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得到如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启示。首先,金融业落后也会挨打。鸦片战争中,中国数倍于英国的GDP却被打败,原因之一是当时中国没有资本市场,
中央政府缺乏短期内整合资源的能力,而荷兰则因为金融业的发展称霸世界。其次,整合全球资源至关重要。郑和时代,中国因缺乏全球视野而丧失发展机遇。1992年,世界资本市场利率进入最低点,海外资金急于找出路,邓小平同志适时提出加快改革开放,中国引资数额由此快速增长,从而造就了经济腾飞的奇迹。
回顾中国与世界的历史,我们可以问几个问题:第一个是鸦片战争以来的好几代仁人志士都在苦苦思索的、很让人郁闷的问题:中国为什么没有打赢鸦片战争?第二是,像荷兰这样小小的国家为什么曾经主导整个世界?第三是,为什么郑和没有像哥伦布一样让中国称霸?弄清这几个问题,再看一看最近的中国历史上一个成功整合全球资源的案例——邓小平如何从全球取势,我们也就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
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影响国家实力
为什么中国没有打赢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最近的统计资料显示,1820年,也就是清朝的道光年间,中国的GDP曾经5倍于英国、5倍于法国。实际上,当时中国的GDP超过了西欧、美国、俄国和日本的总和,占全世界GDP的比例达1/3之多。但是20年后的鸦片战争中,中国却不幸失利,被迫签署了《南京条约》。
为什么我们有5倍于英国的GDP却没有打败英国?除了清朝政治的腐败、科技的落后等原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中国没有资本市场,中央政府缺乏短期内整合资源的能力,无法在很短的时间里从老百姓手上集中足够的财力、物力进行这场战争。当时,清政府汲取中央财务的方法就是收税,但那时的税收体系效率非常低,据统计,中央政府收一两银子的税,老百姓的负担大约是3两银子。在这样低效率的税收体系下,如果要在短时期里集聚大量的财力,政府一定会盘剥老百姓,一定会对经济的总量产生负面的影响,老百姓的税收负担就会加重,因此就会产生恶性循环。
而由于当时英国的资本市场,特别是国债市场发达,英国政府能够通过发放国债的方法,用很低的成本在很短的时间里集聚大量的财力、物力来和中国进行这场战争。这场战争中,英国的财力、武力比清朝充沛,枪炮也比清军好,因此他们能够打赢。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1870年和1913年,中国的GDP同样也是数倍于日本,但是在甲午战争中,清军同样失利,同样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当时中国的资本市场远远落后于日本。19世纪末期,各个国家的国债占整个出口的比例,英国是7.9%,中国仅仅是0,2%。因此,中国当时的资本市场发展的程度远比西方列强要低,甚至比日本也要低。
金融业落后会挨打,历史上中国有惨痛的教训,而荷兰则因为金融业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小国称霸的样板。
为什么荷兰曾经称霸世界?
荷兰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16世纪的时候也不过几百万人口。它的称霸,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一朵花,也就是郁金香。郁金香实际上引发了全世界第一次大规模投机泡沫。
这个故事起源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一个律师。他在环球旅游中,被当时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接见,律师把欧洲的钟表作为礼物送给苏丹,苏丹则把郁金香送给了他。他带着它回国栽种后,这种美丽的花儿不仅引起全国爱好园艺人士的兴趣,也逐渐成了荷兰上流社会的身份象征,投机者随之掀起了炒作热潮。在1635年前后的郁金香热顶峰时,由于供不应求,有些郁金香一株的价格在一个月内由60荷兰盾被炒到了1668荷兰盾,涨了28倍。这个价钱当时可以买一座小城堡,或6头牛、800公斤黄油、300亩良田。
在巨额的利润驱使下,全世界的资本,特别是欧洲的一些贵族都把钱送到阿姆斯特丹炒卖郁金香。由于当地的文化比较容忍,政府的干预比较少,并不是说有一些投机就心惊肉跳,因此,在阿姆斯特丹就有了一个存放外资的银行,借贷也开始发展起来了,世界上第一座证交所也是在阿坶斯特丹发端,那时,还出现了郁金香的期货交易。
由于荷兰的金融业在郁金香热的刺激下不断发展,因此,荷兰政府的融资能力特别强,能在很短时间内建立一支世界最强的海军。这也就是为什么早在17世纪,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就已经远渡重洋占领了中国的台湾,直到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为什么亚洲国家受到金融危机冲击?
当然,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会导致一些冲击,但是实际上,那些受到冲击的国家或地区往往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从对亚洲金融危机的认识来看,就可能有一个误区,就是把亚洲国家产生经济危机的责任完全推到国际投机者的身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并不公平的。
看一看1987-1996年世界各国的GDP可以发现,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这亚洲三小虎的经济增长的速度非常高,仅次于中国,但是,1997—2001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里,三个小虎的增长力下降到1%。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增长率也下降到了4.4%。这里面有国际对冲基金的原因,但是,有一个非常有影响的研究——曾任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的保罗·克鲁曼(PaulKrugman,现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的研究认为,亚洲金融危机并不是对冲基金导致,而是由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没有增长。
亚洲国家的生产模式是通过大量地投入资源,包括劳动力的资源、资本的资源和技术的资源来促进经济成长,因此,扣除了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所剩的余额实际上很少。用克鲁曼的说法,就是说,经济增长是靠出汗来的,而不是靠脑力、新的思维、新的方法和新的商业模式来实现,这就体现了所谓的边际效益递减的威力。就好比吃饭,第一碗很解饥,第二碗也很有效益,第三碗的效益就明显减低了。生产中实际上有同样的现象,如果保持同一商业模式,随着投入的增加、生产的发展,越增加投入,产出就越少。要避免这种情况,唯一要做的就是发现新的产品、新的市场以及新的商业模式。
因此,实际上,亚洲金融危机主要的问题就是生产能力的过度投入导致低回报,包括房地产的投机所造成的利润率的逐渐下降,导致利润最终低于资金成本。当内部结构很脆弱的时候,外因——就是不健全的金融体系——会导致货币不稳定,引起国外对冲基金的注意,他们才会发起攻击,并且其攻击会生效。
今天,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同样面临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问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不是GDP的增长,也不是 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企业的利润高,不一定就意味着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因为企业的利润往往是因为某些资源的定价不妥而产生的,因此,利润并不反映全要素生产率。反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必须是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人力、技术、资金利用的效率,中国企业有必要在这些方面提升效率。
全球视野有利国家发展
为什么郑和没有像哥伦布一样让中国称霸?
在历史的不同阶段,世界上不同的国家都曾经有称霸的经历。中国自商朝以来的3000多年中,一直在经济、文化发展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到了公元17、18世纪,则是西班牙和荷兰称霸世界。这两个国家得以称霸,主要是因为海军相当强大。
实际上,中国并非没有能与之抗衡的海上力量。早在1405-1433年,郑和就曾经七下西洋,而且,郑和船队把世界上最强大舰队的历史纪录保持了500年之久。他的船队有300艘船舰、2.5万名船员,旗舰的长度是400米,而哥伦布于1492年开始全球探险时,只有3艘船、90名船员,旗舰也只有85米长。据历史记载,公元7世纪(唐朝),广州就有20万外国侨民,在12世纪(宋朝),杭州已经有100万人口,而巴黎作为西欧最发达的城市,一直到13世纪人口才达到10万。
那么,郑和为什么没有像西班牙、荷兰的冒险家那样让中国称霸呢?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孔子的一句话,就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虽然当时中国有优势,但是没有全球的视野;虽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但是郑和下西洋要的是世界各国承认明天子的老大地位,因此,他行的不是经济贸易,而是朝贡的贸易,他要的是皇帝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而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是要财富,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要通过经济贸易,整合全球的资源,实际上要的是市场的扩张、资源的扩张。由于世界观、视野方面的不同,中国丧失了一个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的好机会。
邓小平抓住了什么历史机遇
近代中国也曾丧失过许多机遇,不过,在最近的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个很成功的从全球取势、整合资源案例——邓小平1992年视察南方后提出要加快改革开放,从而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我找来邓小平南方视察的文卷学习时,手边正好有美国3个月的短期国债利率曲线图(图1)。我发现,邓小平视察南方,正好是1992年世界资本市场利率进入最低点的时候,也就是国际资金在找出路的时候。就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邓小平提出要加快改革开放,要吸引外资。
由于他抓住了海外资金找出路这个机会,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很快从1991年的40亿美元跳到了1992年的111.6亿美元,1993年又跳到了257.6亿美元,然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图2)。过去十几年,中国引进的外资是印度的十几倍,这也导致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0%,而印度则是5%。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是7年就翻一番,而印度是15年才翻一番。
邓小平同志提供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世界资本市场,我们今后的机会还会非常多。看一下全球利率走势可以发现,虽然2005、2006年全球有一些通胀的迹象,导致美联储在加息,但是,相对于今后10-15年,全球利率还处于相当低的水平,这意味着,今后10-15年的资金成本仍将会比较低,中国仍有许多机会可以利用。
目前,中国的投资需求有很大的缺口没有被满足,与此同时,又存在很多人有钱却没地方投的现象,放在银行里,回报又非常低。如果把中国的各个行业和发达国家对比,可以说,差距最大的是金融业。中国老百姓最苦恼的就是,一方面自己的收入比较低,而把工资辛辛苦苦存起来的话,投资的收益也很低。因此,如果国内有很好的金融产品,包括房地产投资信托、包括一些全球组合型的基金,让老百姓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散投资组合的话,就能够有相对比较高的回报,降低风险。我想,这样的产品会有很好的市场。
站在历史的废墟上探寻国际竞争力,我们可以得到的一些启示是什么?第一,金融业落后就要挨打。第二,宽容度大、心胸大,也可以体现为一国的核心竞争力。为什么阿姆斯特丹能够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为什么纽约能够成为金融中心?纽约过去的名字就叫新阿姆斯特丹,因此,纽约的成功实际上也吸纳了阿姆斯特丹宽容、开放的优点。从这一点看,中国应该以大我的心胸进行全球资源的整合,吸收全球的人才,吸收全球的企业,发展我们的移民文化,给外国企业以国民的待遇,使得全球的企业到中国来落户,为我所用。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仅仅要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帮助中国的制造业发展,也需要在全球配置我们的投资资源,使中国老百姓的投资能够得到最优的回报,而且有最低的风险。第三就是加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这实际上是决定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成功转型的关键。
中央政府缺乏短期内整合资源的能力,而荷兰则因为金融业的发展称霸世界。其次,整合全球资源至关重要。郑和时代,中国因缺乏全球视野而丧失发展机遇。1992年,世界资本市场利率进入最低点,海外资金急于找出路,邓小平同志适时提出加快改革开放,中国引资数额由此快速增长,从而造就了经济腾飞的奇迹。
回顾中国与世界的历史,我们可以问几个问题:第一个是鸦片战争以来的好几代仁人志士都在苦苦思索的、很让人郁闷的问题:中国为什么没有打赢鸦片战争?第二是,像荷兰这样小小的国家为什么曾经主导整个世界?第三是,为什么郑和没有像哥伦布一样让中国称霸?弄清这几个问题,再看一看最近的中国历史上一个成功整合全球资源的案例——邓小平如何从全球取势,我们也就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
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影响国家实力
为什么中国没有打赢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最近的统计资料显示,1820年,也就是清朝的道光年间,中国的GDP曾经5倍于英国、5倍于法国。实际上,当时中国的GDP超过了西欧、美国、俄国和日本的总和,占全世界GDP的比例达1/3之多。但是20年后的鸦片战争中,中国却不幸失利,被迫签署了《南京条约》。
为什么我们有5倍于英国的GDP却没有打败英国?除了清朝政治的腐败、科技的落后等原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中国没有资本市场,中央政府缺乏短期内整合资源的能力,无法在很短的时间里从老百姓手上集中足够的财力、物力进行这场战争。当时,清政府汲取中央财务的方法就是收税,但那时的税收体系效率非常低,据统计,中央政府收一两银子的税,老百姓的负担大约是3两银子。在这样低效率的税收体系下,如果要在短时期里集聚大量的财力,政府一定会盘剥老百姓,一定会对经济的总量产生负面的影响,老百姓的税收负担就会加重,因此就会产生恶性循环。
而由于当时英国的资本市场,特别是国债市场发达,英国政府能够通过发放国债的方法,用很低的成本在很短的时间里集聚大量的财力、物力来和中国进行这场战争。这场战争中,英国的财力、武力比清朝充沛,枪炮也比清军好,因此他们能够打赢。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1870年和1913年,中国的GDP同样也是数倍于日本,但是在甲午战争中,清军同样失利,同样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当时中国的资本市场远远落后于日本。19世纪末期,各个国家的国债占整个出口的比例,英国是7.9%,中国仅仅是0,2%。因此,中国当时的资本市场发展的程度远比西方列强要低,甚至比日本也要低。
金融业落后会挨打,历史上中国有惨痛的教训,而荷兰则因为金融业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小国称霸的样板。
为什么荷兰曾经称霸世界?
荷兰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16世纪的时候也不过几百万人口。它的称霸,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一朵花,也就是郁金香。郁金香实际上引发了全世界第一次大规模投机泡沫。
这个故事起源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一个律师。他在环球旅游中,被当时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接见,律师把欧洲的钟表作为礼物送给苏丹,苏丹则把郁金香送给了他。他带着它回国栽种后,这种美丽的花儿不仅引起全国爱好园艺人士的兴趣,也逐渐成了荷兰上流社会的身份象征,投机者随之掀起了炒作热潮。在1635年前后的郁金香热顶峰时,由于供不应求,有些郁金香一株的价格在一个月内由60荷兰盾被炒到了1668荷兰盾,涨了28倍。这个价钱当时可以买一座小城堡,或6头牛、800公斤黄油、300亩良田。
在巨额的利润驱使下,全世界的资本,特别是欧洲的一些贵族都把钱送到阿姆斯特丹炒卖郁金香。由于当地的文化比较容忍,政府的干预比较少,并不是说有一些投机就心惊肉跳,因此,在阿姆斯特丹就有了一个存放外资的银行,借贷也开始发展起来了,世界上第一座证交所也是在阿坶斯特丹发端,那时,还出现了郁金香的期货交易。
由于荷兰的金融业在郁金香热的刺激下不断发展,因此,荷兰政府的融资能力特别强,能在很短时间内建立一支世界最强的海军。这也就是为什么早在17世纪,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就已经远渡重洋占领了中国的台湾,直到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为什么亚洲国家受到金融危机冲击?
当然,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会导致一些冲击,但是实际上,那些受到冲击的国家或地区往往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从对亚洲金融危机的认识来看,就可能有一个误区,就是把亚洲国家产生经济危机的责任完全推到国际投机者的身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并不公平的。
看一看1987-1996年世界各国的GDP可以发现,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这亚洲三小虎的经济增长的速度非常高,仅次于中国,但是,1997—2001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里,三个小虎的增长力下降到1%。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增长率也下降到了4.4%。这里面有国际对冲基金的原因,但是,有一个非常有影响的研究——曾任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的保罗·克鲁曼(PaulKrugman,现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的研究认为,亚洲金融危机并不是对冲基金导致,而是由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没有增长。
亚洲国家的生产模式是通过大量地投入资源,包括劳动力的资源、资本的资源和技术的资源来促进经济成长,因此,扣除了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所剩的余额实际上很少。用克鲁曼的说法,就是说,经济增长是靠出汗来的,而不是靠脑力、新的思维、新的方法和新的商业模式来实现,这就体现了所谓的边际效益递减的威力。就好比吃饭,第一碗很解饥,第二碗也很有效益,第三碗的效益就明显减低了。生产中实际上有同样的现象,如果保持同一商业模式,随着投入的增加、生产的发展,越增加投入,产出就越少。要避免这种情况,唯一要做的就是发现新的产品、新的市场以及新的商业模式。
因此,实际上,亚洲金融危机主要的问题就是生产能力的过度投入导致低回报,包括房地产的投机所造成的利润率的逐渐下降,导致利润最终低于资金成本。当内部结构很脆弱的时候,外因——就是不健全的金融体系——会导致货币不稳定,引起国外对冲基金的注意,他们才会发起攻击,并且其攻击会生效。
今天,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同样面临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问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不是GDP的增长,也不是 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企业的利润高,不一定就意味着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因为企业的利润往往是因为某些资源的定价不妥而产生的,因此,利润并不反映全要素生产率。反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必须是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人力、技术、资金利用的效率,中国企业有必要在这些方面提升效率。
全球视野有利国家发展
为什么郑和没有像哥伦布一样让中国称霸?
在历史的不同阶段,世界上不同的国家都曾经有称霸的经历。中国自商朝以来的3000多年中,一直在经济、文化发展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到了公元17、18世纪,则是西班牙和荷兰称霸世界。这两个国家得以称霸,主要是因为海军相当强大。
实际上,中国并非没有能与之抗衡的海上力量。早在1405-1433年,郑和就曾经七下西洋,而且,郑和船队把世界上最强大舰队的历史纪录保持了500年之久。他的船队有300艘船舰、2.5万名船员,旗舰的长度是400米,而哥伦布于1492年开始全球探险时,只有3艘船、90名船员,旗舰也只有85米长。据历史记载,公元7世纪(唐朝),广州就有20万外国侨民,在12世纪(宋朝),杭州已经有100万人口,而巴黎作为西欧最发达的城市,一直到13世纪人口才达到10万。
那么,郑和为什么没有像西班牙、荷兰的冒险家那样让中国称霸呢?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孔子的一句话,就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虽然当时中国有优势,但是没有全球的视野;虽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但是郑和下西洋要的是世界各国承认明天子的老大地位,因此,他行的不是经济贸易,而是朝贡的贸易,他要的是皇帝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而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是要财富,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要通过经济贸易,整合全球的资源,实际上要的是市场的扩张、资源的扩张。由于世界观、视野方面的不同,中国丧失了一个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的好机会。
邓小平抓住了什么历史机遇
近代中国也曾丧失过许多机遇,不过,在最近的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个很成功的从全球取势、整合资源案例——邓小平1992年视察南方后提出要加快改革开放,从而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我找来邓小平南方视察的文卷学习时,手边正好有美国3个月的短期国债利率曲线图(图1)。我发现,邓小平视察南方,正好是1992年世界资本市场利率进入最低点的时候,也就是国际资金在找出路的时候。就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邓小平提出要加快改革开放,要吸引外资。
由于他抓住了海外资金找出路这个机会,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很快从1991年的40亿美元跳到了1992年的111.6亿美元,1993年又跳到了257.6亿美元,然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图2)。过去十几年,中国引进的外资是印度的十几倍,这也导致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0%,而印度则是5%。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是7年就翻一番,而印度是15年才翻一番。
邓小平同志提供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世界资本市场,我们今后的机会还会非常多。看一下全球利率走势可以发现,虽然2005、2006年全球有一些通胀的迹象,导致美联储在加息,但是,相对于今后10-15年,全球利率还处于相当低的水平,这意味着,今后10-15年的资金成本仍将会比较低,中国仍有许多机会可以利用。
目前,中国的投资需求有很大的缺口没有被满足,与此同时,又存在很多人有钱却没地方投的现象,放在银行里,回报又非常低。如果把中国的各个行业和发达国家对比,可以说,差距最大的是金融业。中国老百姓最苦恼的就是,一方面自己的收入比较低,而把工资辛辛苦苦存起来的话,投资的收益也很低。因此,如果国内有很好的金融产品,包括房地产投资信托、包括一些全球组合型的基金,让老百姓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散投资组合的话,就能够有相对比较高的回报,降低风险。我想,这样的产品会有很好的市场。
站在历史的废墟上探寻国际竞争力,我们可以得到的一些启示是什么?第一,金融业落后就要挨打。第二,宽容度大、心胸大,也可以体现为一国的核心竞争力。为什么阿姆斯特丹能够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为什么纽约能够成为金融中心?纽约过去的名字就叫新阿姆斯特丹,因此,纽约的成功实际上也吸纳了阿姆斯特丹宽容、开放的优点。从这一点看,中国应该以大我的心胸进行全球资源的整合,吸收全球的人才,吸收全球的企业,发展我们的移民文化,给外国企业以国民的待遇,使得全球的企业到中国来落户,为我所用。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仅仅要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帮助中国的制造业发展,也需要在全球配置我们的投资资源,使中国老百姓的投资能够得到最优的回报,而且有最低的风险。第三就是加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这实际上是决定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成功转型的关键。