年课题(课题编号:SGH20Q224)的研究成果;2019年度黑龙江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项目编号:2019-KYYWf-0442)。
一、引言
2019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不仅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还对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做出了要求。《指导纲要》中指出:“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2020年10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在“课程定位与性质”部分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课程设置”部分提出课程设置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课程质量为抓手,对标一流课程建设的要求,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将课程思政理念和内容有机融入课程。
三秦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资源。三秦文化的深刻内涵恰好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有着必然的联系和深度的契合,因此,挖掘三秦文化中丰富的资源并运用到大学英语课堂中,既符合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也符合文化育人的内在需求。
二、研究意义
三秦文化的定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三秦文化作为地域文化,广义上指的是以陕西关中、陕北、陕南组成的陕西文化;狭义上指的是秦岭以北,囊括关中、陕北地区的文化。学者赵吉惠[4]认为三秦文化体现为三个特征:首先,天人合一的人文主义思想。三秦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一脉相承。其次,包容向上的共荣精神。第三,尚德重礼的古朴风氣。赵馥洁认为由于三秦文化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很多方面具有其他地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共性特征。也就是说,三秦文化的深厚历史人文底蕴与整个中华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二语课堂中传播三秦文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正如尹化玲所述,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的亲切感、熟悉感,以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融入和传播三秦文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水平。学生在深刻领会到母语文化内涵时,才能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目前大学英语课堂的现状存在着以输入西方文化为主的问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和介绍较少。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输出三秦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通过大学英语课堂融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文化鉴别力和辩证看待不同文化的能力,从而不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信念。
三、三秦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本文以复旦大学出版社教材《21世纪大学英语S版》为例,通过教学环节设计,将三秦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三秦文化中关于学习观的树立。对于大一新生,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主题为新生入学(Freshman),课文给新生们提出了11条有关大学生活和学习的建议,目的是让新生们消除陌生感,指明大学努力的方向。在课堂开始前,可以让学生学习习近平讲话双语段落,选取最新的课程思政素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例如可选取习近平在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金句:价值观的养成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让学生将这段话翻译成英文后再将正确的官方翻译展示出来,让学生对照、模仿和学习。在课后,让学生阅读《劝学》双语版本,让大一新生明白进入大学并不是松懈的开始,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通过阅读,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三秦文化中关于理想信念的融入。例如,在该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主题为信念(Faith)的章节中,第一篇课文讲述了Wilma Rudolph(1940-1994)的故事,作为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短跑冠军,她克服身体残疾,不惧艰难,勇于奋斗,不向命运低头。三秦文化中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有很多,在此可以教育学生当志存高远,这句名言选自于《围炉夜话》中的一则,可以让学生讨论自己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都会遇到什么困难?是否拥有坚守理想信念的勇气去克服各种困难?讨论之后,在课后让学生观看英语纪录片《武汉战疫纪》,让学生思考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带来的困难以及疫情中涌现出抗击疫情的勇敢事迹,在下堂课的课堂展示中,学生可以用英文介绍关于理想信念的事例,通过语言输出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秦文化中关于诚信道德的培育。教材第三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Code of Conduct(行为宝典)。在课堂导入中可以先让学生回答什么样的行为是值得拥有的呢?这个单元在学习行为性格培养相关的英文词汇和句子时,也在培育学生正确的行为,教师可在课本讲完后补充课程思政相关内容,润物无声地将诚信的行为融入课堂中。在中国古籍《礼记》中,多处论述提到诚信,比如《礼记·大学》中:“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汉朝王充所著《论衡·感虚》中提道:“精诚所加,金石为亏。”《贞观政要·诚信》中说:“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令无诚也。不信之言。”这些论述都说明了诚信是做人行为准则,道德高尚的人也一定是诚信之人。教师可先向学生展示这些名言的权威英文译文,让学生翻译成中文,最后展示古籍原文。意在教育学生在考试时要诚信考试,做人时要诚信为人。
三秦文化中关于职业道德的培养。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主题是职业(Career),在课堂导入中可以播放BBC关于屠呦呦的英文纪录片,从纪录片中学生可以深入感受到屠呦呦为了科研事业的坚持与执着,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建立在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的基础上的。在课后,教师可向学生提供权威的英译版本《世说新语》与《贞观政要》,其中的一些章节有很多关于职业道德的论述。通过布置英译中和中译英的翻译练习,让学生明白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明确职业方向,在大学四年中珍惜时光,为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而奋斗。
四、结语
课程思政的融入需要润物无声,自然嵌入大学英语课堂的每个环节,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时要避免“两张皮”的现象[2],课程思政不是思想政治课,不能把课程思政元素作为整堂课的重点和主体,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合理安排课程思政。基于三秦文化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材料的选取需要挖掘和建立语料库,从不同角度吸取中国传统文化,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需要学生形成文化自我反思的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代言人。
参考文献:
[1]何莲珍.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修订依据与要点[J].外语界,2020(4):13-18.
[2]赵吉惠.三秦文化的狭义、广义及特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66-67.
[3]赵馥洁.三秦文化结构及特征[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67-68.
[4]尹化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的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6):151-153.
【关键词】三秦文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林怡清(1988.12-),女,陕西西安人,西安石油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语言学、翻译符号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JK0293);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青年课题(课题编号:SGH20Q224)的研究成果;2019年度黑龙江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项目编号:2019-KYYWf-0442)。
一、引言
2019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不仅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还对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做出了要求。《指导纲要》中指出:“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2020年10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在“课程定位与性质”部分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课程设置”部分提出课程设置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课程质量为抓手,对标一流课程建设的要求,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将课程思政理念和内容有机融入课程。
三秦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资源。三秦文化的深刻内涵恰好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有着必然的联系和深度的契合,因此,挖掘三秦文化中丰富的资源并运用到大学英语课堂中,既符合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也符合文化育人的内在需求。
二、研究意义
三秦文化的定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三秦文化作为地域文化,广义上指的是以陕西关中、陕北、陕南组成的陕西文化;狭义上指的是秦岭以北,囊括关中、陕北地区的文化。学者赵吉惠[4]认为三秦文化体现为三个特征:首先,天人合一的人文主义思想。三秦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一脉相承。其次,包容向上的共荣精神。第三,尚德重礼的古朴风氣。赵馥洁认为由于三秦文化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很多方面具有其他地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共性特征。也就是说,三秦文化的深厚历史人文底蕴与整个中华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二语课堂中传播三秦文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正如尹化玲所述,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的亲切感、熟悉感,以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融入和传播三秦文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水平。学生在深刻领会到母语文化内涵时,才能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目前大学英语课堂的现状存在着以输入西方文化为主的问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和介绍较少。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输出三秦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通过大学英语课堂融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文化鉴别力和辩证看待不同文化的能力,从而不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信念。
三、三秦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本文以复旦大学出版社教材《21世纪大学英语S版》为例,通过教学环节设计,将三秦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三秦文化中关于学习观的树立。对于大一新生,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主题为新生入学(Freshman),课文给新生们提出了11条有关大学生活和学习的建议,目的是让新生们消除陌生感,指明大学努力的方向。在课堂开始前,可以让学生学习习近平讲话双语段落,选取最新的课程思政素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例如可选取习近平在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金句:价值观的养成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让学生将这段话翻译成英文后再将正确的官方翻译展示出来,让学生对照、模仿和学习。在课后,让学生阅读《劝学》双语版本,让大一新生明白进入大学并不是松懈的开始,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通过阅读,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三秦文化中关于理想信念的融入。例如,在该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主题为信念(Faith)的章节中,第一篇课文讲述了Wilma Rudolph(1940-1994)的故事,作为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短跑冠军,她克服身体残疾,不惧艰难,勇于奋斗,不向命运低头。三秦文化中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有很多,在此可以教育学生当志存高远,这句名言选自于《围炉夜话》中的一则,可以让学生讨论自己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都会遇到什么困难?是否拥有坚守理想信念的勇气去克服各种困难?讨论之后,在课后让学生观看英语纪录片《武汉战疫纪》,让学生思考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带来的困难以及疫情中涌现出抗击疫情的勇敢事迹,在下堂课的课堂展示中,学生可以用英文介绍关于理想信念的事例,通过语言输出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秦文化中关于诚信道德的培育。教材第三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Code of Conduct(行为宝典)。在课堂导入中可以先让学生回答什么样的行为是值得拥有的呢?这个单元在学习行为性格培养相关的英文词汇和句子时,也在培育学生正确的行为,教师可在课本讲完后补充课程思政相关内容,润物无声地将诚信的行为融入课堂中。在中国古籍《礼记》中,多处论述提到诚信,比如《礼记·大学》中:“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汉朝王充所著《论衡·感虚》中提道:“精诚所加,金石为亏。”《贞观政要·诚信》中说:“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令无诚也。不信之言。”这些论述都说明了诚信是做人行为准则,道德高尚的人也一定是诚信之人。教师可先向学生展示这些名言的权威英文译文,让学生翻译成中文,最后展示古籍原文。意在教育学生在考试时要诚信考试,做人时要诚信为人。
三秦文化中关于职业道德的培养。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主题是职业(Career),在课堂导入中可以播放BBC关于屠呦呦的英文纪录片,从纪录片中学生可以深入感受到屠呦呦为了科研事业的坚持与执着,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建立在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的基础上的。在课后,教师可向学生提供权威的英译版本《世说新语》与《贞观政要》,其中的一些章节有很多关于职业道德的论述。通过布置英译中和中译英的翻译练习,让学生明白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明确职业方向,在大学四年中珍惜时光,为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而奋斗。
四、结语
课程思政的融入需要润物无声,自然嵌入大学英语课堂的每个环节,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时要避免“两张皮”的现象[2],课程思政不是思想政治课,不能把课程思政元素作为整堂课的重点和主体,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合理安排课程思政。基于三秦文化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材料的选取需要挖掘和建立语料库,从不同角度吸取中国传统文化,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需要学生形成文化自我反思的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代言人。
参考文献:
[1]何莲珍.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修订依据与要点[J].外语界,2020(4):13-18.
[2]赵吉惠.三秦文化的狭义、广义及特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66-67.
[3]赵馥洁.三秦文化结构及特征[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67-68.
[4]尹化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的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6):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